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西民族研究》創辦30年來刊發文章的回顧與展望

2017-02-06 00:54廖楊
廣西民族研究 2016年5期
關鍵詞:文獻計量學學術期刊

【摘 要】文章通過中國知網(CNKI)的文獻計量分析,回顧了《廣西民族研究》自1985年創刊至2015年第6期總共126期發表文章的數量、類型、特色、亮點、基金占比、學科分布、作者狀況及學術機構分布等總體情況,從中圖分類號和關鍵詞檢索的角度分析了《廣西民族研究》刊發的論文內容,并從全文、主題詞、篇名、摘要、關鍵詞檢索的角度比較分析了學術性文章的內容;文章還從論文被引、被轉載(摘)及下載、瀏覽等情況評述了《廣西民族研究》創刊30年來所刊發的文章的學術影響;文章最后討論了學術刊物的質量問題,并對《廣西民族研究》今后的發展提出了相應的建議。

【關鍵詞】《廣西民族研究》;學術期刊;期刊發展史;中國知網(CNKI);文獻計量學

【作 者】廖楊,民族學博士后,華南農業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副院長。廣州,510642

【中圖分類號】G237.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 - 454X(2016)05 - 0001 - 014

《廣西民族研究》從1985年4月創刊至今,已走過30年的發展歷程,經由最初的內部刊物發展成為正式出版的季刊(2014年1月起又改為雙月刊),也從地方性學術期刊發展為國內民族學與人類學界有廣泛影響甚至在國(境)外也有一定影響的品牌期刊。本文主要以中國知網(CNKI)數據為基礎,梳理該刊的發展歷程,特別是計量分析該刊30年來發表的文獻和該刊學術影響力,以供相關讀者、作者、編者、管理者和期刊經費資助者參考。

一、創刊30年來《廣西民族研究》發表文章的總體情況

(一)發文總量和文章類型

從1985年第1期到2015年第6期,《廣西民族研究》已出版126期,30年來共刊發學術論文、調查報告、會議綜述、書評、學者介紹、創刊詞、稿約、卷首語和論文索引等各類文章3169篇,其年度發文量見表1。

從表1數據可以看出,《廣西民族研究》除創刊當年發文較少外,20世紀80年代中期至21世紀初期的年均發文量基本徘徊在70-90篇,2005—2013年則增加到年均125-140篇左右,2014年1月改為雙月刊后,年均發文量為150篇左右。值得注意的是,1997年發文量達到120篇,這是因為當年出版了1期增刊的緣故。

如果剔除會議綜述、書評、學者介紹、創刊詞、稿約、卷首語、論文索引之類的文章,《廣西民族研究》30年來刊發的學術論文或調查報告共2831篇,約占該刊總發文量的89.30%,其年度分布情況見表2。

比較表1和表2數據可以發現,《廣西民族研究》創刊30年來較為重視發表原創性的學術論文或調查報告,但會議綜述、書評、學者介紹、創刊詞、稿約、卷首語、論文索引之類的文章也占一成多。其中,書評、論文索引、卷首語、學者介紹和會議綜述較多,這對及時反映和了解學術動態也有裨益。具體情況見表3。

表3數據顯示,書評、論文索引、卷首語年均刊發1.76~2.90篇,其他年均不足1篇。值得注意的是,書評中以《布洛陀經詩校注》《壯族通史》的書評較多,該刊1992年第2期和第3期發表了5篇《布洛陀經詩校注》書評,1997年第4期發表了2篇《壯族通史》書評。此外,《壯族通史》首發式和《壯學叢書》首批重點項目首發式和“中國—東盟博覽會·民族叢書”首發式也受到該刊關注。該刊1997年第4期刊發了5篇《壯族通史》首發式發言稿,2004年第3期刊發了4篇《壯學叢書》首批重點項目首發式發言稿,2006年第4期刊發了2篇“中國—東盟博覽會·民族叢書”首發式的講話稿。

(二)發文特色和亮點

論文索引自1998年第1期起特邀中央民族大學圖書館烏日古木勒主持,編制“全國期刊民族學、文化(社會)人類學研究論文索引”,2000年第2期開始改由滿達日花主持編制,便于研究者檢索,是《廣西民族研究》雜志的一大特色和亮點?!熬硎渍Z”自2001年第3期開始設置,至2014年第6期以后停止,2015年起取消“卷首語”,共刊發了53篇卷首語,便于讀者快速了解每期文章的梗概和編者選編這些文章的緣由,有助于讀者了解編者向讀者推薦作者作品的學術價值,特別該刊曾在一定時期以封面文章的形式凸顯文章價值,“卷首語”就成了最好的提示。

學者學術成就的推介和展示,也是《廣西民族研究》近年來的一個亮點。該刊從2001年第3期以文章形式推介瑤學專家黃鈺先生的民族學研究成就以來,先后推介過石鐘健、費孝通、徐松石、李紹明、覃乃昌、張聲震等先生的學術研究及其貢獻。從2012年第3期至2015年第6期,《廣西民族研究》在封二、三以專版方式推薦“八桂民族研究專家”,張聲震、范宏貴、王光榮、張有雋、潘其旭、梁庭望、翁乾麟、韋茂繁、覃彩鑾、覃國生、農冠品、廖明君、李錦芳、蒙元耀、莫金山、周建新等人依次上榜。且不論這些上榜專家被推介的先后次序是否“恰當”,但期刊推介專家這一事件本身是值得稱贊的,因為它為讀者集中展示了“八桂民族研究”的專家學者及其主要成就,成為讀者了解“八桂民族研究”的一扇窗口。

