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網絡文化產品付費的矛盾現狀

2016-07-11 23:49顏君莫雪林陳麗娜李丹周雨晴
現代經濟信息 2016年12期
關鍵詞:版權自我

顏君 莫雪林 陳麗娜 李丹 周雨晴

摘要:隨著現代物質文明的不斷增長,互聯網+1概念不斷的市場化,高校學生正在成為網絡文化產品消費的主力軍。通過對廣西高校學生文化產品消費觀的調查與分析,我們發現了這樣一個矛盾的現象:在進行網絡文化產品消費時,大多數大學生表示愿意支持正版,但在實際消費過程中,卻會為了避免付費使用網盤中免費甚至部分盜版的網絡文化產品。本文試圖采用弗洛伊德的人格結構理論(本我、自我、超我)去分析這一矛盾現象,并探索出相應的解決措施,以更好地促進網絡文化產品的知識產權保護進程,進一步促進網絡文化產品市場的健康快速發展。

關鍵詞:網絡文化產品;弗洛伊德本我、自我、超我;付費;版權

中圖分類號:F752.68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12-000-03

緒論

近年來,廣西在國際國內區域合作中的戰略地位明顯提升,北部灣經濟開發區加速推進,人民的生活明顯改善,廣西正在迎來文化產業發展的高潮。此時,廣西能否把握文化產品市場化的契機,與時俱進地轉變文化產品消費觀,建立成熟完善的文化產品消費市場,較大程度上取決于對青年消費群體的引導?;谶@一迫切的市場需求,我們對青年消費群體樣本——廣西高校學生文化產品消費觀進行了調查分析,發現了一個十分矛盾的現象:在進行網絡文化產品消費時,大多數大學生表示愿意支持正版,但在實際消費過程中,卻會為了避免付費使用網盤資源(里的免費資源)等盜版的網絡文化產品。這一現象引起了我們極大的興趣和關注,因此,本文試圖采用弗洛伊德的人格結構理論(本我、自我、超我)去分析這一矛盾現象,并探索出相應的解決措施,也希望我們的研究能為有關部門更好地引導消費者樹立正確的文化產品消費觀,保護文化產品的知識產權,促進文化產業和文化市場的健康繁榮發展提供一些有價值的參考意見。

一、高校學生“付費”理念的現狀調查與分析

(一)調查簡介

1.調查方法:網絡調查問卷與訪談錄音

2.調查對象。通過向廣西各大高校學生發放網絡調查問卷的形式,回收到370份有效問卷。為進一步了解廣西區內高校學生的消費觀及真實文化消費狀況,在對網絡問卷調查結果進行分析后,我們對來自區內南寧、桂林、柳州、玉林、貴港等地高校的50名學生進行了面對面采訪調查,收集到了50份采訪錄音。

3.問題設計。調查問卷與采訪設置的內容包括文化產品消費分類、文化產品消費支出特點以及對文化產品“付費”的看法這三方面。

(二)調查結果數據分析

1.網絡問卷調查

通過對收回的370份有效問卷進行數據統計、整理,得出結果見表1。據此,可以發現:廣西區內高校學生對網絡“付費”行為普遍認識并可接受。

在被調查的廣西區內高校學生中,95.14%的學生平時獲取信息的主要渠道是網絡,可見網絡已深入當代大學生的日常生活。同時大學生們也傾向于通過網絡進行觀看電影、電視劇、電子書或購物等各種形式的文化消費,以實現其拓寬視野,提高自身素質,娛樂豐富生活等的目的。其中在對于文化產品“付費”的看法這一部分問題中:“對視頻網站實行的付費觀看行為”51.62%的學生認為大體可以接受;“對網站實行的充值會員可免去觀看廣告的看法”43.51%的學生認為大體可以接受;“對消費網絡文化產品需付費的看法”57.84%的學生認為大體可以接受,但是希望價位更低;“對觀看網絡主播直播間時常常會產生的付費行為的看法”42.97%的學生認為應認真考慮性價比,適當選擇支付。由此可見,“付費”這一觀念在大學生群體中已經變得普遍,且大學生們可接受對網絡文化產品“付費”的行為并愿意支付費用。

