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遼北地區玉米螟綠色防控技術應用

2016-07-16 02:07程新鴻
中國農業信息 2016年4期
關鍵詞:農產品質量安全綠色防控糧食安全

程新鴻

(遼寧省開原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開原 112399)

?

遼北地區玉米螟綠色防控技術應用

程新鴻

(遼寧省開原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開原 112399)

摘要:文章通過采用白僵菌、赤眼蜂、物理誘殺、性誘劑誘殺等高效、無污染、無殘留農藥及生防技術進行論述,并著重介紹玉米螟綠色防控技術,進一步提高玉米螟綠色防控的綜合能力,以實現農業綠色環保、增產增收。

關鍵詞:玉米螟 綠色防控 糧食安全 農產品質量安全

玉米螟是遼北地區玉米生產中的主要害蟲,發生2代/年,一般年災害造成產量損失8%左右,大害年則高達30%~50%。由于連年使用農藥,農產品質量和農業生態環境受到較大影響。近年來,隨著玉米品種更新、耕作方式變革以及異常氣候等因素影響,玉米螟危害程度逐年加重。因此,遼北地區玉米螟的綠色防控技術已經迫在眉睫。

1 玉米螟的生態習性及發生特點

玉米螟又名玉米鉆心蟲,屬鱗翅目螟蛾科,它以老熟幼蟲在玉米秸稈內越冬。越冬代幼蟲于次年5月中、下旬開始化蛹,6月上、中旬化蛹盛期。第一代玉米螟卵的始見期為6月上旬,盛發期6月中、下旬,歷時30~40 d;第二代玉米螟田間始落卵期為7月底至8月上旬,8月上、中旬為二代卵盛期。玉米螟的成蟲晚上羽化,夜晚飛出活動,飛行力強,有趨光性和較強的性誘反應,一般羽化后當天交尾,1~2 d后產卵,卵均產在玉米葉的背面,3~5 d后孵化,低齡期幼蟲有趨糖、趨濕、趨暗性,一般在玉米被害部位附近化蛹。6~10 d后羽化為成蟲。

玉米螟幼蟲是玉米螟一生中危害作物的唯一蟲態。一代玉米螟卵孵化后,咬食玉米嫩葉,蛀稈、蛀莖,造成玉米營養及水分輸導受阻,長勢衰弱,莖稈易折,給玉米的產量帶來嚴重的影響。目前,生產上重點防的就是一代玉米螟。

二代玉米螟卵高峰期一般在60%以上的雌穗吐出大量花絲的時期,使籽粒殘缺不全,并引起霉爛,降低玉米籽粒的品質。

2 搞好監測,適時防治

要做好監測工作,為農民提供及時、準確的預測信息,并制定合理的防治方案,在各鄉(鎮、街)科學合理的建立測報點,每個測報點配備殺蟲燈,安排專職測報員,并對測報員進行統一培訓。各測報點的農科站長為負責人,安排專人負責本地區病蟲信息的收集、整理和上報。

3 玉米螟綠色防控技術

3.1 白僵菌封垛防治越冬代玉米螟

封垛時間:每年的4月中旬就要對玉米秸稈垛實施檢查工作, 必須做到每天檢查,如發現有越冬幼蟲爬出洞口開始活動,則要對秸稈垛進行封閉。

封垛方法:可使用擔架式封垛專用型機動噴霧機。取含100億/g白僵菌粉可濕性粉劑按1∶100的比例對水,充分攪拌均勻后即配制成菌液。配制的菌液存放不能超過2 h。將菌液注入擔架式機動噴霧機容器中,在玉米秸稈垛各側面按1%/m2,將機動噴霧器噴管插入30~50 cm深的洞中噴施。每垛12.5 kg菌液進行噴淋,要求噴淋點均勻分布在秸稈垛的各個側面。

注意事項:(1)為保證防治效果,要嚴格按照操作規程操作,秸稈垛(或茬垛)必須噴透,絕不能出現漏垛現象發生。(2)要注意白僵菌對家蠶、柞蠶的感染。(3)還要注意人體對白僵菌粉產生的過敏現象,所以要注意保護皮膚。