當然,這些會議綜述、書評、學者介紹、創刊詞、稿約、卷首語、論文索引之類的文章也在一定程度上傳遞和豐富了相關的學術信息。

(三)基金論文占比情況

根據中國知網的數據統計,《廣西民族研究》創刊30年來發表的2831篇學術論文或調查報告中,共有275篇論文獲得各級各類基金支持,論文基金支持率約為9.71%。具體來說,這275篇論文的支持基金分布如下:國家社會科學基金227篇,全國教育科學規劃基金9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5篇,教育部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5篇,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4篇,國家軟科學研究計劃3篇,教育部科學技術研究項目3篇,國家留學基金3篇,湖南省社會科學基金3篇,廣西科學基金2篇,霍英東教育基金2篇,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973計劃)2篇,貴州省軟科學研究計劃2篇,國家科技支撐計劃1篇,美國福特基金1篇,香港中山大學高等學術研究中心基金1篇,江蘇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基金1篇,河北省教委科研基金1篇。數據顯示,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全國教育科學規劃基金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這“三大”國家級基金項目支持的論文約占該刊全部基金論文的87.64%,說明該刊的基金論文質量和學術水平較高。

(四)文章的學科分布情況

在入中國知網的3169篇文章中,分布在民族學、行政學及國家行政管理、旅游、中國民族與地方史志、經濟體制改革、社會學及統計學、文化等學科領域,其中:民族學766篇、行政學及國家行政管理742篇、旅游347篇、中國民族與地方史志282篇、經濟體制改革216篇、社會學及統計學184篇、文化146篇、中國語言文字94篇、考古98篇、宗教86篇、中國政治與國際政治61篇、中國文學45篇、農業經濟44篇、中國古代史43篇、人物傳記38篇、憲法35篇、成人教育與特殊教育34篇、音樂舞蹈31篇、貿易經濟29篇、宏觀經濟管理與可持續發展29篇、出版26篇、生物學24篇、中國近現代史24篇、社會科學理論與方法23篇、圖書情報與數字圖書館20篇、法理法史17篇、地理14篇、企業經濟14篇、行政法及地方法制14篇、環境科學與資源利用14篇、工業經濟13篇、馬克思主義13篇、政治學12篇、人口學與計劃生育11篇、教育理論與教育管理11篇、美術書法雕塑與攝影10篇、政黨及群眾組織9篇、經濟理論及經濟思想史9篇、倫理學9篇、外國語言文字8篇。從研究層次上看,基本上屬于基礎研究,其中,屬于社會科學的基礎研究3137篇,自然科學的基礎與應用基礎研究31篇。

二、創刊30年來《廣西民族研究》發表的學術性文章的內容分析

一般來說,學術期刊發表的論文內容涉及領域很多,即便是同一學科的專業期刊發表的論文內容也不盡相同。因此,要分析某一期刊發表的論文內容,就需要借助相關的文獻檢索與利用的工具來進行。從CNKI數據庫設定的檢索方式來看,可通過主題、篇名、關鍵詞、摘要、作者、全文、文獻來源、參考文獻、中國分類號、學術機構等單項檢索,也可進行包括高級檢索、專業檢索、作者發文檢索、科研基金檢索、句子檢索等復合型檢索。其中,高級檢索是檢索者利用單項檢索和復合型檢索的選項自由搭配進行檢索,比較便利檢索者根據自己需要靈活檢索,省時省力。通常情況下,通過篇名、關鍵詞、摘要、主題、全文檢索論文內容較為便利,且其準確性排序為:篇名檢索>關鍵詞檢索>摘要檢索>主題檢索>全文檢索。但是,從文獻學的角度看,篇名檢索、中圖分類號檢索、關鍵詞(主題詞)檢索論文內容最為科學和準確。因此,下面主要通過篇名檢索、中圖分類號檢索、關鍵詞檢索來分析《廣西民族研究》創刊30年來發表的文章內容涉類情況。

(一)根據中圖分類號檢索分析

1. 以“A”(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進行檢索,有14篇。其中,討論馬恩列斯毛經典作家的民族思想論文1篇,馬克思主義民族觀2篇,斯大林民族理論思想2篇,毛澤東民族思想2篇,孫中山和毛澤東民族團結觀1篇,鄧小平民族思想6篇。

2. 以“B”(哲學、宗教)進行檢索,有101篇。其中,宗教學80篇,倫理學9篇,心理學4篇,美學3篇、哲學2篇,此外涉及民族學7篇、行政學及國家行政管理5篇、旅游3篇、社會學及統計學2篇,以及中國古代史、中國近現代史、中國民族與地方史志、中國文學各1篇。從內容上看,討論宗教理論的論文9篇,原始宗教12篇,民間宗教18篇,宗教哲學與神話27篇,宗教史4篇,佛教5篇,基督教、天主教6篇,伊斯蘭教2篇,心理學4篇,倫理道德12篇、哲學思想2篇。

3. 以“C”(社會科學總論)進行檢索,有710篇。其中,民族學522篇,行政學及國家行政管理408篇,社會學及統計學184篇、生物學24篇,社會科學理論與方法14篇,人口學與計劃生育12篇,中國政治與國際政治8篇,宗教7篇,人才學與勞動科學3篇,人物傳記3篇,中國文學、新聞與傳媒、出版、法理法史、環境科學與資源利用、宏觀經濟管理與可持續發展各2篇,高等教育、考古、管理學、中國古代史、中國民族與地方史志、中國通史、農業經濟、文化、地理、林業、美術書法雕塑與攝影、戲曲電影與電視藝術、成人教育與特殊教育、圖書情報與數字圖書館、政黨及群眾組織、旅游、經濟體制改革各1篇。