2.采訪調查

通過對采訪錄音進行整理、分析,得出結果見表2。據此,可以發現:廣西區內高校學生對于網絡文化產品付費在態度與行為上存在矛盾。

在被問到“是否會為了避免付費而在百度云或網盤中尋找資源”這一問題時,接受采訪的50名區內高校學生中有36人回答會為避免付費而在網盤中尋找資源,認為這樣既十分方便且省錢。然而這些選擇避免付費而使用網盤的受采訪者在上一問題“對‘付費這一消費理念的看法”中大部分是給予了“支持付費”的回答。由此可見,大學生們在對保護正版網絡文化產品這一問題所持態度是“支持正版”的,然而在進行網絡文化產品消費時卻不愿意為正版產品付費甚至使用盜版產品,這一態度與行為矛盾的現象普遍存在。

二、運用弗洛伊德的“本我”、“超我”分析廣西高校學生網絡文化產品消費矛盾現象

高校生普遍出現支持正版使用盜版的消費心理從何而來?若用弗洛伊德心理動理論分析,便有據可依了。

所謂本我是指最原始的我,在弗洛伊德理論體系中,將“本我”作為追尋快樂,避免痛苦,是無意識、無計劃的。從本源意義來說,這與動物是沒有本質區別的,所以一般情況下,人們通常理解“本我”為“本能”。

“自我”負責處理現實世界的事情,現實原則暫時中止了快樂原則。自我在自身和其環境中進行調節。弗洛伊德認為自我是人格的執行者。

“超我”是良知或內在的道德判斷。由于對客體的沖突,超我傾向于站在“本我”的原始渴望的反對立場,而對“自我”帶有侵略性。超我以道德心的形式運作,維持個體的道德感、回避禁忌。

在我們的采訪錄音中。50人中有41人支持付費,可是同樣50人中36人會為了避免付費而在百度云或是網盤中尋找資源。從問卷調查中可以看到,370份問卷中,57.84%的學生認為大體可以接受網絡文化產品付費,但是希望價位更低。93.51%的學生認為付費的安全性問題會影響到其對文化產品的消費愿望??梢钥吹?,經濟因素和安全因素也會阻擋本我對快樂至上的追求,因此它會使本我無意識地避開和躲避付費。廣西區內經濟不發達,加上大學生群體消費水平相對低,網絡產品付費會帶來經濟負擔。而且網絡文化產品消費市場并不完善,消費群體對付費安全問題也會產生擔憂。對于快樂至上的本我來說,會本能地避開這些煩擾。在自我的意識中,網絡上使用免費盜版資源,輕松便捷,不會被人指責,受到懲罰。對比之下,在國外,使用盜版的現象是很少的,他們深知使用盜版是的嚴重后果。所以他們自我的表現就是支持正版并且使用正版。人的本能會追求最便捷最利己的,在這種本能驅使下,自我意識中也沒有使用盜版受指責或是懲戒的記憶,那么就造成廣西區內高校中普遍使用盜版的現象。

而其中高校生支持正版的態度是受良知和內在的道德判斷,這是從超我的角度來分析得來。在我們的采訪錄音中,50人中有41人支持付費,他們認為每一文化產品的背后都是權利人不懈的努力,付費是對文化產品的知識產權的尊重。文化消費從本質而言,就是產品消費,在獲取他人智力及勞動成果,滿足自身需求時,理所當然應該有所回報,付出和索取,這是深植在我們內心深處的道德判斷,也是我們的行為與處世準則。與此同時,隨著我國產權保護機制的日益完善、社會法制的日益健全、知識產權等知識的普及、文化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大眾媒體的大力宣傳等外在環境因素的影響,我國公民的版權意識也不斷增強。對于受過高等教育的大學生而言,支持正版的意識和觀念也更容易產生和形成。在內外因素的共同影響下,超我的自我約束力便會愈發強大,進而產生正面效應,使得很大一部分的大學生都形成版權意識同時支持正版。這種意識的形成,也會反作用于文化市場的進一步發展以及我國知識版權及相關法律的完善與健全,從而推動整個社會的發展與成熟。