3.2 釋放松毛蟲赤眼蜂防治玉米螟

釋放時間:防治一代玉米螟,當越冬代玉米螟化蛹率達15%~30%時,后推9~11 d即是田間落卵始期,結合玉米螟落卵量調查,當累計百株卵量達1~1.5塊時,即是第一次放蜂適期;防治二代玉米螟,一般在7月20日至8月5日之間,補充這期間自然界玉米螟赤眼蜂的不足。

釋放量:第一代玉米螟的防治,放蜂總量為30萬頭/hm2,分2次投放,15萬頭(2塊蜂卡)/次,放30點/ hm2,間隔5~7 d。防治二代玉米螟時由于玉米植株高大加之使用長效蜂卡,應適當增加放蜂量和放蜂點,放蜂30萬頭~60萬頭/hm2,4點/hm2投放。

投放方法:在放蜂點,選一棵玉米植株中部葉片,將葉片中間撕開一半,向下卷成筒狀,然后用秫秸皮或針線別(縫)在圓筒內即可。

注意事項:蜂卡要別好,并妥善管理,如果遇到降雨天氣,要把蜂卡移到室內,且不能在玉米田施加任何農藥。

3.3 殺蟲燈物理誘殺技術

根據玉米螟成蟲的趨光性,在玉米螟成蟲發生期設置殺蟲燈誘殺玉米螟。一般兩燈間距為200~240 m。開燈時間應從玉米螟羽化初期開始到羽化末期結束。投射式殺蟲燈要設專人管理,每天將收集桶里的害蟲取出,并定期用細布擦拭雨控電極和光敏探頭,以保證控制效果。

3.4 性誘劑誘殺技術

主要用于防治二代玉米螟使用。要選擇玉米螟專用誘芯和配套的誘捕器。誘捕器應放在玉米螟成蟲活動場所,每1 300 m2放置一個誘捕器;誘捕器安放時間應在越冬代玉米螟成蟲羽化的始末期安裝,并設專人進行管理,一般每隔3~5 d查看粘蟲板粘蟲情況,及時更換粘蟲板;15~20 d更換1次誘芯。備用誘芯要用塑料袋裝好放在冰箱冷藏間或陰涼干燥處保存,防止受潮。

3.5 自走式高稈作物噴霧機噴施技術

主要應用于二代玉米螟防治示范區。單人操作,可防治400.2 m2/min。8月上旬,采用16000IU/mg蘇云金桿菌可濕性粉劑(Bt)6.67 g/hm2噴霧防治二代玉米螟。

對于放蜂防治一代玉米螟效果不佳地塊,用自走式高稈作物噴霧機噴施蘇云金桿菌可濕性粉劑作為補充技術。單人操作,遵循防治第二代的方法來防治一代玉米螟。

4 防治效果調查

在9月下旬玉米收獲前,每個鄉鎮調查2個村,每個村調查2塊地,按照棋盤式法5點取樣,每點測10 m垅長,實測株數和穗數,每點再隨機抽取10穗,待干后測百粒重、穗粒重,折算產量。

5 結論

利用生物技術、物理技術防控玉米螟,是集先進性、實用性、安全性、環保性、高效性為一體的綠色綜合防控技術,對生產綠色、無公害農產品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對提高玉米產量、等級具有深遠的意義,應大力推廣。

參考文獻

[1] 張昆. 白僵菌封垛綠色防控玉米螟試驗.現代農業科技,2013,(07)

[2] 邢華. 利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現代農業,2011,(08)

[3] 陳立玲,呂躍星,白洪玉,洪德志. 吉林省玉米螟綠色防控技術的應用與成效.公共植保與綠色防控,2010

猜你喜歡
農產品質量安全綠色防控糧食安全
廣義水資源利用效率綜合評價指數的
城鎮化加速背景下河北省糧食儲備形式轉變分析
強化農田水利改革 確保糧食生產安全
實施農業標準化生產 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
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中F732—VJ型冷原子吸收測汞儀操作技術
茶園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探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