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傳奇鉤沉

2016-07-18 22:36丁小純
考試周刊 2016年55期
關鍵詞:嬗變源流文體

丁小純

摘 要: “傳奇”一詞,最早是唐人小說的概稱,“傳奇”被真正引入到戲曲范疇,成為戲曲藝術的一支是在明代之后,傳奇在宋元南戲的基礎上逐步嬗變發展。明傳奇是繼元雜劇后中國戲曲發展史上的又一次繁榮,具有獨特的藝術魅力和思想內涵。明傳奇為在元代逐漸式微的戲曲藝術再一次注入了新鮮的血液,其繁榮和發展對后代的戲曲發展有著深刻的影響,作為戲曲史上的重要一環,明傳奇豐富和完整了戲曲發展體系。

關鍵詞: 明傳奇 嬗變 源流 文體

戲曲進入明代后,主要以傳奇的形式延綿發展,元之雜劇,因其體制所限,至明代已逐漸式微,取而代之的是由南戲演變而成的,可用海鹽、余姚、弋陽、昆山等多種聲腔演唱的傳奇體。明傳奇繼元雜劇之后,引領了戲曲發展的二次繁榮。明傳奇以跌宕起伏的情節內容、形象多面的人物刻畫、別開生面的舞臺形式與元雜劇相互應和。傳奇作為一種獨立的戲曲樣式,在明代中期萬歷年間逐步勃興發展,這是繼元雜劇之戲曲盛世后,戲曲藝術迎來的又一次春天。這段繁榮期,一直持續到清代康熙年間,直至乾隆之后,才被具有區域性的地方戲所取代。即便如此,傳奇體從源起到匿跡共延續三百余年,這種生命力在整個戲曲發展史上,也是前所未有的。

一、傳奇的界定

“傳奇”一詞最初是用以指代唐代短篇小說,這一說法始于唐元稹《鶯鶯傳》;至宋代之后,又以“傳奇”概稱由唐代而來的話本小說;后來的宋元戲文和金元北曲雜劇也稱為“傳奇”,元鐘嗣成《錄鬼簿》收錄元雜劇作家作品時,分類標目中標注:“前輩已死名公才人,有所編傳奇行于世者?!贝碎g傳奇即為元雜劇。至明代,“傳奇”才逐步成為區別于雜劇的長篇戲曲的總稱。呂天成《曲品》中有云:“金元創名雜劇,國初演作傳奇。雜劇北音,傳奇南調。雜劇折惟四,唱惟一人;傳奇折數多,唱必勻派。雜劇但摭一事顛末,其境促;傳奇備述一人始終,其味長。無雜劇則孰開傳奇之門?非傳奇則未暢雜劇之趣也?!笨梢妭髌骟w在明代已成為一種獨立的戲曲樣式。當然單純地將“傳奇”概括為異于雜劇的長篇戲曲并不夠貼切,其實入明后的南雜劇已然打破了“四折一楔子”的模式,且劇中的各個角色都可以上場演唱,還有輪唱、分唱、對唱等表演形式。另外,呂天成以為傳奇源自雜劇,“無雜劇則孰開傳奇之門?”這一觀點有失偏頗,事實上傳奇如若追溯,則應是從南戲演變發展而來,南戲早于元雜劇而生這一觀點目前也被學界所公認,故究其根本,我們說“傳奇之門”應為南戲所開更妥當。但呂天成能夠在戲曲體裁樣式更迭演變的過程中,捕捉到雜劇與傳奇的各自特征與內在差別,已屬難得。后世的戲曲評論家和研究者以此為準加以繼承發散,自覺地在戲曲批評鑒賞中,把雜劇與傳奇劃為兩種不同的戲曲樣式而論。

二、傳奇的發展軌跡

(一)傳奇的萌芽期

戲曲以傳奇的形式進階入明之初,并未驟然勃興,而是經過了一個漫長的發展的過程。明初的統治者為了在開國之初鞏固封建統治,頒布了一系列針對戲曲演出的禁令:“凡樂人搬做雜劇戲文,不許妝扮歷代帝王后妃、忠臣烈士、先圣先賢神像,違者杖一百;官民之家容令妝扮者同罪。其神仙道扮及義夫節婦、孝子順孫、勸人為善者不在禁限?!痹诜饨ㄉ鐣燃壦枷氲慕d之下,“俳優侏儒”即戲劇演員的社會地位是很低的,再加上明初搬演戲劇受到了極大的限制,戲曲入明初期經歷了很長一段時間的沉淀和蓄勢。明代初期皇權高度集中,統治者意在加強對人民的思想統治,戲曲作品是以舞臺為囿,以娛民為宗的,受到政治因素的影響,明初期的社會氛圍并未給明傳奇的發展提供寬松明朗的成長環境。

即便明初朝廷已經明確頒布了戲曲扮演的禁令,事實上沒能人為地阻止戲曲藝術的發展,在禁令之下,高明所創作的南戲《琵琶記》在明初還是受到了統治階級的肯定。自古以來,文學與社會政治就是緊密聯系的,顯然,明代的開國皇帝朱元璋也深諳這個道理。朱元璋將視線投注在戲曲身上,從維護封建統治、標榜封建倫理道德的角度出發,他從中選擇了高則誠的《琵琶記》。正如徐渭所言:“時有以《琵琶記》進呈者,高皇笑曰:‘五經、四書,布、帛、寂、粟也,家家皆有,高明《琵琶記》,如山珍、海錯,貴富家不可無。既而日:‘借哉,以宮錦而制提也!由是日令優人進演?!敝煸爸赃x擇《琵琶記》作為教化的工具,一是認為戲曲是一種覆蓋力和傳播性都極為廣泛的傳播媒介,二是因為這部誕生于明初期的戲曲作品基本符合了封建統治者的根本需求——關風化。當戲曲作家把教化意義作為創作基點時,便與統治階級的政治需求達成一致。