對于文化市場的良性發展而言,這無疑是喜聞樂見的。但影響高校生消費心理的因素不僅只有超我這種趨于完美的意識,同時還存在本我的反作用,這也是高校生在支持正版的同時依然使用盜版的一個重要因素。高校生行為中表現出的支持正版使用盜版的消費心理正是受本我和超我的矛盾作用而成的自我的外在表現。

三、相關對策

基于以上的發現與分析,可提出以下解決措施。

(一)借力“網絡宣傳”,加強高校學生版權意識

目前,我國網民的版權意識相對較弱。對待網絡付費文化產品,部分網民大多會因為價格、便捷程度等原因選擇盜版產品。這是“本我”的體現。經濟因素和安全因素也會阻擋本我對快樂至上的追求,因此它對會使本我無意識地避開和躲避付費。這樣一來,就為盜版產品提供了巨大的市場。同時,正因為社會版權意識的薄弱,社會輿論對于侵權行為的監督相對較少,一些運營商抓住這一問題為侵權產品提供了便利以獲得自身的私利。這往往使國家的保護顯得蒼白無力,使版權人處在了孤立無援的處境之下。若不及時加強社會的版權意識,營造版權文化氛圍,杜絕侵權行為,互聯網環境下的版權保護難以取得明顯成效。

互聯網不僅是高校開展素質教育的平臺,更是積極進行版權教育和培養付費理念的陣地。高校應進一步擴大版權和付費教育的輻射面,緊跟信息化潮流,借助先進的互聯網技術,建立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別具一格并且能夠進行互動交流的網頁或微信平臺等,以吸引大學生主動瀏覽相關內容。此外,高校老師可以改進授課方法,通過網絡授課平臺在網頁上設立討論區、留言板等,發動學生對“付費行為”和“版權保護意識”的討論。

(二)培養高校學生對網絡文化產品的付費意識

在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張頤武看來,“版權之爭”與大家業已形成的互聯網內容免費消費習慣也有相當大的關系。從這個意義上講,網民消費者也在一定程度上成了盜版的“幫兇”。曾有調查顯示,48.47%的受調查用戶會“經常閱讀盜版”?!熬W絡已經形成了免費的文化,在這種環境下怎樣讓文化的生產者有收益,是一個大課題?!睆堫U武強調,網絡文化產品消費過程中的版權問題必須引起足夠的重視?!叭绻鏅鄦栴}不解決好,網絡文化消費市場可能會走進一條死胡同,甚至影響到整個文化產業的發展。收費是一個趨勢,尤其是進入到移動互聯網時代,把付費模式引入到商業競爭,形成“尊重創作、尊重版權、尊重知識”的版權道德素養,對于整個互聯網產業來說都將是一個良性的促進和發展。

總之,“付費”的深入發展已是大勢所趨。高校學生在享受網絡文化產品的同時,也要思考各種各樣的法律和倫理道德問題。但是“付費”意識的培養是一項長期工程,必須要重視整合高校學生自身的版權意識,培養版權道德,通過相應的版權道德教育與實踐,達成自愿地認同版權道德規范,把被動的服從內化為主動的律己,把外部的版權道德要求內化為良心自主的行為,最終使網絡文化產品的“付費”觀念深植于學生心中,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

