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教育測量與評價能力在中學英語教學研究中的重要性

2016-07-18 23:19林惠靜
考試周刊 2016年55期
關鍵詞:中學英語教學研究

林惠靜

摘 要: 受我國傳統文化的影響,目前我國中學英語教師所做的研究更多仍然是敘事研究和經驗之談,英語教學的研究定性化、敘事化、思辨化傾向較嚴重,中學英語教師普遍缺乏教育測量與評價的能力?;A教育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教師的角色應該從“教書匠”向“研究者”進行轉變,如果中學英語教師能夠掌握較高的教育測量與評價的能力,將會在很大程度上改善教學效果。作者將通過閱讀相關文獻,闡釋教育測量與評價的重要性,從而引起中學英語教師對掌握測量與評價工具的重視,并就如何提高中學教師測量與評價能力提出建議。

關鍵詞: 教育測量與評價能力 中學英語 教學研究

一、引言

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為了使自己能夠更勝任教學工作,教師必須重視自身的不斷學習,教師的角色定位必須由“教書匠”向“研究者”發生轉變。然而,受我國傳統文化的影響,我國的中學英語教師常常更加關注教學研究的目的和結果,而忽略了研究的具體工具和手段。教育測量指的是通過規定一定的量來確定并描述學生在學校接受教育的情況,并評測學生各個方面的發展水平;教育評價則是指通過各種測量或者非測量的方法收集各種資料,通過資料對學生的發展情況進行分析,分析影響學生發展的各種因素,并且在制定教育決策的時候全面考慮這些因素,以便能夠更加科學地制定教育決策(袁志蘭,2015)。筆者認為,中學英語教師如果能夠更好地掌握教育測量與評價的能力,并能通過測量工具對教學研究進行分析和討論,那么將對自己的教學工作起到很大的促進作用。

二、中學英語教學研究的現狀分析

教育測量與評價是教育研究的重要手段,然而,綜觀我國國內中學英語教學的相關研究,更多傾向于敘事研究和思辨研究,中學英語教師由于缺乏對教育測量和評價能力的掌握,存在著有意無意排斥教育測量與評價的現象。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有:一是中學英語教師對教育研究中的工具和手段不夠重視,受我國的傳統文化影響,更習慣于坐而論道,而對具體的操作與行動卻退而避之;二是教育研究中對敘事方法的推崇,導致中學英語教師對敘事傾注了極大的熱情,只注重于教育的意義分析,而忽略實驗、統計等量化手段;三是中學英語教師缺乏對教育測量與評價能力的掌握,一線英語教師,尤其是農村一線英語教師大多缺乏教育測量與評價的素養,甚至對如何進行教育測量、教育評價一無所知。

三、教育測量與評價能力對中學英語教師的意義

(一)掌握教育測量能力,有助于中學英語教師更好地開展實證研究。

胡惠閔和王建軍在他們的《教師專業發展》一書中提到:20世紀80年代以來,“教師成為研究者”成為具有號召力的口號和教育觀念,在世界范圍內廣泛傳播。就我國而言,“教師成為研究者”因大學—中小學合作而逐漸在實踐中扎根。于是越來越多的一線教師開始重視教學研究,然而,要使教學研究真正實現預期目標,英語教師在這個過程中必須學會使用各種測量手段和工具,通過用數據分析從而得到更有說服力的研究結果。

(二)樹立正確的教育評價觀,有助于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

新課標要求教師要以學生為本,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一直以來,受我國考試制度的影響,教師都是以成績的好壞對學生進行評價,而且更多的教師只是用學生成績的增減來看待學生是否有進步,這樣的評價往往會出現“偏差”。若要真正了解學生是否有所進步,英語教師首先要樹立正確的教育評價觀,并運用教育統計和測量的方法進行衡量,這樣的評價才會顯得更客觀科學。

提升教學測量與評價能力,是提高教師專業素養的關鍵因素,也有助于中學英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更好地進行實證研究。

四、關于提高中學英語教師教育測量與評價能力的建議

(一)對中學英語教師進行培訓。

目前,我國許多地方對教師的培訓方式仍然過于單一,比如筆者任職的學校,每年只對教師進行一次統一培訓,不分學科,內容與專業性毫無關系,上課內容多為最新的國家政策,這無法對教師提高教育測量與評價能力提供指導。為加強中學英語教師教育測量與評價的素養,教育部門可以邀請大學教授到學校進行講座培訓,通過開設相關培訓課程,讓教師對教育測量與評價的內涵和作用有所了解,并掌握具體實施的方法。培訓過程還應通過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方法,幫助教師了解如何處理具體的問題。一線中學英語教師,只有通過受訓得到啟發,才能更好地對自己的教學進行反思,改進自己的教學策略和評價方法。