4. 以“D”(政治、法律)進行檢索,有406篇。其中,行政學及國家行政管理259篇,中國政治與國際政治48篇,憲法37篇、法理法史18篇、行政法及地方法制14篇、政治學12篇,政黨及群眾組織10篇,思想政治教育7篇,公安6篇,社會學及統計學4篇,經濟體制改革4篇,民族學4篇,文化、經濟法、民商法、馬克思主義各2篇,環境科學與資源利用、宗教、中國共產黨、國際法、刑法、訴訟法與司法制度、中國古代史、中國近現代史、中國語言文字、林業、農業經濟等各1篇。

5. 以“E”(軍事)進行檢索,僅檢索到1篇,即藍武、錢宗范為李良品《土司時期西南地區土兵制度軍事戰爭研究》所寫的書評(2014年第6期)。

6. 以“F”(經濟)進行檢索,檢索到386篇。其中,經濟體制改革152篇,旅游103篇,農業經濟44篇,貿易經濟29篇,宏觀經濟管理與可持續發展28篇,文化18篇,企業經濟16篇,工業經濟14篇,經濟理論及經濟思想史9篇,資源科學8篇,行政學及國家行政管理7篇,交通運輸經濟7篇,民族學6篇,財政與稅收5篇,人才學與勞動科學5篇,市場研究與信息5篇,投資、鐵路運輸、輕工業手工業各4篇,中國民族與地方史志、文藝理論各3篇,宗教、中國近現代史、證券、金融、公路與水路運輸、水產和漁業等各2篇,林業、畜牧與動物醫學、農業基礎科學、電力工業、有機化工、動力工程、水利水電工程、哲學、中國政治與國際政治、中國通史、中國古代史、人口與計劃生育、美術書法雕塑與攝影等各1篇。

7. 以“G”(文化、科學、教育、體育)進行檢索,檢索到245篇。其中,文化126篇,成人教育與特殊教育30篇,出版26篇,圖書情報與數字圖書館20篇,旅游18篇,教育理論與教育管理11篇,新聞與傳媒8篇,民族學7篇,行政學及國家行政管理6篇,高等教育5篇,檔案及博物館5篇,體育4篇,中國語言文字3篇,文化經濟3篇,經濟體制改革2篇,學前教育、初等教育、職業教育、社會學及統計學、民商法、管理學、行政法及地方法制、宏觀經濟管理與可持續發展、音樂舞蹈、中國近現代史、中國民族與地方史志、自然地理學和測繪學、生物學等各1篇。

8. 以“H”(語言、文字)進行檢索,檢索到91篇。其中,中國語言文字84篇,外國語言文字8篇,地理、行政學及國家行政管理、成人教育與特殊教育、文化、圖書情報與數字圖書館等各1篇。

9. 以“I”(文學)進行檢索,檢索到48篇。其中,涉及中國文學47篇,民族學3篇,音樂舞蹈2篇,中國民族與地方史志、行政學及國家行政管理、宗教、世界文學等各1篇。

10. 以“J”(藝術)進行檢索,檢索到47篇。其中,涉及音樂舞蹈29篇,美術書法雕塑與攝影9篇,旅游6篇,戲曲電影與電視藝術5篇,文藝理論4篇,中國文學2篇,行政學及國家行政管理、社會學及統計學、文化、文化經濟、民族學、輕工業手工業各1篇。

11. 以“K”(歷史、地理)進行檢索,檢索到410篇。其中,涉及旅游148篇,中國民族與地方史志123篇,民族學65篇,考古59篇,中國古代史44篇,人物傳記38篇,中國近現代史21篇,文化15篇、地理14篇,中國通史8篇,行政學及國家行政管理6篇,世界歷史5篇,宗教、史學理論、經濟體制改革等各3篇,哲學、社會學及統計學、中國政治與國際政治、法理法史、貿易經濟、資源科學、農業經濟、市場研究與信息、教育理論與教育管理、中國語言文字、中國文學、建筑科學與工程等各1篇。

12. 以“R”(醫藥、衛生)進行檢索,檢索到5篇。其中,中醫學2篇,醫學教育與醫學邊緣學科、感染性疾病及傳染病、醫藥衛生方針政策與法律法規研究等各1篇。從內容上看,涉及艾滋病防治方面的論文2篇,占40%;民族醫藥開發利用2篇,占40%;巫術療法1篇,占20%。

13. 以“S”(農業科學)進行檢索,檢索到4篇。其中,農作物2篇,農業基礎學科、林業、中國政治與國際政治等各1篇。從內容上看,涉及栽培稻及稻作文化方面的論文3篇,占75%;農業生態環境與自然保護區方面的論文1篇,分別約占15%。

14. 以“T”(工業技術)進行檢索,檢索到11篇。其中,建筑科學與工程6篇,金屬學及金屬工藝、輕工業手工業、一般服務業、中國古代史等各1篇。從內容上看,涉及民族民居建筑方面的論文8篇,占72.73%;飲食人類學、蔗糖技術、銅鼓鑄造技術方面的論文各1篇,分別約占9.09%。

15. 以“U”(交通運輸)進行檢索,檢索到0篇;以“X”(環境科學、安全科學)進行檢索,檢索到14篇。全部屬于環境科學與資源利用范疇,其中還涉及行政學及國家行政管理、民族學、生物學、法理法史、經濟理論及經濟思想史、宏觀經濟管理與可持續發展各1篇。從內容上看,幾乎全部屬于生態人類學的研究范疇。

