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四位詞人看詞的發展脈絡

2016-07-12 07:28楊有路浙江省新昌中學浙江新昌312500
名作欣賞 2016年29期
關鍵詞:柳永李煜辛棄疾

⊙楊有路[浙江省新昌中學,浙江新昌312500]

從四位詞人看詞的發展脈絡

⊙楊有路[浙江省新昌中學,浙江新昌312500]

詞興起于民間,經文人而發展壯大。李煜使詞從伶工詞到士大夫之詞,使詞的創作群體發生了改變;柳永專力填詞,從小令到慢詞,使詞的體裁發生了轉變,擴大了詞的敘事功能;蘇東坡“以詩入詞”,開一代風氣之先,拓寬了詞的抒情功能,打破了原本“詩莊詞媚”的格局;辛棄疾“以文入詞”,進一步完善詞的敘事和表現手法,集詞學之大成。四位詞人在詞學發展上都有開拓之功,構成了詞發展的一個整體脈絡。

詞體發展 李煜 柳永 蘇軾 辛棄疾

詞起源于燕(宴)樂,語極俚俗,類似于現代的流行歌曲,這從敦煌石室中所發現之晚唐抄本詞曲《云謠集》便可一窺究竟。同時,詞又與古樂府頗有傳承,兩者區別在于,樂府是“因詞以配樂”,詞則是“由樂以定辭”,故按調寫詞稱“倚聲”“填詞”。

詞的興起經歷了很長一段時間,隋唐以來一直在醞釀之中,直到南唐后主李煜之后,才開始了長足的發展和突破。自此,經柳永、蘇東坡而臻于完善,稼軒集其大成。此后一直到清代略有中興,但也“只納蘭一人”而已。以上幾位詞人都具有開拓之功,且包含了詞由興起到發展到結束的整個過程,組成了一部簡單的詞學發展史?,F分述之,可略窺詞體之發展脈絡。

一、李煜:從伶工詞到士大夫之詞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對李煜詞給予了最高評價:“溫飛卿之詞,句秀也。韋端己之詞,骨秀也,李重光之詞,神秀也?!彼^“神秀”,乃是詞所表現出的人物內在的精神境界,按照王國維的說法就是“眼界大、感慨深”。

李煜在詞史上的主要貢獻在于拓寬了詞作的創作群體?!八熳兞婀ぶ~為士大夫之詞”。李煜一生經歷使“詞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他本出身宮廷,“詞人者,不失赤子之心者也,故生于深宮之中,長于婦人之手,是后主為人君所短處,亦即為詞人所長處”。李煜獨特的生活環境與經歷,因為缺少社會閱歷,使他一直存有一份赤子之心,在他前期的詞作中,毫無掩飾地將感情宣泄出來,讀來趣味盎然。當他淪為階下囚之后,“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他的人生走向了另一個極端?!白钍莻}皇辭廟日,教坊猶奏別離歌,垂淚對宮娥”,對于往事,恍如“一夢浮生”,除了以淚洗面,獨自憑欄外,只能以血書之,然猶不足以釋懷。

王國維道:“后主之詞,真所謂以血書者也?!边@“以血書者”之詞,自是血淚悲慨凝成的真情,也進一步顯現了后主詞的“眼界大”“感慨深”,其詞亦足以“撩人情意,震人心魄”。

李煜雖是亡國之君,但畢竟也是“曾經闊過的”,因此仍然具有巨大的人格魅力,加上他“神秀”之作,當時知識分子階層紛紛仿效。如晏殊堂堂宰相,也“日以寫詞為務”,范仲淹、歐陽修等朝廷要員也是著名詞人,工部尚書宋祁更因“紅杏枝頭春意鬧”一句而被戲稱為“鬧部長”。

詞最初只是由專業伶工創作,內容和主題都十分單一,文人士大夫都不屑為之,是李煜使士大夫對填詞產生了興趣。

二、柳永:從小令到慢詞

李煜之后,在詞學發展史上具有開拓之功者當屬柳永。他在詞史上的貢獻主要有兩個方面:

一是“新聲”(即慢詞)的創作,即其在體裁上的拓展?!霸~至耆卿,始鋪敘展衍,備足無余”,即是就慢詞而言的。關于柳永慢詞創作經歷,先講一個故事。據宋人筆記,柳永因在《鶴沖天》詞中有“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之句為宋仁宗所不喜,批曰:“此人風前月下,好去‘淺斟低唱’,何要‘浮名’?且填詞去!”因此他屢試不第,因此就有了他后來的長居京師,遍游妓館?!瓣惹渚泳┤A,暇日遍游妓館。所至,妓者愛其有詞名,能夠移宮換羽;一經品題,身價十倍。妓者多以金物資給之?!保_燁《醉翁談錄》)

從這段話中可以看出幾個信息:一、柳永居汴京時,過著流連于妓館的市民生活,使他有了底層生活經歷(或曰民間基礎);二、柳永精通音律,“能夠移宮換羽”,并且詞名播于天下,特為妓女所厚愛;三、妓女若得柳永題詠的詞作,立時增價十倍,可見柳永詞經歌妓傳唱之藝術價值已轉化為她們的經濟價值,這又刺激歌妓們更喜愛柳詞(類似于現在的導演之于演員,如張藝謀之捧紅章子怡、鞏利);四、柳永詞給歌妓傳唱,本人可獲得“稿酬”(金物資給之),開始了商業化操作。換言之,柳永經濟生活的來源,已不類士大夫者流靠官俸資給,而是“以文為貨”,成為一名專業作家。

柳永主要生活于仁宗朝,當時“中原息兵,汴京繁富,歌臺舞席,競賭新聲”(《樂府余論》),這里一“賭”字用得十分生動,形象地說明了當時“夜總會”生意上的激烈競爭。因為柳永“詞名播于天下”,所以“教坊樂工,每得新聲,必求永為詞,始行于世”。從中足可看出柳永在當時歌(詞)壇舉足輕重的地位。

宋初詞宗《花間》,多唱小令。獨柳永首唱新聲,功不可沒。試看北宋初年至徽宗時代,幾個大名家的詞集幾乎全是小令:如晏殊的《珠玉詞》,全部一百三十多首,除了卷末五首應酬之壽詞《拂霓裳》《連理枝》是中調外,幾乎全是小令。歐陽修的《六一詞》,也絕大部分是小令,且有些調子用得特別多,如《漁家傲》三十調,《玉樓春》二十九調,《蝶戀花》十七調,《采桑子》十三調,這足以說明當時曲調之單一。柳詞則多為長調,并在以往慢詞的調名上注明宮調名稱,以指導樂器的演奏員按調奏樂,如“正宮”“仙呂宮”“大石調”等,可見其“能移宮換羽”之術非虛,因此,他的詞集名曰《樂章》。慢詞創作,使詞在體裁上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提高了詞的敘事功能。

二是其詞在民間的傳播,拓寬了受眾面。柳永詞高度的平民化,得到了市井之人的喜愛?!瓣惹溟L于纖艷之詞,然多近俚俗,故市井之人悅之”(《詞林紀事》);“耆卿失意無俚,流連坊曲,遂盡收俚俗言語,編入詞中,以便伎人傳習。一時動聽,散播四方”(《樂府余論》)。到后來,“凡有井水處,借歌柳詞”。關于這一點,舉個例子加以說明:據宋人江少虞《宋朝事實類苑》記載,刑州開元寺僧法明:“落魄不檢,嗜酒好博,每飲至大醉,唯唱柳永詞”。讓他做佛事他不去,請他喝酒,“則欣然而從”,“酒酣,乃謳柳永詞數闋而后已”。所以,連小孩子都叫他“瘋和尚”。有一天,他告訴僧眾,他明天就要死了,讓他們給他送行,第二天一早,法明果然坐化了,并且臨死前留下一偈云:“平生醉里顛蹶,醉里卻有分別。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钡剿蓝疾煌枇~,可見其執著程度,并也因此獲得了僧眾的敬重,“眾嘆異之,因以厚葬焉”。連和尚都癡迷其中,足可看出柳詞傳播之廣,影響之深。

