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抑郁癥患者人格特征與總體幸福感的調查分析

2016-07-09 03:37余英李美園
飲食與健康·下旬刊 2016年8期
關鍵詞:人格特征抑郁癥幸福感

余英 李美園

【摘要】目的 了解抑郁癥患者人格特征與總體幸福感的相關性,有針對性地開展臨床護理。方法 采用問卷調查法,對2013年1月-2014年11月住在我院心理科的172例抑郁癥患者進行調查。結果 總體幸福感評分平均為 (88.48±16.41)分,總體幸福感與P(精神質)和N(神經質)之間存在負相關關系(P<0.01),與E(內向-外向)和L(掩飾性)之間存在正相關關系(P<0.05)。結論 抑郁癥患者幸福感較低,與人格特征有明顯的關系,應引起護理人員的高度重視。

【關鍵詞】抑郁癥;人格特征;幸福感

總體幸福感是衡量個人生活質量的重要綜合性心理指標,反映了個人對自己生活質量及其情感狀態的總體評價。而人格特征會影響一個人對事物的判斷以及對不同事情的看法。2013年1月至2014年11月,筆者對本院心理科的住院抑郁癥患者進行調查,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對象與方法

1.1對象

對2013年1月-2014年11月在我院心理科住院的抑郁癥患者進行調查。入組標準:年齡為≥18歲,≤60歲,符合CCMD-3抑郁癥的診斷標準并取得知情同意;排除標準:無其它軀體疾病。

1.2測評工具

一般資料問卷,包括性別、年齡、文化、職業、婚姻、家庭收入、醫療來源等??傮w幸福感量表(GWB)[1],共有33項,理論最高分值為162分,得分越高,表明幸福感越好。艾森克人格問卷(EPQ),采用龔耀先教授修訂的88題成人問卷,讓被試者根據自己的情況回答是或否,然后按E(內向-外向)、N(神經質)、P(精神質)和L(掩飾性)四個量表計分,前三者分別代表艾森克人格結構的三個維度,L是后來加進的一個效度量表,但也代表一種穩定的人格功能,即反映被試者的社會樸實或幼稚水平(即測量被試者的掩飾作用)。最后,再根據被試者在四個量表所獲得的粗分,按被試者的年齡、性別常模換算出標準T分,以分析被試者的個性特征。

1.3調查方法

問卷由受過培訓的主管護師發放,按統一指導語說明,患者采用不記名方式填寫。發放問卷172份,收回有效問卷167份,有效回收率為97.1%。艾森克問卷由醫院心理測量室專業的治療師進行測量。

1.4統計學方法

問卷收回后采用人工錄入的方法整理數據,并用SPSS17.0進行數據分析。

2結果

2.1 患者的一般資料 167例中男53例,女114例;年齡18~60歲,平均年齡(42.57±11.71);文化程度:小學及以下32例,初中47例,高中及中專45例,大專21例,本科及以上22例;職業:公務員5例,教師15例,學生7例,醫務人員8例,農民49例,自由職業45例,其他38例;婚姻狀況:未婚24例,已婚133例,再婚3例,分居/離婚5例,喪偶2例;家庭人均年收入:<1萬元34例,1~3萬元50例,3~5萬元43例,>5萬元40例;健康狀況:認為一般的70例,良好的72例,差的25例;業余生活:認為豐富的17例,一般的106例,幾乎沒有的44例;醫療來源:自費的23例,農村合作醫療55例,城鎮醫療保險的75例,公費醫療的14例;本院住院次數:1次的117例,2次的39例,3次的5例,4次及以上的6例。

2.2 患者總體幸福感得分

總體幸福感總分88.48±16.41。

2.3患者總體幸福感及人格特征

3討論

3.1抑郁癥患者總體幸福感與人格特征情況

本次調查顯示,抑郁癥患者總體幸福感評分50~141分,平均(88.48±16.41)分,處于較低水平,說明抑郁癥患者總體幸福感水平低。本組患者都在住院期間,部分患者抑郁情緒明顯,還有對自身健康狀況、住院費用以及疾病容易復發等的擔心,因此幸福感水平低。

表1顯示抑郁癥患者總體幸福感與人格特征中的P(精神質),N(神經質)存在顯著負相關,P量表表示心理變態傾向,N量表表示情緒的穩定性。分值高,表示個性不穩定,分值低表示穩定。與E(內外向),L(掩飾性)存在正相關。E量表分值高,表示個性外傾,分值低表示個性內傾。說明穩定和外傾的性格特征可以增加幸福感,變態,不穩定和內傾的性格特征可以降低幸福感。

3.2提高患者幸福感

3.2.1要積極配合醫生治療,遵醫囑服藥。同時要告訴患者,抑郁癥的表現既有生物學的也有心理學的影響,患者不應完全依賴藥物,仍應發揮其主觀能動性。要改變自己一些錯誤的認知,要看到事物積極的一面,雖然有心理和軀體的不適,但仍要積極參加集體活動,減少一人獨處的時間,讓生活充實自己,保持愉快的情緒,這樣才能有效的提高幸福感。

3.2.2 性格是個體在其先天素質的基礎上通過后天生活過程與社會環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是個人對現實的穩定態度和習慣化的行為方式,更具有社會性[2]。穩定和外傾的性格特征可以增加幸福感,而內傾性格的患者,他們常常喜歡獨處,很難融入到集體生活中。平時基本不會主動找工作人員談心,有問題也放在心理。因此,護理人員更要關注這些患者,及時了解思想動態,盡可能幫助他們解決問題,這樣有利于提高患者的幸福感。

3.2.3做好疾病知識的宣教,降低病恥感。讓患者了解抑郁癥的特點,服用抗抑郁藥物的注意事項,預防抑郁癥復發的護理措施等。抑郁癥患者很大一部分病人都有病恥感,覺得別人會看不起自己,因此封閉自己。心理學研究認為,個體幸福感的體驗主要來自良好的人際關系和人際支持網絡[3],因此,要鼓勵患者增強自信心,多與人交流,護士要給患者創造更多的交流平臺,豐富患者的業余生活,從活動中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并讓患者體會到人際之間的相互支持,轉變觀念,調整心態,從而提高幸福感。

【參考文獻】

[1]汪向東,王希林,馬弘.心理衛生評定量表手冊[M].北京:中國心理衛生雜志社,1999:83-86,127-131.

[2]沈漁邨.精神病學[M].5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9:52.

[3]吳心靈,羅雯,汪冰,等。醫學生自我效能感與總體幸福感相關分析及影響因素探討[J].醫學教育探索,2010,9(10):

1309-1312.

猜你喜歡
人格特征抑郁癥幸福感
7件小事,讓你下班后更有幸福感
奉獻、互助和封禁已轉變我們的“幸福感”
七件事提高中年幸福感
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狀況和人格特征調查
酒后駕駛違法行為人人格特征與心理健康狀況相關分析
對一例因抑郁癥有自殺傾向的案例分析
文拉法辛聯合米氮平治療老年抑郁癥的效果及安全性
西酞普蘭治療抑郁癥的療效及安全性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