16. 以“Z”(綜合性圖書)進行檢索,檢索到37篇。其中,涉及民族學22篇,社會科學理論與方法8篇,中國政治與國際政治4篇,行政學及國家行政管理3篇。從內容上看,全部目錄索引范疇,其中《廣西民族研究》年度總目錄11篇,占29.73%;全國報刊民族學、文化(社會)人類學研究論文索引26篇,占70.27%。

以上根據中圖分類號檢索的篇數之和為2230篇,少于《廣西民族研究》創刊30年來發文總篇數,說明其中有些篇目沒有被錄入中圖分類號檢索系統。

(二)根據關鍵詞檢索分析

從文獻整理、檢索和利用的角度看,關鍵詞是除中圖分類號之外較為準確的編制和檢索方式之一。下面從關鍵詞的角度檢索分析《廣西民族研究》創刊以來發表的文章內容范疇。

1. 民族理論與政策研究發文較多。其中,民族政策183篇,民族問題176篇,民族關系162篇,民族工作71篇,民族理論65篇,民族經濟55篇,國家認同60篇,民族認同42篇,自治條例35篇,民族教育24篇,民族文化24篇,民族干部24篇,民族區域自治19篇,民族歷史14篇,民族發展4篇,民族鄉3篇,邊疆治理2篇?!稄V西民族研究》創刊伊始并未設置具體欄目,2000年起設置“民族理論研究”專欄,次年變更為“民族理論政策研究”專欄,表明該刊對我國民族理論與政策研究逐漸重視,并著力打造為名欄?!懊褡謇碚撜哐芯俊睂凇盁o論是在數量上,還是在篇目上,在《廣西民族研究》眾多欄目中都占據重要的地位并具有顯著的理論與學術價值”,“如今已經成為全國民族學類期刊中的知名欄目與品牌欄目?!盵1 ]1它在推動華南和西南地區的民族理論與政策研究和指導民族工作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2. 民族學與人類學的相關分支學科有所涉及。其中,文化人類學68篇,歷史人類學21篇,經濟人類學18篇,社會人類學16篇,旅游人類學8篇,體質人類7學,宗教人類學6篇,飲食人類學5篇,藝術人類學5篇,醫學人類學4篇,審美人類學4篇,語言人類學3篇,教育人類學3篇,考古人類學3篇,法律人類學2篇,文學人類學1篇?!懊褡鍖W人類學研究”也是《廣西民族研究》近年來重點選稿的專欄之一,對民族學人類學的相關分支學科有所涉及,追蹤學術前沿,這也是該刊在國內民族學與人類學界具有較大影響的原因之一。

3. 文化與旅游研究有所增長。非物質文化遺產檢索22篇,文化產業7篇,民族旅游10篇,民俗旅游8篇,旅游經濟6篇,文化遺產旅游5篇;布洛陀74篇,布洛陀經詩63篇,嘹歌18篇,密洛陀12篇,布洛陀文化6篇,民俗文化5篇,社會變遷7篇,族群記憶3篇,神話1篇,故事0篇,傳說1篇,歌圩2篇,三月三1篇,花山巖畫0篇,世界文化遺產0篇,區域經濟19篇,經濟史2篇。民族民俗和歷史文化研究從《廣西民族研究》創刊之日起就受到關注,近年來隨著文化產業和旅游經濟的發展,該刊對民族民俗文化與旅游的相關研究論文的選刊漸多,但有關花山巖畫及其世界文化遺產旅游方面的研究論文尚無。

4. 族別研究和民族地方史志占一定篇幅。其中,壯族104篇,瑤族28篇,苗族5篇,侗族8篇,仫佬族3篇,水族2篇,仡佬族1篇,彝族6篇,回族2篇,漢族11篇,京族6篇,傣族4篇,泰族36篇,越族16篇;壯學17篇,瑤學8篇;民族史21篇,民族歷史14篇,地方史志5篇,人物研究1篇,民族地理1篇,紅水河流域13篇,西江流域9篇,珠江流域3篇,漓江流域1篇,左江流域1篇,右江流域1篇,北部灣3篇,環北部灣15篇,泛北部灣1篇,北部灣經濟區1篇;土司制度10篇,土官60篇,土司4篇,改土歸流2篇。民族史志研究是民族研究的重要領域,也是《廣西民族研究》的一個重要選稿方向,基本上每期都選刊有關民族歷史、地理或文化方面的文章。從1994年起,《廣西民族研究》陸續開設了“歷史研究”“歷史人物”“民族歷史研究”“民族史索隱”“民族考古”“民族文化研究”“節日文化研究”“嶺南民族文化研究”“民族文學研究”“民族傳統文化保護”等欄目,后來逐漸形成“民族歷史文化研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研究”和“民族旅游研究”等專欄。值得注意的是,《廣西民族研究》常設的特色專欄“壯學研究”“瑤學研究”的選稿與“民族人類學研究”“民族歷史文化研究”等欄目有一定的交叉性,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該刊欄目邊界尚需進一步明確,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壯學”“瑤學”的學科性質尚未厘清。

