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文獻計量學探析申脈穴及其常見配伍的病癥譜

2016-07-07 02:23張琪余思奕王卓慧賴小燕艾虹靜胡幼平
廣州中醫藥大學學報 2016年3期
關鍵詞:文獻計量學

張琪,余思奕,王卓慧,賴小燕,艾虹靜,胡幼平

(成都中醫藥大學,四川成都 610075)

?

基于文獻計量學探析申脈穴及其常見配伍的病癥譜

張琪,余思奕,王卓慧,賴小燕,艾虹靜,胡幼平

(成都中醫藥大學,四川成都610075)

摘要:【目的】探討申脈穴及其常見配伍的病癥譜,為針灸臨床選穴提供參考?!痉椒ā坑嬎銠C檢索萬方數據庫(Wanfang Data)、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CNKI-CJFD)、中國生物醫學文獻數據庫(CBM)、維普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VIP)和PubMed等,全面檢索申脈穴的現代針灸臨床文獻?;诙鄬雨P聯規則挖掘算法,分析其穴位配伍;采用臨床文獻構成比和病癥譜構成比分析申脈及常用配伍的病癥譜?!窘Y果】納入文獻188篇,其中2篇為英文文獻,涉及原始病癥名64個,經規范后包括西醫病名44個?!窘Y論】申脈穴主要用于治療神經系統疾病及運動系統疾病,以失眠、腰扭傷、足內翻、重癥肌無力、腦血管病及后遺癥等病種最為常見;申脈較多與照海、百會、三陰交、后溪等穴位進行配伍。

關鍵詞:申脈;穴位配伍;病癥譜;文獻計量學

申脈又名“陽蹺”、“鬼路”,屬足太陽膀胱經,系八脈交會穴之一。申脈穴通于陽蹺脈,有清神志、舒筋脈等作用。有關申脈的古代文獻計量學分析顯示:申脈多用于治療腰痛、目痛、眩暈、頭痛、癲狂、癇證、中風、足痛等疾?。?]。在現代臨床中,申脈的應用范圍不斷擴大。本研究以申脈穴為載體,采用文獻計量學方法對現代針灸臨床文獻中有關申脈穴及其常見配伍的病癥譜進行統計分析,以挖掘申脈治療的優勢疾病,從而為針灸申脈的臨床選穴以及科學研究提供參考。

1 資料與方法

1.1數據來源

計算機檢索萬方數據庫(Wanfang Data)、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CNKI-CJFD)、中國生物醫學文獻數據庫(CBM)、維普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VIP)和PubMed等,同時輔以手工檢索。檢索時間為各數據庫建庫時間至2015年4月30日。檢索語言限定為中文或英文。

1.2檢索策略

根據各數據庫的特點設計相應檢索策略。中文數據庫選擇“全部字段”,并以“申脈”、“陽蹺”、“鬼路”作為檢索詞進行檢索,三者間以“或”連接。英文數據庫選擇“acupuncture”OR “acupuncture therapy”OR“electroacupuncture”等進行主題詞檢索,再以“BL62”OR“shenmai”作為檢索詞進行檢索,以上結果以“AND”合并。

1.3數據篩選

1.3.1納入標準(1)隨機對照試驗研究(RCT)、非隨機臨床對照試驗研究(CCT)及無對照的病例研究類文獻;(2)以患者為研究對象,年齡性別等不限;(3)以針刺、艾灸、電針、溫針灸等傳統針灸療法為主,針灸處方中包含申脈,可配合其他療法,對照組無要求;(4)對照試驗中,治療組療效應優于對照組;非對照試驗治療結果有效。

1.3.2排除標準(1)綜述、個案報道、驗案總結、會議論文集、研究生論文集等文獻;(2)研究對象為動物及健康受試者;(3)對照試驗的治療組中,申脈并非為每個患者的必選穴(例如申脈為隨證加減),或申脈為對照組處方中的穴位;非對照試驗以穴位按壓、耳針頭針、腹針、腕踝針等為干預措施;(4)重復發表者,保留發表年限最近的1篇。

1.4數據錄入及規范

兩位研究者獨立閱讀所獲引文的題目、摘要等信息,在篩除明顯不符合納入標準的文獻后,對肯定或不能肯定的文獻查出全文并閱讀分析,以確定是否真正符合納入標準。對有分歧而難以確定是否納入的文獻通過討論或經由第三方研究者決定。將納入文獻相關信息錄入“申脈針灸處方數據庫”,錄入信息包括:篇名、作者、原始病名、規范病名、針灸具體操作、針灸處方等內容。

