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宗商品期貨風險的分解

2016-07-11 23:16馮玨
現代經濟信息 2016年12期
關鍵詞:分解風險

馮玨

摘要:隨著社會的發展,國民經濟的提升,我國在商品期貨市場中的地位逐漸的提升,其主要是因為我國能夠很好的控制住遠期價格的穩定、近期價格的調試以及杠桿投資的吸納等,可見,我國的商品期貨將扮演重要的角色在未來的國際經濟發展中。眾所周知,交易對象是標的商品標準化的合約著就是商品期貨市場中的交易特征,采用的制度是保證金的形式。然而,商品期貨自身所具有的特殊的性質,決定了其會出現先大后小的狀態在價格的對比之間,這于大宗的商品期貨來說是具有風險的,嚴重的影響到經濟效益。文章將圍繞這個話題來分解大宗商品期貨的風險。

關鍵詞:大宗商品期貨;風險;分解

中圖分類號:F832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12-000-02

在以飛速發展的中國經濟為背景下,扮演著國內眾多大宗日常商品原材料市場角色的商品期貨的市場,在不久的將來其影響著中國的整體性經濟發展是可以預見的事情。我們以國際的角度來分析,中國作為擁有巨大大宗商品交易量、初級產品頻繁交易以及原材料豐富的一個國家,國內的金融和貿易的秩序會受到國際商品期貨的預期收益的估值以及價格的波動的影響而發生改變。因此,有諸多的風險存在于我國的大宗商品期貨中,需要將這些危險解除,才能夠促進其持續性的發展。

一、關于大宗商品的概念

1.我們通常將那些具有商品屬性的,能夠在流通領域中出現,卻又不能夠在零售環節出現的,可以大量的進行買賣的用于消費使用或工農業生產等方面的物質性商品稱之為大宗商品。

2.在金融投資的市場中來看,農產品、煤炭、原油、鋼鐵、有色金屬等可交易的工業基礎性原材料商品都包括在大宗商品中,大體上可以被分為農副產品、基礎性原材料和能源商品等三個類別。

二、關于研究的背景

1.上文中有提到存在于商品期貨中的交易特點是將標準化的標的商品合約作為交易的對象,實行保證金的制度,并不需要本金,實物交割的情況也不會發生。當結束投資時,通過對沖操作(方向相反,數量相等),將平倉的目標實現;遠近價差的結算需要使用到的方法是凈值結算法,投資期貨合約的收益便是其結算結果。

2.從屬性上對期貨的合約進行分析,其包括在零成本證券當中,不需要經過初始的投資。由于從上市時間開始,期貨合約價格與現貨價格之間會逐漸的偏離這樣的現象是獨立的存在于商品期貨市場中的;并且,交割的最終期限會跟隨逐漸縮短的持有期限的結構而接近,以致增大在先縮小在后的姿態出現在現貨和期貨之間價格的差距當中。因此,研究大宗商品期貨中所存在的風險對于國內經濟而言具有重大貢獻。

三、關于國內的研究現狀分析

1.早在二零零八年的時候我國的學者就提出了:當商品期貨合約的無交易成本和相關性不存在于國內商品期貨市場和證券市場時,對現貨價格的未來無偏估計便是期貨價格。

2.隨之在二零零九年的時候馬瑾在相關的著作中,證明了系統性風險的存在因素能夠影響到商品期貨中的投資回報,同時影響機制的相反性的特征存在于我國證券市場和商品期貨市場之間也被證明了。

3.隨著日益頻繁波動和臨近的期貨合約的交割期,使得大幅度套期保值需求增長的狀況在商品期貨市場中出現。

4.將基差考量的部分加入到對沖策略當中,能夠將投資組合的風險盡肯能的分散掉。而存在于正負基差兩者之間的對沖性是以上風險分散的主要來源。

5.國內銀行之間的同行業拆借市場以及國際上大宗商品期貨的行情都能夠影響我國的商品期貨的市場穩定。在二零一二年時由裴輝儒等人實證農產品市場的分析中有指出:一般五個月左右的時間是國內的農產品期貨的價格影響CPI期限結構的水平。并且,就國內的農產品的期貨品種來說,部分風險的信息能夠在較短基差的持有期限的結構中被反映出來,但是會受到日益臨近的交割的最終期限的影響而將預測的能力減弱。

6.我們可以將系統性的風險是否影響到了商品期貨這個現象作為研究的條件,并以此能夠分解出存在于商品期貨中的風險。通常將其分為兩個部分,分別是市場風險和非市場風險。隨著越來越頻繁的現貨價格波動的程度以及越來越接近的期貨合約的交割日期,使得套期保值在商品期貨市場中的需求出現快速增長的趨勢。