柳永登第后曾進謁晏殊,因為晏殊與其父曾同朝為官,算得世交。然而,晏殊此人極不厚道,竟對柳永以有預謀的奚落:“晏公曰:‘賢俊作曲子么?’三變曰:‘只如相公亦作曲子?!唬骸怆m作曲子,不曾道“彩線慵拈伴伊坐”?!焱??!保◤埶疵瘛懂嬡洝罚╆淌膺B柳永的詞句都能背誦出來,卻偏偏明知故問(也曾猜測是否是沒話找話,但這個猜測不成立。因為晏殊作為宰相和長輩,大可對新科進士予以關照和勉勵)。不過看起來柳永似乎也沒經歷過世面,按照現在的話說,那是“單純”。雖然晏殊以好作“艷歌小詞”聞名朝野,但也不能回答“只如相公也作曲子”呀,這不是跟領導平起平坐,站在同一高度了嗎?晏殊事實上并非要在詞風上與柳永劃清疆界,而是要在等級上與他劃清界限。按照筆者的想法,估計當時柳永是為了與晏殊找個共同話題,拉近二人之關系,然而卻碰了鼻子。當然,當時柳永詞名和影響遠比晏殊大,只怕也是使晏殊討厭他的一大原因,畢竟文人相輕嘛。當然這又從側面告訴我們,當時達官顯貴也在關注柳詞。

歷代對柳永詞褒貶不一,夏敬觀《手評樂章集》對柳永之評價則較中肯:“柳詞當分雅俚二類。雅詞用六朝小品文賦作法。層層鋪敘,情景兼融。一筆到底,始終不懈。俚詞襲五代淫之風氣,開金元曲子之先聲。比于里巷歌謠,亦復自成一格?!?/p>

三、蘇東坡:從“詩莊詞媚”到“以詩入詞”

前人論及東坡詞,不論褒貶揚抑,無不視他為開宋詞一代新風氣的詞壇巨擘?!霸~至晚唐以來,以清切婉麗為宗,至柳永而一變,如詩家之有白居易,至軾而又一變,如詩家之有韓愈,遂開南宋辛棄疾一派,尋源溯流,不能不謂之別格,然謂之不工則不可。故至今日,尚與花間一派,并行不能偏廢?!保ā端膸烊珪偰俊ぴ~曲類·東坡詞提要》)也就是說,東坡是豪放派第一人也。

俞文豹《吹劍錄》記載,有一次蘇東坡問一位擅長拍馬(善謳)的幕士:“我詞何如柳七?”這個幕士深諳世故人情,兩邊都不得罪。對曰:“柳郎中詞,只合十七八女郎,執紅牙板,歌‘楊柳岸,曉風殘月’;學士詞,須關西大漢,抱銅琵琶,鐵綽板,唱‘大江東去’?!贝搜砸怀?,東坡深以慰懷,“為之絕倒”。因為東坡看來,他自己的詞是“自成一家,別是一格”的。他在《與鮮于子駿書》中言道:“近卻頗作小詞,雖無柳七郎風味,亦自是一家”。對此,宋人胡寅《酒邊詞序》中云:“柳耆卿后出,掩眾制而盡其妙,好之者以為不以復加,及眉山蘇氏,一洗綺羅香澤之態,擺脫綢繆婉轉之度,使人登高望遠,舉首高歌,超乎塵垢之外”,他對蘇軾“另立門戶”的作詞觀點,表達了充分的肯定。在他看來,蘇詞有別于傳統的婉約詞之處,是在對詞的意境的改變及提升上,改變了所謂的“綺羅香澤之態、綢繆婉轉之度”,而把詞境提升到“超乎塵垢之外”。而達到這種改變及提升,最易行的途徑顯然是借鑒“詩”的題材與境界入“詞”,做到“詩詞一體”?!巴酥晕臑樵?,子瞻以詩為詞,如教坊雷大使之舞,雖極天下之工,要非本色?!保悗煹溃?/p>

