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互聯網基因盤活傳統紙媒資源

2016-07-20 22:34姜雷
科技傳播 2016年11期
關鍵詞:傳統紙媒新媒體

姜雷

摘 要 傳統媒體近年來陸續遇到經營上的寒冬,廣告收入下滑,版面縮減,生存空間被新媒體不斷蠶食,多年來唱衰紙媒的生硬愈加響亮,紙媒似乎到了生死存亡的境地。于是傳媒融合的概念再次被人提出,并成為紙媒發展的一根救命稻草,然而融合中絕非是誰取代誰,而是各取所長,尤其是傳統紙媒需要互聯網的速度和模式,才能真正實現優勢互補、共同發展。

關鍵詞 新媒體;傳統紙媒;傳媒融合;新媒體分類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6)164-0107-01

2015年被稱為“傳媒融合年”,互聯網和移動技術的發展,帶動了更多形式的新媒體長足進步,搶占了原有的紙媒市場。尤其是智能手機的普及,讓移動傳媒幾乎覆蓋全人群,紙媒的固有讀者數量不斷下降,尤其是本應成為紙媒新增讀者群的年輕人,因新媒體的影響而止步,讓紙媒的生存空間更狹窄。傳媒融合被視為傳統媒體的出路之一,但卻有太多問題難以解決,尤其是媒體市場的萎縮,同樣也是新媒體所不得不坦然接受的?;ヂ摼W為傳統媒體帶來了巨大沖擊,后者不得不在產業調整中求變,但這種變化路在何方,成為這個傳統行業所必須探究的熱點話題。

1 狹義新媒體才有傳媒屬性

新媒體是相對于傳統媒體而言的以電腦、手機等終端為核心載體,以網絡為傳播途徑的媒體。新媒體的類別可細分為狹義新媒體、社交媒體和自媒體等。狹義新媒體是指官方或傳統媒體單位設立的新聞客戶端、新聞網站、信息發布平臺等,其特點是公信力強,發布的內容抗外界干擾能力強,觀點客觀公正,信息來源可靠可查可證;社交媒體指社區(如天涯、貓撲等)、交友網站(如人人網、開心網等)、個人微博、微信朋友圈等,其特點是以互動為主,每個用戶都是發言者,信息和觀點來源廣泛、矛盾明顯、主觀性強,且難以查證,抗干擾能力取決于全民媒介素養,目前極弱;自媒體多為微博或微信公眾號信息發布平臺,主辦方為個人或企業,抗干擾能力很弱,主要取決于經營者的媒介素養。

由以上分類可以看出,只有狹義新媒體才有傳媒屬性,其它類別的新媒體,娛樂和社交屬性才是核心功能,傳播的功能知識娛樂、社交的附屬。但在事件傳播中,社交媒體和自媒體依然起著重要作用,除了本質的快速外,傳播者眾、思辨性強是其主要特點。

2 紙媒與新媒體的離合之爭

傳統紙媒和新媒體之間的傳媒融合,被戲稱為“回鍋肉”,原因并不復雜,因為2類媒體之間本來就是“合”在一起的。從1993年開始至今,中國網絡新聞的歷程可謂天翻地覆。1993年12月6日,中國率先推出電子報的《杭州日報》,刷新了媒體發布結構。1993年底,我國成立國家經濟信息化聯席會議,統一領導中國的信息化建設,但真正拉開序幕的是1995年中國公用計算機因特網的開通,這標志著中國新媒體時代的來臨。

20世紀末,新聞門戶網站開始大行其道,之后不久,各類傳統紙媒紛紛創辦自己的官方網站,包括全國性的新聞網站、地方新聞網站和交流論壇等,此時的報紙與新聞網站同屬一家,可謂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占主導的報紙將資源無償貢獻給網站使用,但到了各自獨立核算的今天,這種資源的無償使用依然保持在15年以前。兩類媒體的離合演變,實際上是從結合到分離,如今又試圖融合在一起,這其中行政命令也發揮了主導作用,市場的杠桿作用竟微乎其微。