5. 宗教研究論文數量較少,且多偏向于非制度化的民間宗教。其中,祖先崇拜39篇,民間宗教16篇,民間信仰8篇,宗教信仰1篇,基督教3篇,天主教0篇,伊斯蘭教0篇,佛教1篇,道教0篇,原始宗教2篇,圖騰崇拜2篇,媽祖文化2篇,風水文化1篇,術數0篇,宗教史0篇,宗教理論0篇。民族問題很復雜,宗教研究也很敏感。民族、宗教雖然范疇不同,但民族問題和宗教問題往往交織在一起。無論是民族問題的宗教性,還是宗教問題的民族性,它們交織時就會形成復雜的民族—宗教問題。[2 ]《廣西民族研究》創刊30年來,對民族問題研究關注多,而對宗教方面的研究成果選刊少,今后還有較多選稿刊發空間。

6. 東南亞相關的民族研究論文數量少。東南亞9篇,東盟3篇,越南3篇,老撾1篇,泰國0篇,柬埔寨0篇,菲律賓0篇,馬來西亞1篇,印度尼西亞0篇,新加坡0篇,北部灣2篇,泛北部灣1篇;跨國民族13篇,跨國婚姻3篇。作為一份“立足華南,面向西南,服務全國,對接世界”民族學類專業期刊,《廣西民族研究》創刊30年來對東盟國家民族研究的相關論文刊發較少,這與廣西處于中國與東盟國家兩大板塊結合部的獨特區位優勢不相稱,其區域性的內涵如果能夠進一步挖掘,則可以更好地服務于全球化場景下的“海上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的智庫需要。

三、創刊30年來《廣西民族研究》發表的學術性文章的影響分析

學術期刊和學術性文章的影響力基本上呈正相關關系。一般來說,影響力越大的學術期刊越能吸引優質原創論文,隨著發表后的原創性優質論文學術影響力的擴大,發表該文的學術期刊的關注度和美譽度也會進一步提高。盡管學術性文章的影響力評價方式多種多樣,但被引率、轉載率和獲獎率無疑是其主要分析指標。鑒于學術論文的獲獎情況不易了解和掌握,這里主要從被引率和轉載率兩大方面進行分析。

盡管有人對論文被引情況不以為然,但從文獻利用的角度看,它仍然是評價一篇文獻價值的重要指標。如果一篇論文發表后無人引用(這里排除那些用而不引的學術不端行為),那它基本上等同于沒有發表或者說沒有發表的價值。當然,最新發表的論文可能沒有被查閱或引用是很正常的,但五年后甚至十年后都沒有人引用,就可以在一定程度評判該文的學術價值。由于學術研究一般都要求引證近3-5年的最新文獻,特別是近三年的文獻,由此可以判斷一篇論文發表后2-3年達到被引峰值。當然,也有一些論文被人長引不衰。那些經歷了半衰期和衰期之后仍然被人不斷引證的文獻,就會成為該領域的重要文獻或經典文獻。

(一)《廣西民族研究》創刊30年來的論文被引情況

由于CSSCI數據庫的引文檢索面相對狹小,本文仍然是基于CNKI數據庫檢索《廣西民族研究》創刊30年來的論文被引情況,其包含自引和他引在內的被引結果如下:被引60次以上的論文有12篇,被引30-59次的論文有39篇;被引10-29次的論文有347篇。被引60次以上可視為較高引頻(年均2篇次以上),被引30-59次可視為高引頻(年均1篇次),被引10-29次可視為一般引頻(年均不足1篇次),9篇次以下忽略不計。

1. 較高引頻的論文情況

值得注意的是,在表5的12篇論文中,薛藝兵的論文被引率最高,兩篇論文被引合計達384次,年均被引近30次,而且下載合計6435次,年均下載495次,成為被引率和下載率雙高的論文。另外,在這12篇較高引頻的論文中,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3篇、儀式現象研究和多元文化研究各2篇,說明《廣西民族研究》在非物質文化遺產、象征人類學和民族教育研究方面引起學界關注。

2. 高引頻的論文情況

覃乃昌先生曾擔任《廣西民族研究》第二任主編,也曾兼任中國民族學會副會長、中國西南民族學會副會長和廣西壯學學會會長等職務,他生前在壯族稻作農業史、壯族經濟史和壯族歷史文化研究等方面較有建樹,提出了“那”文化圈論和布洛陀是珠江流域的人文始祖等著名論斷,因而為學界推崇和引用。比較表6和表5數據可知,《廣西民族研究》刊發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相關論文具有較大的學術影響,被引用率較高。

3. 一般引頻的論文情況

在被引10-29次的347篇一般引頻論文中,有17位作者(含合作)的論文引頻為一般引頻。其在《廣西民族研究》的總發文量和引頻情況見表7。

表7數據顯示,覃乃昌不僅發文較多,而且一般引頻最高,且有2篇進入高引頻論文。值得注意的是,黃向春的發文量雖然最少,但每篇均為一般引頻論文。

總的看來,30年來《廣西民族研究》的論文引頻還有較大的提升空間,需要投稿作者和雜志編輯共同努力:一是作者投稿前一定要查閱本刊已經刊發的論文,并盡可能引證和評述,以體現學術的傳承和創新;二是編輯通過審讀來稿是否引用本刊發表的同類主題的論文判斷作者是否了解本刊和熟悉學術動態,如果來稿質量較好但不熟悉和引用本刊已經刊發的論文,建議退回作者修改和補充引證。

(二)《廣西民族研究》創刊30年來的論文被轉載(摘)情況

轉載率是衡量一篇論文影響力的另外一項重要指標。目前國內的轉載方式很多,除傳統的報刊轉載外,互聯網轉載也日漸增多。由于《廣西民族研究》非高校學報性質,故考察《全國高等學校文科學報文摘》實無意義??紤]到數據搜集的時效性和便利性,本文僅就學界較為認可《新華文摘》《中國社會科學文摘》《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復印報刊資料》(簡稱人大復印資料)等三大轉載工具進行檢索分析。