東坡以詩入詞,開一代風氣之先,拓寬了詞的抒情功能,打破了原本“詩莊詞媚”的格局。

劉熙載在他的《藝概》中說:“詞至東坡,其境益大,其體始尊,無意不可入,無事不可言?!边@絕非溢美之詞,蘇軾將“詩”的“言志”功能帶入“詞”中,借鑒“詩”的題材、境界入“詞”,使得言物詠志與兒女情長并見于詞,從而大大提高了詞的抒情功能和文學地位??傆[蘇軾詞的風貌,除卻傳統的婉約清麗外,就“以詩為詞”而言,在詞的題材與境界的開拓上,大致體現在以下三端:一是表達治國平天下之志的“言志詞”?!把灾尽蹦怂稳恕霸姷馈焙诵?,也是宋人詩文中最常見的題材。但在“詞”里表達士大夫文人治國平天下之志的,蘇軾實屬第一人,這類詞如《江城子·密州出獵》(老夫聊發少年狂)、《沁園春》(當時共客長安),等等。二是借古抒懷的“詠史詞”?!霸伿贰笔俏覈诺湓姼柚袠O常用的一種題材,大都是通過對古人古事的歌詠來抒發自己的懷抱,實質上也是一種“言志”。最著名的要算《念奴嬌·赤壁懷古》,這也可作為東坡的代表作了。三是寄托遙深的詠物詞。中國詩歌源遠流長,從《詩經》開始,就有所謂“興寄”的傳統,而《楚辭》又開創了以“香草美人”抒發情志之先河。以詠物為表象遙深寄托的詞作,蘇詞也做出了很好的表率。如《卜算子·詠梅》及“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誰見幽人獨往來,飄渺孤鴻影。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等等。

在東坡以前,向來認為“詩莊詞媚”,“詞為艷科,應歌而作”,因此總脫不了“綺筵公子,繡幌佳人”的老路,題材內容上總不離男女歡愛、羈旅愁緒,所營造的意境也大多纖弱凄婉,故填詞總被知識分子視為“小道”,按照現在的話說是“小兒科”。在他們看來“詞是詩余”,也就是說填詞最多只能當作業余愛好,否則就是“不務正業”,這是宋人對詞體共同的認知,所謂“簸弄風月,陶寫性情,詞婉于詩。蓋聲于出鶯吭燕舌間,稍近乎情可也”。就連北宋文壇領袖、詩文革新的主將歐陽修都是這樣認為的,他說:“因翻舊闋之辭,寫以新聲之調,敢陳薄伎,聊佐清歡”,按照他的思路,填詞是只能當作游戲玩玩的。

關于詩詞之間意境題材的不同,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有極精到的評述:“詞之為體,要渺宜修,能言詩之所不能言,而不能盡言詩之所能言,詩之境闊、詞之言長?!彼^“境闊”,是指“詩”的境界開闊,題材上相對于“詞”要雄闊大氣、氣象恢宏;所謂“言長”,則是兒女情長、婉轉細致之意,所以“詞”較之于“詩”應多婉曲。這正好符合筆者對詩詞曲的評價標準,即詩之高下當以境界論之;詞之優劣當以情趣論之;曲之好壞當以趣味論之。

東坡以“吾道一以貫之”理念,上承詩文革新之余,對詞體進行了改革,把詩文中“載道”“言志”的主張融入詞的創作,使得作為“言為心聲”的文學樣式之一的詞能夠掙脫傳統的束縛,自由地抒發作者的情志。詞經過他的改造,終于擺脫“附庸”“詩余”的尷尬,得以與詩并舉。

四、辛棄疾:從“以詩入詞”到“以文為詞”

辛棄疾在詞壇地位尊崇,王國維在其《人間詞話》中譽之曰:“北宋以來,一人而已”。他一生專力填詞,是文學史上存詞最多的人?!缎戮幮翖壖踩肥杖胨脑~作六百二十九首,詩一百四十一首。與他并稱的蘇軾和“六十年來萬首詩”的陸游都是“以詩言志”,詩多于詞,唯獨他“以詞言志”,可謂“前無古人,后無來者”。

承蘇東坡“以詩入詞”之余續,“以文為詞”是稼軒詞創作的重要特征。所謂“以文入詞”,是指作者大膽打破傳統的詞、文界限,以鋪排、敘述等散文筆法填詞,主要是指在字法、句法、章法、表現手法等諸多方面的散文化。下面試就辛棄疾“以文入詞”的特點分述之。

