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5—2013年中美經常賬戶比較分析

2016-07-06 16:25李格格
中國市場 2016年24期
關鍵詞:國際收支順差逆差

李格格

[摘 要]文章分析了中美國際收支平衡表中的經常項目賬戶,首先從其變化總體趨勢入手,中國始終保持著順差狀態,美國始終保持著逆差狀態;再分析其子項目,中國的服務與投資收益一直處于逆差狀態,美國的服務與投資收益一直處于順差狀態;最后分析了經常項目的構成,中國與美國的經常項目差額均與貨物貿易差額變動趨勢一致。究其原因,中國的變化特點受到我國勞動力和資源密集的影響,還有國內的產業結構影響,在2008年后,世界經濟危機成為一個主要影響因素;美國受自身經濟結構性問題和居民的消費習慣影響,還有其對世界經濟的主導地位影響,同樣在2008年后,世界經濟不景氣成為一個主要因素。文章將中美兩國進行了比較分析,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議。

[關鍵詞]國際收支;經常項目;順差;逆差

[DOI]10.13939/j.cnki.zgsc.2016.24.222

1 中國經常項目趨勢變化特點及變化原因

1.1 中國經常項目變化特點

由圖1、圖2、圖3、圖4可以看出2005—2013年間中國國際收支平衡表中經常項目差額的變化趨勢,有以下三個特點。

第一,2005—2013年月期間,中國的經常項目差額持續保持順差狀態即出口大于進口。

第二,2005—2008年保持上升趨勢,在2008年達到峰值4260億美元,2008年以后波動下降。

第三,從經常賬戶的構成來看,經常項目差額與貨物貿易差額變動趨勢一致,服務貿易和投資收益賬戶幾乎全為逆差。收入賬戶差額除個別年份外,總體均保持逆差,2005—2008年又逆差變為順差,2008年后下降為逆差,波動較大,且投資收益差額走勢與收入賬戶差額走勢一致,但職工薪酬賬戶差額卻是小幅順差。

1.2 中國經常項目變化原因

第一,中國具有勞動力價格低廉與資源密集的相對優勢,生產成本較低,使得出口的定價相對較低,從而有利于商品的出口;自從中國加入WTO,極大地刺激了我國經常項目總額與差額的增長;同時由于我國的經濟結構在2008年以前主要為依靠出口拉動經濟增長,政府鼓勵出口;但我國的第三產業發展較晚且發展不充分,缺少知識技術等競爭優勢,服務業的發展也主要集中在旅游、對外承包工程等勞動或資源密集型服務產業上,而金融、保險、專利等技術密集型、知識密集型和資本密集型產業發展十分不成熟,服務貿易不具備競爭力。并且我國對外支付的利息紅利大大超過了我國獲得的投資收益。服務貿易與投資收益項目處于逆差狀態,因此使經常項目的盈余幾乎完全來源于貨物貿易,即經常項目差額變化與貨物貿易差額變化趨勢一致。

第二,自2008年以來,許多國家經濟受到金融危機沖擊的影響,為保持國內貨幣的流動性,紛紛回收資本,減少了對中國的進口貿易,即中國出口減少;近些年來,很多國家對我國采取反傾銷政策,使我國不得不逐步減少對企業的補貼和優惠,從而削減了中國商品的價格優勢,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出口;也由于關稅和關稅壁壘的削減,會進一步增加進口,雖然出口也會增加,但增加幅度小于進口,這樣會造成貿易差額的順差額進一步減??;近幾年來,人民幣持續升值,使外國從我國進口商品成本增加,從而減少了進口,即中國出口減少;同時,2008年的金融危機讓中國政府認識到發展經濟需要更多地依靠內需,而不是一味地靠出口拉動,因此政府開始有意識地調節進出口規模,保持進出口平衡,使得經常項目差額回落。

第三,收入包括職工薪酬和投資收入。中國一直擁有勞動力豐富且廉價的相對優勢,很多中國公民利用自身優勢外出務工,獲得境外收入,使我國來自境外的僑匯增加。2005年以前,中國的對外直接投資為慢性模式,在加入WTO的4年時間里,對世界市場投資的整體形勢處于探索階段,2005年后逐漸加快步伐,進一步擴大對外投資,實施“走出去,引進來”戰略,使我國的境外投資收入增加,外匯儲備增加,從而中國獲得了大量對外投資的能力,在大量的國際儲備和人民幣升值的預期下,大量資本流入國內,是收入項目在2008年以前增加的主要原因。