1. 人大復印資料全文轉載情況

人大復印資料主要收錄了1995年以來公開發表的論文,部分專題回溯到創刊年。以“廣西民族研究”為原文出處進行檢索,共有161篇發表在《廣西民族研究》的論文被《民族研究(后更名為《民族問題研究》)》《宗教》《特區與開發區經濟》《鄉鎮企業、民營經濟》《農業經濟》《交通運輸經濟、郵電經濟》《經濟史》《社會學》《社會工作》《心理學》《歷史學》《先秦、秦漢史》《宋遼金元史》《明清史》《中國近代史》《中國現代史》《舞臺藝術》《憲法學、行政法學》《語言文字學》《文化研究》《文化創意產業》《旅游管理》《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新興學科》《檔案學》《美學》《婦女研究》《中國政治》《國際政治》等人大復印資料全文轉載。其中,《民族問題研究(含原《民族研究》)》《文化研究》《宗教》《旅游管理》轉載篇數較多,尤以《民族問題研究(含原《民族研究》)》為最,多達98篇。有關情況見表9。

此外,人大復印報刊資料專題“目錄索引數據庫”是題錄型數據庫,按專題和學科體系分類進行編排,收集1978 年至今人大復印報刊資料系列期刊的全部目錄,每條數據包含專題代號、類目、篇名、著者、原載報刊名稱及刊期,以及選印在人大復印報刊資料上的刊期和頁次等信息,累計數據有70 多萬條。以“廣西民族研究”為檢索詞進行原文出處檢索,合計173篇,比1995-2015年全文檢索多12篇,說明《廣西民族研究》從創刊年至1994年共有12篇論文被人大復印資料全文轉載。值得注意的是,在人大復印資料2008年10月建成的專題研究數據庫中以“廣西民族研究”為名進行原文出處檢索,僅有117篇,說明有44-56篇論文未被納入或尚待納入人大復印資料專題研究數據庫(目前僅顯示1996-2014年度數據)。在這117篇專題研究全文復印的論文中,2000年被全文轉載的論文最多,達14篇;隨后分別是2006年10篇、2004年9篇、2007年8篇,2011年、2009年、2001年各7篇,2014年、1998年各6篇,2008年、2003年、2002年、1999年、1996年各5篇,2012年、2010年、2005年各4篇,2013年、1997年各3篇。

2. 人大復印資料中文報刊資料摘要轉載情況

自1993年起,人大復印資料創建了以要點摘編形式的中文報刊資料摘要數據庫,收集了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出版的14種專題文摘,具備中圖分類號、作者、主題詞、關鍵詞和期刊名稱等無限鏈接功能。以“廣西民族研究”為刊名檢索該數據庫,共有9篇論文摘要被收錄。具體情況見表8。

盡管人大復印資料中文報刊資料摘要轉載《廣西民族研究》發表的論文數量很少,但《廣西民族研究》創刊30年來發表的論文被人大復印資料題錄型數據庫目錄索引的論文卻多達2296篇次(截至2016年1月31日統計)。

3. 《新華文摘》《中國社會科學文摘》轉載或轉摘《廣西民族研究》發表的論文情況

由于查閱不到完整的《新華文摘》在線閱讀數據庫,而手工檢閱《新華文摘》半月刊紙本耗時費力,CNKI又查找不到該刊,因而這里借助維普資訊—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1989- 2016)進行檢索,檢索條件: (刊名=新華文摘*全部期刊*年=1989-2016)*(任意字段=廣西民族研究),再以 (刊名=新華文摘)*1989-2016)*(文摘=廣西民族研究)為條件檢索,結果都是查到2篇論點摘編,其中1篇是朱玉福在《廣西民族研究》2008年第4期發表的《少數民族地區扶貧開發的主要經驗》被《新華文摘》2009年第6期第160頁“論點摘編”,另外1篇是陳剛發表在《廣西民族研究》2009年第3期的《瀘沽湖文化生態旅游開發》被《新華文摘》2010年第3期第164頁“論點摘編”。當然,由于維普資訊—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只收錄了《新華文摘》2009-2010年及2000年第1、3期數據而導致無法正確檢索。例如,筆者發表在《廣西民族研究》1998年第1期的《圖騰崇拜與原始宗教的起源》被《新華文摘》1998年第6期“論點摘編”亦未檢出,因而無法知曉《廣西民族研究》創刊30年來發表的論文被《新華文摘》轉載、轉摘或題錄索引的具體數量。

由于《中國社會科學文摘》目前尚未建成在線全文檢索數據庫,CNKI等期刊數據庫目前沒有收錄該刊相關數據,因此無法通過在線數據庫進行檢索,只能通過中國社會科學網發布的近幾年的《中國社會科學文摘》目錄和通過百度等搜索引擎進行瀏覽,但似未看到《廣西民族研究》刊發的論文被摘編,至于“論點摘要”是否收錄,則需要進一步核實。值得注意的是,同屬廣西且帶有民族性、區域性的《廣西民族大學學報(哲社版)》和《民族藝術》發表的論文則有多篇被收錄。