7.在將時間序列和消費偏好等影響因素加入以后,針對于耐用消費品資產資本的定價模型所呈現出來的統計學效果更加令人滿意。特征具有順周期被耐用消費品和非耐用消費品之間的比值中被體現出來,以及耐用消費品所具有較高風險的資產的特性,也會為之帶來收益期望的較高值。

四、研究的不足

1.根據前人的研究中我們可以看出,他們通常是在其他標的資產(如:外匯、股指期貨、債券和股票等)投資的回報率中使用到前文所提到的分解收益率的思路,只有很少的幾篇是關于重點分解期貨風險的。

2.在股票市場中廣泛的使用到了EZ-DCAPM的模型,并將影響股票市場的定價應因素的耐用和非耐用消費品之間的影響機制分析了出來,并且,在研究外匯市場中也有人運用到了這個模型,但是卻缺乏研究商品期貨市場的資料。

3.在分析商品期貨市場所選擇的方式是資本資產定價基于耐用消費品之上的模型時,研究分解了期貨風險存在于商品期貨市場中的情況,然而這樣的兩種模型相結合的形式并沒有在國內出現,甚至是在國際上也沒有這樣的例子。

五、研究的主要方式

1.論述理論性推導分解風險的過程,能夠證實:交易策略的不同選擇能夠分解成具有較大關聯性的的商品期貨風險,將持期的風險形成其具有較大的相關性與持有期結構之間。

2.選取的是呈現對數增長趨勢的非耐用消費品的成交額、市場無風險的利率和對數增長的耐用消費品的成交額等三個條件作為EZ-DCAPM模型來解釋變量,研究實證的進行通過風險分解前后的結果,并將零九年六月份上市后的二十多種的交易數據作為充足的一種期貨的合約對耐用和非耐用兩類的消費品概念進行劃分和類別,并在模型中帶入并進行回歸擬合的操作。

3.限制條件的選擇是根據橫截面預測性不同的變量,其中對商品期貨合約會根據持期風險和即期風險的角度進行分組排序和投資構造的組合。以便能夠進一步的將存在于橫截面不同預測性的變量當中的風險分解出來。

六、關于分解風險

1.根據調查得知,在研究的商品期貨的一些合約當中較為經典的一些案例,研究者常常對期貨風險的衡量都會使用到持有期限的結構或是基差之間的關系的方法。在商品期貨的市場中包括了股票股息的生息率、房屋出租的價格、和債券遠期的升水等。

2.商品期貨風險被分解成即期風險是通過借鑒國外的經驗而形成的,其密切的聯系著標的商品的自身風險,這在很大程度上是標的商品中所包含的自身的屬性所造成的。

3.投資者做多持有操作的進行對一份接近交割日期的短期合約,并且進行方向平倉的操作當時間被定格在最后的一天交割期限時,這是一種將期限結構中所含有的風險有效降低的方式。

4.大體上的分解步驟是:國內商品的期貨市場中的實際情況進行觀察,疑問的提出;在此方向研究上國內外已有文獻的記載及結果進行研究,問題的發現;有層次的進行分解商品期貨中的風險,分解研究負荷現象;實證研究對無條件的分解后的風險,問題的解析;在對有條件的分先分解后進行研究實證,問題的剖析;分析和討論實證的結果,最終再總結歸納。

七、總結

文章主要是分解大宗商品的期貨風險,由于其研究的課題較少,存在著很多的研究不足,本文主要是選取橫截面預測性的變量方面進行論述,并以此作為市場組合構造的風險衡量的辦法。并將橫截面預測性的變量作為分解風險的條件,如:價格的波動、上期持倉量的占比、動量、上期成交額的占比以及上期成交量的占比等,來考察在條件不同的情況下EZ-DCAPM模型表現出的解釋能力。根據一系列的分解過程得知,模型具有良好解釋的效果在價格波動和動量等刻畫當中。當橫截面中預測性的變量由成交量和成交額替代時,其具有高度的替代性。還有很多不足的地方需要進一步的研究和改進,以便保證我國的大宗商品期貨的市場能夠保持長期穩定的發展,逐漸在國際的市場期貨中提升地位。

參考文獻:

[1]孫文松.中國商品期貨定價理論及其實證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3.

[2]黃竹.中國商品期貨風險溢價分解研究[D].哈爾濱工業大學,2015.

[3]辛剛.青島TJ貿易公司期貨套期保值風險控制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4.

[4]彭韜.國內商品期貨的組合投資價值[D].中南大學,2013.

[5]何建.淺議運用期貨風險管理模式規避大宗商品市場價格波動風險[J].企業經濟,2012,06:174-177.

[6]林曉浩.我國農產品期貨市場的功能和風險研究[D].華僑大學,2012.

[7]關彬.規避通貨膨脹風險的結構性金融產品研究[D].山東大學,2010.

作者簡介:馮 玨(1988-),男,山西運城學院,助教,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大宗商品。

猜你喜歡
分解風險
《中國近現代史綱要》研究性學習課堂模式分解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