第四,自2008年以后,受全球經濟危機的影響,一方面,在外務工的機會成本增加,而國內政府對經濟的調控較為成功,一部分外出務工人員回國就業,引起了“回鄉熱”;另一方面,國外經濟不景氣,留在國外的人員收入減少,在兩種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我國可獲得的僑匯減少。同時各國為保護本土產業,在經濟危機的大背景下,難免會出現“保護主義”,排斥外來企業,進一步惡化在外企業的生存環境,所以很多企業為了保證自己的資金鏈不斷裂,相繼撤回國內,所以收入項目差額早2008年后又轉為逆差。

2 美國經常項目趨勢變化特點及變化原因

2.1 美國經常項目變化特點

由圖5、圖6,可以看出2005—2013年美國國際收支平衡表中經常項目差額的變化趨勢,有以下幾個特點:

第一,2005—2013年的9年間,美國的經常項目差額持續保持逆差狀態即進口大于出口。

第二,2005—2009年波動上升,于2009年逆差達到峰值380793百億美元,2009—2103年又開始顯現出擴大的趨勢。

第三,從經常賬戶構成來看,美國貨物貿易赤字是構成經常賬戶逆差的最主要來源,服務貿易差額和投資收益賬戶差額為順差,經常轉移賬戶差額為逆差,服務和投資收益的順差減緩了貨物和經常轉移的雙逆差給經常賬戶逆差帶來的壓力,其中投資收益的順差額與經常轉移的逆差額較小且幾乎接近,所以這兩項幾乎對沖,對經常項目差額的影響極其微小。

2.2 美國經常項目變化原因

第一,美國居民習慣于超前消費,加之美國的自身經濟結構性問題,使政府和居民的消費支出過多,儲蓄率難以提高。這是美國存在經常賬戶赤字的宏觀經濟根源。雖然和平與發展是當今世界的主題,但是爆發戰爭的可能性仍然存在,美國為了保證其自身戰略資源儲備,即使本國擁有豐富的石油、天然氣、農產品等資源,也不會去開發,而是大量從其他國家進口原油及初級產品,這也是構成美國貨物貿易成為逆差的一個重要因素。

第二,雖然美國的經常項目逆差額巨大,但服務貿易和收益項目卻始終保持順差狀態,這說明美國進行實質性資源的輸入是同時出口服務,美國從國外獲得的投資報酬也大于本國支出的利息。美國在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時候抓住機會,積極進行產業結構調整,信息產業高速發展又掌握了尖端科學技術,使其國內產品偏向高科技產品,而傳統工業相繼遷出;同時美國不斷將新科技引入服務業,提高了服務業的工作效率和質量,也減少了服務業的成本,使美國的服務業具有強大的競爭優勢,服務業貿易常年處于順差狀態。

第三,美國憑借其強大的經濟實力和對經濟的控制能力,在世界范圍內有著廣泛的投資,作為老牌金融國家,掌握著世界市場的變動趨勢,幾乎每一筆投資都能物盡其用,為其帶來豐厚的資產回報,因此美國對外投資所獲得的收益遠遠大于其支出的利息,也使得投資收益賬戶長期處于順差狀態。

第四,在2008年金融危機后,歐元區又爆發歐債危機,對美國經濟造成劇烈沖擊,經常項目逆差減少。一方面美國對外減少投資回收資本,需要支付的利息減少;另一方面美聯儲采取量化寬松政策,大量釋放QE,使得美元貶值,從而增加了美國商品的出口,使美國經常項目逆差在2008年減弱趨勢明顯。而在2008年經歷了金融危機的沖擊后,美國的經常項目收支又回到原來的軌跡上來,預示著美國經濟的復蘇,貿易進口和出口再次開啟高速增長模式,貿易逆差再次擴大。

3 中國與美國經常項目的比較分析

第一,中國的經常項目順差和美國的經常項目逆差均主要來源于貨物貿易的差額,我國是貨物貿易順差,主要依靠食品、紡織品、橡膠品和雜項制品等商品的出口,美國是貨物貿易逆差,主要為礦產、燃料和其他制成品的大量進口。

第二,中國輸出實質性資源的同時進口服務,而美國是進口實質性資源的同時輸出服務。中國的服務業以勞動資源密集型為主,而美國的服務業以知識、技術和資本密集型為主。同時我們應該看到,中國的服務逆差額逐年擴大,并在2013年達到了一個新高水平1245億美元,說明中國的服務業水平正逐漸落后于別國。

