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聚焦現實,讓議論文回歸本位

2016-07-18 22:52陳林靜
考試周刊 2016年55期
關鍵詞:議論文作文教學

陳林靜

摘 要: 高中議論文教學存在形式主義,更多地注重技巧性,這有悖新課程標準。樹立正確的價值取向;聚焦現實生活,積累寫作素材;拓展思維能力;提升立意韻味,才能讓議論文寫作回歸本位。

關鍵詞: 作文教學 議論文 聚焦現實

關于寫作,高中語文新課程標準要求:“學會多角度地觀察生活,豐富生活經歷和情感體驗,對自然、社會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边@句話既熟悉又陌生,寫作源于生活這個道理眾所周知,可是,曾幾何時,高中作文(高考作文)開始陷入回顧歷史或者說抖書袋的泥潭,形成一種格式作文:開頭亮中心論點,接著分三個層次,每層(或有一個分論點)用一個歷史人物作論據進行分析,結尾照應開頭總結。這種格式本無可厚非,可是這種議論文往往是“三無”作文:無生活——躲在書齋,隨意編造,沒有生活的質感和生命的厚重感;無真情——無病呻吟,為賦新詞強說愁;無思想——虛無淺薄,空泛輕飄,用華美去包裝膚淺。只有“骨頭”,沒有“血肉”,學生基本不能表達對自然、社會和人生的感受和思考,可以說與新課程標準背道而馳。課程實施者如何讓議論文回歸本位呢?簡而言之,聚焦現實。下面我結合自己的點滴經驗,淡淡如何實施這一“回歸”。

一、關注現實,樹立正確的價值取向

“言為心聲”。葉圣陶先生曾指出,作文就是拿著筆說話,寫文章就是想心思。試想一個人若心思不正,那么越關注生活就胡言亂語得越厲害。

因此,首先要引導學生選擇正確的人生觀。人生觀是可以選擇的,不同的人生選擇,決定著不同的人生。不同的選擇表現出不同的人生態度,體現著不同的人生觀。

其次,人應當追求高尚的品格,樹立積極進取、樂觀向上、厚德載物、自強不息的人生態度,只有這樣,才能面對生活表現出正確的價值取向。

例如:90年代末,有一位大學生為救一個落入糞坑的老人而獻出了生命,這在當時曾引起激烈的爭議。教師可讓學生先憑直覺談談自己的看法,很多學生搖搖頭說——不值。因為,老人生命已走到盡頭,沒有什么可以再多加留戀的,可是大學生卻還有美好的未來。也有學生認為人的生命是平等的,救人于難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大學生的那種精神與時下構建和諧社會主流思想不正若合一契嗎?教師應該充分肯定后一種觀點,引導學生用正確的價值取向審視現實。

二、觀察生活,關注時事,積累富有時代氣息的寫作素材

生活的絢麗多彩,來自于它的復雜組合與瞬息萬變,抓住這些,是學會感悟的基礎,而抓住的前提是認真細致的觀察。觀察是“審視”,是誠心的積極認真的投入,這種投入不僅是形式上的參與,更是心理距離的縮短、思想情感的融通和語言行為的協調。羅丹說:“美是到處都有的,對于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蔽覀儽M量地引導學生去領會、思考,無論對人、事、物,哪怕是枯燥平凡的,也盡可能感受出一種品格、一種情趣、一種哲理、一種時代精神。

例如:以《責任》為題的議論文并不難寫,但是一提到“責任”,有些同學就只會想到周總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責任,魯迅“棄醫從文”的責任。這說明這些學生沒有觀察生活、關注時事,沉溺于“無生活”的狀況。我要求學生拋棄這些陳舊的材料,從現實生活中選取論據。就有同學用上中國首善陳光標從事慈善事業表明什么責任,溫家寶面對災害的所作所為表現了什么責任,這樣文章就很有生活的質感了。

三、洞悉生活、內外兼修,拓展思維能力

有了素材的積累和更新,學生作文能力的發展就有了一定的基礎。當然,這是不夠的。有了“米”,還要知道通過什么程序做成飯,這就需要訓練思維,怎么訓練呢?

