?

外部制度環境對于綠色物流發展的意義

2016-07-05 04:03雷滿麗
中國市場 2016年23期
關鍵詞:制度環境綠色物流可持續發展

雷滿麗

[摘要]文章在分析中國綠色物流發展現狀的基礎上指出:由于外部性問題的存在使得綠色物流的發展難以進行。合理的外部制度環境對于綠色物流發展意義重大,能推動物流活動趨于綠色化、環?;?,減少物流流程中對生態環境造成的負面影響,促進物流業的健康持續發展。

[關鍵詞]綠色物流;制度環境;可持續發展

[DOI]10.13939/j.cnki.zgsc.2016.23.015

1研究背景

隨著中國社會經濟的持續發展,作為一國經濟系統運行的血脈——物流業也獲得了長足的發展。物流業的快速發展為現代經濟做出了重要貢獻,但是同時也給生態環境帶來了一系列的負面影響。例如,交通運輸過程中產生的噪聲污染、不合理的倉庫建設造成的土地利用率低下、物流包裝中產生的固體廢棄物污染以及運輸車輛的尾氣污染等。隨著 20 世紀 90 年代以可持續發展為目標的“綠色浪潮”的興起,這種綠色概念逐步滲透到社會的各個領域和行業。把兼顧環境保護的可持續發展理論應用于現代物流業,就是要求從生態經濟的角度對現代物流進行研究,改變原有的物流活動對生態環境的負面影響,形成物流活動與生態環境相容,同時又能促進社會經濟健康發展的綠色物流。

我國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中把大力發展現代物流業作為加快服務業迅速發展的重要規劃內容,并提出通過培育專業化物流企業,積極發展第三方物流,建立物流標準化體系以及加強物流新技術開發利用,推動我國現代物流業的發展。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中,進一步提出加快建立社會化、專業化、信息化的現代物流服務體系,優先整合利用現有物流資源,并加強現代物流基礎設施的建設和銜接,提高物流效率,降低全社會的物流成本。通過兩個五年規劃綱要,提升了物流業在國民經濟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把發展現代物流業上升到國家戰略高度加以確立。為了達到節能減排的目的,實現中國在哥本哈根氣候大會的承諾目標——到2020年將把單位 GDP 碳排放在2005年的基礎上減少40%~45%,在國務院印發的《物流業調整和振興規劃》中提出通過建立布局合理、技術先進、節能環保、便捷高效、安全有序的現代物流服務體系,增強我國物流業的國際競爭力,降低社會物流成本。至此,綠色物流的概念在國家正式出臺的文件中有所涉及,順應時代要求的綠色物流的發展得到重視。但是外部性問題的存在使綠色物流發展的內在驅動力不足,缺乏科學合理的外部制度環境,導致在現有的市場經濟條件下綠色物流的發展步履維艱?,F實經濟中作為“理性經濟人”的企業,其行為在沒有相關制度約束下為了實現利潤最大化的目標,不會考慮環境污染問題。因為其污染環境的成本是由全社會承擔,而其收益是屬于個人自己的,這就造成了企業的邊際成本小于社會邊際成本,也就是所說的外部性問題。由于外部性問題的存在,在缺少科學合理的制度安排的情況下綠色物流的發展難以進行。

2國內外研究現狀分析

國外研究人員在綠色物流概念方面的研究比較早,并且取得了眾多的研究成果,為綠色物流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H.J.Wu和S.Dunn認為綠色物流是對環境負責的物流過程(an environmentally responsible logistics system),并認為主要包括兩個方面的綠色化過程,一方面,是前向物流的綠色化,是指從原料的制取、半成品以及產成品的生產、產品包裝、貨物運輸、倉儲、直到送達消費者手中等物流過程的綠色化;另一方面,是逆向物流的綠色化,是指廢棄產品的回收利用以及廢棄物的正確處置等物流過程的綠色化。在綠色物流法規制度建設方面,西方國家非常重視物流法規制度建設,頒布了一系列的物流協同法規,如日本先后制定了《流通業務城市街道整備法》《城市流通業務規劃法》《綜合物流施政大綱》,強調把城市內部的倉庫、場站和物流企業等物流資源向近郊的物流基地集中。綠色物流的概念引入我國后,國內眾多物流研究者在綠色物流概念方面也取得了諸多成果。在我國2001年出版的《物流術語》 (GB/T 18354—2001)中,對綠色物流給出了規范性的解釋:在物流過程中抑制物流對環境造成危害的同時,實現對物流環境的凈化,使物流資源得到充分利用。我國綠色物流著名研究者王長瓊在2004年9月出版的國內第一本《綠色物流》專著中對綠色物流也做出了定義,她把綠色物流定義為綠色物流是指以降低污染物排放、減少資源消耗、保護生態環境為目標,通過先進的物流技術和綠色環保的管理理念,對物流系統進行計劃、控制、管理以及實施的一系列過程。邱愛蓮、邵祥理(2009)認為綠色物流是指以滿足顧客要求和實現社會持續發展為目標,達到綠色物流供給和需求的有效連接,實現商品和服務流動過程的高效化、環?;慕洕芾砘顒舆^程。李富倉、張建軍(2000)從綠色物流產生的現實性出發,認為物流產業和社會經濟的發展是相輔相成的,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經濟結構的優化調整,對物流服務的范圍和質量要求也不斷提高。羅鍰(2002)、黃福華(2002)認為物流綠色化歸根結底就是物流企業營運的綠色化,并就綠色物流企業的創建以及原有物流企業的改造提出了可行性的建議。