首先,在句法、字法上的散文化使稼軒詞在語言上別具特色,或一貫而下,氣勢酣暢;或前后關聯,纖徐有致;或問答對話,靈活灑脫;或揉進虛詞,別具韻味。如《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寫詞人報國有心、請纓無路的郁悶和悲憤,其中“落日樓頭,斷鴻聲里,江南游子,把吳鉤看了,欄桿拍遍,無人會,登臨意”一連七句,描繪游子情態,抒寫失意感慨,其真切淋漓顯然是得力于散文句式的一氣呵成。

再如,詞人晚年閑居時所作《賀新郎》詞,開篇便搬用《論語·述而》中“甚矣吾衰矣”的文言句子,悲嘆自己歲老人荒,落拓潦倒。尤其是“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不恨古人吾不見,恨古人、不見吾狂耳”等句,向來是作者得意、讀者稱賞的好言語。其妙用擬人、化用典故姑且不論,單是散文化的句式,文言的句法,虛詞的巧用就足以使其平添出一段神韻來。至于如《西江月》“昨夜松邊醉倒,問松‘我醉何如?’只疑松動要來扶,以手推松日‘去’!”筆調詼諧幽默,句式流暢活潑,有如帶韻散文。與散文不同的只是按照詞牌格律的要求,巧妙地把散句點斷而已。

其次,在詞的章法結構上,辛棄疾常常打破雙調上片寫景、下片抒情的傳統格式,使上下片之間不再有內容上的明顯分割,而是過變不變,渾然一片,猶散文一般通體連貫,一氣呵成。如《青玉案·元夕》: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蕭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全詞從首句開始,直到“笑語盈盈暗香去”止,一路鋪寫元宵佳節花燈如海、游人如流、歌舞如潮的狂歡熱鬧,只在結尾處托出一個清高孤傲、不同流俗的“那人”形象,才歸到主旨,自憐幽獨,獨抒傷心懷抱。這種打破詞律上下片界限,過變不變、詞義不斷、末尾突轉的章法,使詞作既酣暢淋漓,又不拖泥帶水。

第三,由上還不難看出,辛詞的雙調在章法上所以出現“過變不變”,打成一片的情形,大多是由一氣的鋪排敘寫造成的。而這種鋪敘,正是賦體作法,亦即散文的基本手法。很多人談及辛詞手法,多是談他的比興,而對其賦法卻鮮有提及。其實,辛棄疾除擅用比興外,也有不少敷陳鋪排的賦體。如小令《清平樂·村居》: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誰家翁媼。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亡賴,溪頭臥剝蓮蓬。

全詞以喜悅的心情、清新的筆觸,表現了農村勞動者一家的生活,采用的便是鋪排白描。

第四,辛棄疾“以文為詞”還表現在他常于詞中發表議論,闡釋哲理。議論說理本屬理性思維范疇,在宋以前多出現在散文里面,而在講究形象蘊藉、篇短句煉的詩詞當中則不多見,只是入宋以來,深于思辯的宋人才開始由大幅度地以之入詩繼而又引之入詞。而這種以議論入詞的情形,又以辛棄疾為甚。如“渡江天馬南來,幾人真是經綸手?長安父老,新亭風景,可憐依舊!夷甫諸人,神州沉陸,幾曾回首!算平戎萬里,功名本是,真儒事,君知否?”這是辛棄疾《水龍吟·甲辰歲壽韓南澗尚書》詞的上片,詞人借為朋友祝壽之機,慨嘆國事,抒寫心志,全以議論出之。一片詞中,三問一嘆,問得激切,嘆得深沉,聲情并現。

第五,眾所周知,辛棄疾好用典故,這無疑也是“以文為詞”的特點之一。此前,雖有東坡“以詩為詞”沖破了所謂“詞家語”的藩籬,但他“然猶未至用經用史,牽《雅頌》入鄭衛也。自辛稼軒前,用一語如此者必且掩口,及稼軒橫豎爛漫,乃如禪宗棒喝,頭頭皆是”(劉辰翁《稼軒詞序》)。對此,吳衡照講得更具體,他說:“辛稼軒別開天地,橫絕古今,論、孟、詩小序、左氏春秋、南華、離騷、史、漢、世說、選學、李杜詩,拉雜運用,彌見其筆力之峭?!毙猎~這種特有的“書卷氣”,過去曾被人譏為“掉書袋”,其實,它作為一種特殊的載體,其豐富詞作內含和啟人聯想深思的作用還是不容抹煞的。