首先,要內外兼修?!巴狻笔菍ν獠渴澜绲摹坝^察”,“內”是對自我內在心靈的“看”。要寫出好的議論文,光有外部的觀察是不夠的,更要有內在的審視。夏夫茲博里認為:“人天生就有審辨美丑善惡的能力,這種天生的能力就是內在的感官……它是一種心理能力,它在起作用時與外在感官具有相同的直接性,但是它畢竟不同于外在的感官,而是與理性密切相結合?!敝挥袑⒂^察獲得的生活與自我內在心靈進行對話,才能產生多層次的價值取向,進而選擇一個有一定現實意義的心聲行文。

其次,要將內外兼修以練筆的形式表現出來。因此,在積累寫作素材的兩個“一”的基礎上,我要求學生堅持寫周記(可以每天寫,也可以一周總結寫),形式內容不拘一格,但必須有自己的“內視”。每周作文課拿出學生針對同一問題的幾篇心得進行比較交流,引導學生從不同的心得中選出富有時代氣息的觀點。例如:“我爸是李剛”現在已成為網絡流行語之一。透過這個事件你的思考是什么?學生經過從多個角度思考得出:從事件造成的直接后果可以反思交通意識的淡漠;從學校的角度可以反思校園安全管理要加強;從李啟銘的角度可以反思“90后”要加強思想品德教育;從李剛的角度可以反思家庭教育的缺失、黨政領導日常作風對下一代的影響等。

學生用這種思維模式品評現實生活,就不存在作文無從下筆的現象。學生的議論文就能從“三無”作文中逃出來,讓議論文回歸本位。

四、透過現實生活的像,深刻反思,提升立意韻味

時下學生議論文的立意往往是淺表層次的觀點,是四平八穩的高調,是甜得發膩的“公理”。文中缺少的是對人生、社會、現實的立體聚焦和理性思考、分析,缺少深層次的反思。最新的高考考試說明明確地提出了對作文深刻性的要求:“透過現象深入本質,揭示問題產生的原因,觀點具有啟發作用?!?/p>

例如2009年浙江省高考作文題為:

請閱讀歌曲《綠葉對根的情意》中的一段歌詞

劉歡唱的歌詞大意:

不要問我到哪里去,我的心依著你

不要問我到哪里去,我的情牽著你

我是你的一片綠葉,我的根在你的土地

春風中告別了你,今天這方明天那里……

不要問我到哪里去我的路上充滿回憶

請你祝福我我也祝福你

這是綠葉對根的情意……

我是你的一片綠葉,我的根在你的土地

這是綠葉對根的情意……

根據歌詞表達的主旨,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與閱讀積累,寫一篇文章,可以寫自己的經歷感受和見解,可以講述自己身邊的故事,也可以發表評論,要求(略)。

這個題目很有韻味,好的歌詞本身就意蘊深長。面對這個題目很多考生寫“落葉歸根”的思考,也算貼題了,不過立意流于表層。有兩位考生的立意就很有深度,值得我們借鑒。其中一篇是《文化尋根》,題目就是中心論點,僅看題目還容易落入尋求我們的文化之根在哪里,進而大肆歌頌古老文化的輝煌的俗套。但這位考生能立足現實,批駁時下流行文化的膚淺,結尾“秋的蕭瑟隱退在夏的聒噪中,冬后有春。我知道,那是希望,我正在追尋”,作者用這樣的點題句隱喻著自己對民族傳統文化的情意,對當今“韓寒、郭敬明的‘新概念大行其道,莫言、賈平凹少見其蹤,那些所謂的學者名流一頓飯構思長篇小說的輪廓”的文化異化現象進行反思,顯現出思想的深刻性。另一篇是《歸依那份敬畏》,文章的開頭就提出一系列的疑問:“現在看來,物質利益的大潮又把我們引向了另一個極端:我們正犯著一種將文化顛覆過來的毛病。我們的心日益迷離,我們的根又在何處?行走人生中,我們的目光又停在何方?”接著從“出版界、影視界,顛覆戲說之風方興未艾”的文化異化現象入手,反思“我們要做一個怎樣的文化消費者”,呼吁“善良的人走出這樣的‘顛覆怪圈”,“歸依那份敬畏,找到心靈的根”——守住文化道義。本文勝在主題的深刻、內容的厚實。這兩篇作文真正體現了對現實的聚焦,這才是議論文該干的事。

“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只有貼近生活,聚焦現實的文章才有生命力,才有現實意義,否則就是無本之源。我們在高中議論文寫作教學中必須遵循這一原則,讓議論文回歸本位,對于學生而言受益終生。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劉國正.實和活—劉國正語文教育論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

猜你喜歡
議論文作文教學
議論文閱讀專練
Get兩種論證法,一舉拿下議論文
簡談“議論文”寫作
議論文的標題與首尾
網絡視域下初中作文教學初探
先寫后教:語文作文教學途徑探微
作文教學的有效策略探討
探索多媒體在情趣作文教學中的運用
議論文閱讀技巧表解
議論文應以“理”服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