4. 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民族宗教網轉載《廣西民族研究》發表的論文情況

截至2016年1月31日,以“廣西民族研究”字段搜索中國社會科學網,有300條記錄,但其實來源于《廣西民族研究》發表的論文內容只有134條,而且全部是該網站轉載或摘要《廣西民族研究》刊發的論文。其中,全文轉載的論文有6篇,作者分別是李資源(2006年第3期)、李林杰和李勁松(2006年第4期)、陳紀(2007年第3期)、左宏愿(2011年1期,2011年第2期)。其余128篇為2014年發表的論文,共有165位作者,其中66位作者為2人合作,6位作者為3人合作,亦即獨立作者的論文有93篇,兩位作者的論文33篇,三位作者論文2篇。值得注意的是,這128篇論文均以民族學“學術文摘”形式轉摘于中國社會科學網,其中《廣西民族研究》被“學術文摘”條目最多的作者是龔永輝,共計6篇。

中國民族宗教網是《中國民族報》的官方網站。該網站的信息來源多樣,既有《中國民族報》的電子版內容,也有轉載或轉摘其他網站和報刊的內容。據粗略統計,中國民族宗教網轉載或轉摘《廣西民族研究》發表的論文主要有三種途徑:一是《中國民族報》摘編論點后以《中國民族報》電子版方式呈現;二是該網站信息中心直接轉摘(載)《廣西民族研究》發表的論文,如果原文過長,則拆分成幾部分轉載,如侯萬鋒(2009年第4期)論文被分成四部分全文轉載,羅樹杰(2009年第1期)論文被分成上下兩篇轉載等等;三是從其他網站(主要是中國民俗學網)轉載《廣西民族研究》發表的論文,如莫紀德和趙元海(1997年第3期)、彭兆榮和黃向春(2008年第3期)、覃乃昌(2010年第3期)、龔永輝(2012年第3期)等,均是如此。這樣就容易造成同一篇論文可能被重復轉載(摘),其中被轉摘兩次的論文作者有過偉(2004年第1期)、周光大和周勁松(2004年第1期)、李安輝和王升云(2004年第3期)、陳家柳(2004年第4期)、宋波和許進品等(2005年第1期)、陳曉婧(2005年第4期)、楊麗芳(2006年第4期)、趙利生(2006年第4期)、廖楊和覃衛國(2007年第1期)、黃劍波(2007年第3期)、汪榕培和黃中習(2008年第3期)、周蘇玉(2008年第3期)等;潘其旭(2004年第1期)則被轉摘3次。如果把重復轉載(摘)計算在內(《廣西民族研究》目錄除外),則中國民族宗教網全文或轉摘千字以上的來源于《廣西民族研究》發表的論文41篇,論點摘編66篇。

總體上看,《廣西民族研究》創刊30年來特別是2000年來刊發的論文被中國社會科學網和中國民族宗教網等專業網站關注并轉載或轉摘了部分論文,但數量上還不太多,質量上(如全文轉載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該文的重要性和學術質量)也還有待進一步提升。

(三)《廣西民族研究》創刊30年來發表的論文被海外關注的情況

由于CNKI部分年份數據缺失的原因,筆者在《廣西民族研究》編輯部的幫助下根據收集到資料分析該刊創刊30年來發表的論文被海外關注的部分情況,并在此說明和表示感謝。

在2005-2014年《廣西民族研究》文獻海外下載量和瀏覽量分區段統計中,多數論文的下載量和瀏覽量在10篇次以下,沒有被下載和瀏覽的論文也有三成多。情況見表10。

表9和表10數據顯示,《廣西民族研究》的海外下載量和瀏覽量沒有正相關,其原因,既可能與瀏覽者的學術判斷有關,也可能與論文學術質量有關。

從地域上看,《廣西民族研究》的海外讀者遍布亞、非、歐、美和大洋洲各地,尤以亞洲為多,下載、瀏覽量均超過海外讀者的80%,非洲和南美洲讀者過少。具體情況見表11。

當然,海外讀者關注《廣西民族研究》期刊,一定程度上也有賴于學術期刊的網絡傳播。

雖然《廣西民族研究》尚未建立自己的官方網站,但借助于CNKI、龍源期刊網和臺灣華藝電子期刊數據庫等網絡平臺,也加速了該刊學術文獻的全球傳播。圖1便反映了該刊2005-2014年的網絡傳播狀況,這其中當然包含著海外讀者瀏覽和下載該刊文獻的數據。

四、《廣西民族研究》今后發展的展望和建議

《廣西民族研究》創刊30年來,曾兩度被評為廣西優秀期刊,2004年首次入選全國中文核心期刊要目,2008、2011、2015年連續入選全國中文核心期刊要目,并被認定為“中國人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來源期刊”“中國人文社會科學引文數據庫來源期刊”“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數據庫來源期刊”“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全文收錄期刊”。2008年榮獲“名冠三家的核心期刊”民族學類第二名。2012年6月,被遴選為國家社科規劃辦首批資助期刊??梢?,30年來《廣西民族研究》 取得了巨大發展,但同時也還存在一些瓶頸和短板,進一步提升質量是本刊今后發展的關鍵。

學術刊物的質量主要反映在三個基本維度:一是論文稿件的學術質量,即學術原創性,這是刊物質量的核心,需要多發國家級或省部級課題的最新原創成果,不發低水平重復或粗制濫造的文章。二是刊物的編校質量,既要鼓勵作者自由探索,又要確保政治正確,還要保證文字差錯率達到優秀出版物水平;過去由于編輯部人手少,錯別字不少,近年來隨著編校隊伍增強和業務素質提高,錯別字已經很少看到。三是成果發表后的轉化質量,即被其他報紙雜志或網站轉載(摘)情況,或者獲得省部級社科研究成果獎勵情況。論文發表后的成果獲獎主要由作者申報,但編輯部可以向其他報紙雜志或網站轉載(摘)推薦《廣西民族研究》最新發表的論文(包括全文推薦和摘要推薦),以進一步提高成果發表后的轉化質量。