最后,還應指出辛棄疾“以文為詞”不僅表現在上述外在的“形式”上,而且也表現在其詞內在的“氣勢”中,即所謂“以氣入詞”。本來,從“文以氣為主”“文章最要氣盛”等說法來看,這“氣”原本是古文的一個主要特征,而按“詞當協律,使雪兒、春鶯輩可歌,不可以氣為色”的主張來說,“以氣入詞”又是詞家大忌。然而以氣節自負、功業自許的辛棄疾,在一腔忠憤無處發泄的時候,奮筆疾書,慷慨悲歌,盡將“抑郁無聊之氣,一寄之于詞”,這樣,就勢必會打破詞、文界限,使其詞帶上一種文的氣勢。如《水龍吟·楚天千里清秋》的愁苦郁悶之氣,《賀新郎·綠樹聽鵜》的凄楚蒼涼之氣,等等。正如清人謝章鋌在《賭棋山莊詞話》中所說:“學稼軒者,胸中須先具一段真氣奇氣,否則雖紙上奔騰,其中俄空焉,亦蕭蕭索索如牖下風耳?!?/p>

由上可知,辛棄疾“以文為詞”,涵容甚廣。其詞藝術形式上的諸多特點,往往是“以文為詞”的產物,體現了一種全新的詞風。正如袁行霈先生所說,辛棄疾“議論說理,經史百家,問答對話,統統拿來入詞,而且不露斧鑿痕跡,他的詞既有孟子的善辯,又有莊子的詭奇;既有韓愈的不平之鳴,又有柳宗元的秀骨俊語。那種散文化的筆調,自由縱肆不可一世的氣魄,在詞的創作上真可謂‘別開天地,橫絕古今’。他的詞氣盛言宜,以氣御言,無往而不利”。這段話庶幾可作辛棄疾“以文為詞”的注腳。

五、結語

詞由興起到發展到成熟直至消亡,經歷了一個完整的文體演變過程。詞興起于民間,發展成熟則由文人完成,使詞發展成熟的主要是上述四位詞人,四人在詞史上的貢獻都是開創性的。李煜使詞由伶工詞轉到士大夫之詞,這是詞發展的基礎。因為文學發展的一般規律告訴我們,詞的發展演變必須由文人來完成。柳永、東坡和稼軒則拓展了詞的體裁形式、敘事功能、表現手法等,使詞提高到與詩雙峰并峙之地位。

從詞的發展演變,我們窺其一斑而見文體的演變過程之全豹。任何一種文學樣式,其發展過程都是從民間到士人、從簡單到復雜、從粗放到精細。所謂精細,就是精雕細琢。一種體裁一旦變得精細,也就走到了消亡的邊緣,因為它已經脫離了群眾,成了少數文人斗室的玩物,傳播范圍的縮小是導致其消亡的直接原因,漢賦、唐詩、元曲等的發展演變概莫能外。

[1]吳熊和.唐宋詞通論[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3.

[2]王國維.人間詞話[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3]曾大興.柳永和他的詞[M].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1990.

[4]王兆鵬.唐宋詞匯評(唐五代卷)[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

[5]辛棄疾.稼軒詞編年箋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

作者:楊有路,浙江省新昌中學教師。

編輯:康慧E-mail:kanghuixx@sina.com

猜你喜歡
柳永李煜辛棄疾
半小時漫畫宋詞之雅俗共賞柳永
柳七官人尋花問柳覓新詞
我們家的小“坑貨”
辛棄疾:男兒到死心如鐵(上)
試談辛棄疾的田園詞
辛棄疾:男兒到死心如鐵(下)
辛棄疾田園詞中的人物形象
誤做皇帝的李煜
柳永的詞
李煜和李清照追求思想自由的對比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