涉及針灸申脈治療疾病的相關文獻中,存在病名繁多、病名不規范、中西醫病名混雜等情況,為了便于形成規范的病癥譜,準確統計文獻頻次,本研究對文獻中的原始病名進行了規范。西醫病名主要參照《疾病和有關健康問題的國際統計分類》(ICD-10)[2],結合陸再英、鐘南山主編的《內科學》[3]。中醫病名主要參照林紹康主編的《中西醫病名對照大辭典》[4]。病名規范原則:(1)盡可能使用西醫病名規范;(2)盡可能使用上一級病名,例如:“阿爾茨海默病”、“血管性癡呆”、“外傷性癡呆”等規范為“癡呆”;(3)中醫病名不使用證名;(4)無相關中西醫病名者,采用文獻中的原始病癥名;(5)部分關聯性較強的疾病,將病名進行合并歸納,如“焦慮”、“抑郁”、“混合性焦慮和抑郁障礙”等合并規范為“抑郁焦慮”。

1.5數據統計分析

對符合納入標準的文獻所報道的病癥次數進行統計,計為頻次。病癥譜主要采用文獻計量學的方法統計分析針灸申脈治療疾病的臨床文獻構成比和病癥譜構成比。臨床文獻構成比是每個病癥在病癥譜的文獻構成比;病癥譜構成比是指病癥譜中針灸某組配伍穴位治療該病占針灸申脈治療該病所有文獻的比例。在申脈配伍應用上,采用自主研究開發的“針灸數據挖掘軟件”,基于多層關聯規則挖掘算法,對不同穴位配伍的支持度進行分析。支持度(A→B)描述的是項集A和B在所有事物中同時出現的概率,用于衡量關聯規則在整個數據集中的統計重要性。

2 結果

根據文獻檢索策略,共檢出中文文獻1488篇,英文文獻20篇。嚴格按照納入、排除標準篩查后,最終納入文獻188篇,其中2篇為英文文獻。文獻總頻次為188次,共涉及原始病癥名64個,經規范后包括西醫病名44個。

2.1申脈的針灸病癥譜及系統分布

通過對“申脈針灸處方數據庫”進行計量分析,結果發現申脈的適應癥廣泛分布于9大類,涉及44種病癥,具體文獻構成比及病癥譜構成比見表1。疾病種類上以神經系統及運動系統為主,頻次較高病種為失眠(82次)、腰扭傷(11次)、足內翻(7次)、足跟痛(7次)、腦血管病及后遺癥(6次)、踝扭傷(6次)等。

2.2申脈單穴及其常見配伍病癥譜

表1 188篇文獻中申脈的針灸臨床文獻構成比和病癥譜構成比

2.2.1申脈單穴針灸病癥譜利用“申脈針灸處方數據庫”提取處方中單用申脈的文獻,共有9篇,占文獻總數的4.8%;病癥6種,占病癥總數的13.6%。具體病癥譜包括失眠(3篇)、腹瀉(2篇)、慢性結腸炎(1篇)、枕神經痛(1篇)、落枕(1篇)、眼肌痙攣(1篇)。

2.2.2申脈常見配伍針灸病癥譜利用“申脈針灸處方數據庫”提取處方中申脈配伍其他穴位的文獻,共有179篇,占文獻總數的95.2%。根據關聯規則,以支持度為序,最常見配穴依次為照海、百會、三陰交、后溪,具體文獻構成比及病癥譜構成比見表2。排在第1位的申脈配伍項集為申脈配照海,其支持度提示申脈和照海同時出現在188篇文獻中的頻率為56.4%。

表2 188篇文獻中申脈及其常見配伍穴位的針灸病癥譜

3 討論

3.1申脈穴臨床運用特點

申脈穴的病癥譜提示申脈常被用于治療神經系統和運動系統疾病,以失眠、腰扭傷、足內翻、重癥肌無力、足跟痛、腦血管病及后遺癥、踝扭傷、眼肌痙攣等病種較為常見,尤其是在失眠癥治療方面療效突出。