根據《廣西民族研究》創刊30年來發表的論文及其被引用、轉載(摘)等情況的分析,筆者提出如下五點建議:

第一,秉承《廣西民族研究》“立足華南,面向西南,服務全國,與世界對接,打造中國一流的民族學類期刊”[3 ]ⅰ理念,凸顯區域性、民族性、全國性和全球性特色,在選稿、用稿方面進一步強化本刊的辦刊理念和期刊特色。目前,本刊在中國社會科學網的期刊介紹與此理念表述有一定差異。建議把本刊辦刊理念修訂為“立足華南,面向南方,服務全國,對接世界,凸顯區域性、民族性、全國性和全球性,精心打造中國一流的民族學類核心期刊”。

第二,發揮廣西地處中國—東盟板塊門戶的地緣優勢,以及廣西多世居民族和跨國民族的研究資源優勢,加強“民族理論政策研究”“民族學人類學研究”“壯學”“瑤學”“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民族旅游研究”等特色欄目建設,聚合全國甚至全球知名專家學者的最新研究成果,把《廣西民族研究》打造成“民族研究在廣西”(Ethnic Studies in Guangxi)的品牌期刊?!稄V西民族研究》不僅要研究“廣西民族”,也要研究包括全國其他少數民族和漢族,同時還要研究世界民族特別是我國南方的同源跨國民族,但首先要研究廣西的世居民族和相鄰省區的民族以及國外的同源跨國民族,通過扎實深入的學術研究和田野調查分析,把握規律性,為解決新時期的民族問題提供理論思考和政策實踐的學理依據,把《廣西民族研究》打造成為新型智庫的有形載體。

第三,《廣西民族研究》創刊30年來的基金論文約占10%,建議開辟“國家基金成果”專欄,期刊主編和編輯部主動出擊,向每年獲得立項資助的國家社科基金(含藝術科學、教育學等單列學科)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特別是歸口管理科學部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中涉及“民族”的課題負責人約稿,進一步提升本刊論文的學術質量。如果坐等自然投稿,則難以確保每期的學術論文質量。通過刊發高質量的國家級課題成果,是進一步擴大和提升本刊在國內外民族學界影響力的根本所在。

第四,當代社會是信息社會,信息傳播講求時效,學術期刊論文信息也應如此。目前,《廣西民族研究》尚未采用在線投稿編輯系統,也沒有建立自己的期刊網站,通過微信公眾號即時推送本刊和相關學術信息更是無從談起,這不利于讀者、作者、編者了解相關情況和快速溝通,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廣西民族研究》期刊的品牌影響力和美譽度。為此,建議《廣西民族研究》加大投入,運用新技術和新媒體,進一步提升本刊美譽度和品牌影響力。

第五,CNKI每日更新數萬條期刊論文信息,加大了論文轉載(摘)遴選難度,建議期刊編輯部從每期新發表的論文中選取數篇有較高學術價值和民族工作參考價值的文章,以全文或摘要的形式推薦給新華文摘、中國社會科學文摘、人大復印資料、人民日報、光明日報、中國民族報和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民族宗教網等影響力較大的報刊或網站,進一步提升《廣西民族研究》刊發的論文轉化質量。2013年以前,《廣西民族研究》封面一般標識8篇左右的文章標題予以重點推介,并在“目錄”前加扉頁寫“卷首語”,從刊物主編或編輯的角度提示每期的重點文章,同時也顯示出期刊編輯和主編選稿、用稿的學術取向,有助于讀者和文獻工作者快速準確地關注每期論文的學術價值。從2013年第1期開始,《廣西民族研究》封面改版,去掉了封面文章標題,增加了本刊榮譽和刊名拼音,保留了英文刊名“GUANGXI ETHNIC STUDIES”。其實,《廣西民族研究》的英文刊名如果譯為“ETHNIC STUDIES IN GUANGXI”可能更符合該刊“對接世界”的理念。從2015年第1期開始,扉頁中的“卷首語”被“《廣西民族研究》編委會”取代。這樣,該刊發表的論文價值完全由讀者和文獻工作者自行判斷,少了期刊封面和卷首語“推薦”,無疑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讀者和文獻工作者在較短時間內快速判斷每篇文章的學術價值,畢竟期刊編輯在選稿、編稿、校稿等工作流程中對文章內容較為熟悉,而且通過期刊編輯部推薦比較具有公信力,雖然《中國社會科學文摘》聲明不接受外部投稿而是自行摘編,但編輯部“自薦”也可以供其摘編參考。

參考文獻:

[1]陳家柳.《廣西民族研究》刊文精選——民族理論政策卷·前言[G].南寧:廣西民族出版社2015.

[2]廖楊.“民族—宗教問題”:概念、類型和實質[J].世界民族,2010(3).

[3]俸代瑜.《廣西民族研究》刊文摘要匯編·總序[G].南寧:廣西民族出版社,2015.

猜你喜歡
文獻計量學學術期刊
推動學術期刊繁榮發展
新創辦的學術期刊發展探討
學術期刊出版供需均衡發展的路徑分析
血糖指數與血糖負荷相關飲食文獻計量學分析
《現代泌尿外科雜志》2011~2013年文獻計量學指標分析
中文圖書評價體系研究
總局首次開展學術期刊資質審核認定
學術期刊評價指標說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