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地區間高技術產業出口差異研究

2016-07-18 19:18章雯
企業導報 2016年14期
關鍵詞:泰爾指數高技術

章雯

摘 要:本文利用1998-2014年省際面板數據,運用泰爾指數及其分解方法,測算高技術產業出口的區域差異水平和變化趨勢,結果表明,1998-2009年,東、中、西部區域之間、區域內部和總體的差異水平呈相似的"U"形變化趨勢。但是此后區域間差異開始收斂,區域內差異卻逐年擴大。

關鍵詞:高技術;產業出口;區域性差異;泰爾指數

一、引言

20世紀80年代以來,我國高技術產業出口規模發展迅猛,目前,我國已成為世界高技術產業出口的第一大國。但是我國高技術產業的出口,存在嚴重的區域不均衡狀態。

部分學者對高技術產業發展的區域差異進行了研究,但是主要集中在行業產值和創新能力上。肖剛等[1](2015)采用變異系數和傳統與恐懼馬爾科夫鏈方法進行分析,得出中國區域高技術產業產值的差異整體呈緩慢擴大的趨勢。彭向(2009)運用因子分析法評價,發現我國高技術產業的創新能力存在區域不平衡。而在出口貿易方面,暫時缺乏相關研究。

本文試圖運用泰爾指數及其分解方法,對高技術產業出口的區域間、區域內和總差異的水平和變化態勢進行準確測算,以完善相關領域研究的空白。

二、泰爾指數的測算及其分解方法

泰爾指數利用信息理論熵的概念來計算地區差異,其最大的優點是可以通過指數分解,同時衡量組內差異和組間差異。

將泰爾指數分解為東部、中部、西部三大區域間的差異,以及三大區域內部的總差異。

三、地區間高技術產業出口差異的測算結果

根據《高技術產業年鑒》的統計數據,我國高技術產業超過八成的出口交貨值由東部地區創造,2014年廣東的出口交貨值就超出中西部合計數的兩倍,地區差距十分顯著。利用泰爾指數及其分解方法,獲得測算結果如下:

①總差異變動情況:1998-2014年間,我國高技術產業出口的區域總差異呈“U”形變化趨勢,即有先下降后上升的態勢。除2001年小幅波動外,1998-2006年區域總差異呈現明顯的下降趨勢,年均降幅9.91%,在2006年達到最低點,但此后地區差異反而逐步擴大。

②區域間差異變動情況:在1998-2009年間,區域間差異先降后升,但在2009年之后,區域間差異逐年下降,并在近兩年保持穩定的差異水平,說明我國高技術產業的東、中、西部間的差異有所收斂。

③區域內差異變動情況:區域內部差異變化也呈現了“U”形態勢。值得注意的是,從2007年開始,區域內差異連續上升,年均增幅高達17.81%,說明我國高技術產業的區域內部差異在擴大。主要是由于高技術產業出口集中地發生在部分省市,尤其是廣東、江蘇、河南、重慶等省市在各自區域內的出口占比顯著上升,拉大了區域內部差異。

四、結論與建議

我國高技術產業出口存在嚴重的區域失衡。東部具有顯著優勢,中西部地區則處于明顯弱勢地位。在1998-2009年,東、中、西部三大區域之間、區域內部和總體的差異水平呈相似的“U”形演化態勢,差距先縮小后擴大。但是此后區域間差異開始收斂,區域內部差異卻逐年擴大,說明在拉大區域總差異的過程中,區域內部重點省市的作用更加凸顯。

我國在擴大出口總量、優化出口結構的基礎上,需要重視高技術產業出口的地區差異調節。東部在保持現有優勢的基礎上,需要加大核心技術創新,提高產品附加值,以擴大出口需求。對于中、西部,則需要實行有針對性地扶持和引導,通過加大行業補貼和研發投入以促進中西部產業發展,通過吸引外資、擴大開放度以改善出口環境。

參考文獻:

[1] 肖剛,杜德斌,戴其文,胡曙虹.中國區域高技術產業發展差異的時空演變[J].中國科技論壇,2015(12):94-97.

[2] 彭向.中國高技術產業創新能力地區差異分析[J].科技進步與對策,2009(20):25-28.

[3] 齊俊妍.中國是否出口了更多高技術產品——基于技術含量和附加值的考察[J]. 世界經濟研究,2008(9).

猜你喜歡
泰爾指數高技術
歡迎訂閱2021年《高技術通訊》(中文版)(英文版)
歡迎訂閱2021年《高技術通訊》(中文版)(英文版)
江蘇經濟發展區域差異時空變化研究
歐陽明高技術控的產業情懷
異質性人力資本與產業結構變動
中國高技術產業發展區域差異測算及其影響因素
航天項目管理——高技術復雜項目管理
高技術條件下空襲與反空襲的作戰模式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