申脈穴屬于足太陽膀胱經,通于陽蹺脈,為陽蹺脈的起始穴,在《奇經八脈考》中載述“陽蹺者,足太陽之脈,其脈起于跟中,出外踝,下足太陽申脈穴”。申脈與陽蹺脈經氣相通,能夠通過調節陽蹺脈而主眼瞼閉合。睡眠是由特定的神經—內分泌及免疫調節、遺傳因素等共同作用而完成的[5]。針刺申脈可從多個方面對機體產生調節作用。有研究顯示針刺申脈穴能夠激活邊緣系統(丘腦、扣帶回、海馬旁回)和額葉、顳葉等腦區,在行針中首先激活對側腦區,留針后逐漸由對側延伸到兩側,激活的腦區存在較為明顯的規律性變化[6-7]。人類邊緣系統與人類情緒反應、睡眠覺醒、內臟調節及學習與記憶有關,而與被激活的前額葉、顳葉與心境障礙性疾病也有密切關系[8]。針刺申脈亦能改變腦內與睡眠有關的中樞神經遞質,如5-羥色胺(5-HT)[9]、γ-氨基丁酸(GABA)[10]及細胞因子白細胞介素-1(IL-1)、腫瘤壞死因子(TNF)等[11]。另外,針刺申脈穴的過程中能顯著增加大腦中動脈的平均血流速度,并可能因此增加大腦中動脈的血流量[12]。在對于其腦電圖的觀察中發現,針刺申脈在留針過程中可以顯著增加枕區β波波幅,并降低該區β波的頻率,且具有顯著的后遺效應[13]。這些都為針刺申脈穴治療失眠及精神方面的疾病提供了依據。

3.2申脈單穴運用特點

單穴針灸申脈能治療的病癥僅6種,占病癥總數的13.6%,按頻次排在前兩位的分別是失眠和腹瀉。在治療失眠方面,單取申脈能提高患者的睡眠效率,對覺醒次數、覺醒時間、睡眠效率及睡眠結構中的快波睡眠(REM)有明顯改善作用[14]。而單用申脈治療腹瀉方面,目前暫未有相關臨床及實驗研究證實其作用機理。

3.3申脈配伍運用特點

本研究結果提示:申脈在現代針灸臨床上常與照海、百會、三陰交、后溪等穴位進行配伍,涉及到多種配伍方式。穴位配伍后,針灸病譜會隨著配伍穴位的特點而稍有相應變化,但仍以神經系統與運動系統疾病為主。

申脈與照海以治療失眠及踝關節扭傷、足內翻等局部疼痛為主。申脈、照海分別通于陽蹺脈和陰蹺脈,陰陽相交,陽入陰,陰出陽,交于目銳眥,陽氣盛則瞠目,陰氣盛則瞑目。二者配伍,共同通過調節眼瞼開闔及人體陰陽而主司睡眠。研究[14]證實,運用申脈與照海的配伍取穴治療失眠優于選取單穴的療效。申脈、照海對于失眠模型大鼠腦內IL-1和TNF含量的提高優于其他配伍穴[11],還可通過增加腦內GABA、γ-氨基丁酸受體A (GABAAR)陽性數及腦內5-HT含量[9-10],達到治療失眠的目的。

申脈與百會的配伍以及申脈與三陰交配伍均以治療失眠、癲癇、腦血管病及后遺癥等神志疾病居多。百會素有“三陽五會”之別稱,屬督脈穴位,與申脈相伍,可通過調節一身之陽達到治療失眠的目的。百會本處于頭部,與腦竅關系密切。三陰交為足三陰經之交會穴,又通于沖脈,可同時調節肝脾腎氣血,善治神志疾??;申脈之所在足太陽經“從巔入絡腦”,通于陽蹺脈,具有調理神志之功;申脈為八脈交會穴,能通調三焦氣機。故申脈與百會及申脈與三陰交的配伍,對于神志精神疾病有較好的療效。

申脈與后溪配伍多以治療腰扭傷、頸椎病等運動系統疾病為主。申脈為足太陽膀胱經上的穴位,又通于陽蹺,“陽蹺為病,令人陰緩而陽急”;足太陽之脈“出別下項,循肩髆內,夾脊抵腰中”,“從腰中,下夾脊”,其循行經過腰背,主筋所生之病,配合通于督脈的后溪穴,二者能夠疏通經絡氣血,對于多種急、慢性肢體疼痛、身體重著等病癥有良好的治療作用。