(二)把教師的教育測量與評價能力納入考查范圍。

教育部門總是以學生的成績來論教師的成功與否,對教師的“研究者”角色只停留在完成論文的層面,卻忽略了教師真正掌握研究能力的考查。教師在教學中的研究對教師提高教育能力和教學水平有很大的促進作用。因此,教育部門可以在對中學英語教師的考察時,把重心移向教師的研究能力,可以考試教師是否掌握了相關理論知識,能否在學生的發展過程中使用不同的評價方式,對學生的評價是否客觀準確,能否根據教育測量和評價的結果對自己的教學方法做出適當調整等,通過這樣的考查,對中學英語教師提高自身的教育測量與評價能力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另外,學?;蛏霞壗逃块T可以指定相關的獎懲政策,對教育測量與評價能力較高的教師給予一定的獎勵,從而促進教師自覺有效地進行教學研究。

(三)英語教師自身要樹立與課改相一致的評價觀念。

著名的教育評價學家斯塔費爾比姆說:“評價最重要的意圖不是為了證明,二是為了改進?!保种艺?,2008)面對學生不同的個性和智力水平,英語教師應做出客觀科學的評價,做到真正的“以人為本”。為滿足新課程改革和素質教育的目標要求,英語教師在評價觀上應實現六個轉變:(1)教育評價的目的應從“選拔”轉移到“發展”;(2)教育評價方式應從“他評”轉移到“自評”;(3)教育評價的課題應從“智育”轉移到“五育”,從“產出”轉移到“發展”;(4)教育評價的標準應從“相對標準”轉移到“絕對標準”與“個體標準”相結合;(5)教育評價的方法與手段應從定性與定量相分離轉向兩者的結合;(6)教育評價結果的解釋應從“武斷”走向“靈活”。義務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總目標是通過英語學習使學生形成初步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促進心智發展,提高綜合人文素養(英語課程標準,2011)。為實現這個目標,英語教師必須通過積極肯定的評價方式,促使學生產生學習英語的動力,使學生的創造性得到發揮,讓學生能夠在英語學習的過程中體驗成就感,從而增強他們學習英語的信心。

(四)英語教師應學會把所學理論應用于實踐。

如果要培養英語教師具有教育測量與評價的素養,提高英語教師教育測量與評價的能力,就不能只是停留于理論的說教,教育部門或學校應制定相關鼓勵政策,開展有成效的教育測量與評價活動,通過這樣讓英語教師勇于把理論應用于實踐,只有這樣才能增強英語教師開展教學研究的自覺性。在培養教師教育測量與評價素養的時候,應創設有關教育測量與評價的模擬或者真實情境,如:讓教師學習如何選擇與研究課題;學習如何運用學生檔案袋評價學生成長;學習如何指導學生參加研究性課程運用理論知識。通過這樣的情境設置,讓英語教師把理論運用于實踐,從而形成教育測量與評價的能力。

五、結語

教育研究的目的是解決教育問題、洞察教育現象、探尋教育聯系、找出教育規律(鄭金洲,2015)。教育研究的方法應該是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為改變我國中學英語教師教學研究定性化、敘事化、思辨化的現狀,教育部門及學校應加強英語教師教育測量與評價素養的培養,提高他們教育測量與評價的能力,讓教育測量成為他們做教學研究的基本手段。通過教育測量得出的研究結論更讓人信服,因為數據分析已成為當代認識事物、形成決策的基本手段。所以,英語教師如果要使自己做的教學研究更有價值、研究結果更讓人信服,就應學習教育測量的相關知識,學會運用教育測量分析教育問題,運用教育評價更好地塑造全面發展的學生?;A教育新課程改革背景下,英語教師要合理進行教育測量與評價,這樣才能更好地把握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情況,幫助學生取得進步。英語教師只有通過努力提高自身的教育測量與評價能力,才能勝任新時代的要求,勝任“研究者”的角色。

參考文獻:

[1]胡惠閔,王建軍.教師專業發展[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4.

[2]林忠章.教育測量與評價能力是現代教師必備的專業素養[J].繼續教育研究,2008(9):69-70.

[3]袁志蘭.當代教師應該具有豐富的教育測量與評價素養[J].學周刊,2015(12):85.

[4]鄭金洲.統計、測量應成為教育研究的基本手段[J].教育測量與評價(理論版),2015(10):3.

[5]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猜你喜歡
中學英語教學研究
“互聯網+”助推農村中學英語教學模式的轉變
“互聯網+”助推農村中學英語教學模式的轉變
學會在生活中學英語
如何創設中學英語語言環境
英文歌曲在中學英語課堂教學中的應用
高中數學復習課教學研究
高中數學教學研究
中學英語書面表達教學談
交替傳譯中聽記平衡教學研究
中職高考與教學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