(三)完善規章制度與管理

面對高校學生支持正版卻使用盜版的矛盾行為,必須要求學校、家庭和社會管理部門建立相應的規章制度來強化學生在網絡文化產品消費中對“超我”行為的管理。

版權問題被認為是制約網絡文化市場的重要障礙。網絡文學,網絡音樂,網絡視頻等多個領域都是盜版的重災區,知識產權紛爭增多、抄襲、產品同質化現象仍未得到根本改觀。雖然現階段我國對網絡立法十分重視,在網絡版權保護方面也取得可喜的成績,但是也應該看到還存在立法層次較低、混亂無序、前瞻性不夠等問題。因此進一步加強相關的法律法規,完善我國互聯網環境下的版權保護機制,對版權市場相關主體和行為作出相應的規定和明確各方職責顯得尤為重要。

此外,應建立新型的版權保護體系,做到內容的影響力到哪里,內容版權的保護就要延伸到哪里。在互聯網的無限空間里,好的內容擁有更為廣闊的市場規模和價值實現的可能,版權保護的規則體系的建立應該與互聯網發展的全新格局一致,滲透到內容產業鏈的每一個環節,版權收益的方式也應該打破僅僅貨幣收益的單一模式,其所產生的社會關系賦權應以多種價值回報的方式實現。

最后,互聯網文化產業的相關運營商可以通過提高技術、改善產品和服務、完善用戶數據體系來構建互聯網文化產品大規模用戶平臺。在一體化發展戰略框架之下,用新的實體、新的組織、新的機制,去做新的業務。在“一體化發展”框架下實現“個性化轉型”。在商業模式的創新下,為用戶提供多樣化的產品和服務的同時,考慮多數人的消費水平,制定合理的價格機制,采取措施保證付費的安全性,以增強人們消費的信心。

四、結語

弗洛伊德提出的本我,自我,超我構成了人的完整的人格。人的一切心理活動都可以從他們之間的聯系中得到合理的解釋。自我是永久存在的,而超我和本我又幾乎是永久對立的,為了協調本我和超我之間的矛盾,自我需要進行調節,以達到三者的平衡。

廣西區內高校學生普遍出現支持付費和正版卻使用盜版的消費心理正是受本我和超我的矛盾作用而成的自我的外在表現。其中,本我體現在部分學生在對待網絡文化產品付費問題上略顯猶豫,甚至為了避免付費選擇盜版的文化產品。超我體現在高校學生在我國日益健全的社會法制對知識產權的保護、大眾媒體的大力宣傳等外在環境因素的影響下,版權意識不斷增強。對于受過較高教育的高校學生而言,支持正版的意識和觀念是較容易產生和形成,相信在內外因素的共同影響下,超我對自我的約束力便會愈發強大再加上本我的不斷完善可以促進很大一部分的高校學生形成版權意識同時支持正版和網絡文化產品付費。

相信網絡文化產品消費涉及的本我、自我、超我這三者的平衡可以反作用于文化市場的進一步發展,進而推動文化市場的良性發展和社會的日益成熟。

參考文獻:

[1](奧)西格蒙徳.弗洛伊德著.自我本我與集體心理學[M].2015.戴光年譯.

[2]嚴晶,孫耀勝.論大眾傳媒對大學生消費觀的影響及應對策略[J].特區經濟.2016(02).

[3]劉稚亞.互聯網在文化消費中扮演的角色[J].經濟.2016(01).

[4]胡神松,魏紀林.我國移動互聯網環境下版權保護機制的完善[J].知識產權.2016(02).

[5]喻國明.傳媒業的脫困之路與端口建設[J].新聞與寫作.2016(03).

作者簡介:顏 君(1993—),女,漢族,廣西南寧人,本科,就讀于廣西大學,研究方向:英語。

本文為廣西大學“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項目名稱:“廣西高校學生文化產品消費調查與分析”(編號:201510593154),指導老師:王文捷

猜你喜歡
版權自我
文化創意產業版權保護問題探析
認同的崩潰
真實的人生,完整的人性
科幻中的美與自我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