(二)傳奇的發展期

隨著統治階層開始表現出對戲曲作品的極大熱忱,昔日的戲曲禁令也名存實亡,逐漸廢弛,致使明初的劇壇充斥教化之風。到了文學思潮澎湃的明中后期,戲曲創作不再是單純“有關風化”的教化工具,隨著劇作家們主體意識的日趨增強,戲曲在明中期以后迎來了又一個春天。明傳奇至明中后期的蓬勃發展,一定程度上要歸功于曲壇上的一次重要革新,即昆山腔的改革。昆山腔是作為四大聲腔之一,最初是元末曲藝家顧堅在昆山地區小調民歌的基礎上匯編改進后形成的,至明代初年遂被定名為“昆山腔”。但受限于流麗婉轉的風格和地方方言的表達局限,昆山腔在明初至嘉靖年間的一百多年里還未能與其他三大聲腔相抗衡。直至嘉靖年間,魏良輔在北曲曲藝家張野塘的幫助下完成了對昆山腔革新,改革后的昆山腔既負南曲的婉轉清麗,又具北曲的雄壯恢宏,兼備南北曲所長的昆山腔一躍成為四大聲腔之首。革新后的昆山腔被廣泛應用在戲曲作品中,其中較早將昆腔之新聲融入戲劇作品的便是梁辰魚。戲曲大家梁辰魚用昆山腔婉轉柔美的曲調配以典麗的文辭創作了明傳奇《浣紗記》,在坊間流傳甚廣。正是由于一眾劇作家以昆山腔度曲填詞創作了一批如《浣紗記》等優秀的新的傳奇,才使得革新后的昆山腔廣為人知。

(三)傳奇的全盛期

傳奇體經過了嘉靖時期的發展嬗變,終于在萬歷年間迎來了全盛期。這一時期出現了一批優秀的劇作家,如梁辰魚、張鳳翼、高濂、鄭國軒、湯顯祖等,這些文人不再囿于詩詞創作,將視線轉投到俗文學的創作上。文人劇作家的創作走向世俗化的同時大大提高了傳奇作品的普遍質量,也使大量的藝人作家在這種良性的競爭中,自覺地提高作品水平以迎合市場的需要。在這一時期的劇壇上,不得不提到兩位重要的劇作家:湯顯祖和沈璟。湯顯祖以《牡丹亭》和“臨川四夢”聞名于劇壇,沈德符在《顧曲雜言》中曾說:“丹亭夢一出,家傳戶誦,幾令西廂減價?!笨梢姟赌档ねぁ吩诋敃r的影響力之大。湯顯祖在傳奇的創作過程中,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傳奇“世俗化”的感染,但更注重戲曲作品中文辭的典麗駢雅,他認為傳奇作品應該是僅供個人欣賞的案頭之作。這種注重文辭而忽視曲律的創作觀,雖然提高了傳奇作品的文采和內涵,但戲劇的可讀性和可觀性卻是此消彼長,難以兼得。而沈璟則恰恰相反,沈璟主張寧協律而詞不工,早期的沈璟也創作過《紅蕖記》這樣駢儷的傳奇作品,但后期其戲劇在文辭上崇尚本色,注重對戲曲的曲律進行鉆研。我們說“湯沈之爭”代表著明代中后期“臨川派”和“吳江派”這兩大陣營的博弈,二者皆有所長,但我們僅從戲曲的傳承性的角度出發,文辭駢儷的“臨川派”顯然具備一定的審美品位。同時隨著明代傳奇出目數量的增多,演出受作品內容和篇幅限制后,實際上文學性和審美性的提高更有利于這種文學形式的傳承。

在1620年到1644年,明代在這風雨飄搖的24年里逐漸走向衰亡。彼時的晚明內有宦官干政,外有外族來犯。時局的動蕩使明中期蓬勃發展的傳奇藝術再次落入沉寂。其間不乏像孟稱舜這樣的優秀劇作家,但數量屈指可數。且這些人的創作多集中在于入清以后。本文主要以明代傳奇為對象進行研究論述,故言止于此。

參考文獻:

[1]鐘嗣成.錄鬼簿.中國戲曲研究院.中國古典戲曲論著集成(第二冊)[M].北京:中華書局,1982.

[2]呂天成.曲品.中國戲曲研究院.中國古典戲曲論著集成(第六冊)[M].北京:中華書局,1982.

[3]懷效鋒.點校大明律[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2.

[4]徐渭.南詞敘錄.中國戲曲研究院.中國古典戲曲論著集成(第三冊)[M].北京:中華書局,1982.

[5]沈德符.顧曲雜言.中國戲曲研究院.中國古典戲曲論著集成(第四冊)[M].北京:中華書局,1982.

猜你喜歡
嬗變源流文體
《源流》前進
輕松掌握“冷門”文體
文從字順,緊扣文體
“嘯”的源流
本幫菜之源流考
“干” 字源流淺析
文化強國視角下的區域文化嬗變動態淺析
淺析清代中后期以來的戲曲聲腔演變
香港黑幫電影的敘事嬗變與未來
若干教研文體與其相關對象的比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