第三,由圖可以看出,中國的經常項目順差擴大幅度大于美國的經常項目逆差擴大幅度,中國經常項目順差的年份都對應著美國的經常項目逆差,當中國順差減小時美國的逆差也在減小。

第四,從2008年后的中美經常項目差額變動幅度看出,中美兩國應對經濟沖擊的能力不同,盡管中國出臺了一系列的政策,但經常項目差額仍然持續走低,說明中國政府對市場的調控能力不足,中國經濟的抗打擊能力不強;而美國雖然作為次貸危機的爆發國,但在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政策和措施后,經常項目很快回歸到原有的發展模式上,即繼續擴大逆差,說明美國經濟的可調控性強,經濟的抗打擊能力強,也體現了美國的發展模式——即布雷頓森林體系瓦解后,美國依靠經常項目的赤字來彌補國內融資的缺口,將世界閑散資金吸引到美國進行投資生產。

第五,通過對中美經常項目的比較研究可以發現,美國的模式更容易獲得經濟發展的主動權,通過對真實資源的利用,有利于提高國民的生活水平;而我國大量實質資源流向國外,換回的是紙質資產,這也是民眾生活水平的提高遠遠低于中國經濟增長速度的主要原因。

第六,對于中國經常項目來說,出口導向型的增長模式過度依賴于別國,尤其是美國這樣的進口大國,一旦其他國家發生經濟危機、經常項目無法維持,這就給中國經濟帶來很大的風險,同時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中國與越來越多的西方國家存在著經濟貿易往來,其中的貿易摩擦也不可避免地增多,這也會給中國經濟增長帶來負面影響。

4 政策建議

第一,調整產業結構。我國的經濟發展主要靠貨物出口來拉動,國內第一產業和第二產業發達,而第三產業落后,因此我們應大力發展第三產業,尤其要重視服務業和科學技術的發展,與我國的勞動力優勢相結合,提高服務業的國際競爭力。

第二,積極實施引進來政策,鼓勵進口。我國的貿易順差一方面會給人民幣帶來升值的壓力,不利于人民幣的幣值穩定,另一方面會造成貿易摩擦。放開進口管制,有利于引進先進的科學技術和管理人才,有利于國內的產業結構轉型,也有利于緩解巨額的貿易順差,保持國際收支平衡。

第三,積極擴大國內消費市場。將經濟發展主要依靠出口向經濟發展主要依靠消費轉型。增加國民收入,提高居民福利水平,減小收入差距,刺激消費,用內需的擴大來消化本國資源,分擔出口壓力。

第四,制定合理的對外投資戰略,保證貿易對象和貿易形式的多元化,除了購買外國債券以外還可以投資建立鐵路等基礎設施,投資市場除了美國外還可以像歐盟、非洲、東南亞等地區國家拓展,分散貿易風險。

參考文獻:

[1]鞠盛.中美國際收支結構的比較研究[J].當代經濟,2007(6).

[2]李樹杰.近年來中美國際收支演變特點及其比較研究[J].中央財經大學學報,2002(10).

[3]李少芬,張琦.國際服務貿易發展的新趨勢及我國的對策建議[J].青海師專學報:教育科學,2004(3).

[4]劉建江,袁冬梅,王國杰.巨額貿易逆差與美國經濟增長并存:美元因素及其隱憂[J].湘潭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29(6).

[5]劉振林.FDI與中國國際收支關系的研究負面影響及前瞻[J].當代財經,2005(5).

[6]李聰怡.中美兩國國際收支比較研究[J].商場現代化,2006(487).

[7]楊巍.中美兩國經常項目的比較研究與分析[J].西南財經大學,2013(3).

[8]李雅麗.從中美貿易差額觀察我國經常項目失衡[J].財經科學,2007(11).

[9]楊碧云,易行健.我國經常項目收支的演變趨勢、結構分解及其原因與對策分析[J].世界經濟研究,2009(6).

[10]王國興.美國經常項目逆差:結構、成因與預期[C]//美國經濟中長期趨勢及其對中美經貿關系的影響研討會,上海,2006.

猜你喜歡
國際收支順差逆差
國際收支分析
1—8月我國服務貿易:逆差收窄,結構進一步優化
國際收支
國際收支間接申報問答
國際收支分析
形成我國經常賬戶順差的原因分析
China international payment continues“double surp lus” in first quarter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