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小學閱讀教學的策略研究

2016-07-15 07:44陸靜
考試周刊 2016年53期
關鍵詞:三維一體文本閱讀廣度

陸靜

摘 要: 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學生綜合性語文能力的客觀要求和重要途徑。作者以教材為本,以實踐為本,指導學生閱讀走向,豐富閱讀經驗,使學生在從文本中感受魅力,體驗閱讀的價值。

關鍵詞: 文本閱讀 尺度 廣度 深度 三維一體

閱讀是“作者—作品—讀者”這樣的雙向交流過程,作品的意義不是文本自生的,它是讀者與文本碰撞,發生交流和進行對話的結果。這和新課標中所說的“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的觀點是一致的[1]。

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要珍視學生的獨特體驗。筆者認為教師作為課堂的主導,對學生的閱讀體驗要做到心中有“度”,即尺度、廣度和深度,使學生的閱讀體驗達到“三維一體”,閱讀教學才會充滿機智,彰顯靈動。

一、把好“尺度”,指導閱讀航向

當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教師仍普遍采用“一支筆、一張嘴、一本書”的教學模式,這種“授受”式的教學模式,使閱讀教學局限于知識的傳授,不利于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也有髙舉“自主閱讀”旗幟,在課堂上一味放手,教師“手捻鮮花作禪宗狀”,并美其名曰“把課堂還給學生”。越是尊重學生的閱讀體驗,越是開放的課堂,就越需要教師把握好“尺度”。

如在聽一位教師教學《海底世界》時,請學生在課外搜集了一些海洋動植物的資料。上課時,老師問:“你們知道海底動物是怎樣活動的嗎?你們還知道哪些動物的活動特點?”學生紛紛舉手發言,介紹他們搜集的海洋動物的資料。最后老師還告訴大家,要了解更多的海洋里有趣的動植物,可以到網上查找一堂課教師的教學手段,學生的閱讀收獲很豐富,但是聽完這堂課,似乎有讓人覺得缺少了點什么。這活躍、熱鬧的背后除了學生情緒的調動,沉淀下來的學生的情感體驗和學習方式外,包括高層次思維在內的全面素質的提高所剩無幾。

從上述課堂教學中,筆者感到:尊重學生的閱讀體驗不同于一味讓學生“腳踩西瓜皮”。教師作為學生和文本之間的引導者,一定要拿捏好“尺度”,要適時撥正學生理解的航向,如此學生的獨特體驗才是有價值的,才能讓課堂散發智慧的光芒。

二、拓展“廣度”,豐富閱讀積累

閱讀是為了獲取知識,不能僅限于教材。學生的閱讀感受不僅僅來源于課文之中?!墩Z文新課程標準》要求小學生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145萬字,無疑是要注意閱讀的廣度,在尊重學生個性的基礎上,只有廣泛地閱讀,才能彌補課堂教學的不足,彌補課本閱讀的不足。

在執教《黃鶴樓送別》時,通過預習,學生對李白與孟浩然之間的友情已有了初步的閱讀體驗,對文中《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這首送別詩也已朗朗上口。針對這一學情,我在課上緊緊圍繞“李白與孟浩然依依惜別”這一主線展開教學。講到“孟夫子,您的人品令人敬仰,您的詩篇譽滿天下?!币痪鋾r,我設計補充了李白的詩《贈孟浩然》:“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紅顏棄軒冕,白首臥松云。醉月頻中圣,迷花不事君。髙山安可仰,徒此揖淸芬?!边@首清新明麗的小詩表達出了孟浩然潔身自好的人格魅力。通過閱讀,加深了學生對孟浩然的認識,理解了李白內心對孟夫子的敬仰之情,幫助學生深入感受了文本和主人公的內心世界。課后布置學生搜集一些送別詩,并仿照課文寫一寫。目的在于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拓寬學生的閱讀面,從而感受中華古詩文的博大精深,對激發學生的情感,也起到了很好的推動作用。

三、挖掘“深度”,實現閱讀價值

“閱讀教學是教師、學生、文本對話的過程”,這就提示我們:文本是課堂對話的依托,學生的獨特體驗來自一篇篇課文。每—個文本都有特有的價值取向,作者通過文本表達什么,編者把文本編入教材的意圖是什么,都是教師應該考慮的。課堂上,師生圍繞文本,以文本為依據,進行有效對話,體現教材的價值。

“閱讀有時候不只要了解大意,還要領會那話中的話,字里行間話——也就是言外之意,不能讀得太快,得仔細吟味;這就更需要咬文嚼字的功夫”。這一點在特級教師薛法根老師身上得以凸顯,薛老師執教的《愛如茉莉》一文,學生通過自讀課文,標出能表現“愛如茉莉”的細節之處。在交流中引導學生關注人物的一個動作、一句話,甚至一個眼神,細細品味茉莉般淡淡的真情,淡淡的愛;讓學生感受描述的語言,語言是有溫度的,一個字,一個詞,一個句子都流露出了茉莉般的溫情與愛。學生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更充分表達出了閱讀體驗?!白x”是“感”的基本前提,無“感”就無“悟”?!啊治匆撕?,語語悟其神”?!拔谋静皇菬o情物”,它是作者思想、情感的流露,教師就是喚醒生命意識的引導者,讓學生把蘊涵在字里行間的情感結合自我體驗表達出來,在思辨中探索、轉化、消化,這樣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增加了語文閱讀的廣度和深度。

四、“三維”一體,尊重閱讀體驗

“講”是為了“不講”,“閱讀是自己的事,要靠自己的力”,只有靠自己去發現,去體會,去探索得來的收獲和體驗才會更深刻。這就告訴我們:尊重學生的閱讀體驗,讓學生享受閱讀的快樂,才是教師為之努力的方向;學生才能真正獲得認識、情感、素養的發展和提升。

例如在執教《彭德懷和他的大黑騾子》時,可以創設這樣的教學情境,如果課文像一部電影出現,那么拍攝過程中出現最多的畫面是什么?學生感悟各不相同:“是彭德懷,他的情感變化引領著課文?!薄拔矣X得是大黑騾子。大黑騾子貫穿著全文,馱糧食,背傷員,一直到被殺,牽動著我們的心?!薄瓕W生在含英咀華的過程中得到了個性化的閱讀體驗,在靜思默想的過程中感悟到了文本的生命[2]。

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啟明燈”,閱讀指導猶如給學生指路,讓學生在文本閱讀的基礎上見得廣,懂得多,學得心曠神怡。

參考文獻:

[1]葉圣陶.文藝作品的鑒賞[M].

[2]魏星.“悟讀”教學的策略[J].教學與管理(小學版),2005.

猜你喜歡
三維一體文本閱讀廣度
追求思考的深度與廣度
南寧市機構、社區、家庭三維一體養老模式構建探索
源于文本 思于文本
小學語文教學激發學生文本閱讀興趣的策略探析
“等待”讓學生擁有更多的出彩機會
體育課堂教學中嘗試減肥教學的策略研究
現代建筑技術協同育人基地的構建研究
金融廣度:指標選擇與政策建議
科學把握氧化還原反應教學的深廣度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