傳統物流活動主要追求的目標是在滿足顧客需求、擴大市場份額的基礎上,實現企業利潤最大化的目標,而綠色物流是在實現以上經濟目標之外還要做到提高資源利用率,減少對環境的負面影響,其目標不但具有經濟屬性,還具有社會屬性。簡單地說,綠色物流就是在物流過程中做到對環境造成最小危害過程的同時,使物流環境得以充分凈化,提高物流資源的使用率,即效率和環保的統一體。具體而言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綠色物流是資源節約型物流模式,綠色物流注重物流過程對環境產生的不良影響,追求資源的高效利用,通過對現有物流資源的有效整合,達到優化資源配置的目標。一方面,在微觀層次上可以提高企業的資源利用效率,降低成本,提高利潤率;另一方面,在宏觀層次上對整個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具有促進作用。其次,綠色物流還具有與環境共生的特性,通過資源的高效利用,減少運輸工具的尾氣排放、固體廢棄物對土壤的危害等,以達到凈化環境的目的,形成物流業與生態環境的良性互動機制。

3外部制度環境對于綠色物流發展的意義

綠色物流活動具有正外部效應,致使在現有的市場經濟條件下,對物流經濟主體的激勵難以成為企業發展綠色物流的內在驅動力,因此綠色物流的發展需要科學合理的外部制度環境。歐美等發達國家有關綠色物流方面的制度比較完善、系統,并且具有針對性,才使得在綠色物流發展方面走在世界前列。而反觀我國綠色物流的發展還停留在理論研究階段,各項政策制度沒有形成健全完善的體系,致使綠色物流的發展缺少合理的外部制度環境,進一步成為我國綠色物流發展的障礙性因素。通過合理的制度建設規范物流企業的活動,使綠色物流的發展具有良好的外部制度環境,推動物流活動趨于綠色化、環?;?,減少物流流程中對生態環境造成的負面影響,促進物流業的健康持續發展,從而降低我國物流成本,增強我國物流企業的國際競爭力,為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增添新的活力。研究外部制度環境對于綠色物流發展的意義,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3.1有利于完善有關綠色物流方面的制度,有效解決綠色物流發展的外部性問題外部性所造成的市場失靈是綠色物流難以發展的主要障礙,現實經濟中作為“理性經濟人”的企業,其行為在沒有相關制度約束下,為了實現利潤最大化的目標,不會考慮環境污染問題。由于外部性問題的存在,在缺少科學合理的制度安排的情況下綠色物流的發展難以進行。綠色物流活動具有正外部效應,在現有的市場經濟條件下,對物流經濟主體的激勵成為企業發展綠色物流的內在驅動力,政府規制和激勵政策可以實現外部性內部化。開展綠色物流,政府應當主動扮演發起者的角色,著手樹立綠色物流的相關思想和意識,大力宣傳綠色物流,使物流企業和消費者都明白綠色物流的內涵以及實施綠色物流的重要意義。政府應把物流作為扶持產業,增加其技術改造的資金投入。

3.2有利于企業適應新的發展環境,增強市場競爭力

企業通過構建綠色物流發展模式可以降低企業成本,提高現有資源的利用率,增強企業競爭力,適應資源短缺和生態環境污染日益嚴重的新發展環境,為企業發展增添新的活力。

3.3有利于我國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促進低碳經濟的發展通過發展綠色物流,實現物流業的資源集約利用,促進我國經濟發展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有利于我國低碳經濟的發展,以實現我國在哥本哈根會議上承諾的減排目標。

參考文獻:

[1]李社云,李向明.長株潭發展綠色物流經濟的制度體系構建[J].物流科技,2012(17).

[2]朱萬剛.我國綠色物流發展對策分析[J].山東煤炭科技,2010(1).

[3]朱偉偉.關于開展綠色物流的一些對策及思考[J].現代農業,2010(12).

[4]李習文.綠色物流的必要性及其策略推行[J].青年科學,2009(10).

猜你喜歡
制度環境綠色物流可持續發展
淺析寧鎮揚綠色物流業發展及對策
全球資源治理中的中國角色與愿景
并購對企業經營業績的影響
并購對企業經營業績的影響
國家制度環境與區域性金融中心建設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