根據杜元灝[15]提出的針灸臨床病譜分級思路,在進行疾病譜分類時應結合針灸臨床的實際情況,本研究未能結合針灸臨床,這是本研究的不足。本研究結果提示:關于申脈的現代臨床研究文獻雖數量龐大,但總的來說,這些臨床文獻質量偏低,隨機對照試驗文獻偏少,其可靠程度偏低。目前臨床對申脈的運用仍主要集中在基于蹺脈理論下治療失眠一類疾病為主,對于申脈治療失眠的機制研究也逐漸引起研究者重視。這說明申脈對于失眠的確有很好的療效;但申脈治療其他疾病的臨床文獻報道仍偏少,尤其缺少隨機對照類研究。在今后的研究中可以從申脈治療其他疾病著手,設計出相關的臨床及實驗研究。另外,亦有一些臨床報道如申脈治療暴盲、斜頸及腹瀉等個案報道類文獻,由于不符合本研究的納入標準,故而排除在外。但該類文獻作為各醫家的經驗的運用,也可為臨床針灸選穴及治療疾病提供一定的參考,有待于在今后研究中發掘其療效及機理。今后也需要在循證醫學的指導之下對各個腧穴進行深入的探究,以得到更加客觀與全面的腧穴病癥譜,從而更科學地指導臨床。

參考文獻:

[1]申偉,湯繼芹,張永臣.申脈穴主治病證及刺灸特點古代文獻分析[J].上海針灸雜志,2015,34(4):371.

[2]協和醫院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疾病分類合作中心.疾病和有關健康問題的國際統計分類(ICD-10)[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6:213-708.

[3]陸再英,鐘南山.內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123.

[4]林昭庚.中西醫病名對照大辭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2:2491.

[5]Dresler M,Spoormaker V I,Beitinger P,et al.Neurosciencedriven discovery and development of sleep therapeutics[J].Pharmacol Ther,2014,141(3):300.

[6]王愛成,王玉來,江濤,等.針刺申脈穴的fMRI腦功能成像研究[J].針刺研究,2005,30(1):43.

[7]Yeo S,Choe I H,van den Noort M,et al.Consecutive acupuncture stimulations lead to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neural responses[J].J Altern Complement Med,2010,16(4):481.

[8]黃滿麗.首發抑郁癥患者認知功能損害:從神經心理學測量到神經影像學研究[D].杭州:浙江大學,2012.

[9]周艷麗.針刺不同腧穴對失眠模型大鼠腦內神經遞質5-HT、DA影響的實驗研究[J].中國中醫基礎醫學雜志,2012,18 (8):887.

[10]周艷麗,高希言,王培育,等.針刺不同腧穴對失眠大鼠下丘腦γ-氨基丁酸和γ-氨基丁酸A受體的影響[J].針刺研究,2012,37(4):302.

[11]周艷麗,葉險鋒.針刺不同腧穴對失眠模型大鼠腦內細胞因子IL-1、TNF-α含量影響的實驗研究[J].中國中醫基礎醫學雜志,2012,18(4):419.

[12]班維固.針刺后溪、申脈對青年健康人大腦中動脈影響的研究[D].哈爾濱:黑龍江中醫藥大學,2009.

[13]袁星星.針刺申脈穴對健康人腦電地形圖變化的研究[D].哈爾濱:黑龍江中醫藥大學,2012.

[14]尹紅博,王盛春.針刺陰陽蹺脈之申脈、照海穴治療原發性失眠的臨床研究[J].山東中醫雜志,2012,31(2):115.

[15]杜元灝.現代針灸病譜[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9:7.

【責任編輯:賀小英】

中圖分類號:R22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3213(2016)03 - 0432 - 04

DOI:10.13359/j.cnki.gzxbtcm.2016.03.033

收稿日期:2015-07-31

作者簡介:張琪(1991-),女,2014級在讀碩士研究生;E-mail:1132965587@qq.com

通訊作者:胡幼平(1955-),男,教授;E-mail:hypcdutcm@yeah.com

基金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編號:81373560)

猜你喜歡
文獻計量學
2013年全科醫學領域慢性病健康教育相關科研文獻研究
血糖指數與血糖負荷相關飲食文獻計量學分析
《現代泌尿外科雜志》2011~2013年文獻計量學指標分析
《廣西民族研究》創辦30年來刊發文章的回顧與展望
中文圖書評價體系研究
政治傳播視角下國內“軍人”與“警察”形象比較研究
1994—2014年我國中醫藥高校圖書館圖書情報學科研究實力分析
基于CBM的我國民族醫藥學文獻計量分析
PubMed收錄牙釉質相關文獻的計量學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