3 數字化轉型實現多元傳播

新媒體技術的發展,讓信息傳遞不再依托紙張,而是通過電子屏幕的顯示,實現信息的快速瀏覽。一方面在形式上,信息載體的多功能化實現了,不僅僅可以瀏覽信息,它的主要功能是打電話、娛樂等,信息瀏覽是升級后的功能之一;另一方面,媒體的概念也被重新定義,所謂媒體不僅僅是官方的或紙質的,任何機構都可以行使媒體的權利,這包括傳遞信息、發表觀點甚至提供更多樣化的信息服務;第三,多元化的傳播提高了速度,新媒體的信息傳播,可以實現事件發生時同步傳播,信息發布的滯后性大大減弱,而傳統媒體的內容審核、版面制作、印刷和發行,需要占用太多時間;第四,新媒體的快速發展,還是以傳統媒體的內容為核心,即便新媒體有自己的原創作品,內容和傳播頻率也占少數,新媒體的內容優勢還遠遠未達到其渠道優勢的高度。

數字化轉型時代的多元傳播,并不僅僅是新媒體的專屬職能,以廈門日報社啟用融媒體中控平臺為例,啟動一年半以來,這個機構已經成為全媒體的“中央廚房”,各種稿件通過記者創作后進入這個平臺,并融會貫通在一起,根據不同信息發布平臺的需求,進行二次編輯和創作,最終實現“多元傳播”的效果。但是如何通過這種“中央廚房”來實現盈利,目前還是擺在傳媒融合面前的一個大難題,有信息和用戶的情況下,必須提供精準的產品,才能帶來更好的廣告投放,但話說回來,僅僅依靠廣告投放作為利潤提升點,依然是沒有擺脫傳統媒體盈利模式的桎梏。

4 數字化轉型不是誰取代誰

傳統媒體有信度、深度、高度,相比之下,因為渠道的不同,新媒體具備傳統媒體所不具備的寬度、速度、互動度,兩者結合起來共同發展,才算是傳媒融合。在未來,傳統媒體的發展轉型方向是全媒體,不是誰取代誰,也并不代表是誰的高速發展或消亡。傳媒的數字化轉型,核心還是內容傳播,如果媒體沒有了內容,那么就成了無根之木無源之水。在數字化渠道的形勢下,內容生產依然是保持媒體公信力的重要核心,只有將傳統媒體的影響力,嫁接到新媒體的寬闊、高速渠道中,才能有機會創造更多的價值。

但也不難看出,新媒體的快速發展,出現了不少“巧取豪奪”的現實,某一些新媒體甚至不生產內容,在知識產權保護不力的情況下,四處轉載甚至剽竊稿件,通過自身渠道進行二次傳播,以此來提高自身的影響力和獲利。不論是推薦引擎還是信息平臺的稱謂,一旦追究起知識產權的侵權,此類不事生產又想不勞而獲的新媒體平臺,都會遭受沉重的打擊。數字化轉型,說到底是媒體內容承載形式的變化,是裝酒的瓶子不同了,但是內涵還是新聞內容,只有依托好的內容,新媒體才能不斷高速發展下去。

5 傳媒融合提升信息價值競爭力

新媒體時代的營銷,對傳統媒體和新媒體來說,都是從頭開始,沒有成熟的經驗可以借鑒。在傳媒融合的大潮中,盈利模式已經發生不少轉變,首先,在傳統內容營銷下,媒體活動傳播受益的前提,都是新聞信息的受眾群達到一定程度,這是所有廣告投入方必然關注的,沒有客戶就沒有吸引力;第二,信息價值的提升,也是傳媒融合中提升利潤點的重要措施,這里所說的信息不僅包括新聞內容,還包括策劃和活動所帶來的信息傳播效應;第三,新媒體相比于傳統媒體,有更加接地氣的服務意識,信息直接服務于讀者和客戶,這也讓合作方式產生了變化。

另外,跳出版面做廣告,將盈利版面轉化為活動策劃,舉行現場活動來提升廣告合作方的滿意度和收益情況,也是不少媒體已經嘗試的方式。例如,鹽阜大眾報業集團,將互聯網基因注入了傳統媒體中,取得了許多經驗。其中一個方式就是通過“傳媒+演藝+公益”模式,把報紙和演藝兩個行業進行融合,創造出更高水平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在獲得公眾好評的同時,還提高了利潤,讓傳統媒體在傳媒融合中體現出信息價值的競爭力。

參考文獻

[1]姚林.傳統媒體轉型要找準方向[J].傳媒,2014(6下):32.

[2]田濤.傳統市場與網絡市場跨界融合研究.互聯網天地,2014(5):51.

猜你喜歡
傳統紙媒新媒體
管理會計視角下的傳統紙媒轉型戰略
自媒體時代下傳統紙媒的重新定位
新媒體背景下黨報的轉型探析
對農廣播節目的媒體融合之路
新媒體語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研究綜述
全媒體時代地市黨報媒體融合的四個著力點
新招數化解新難題:新媒體環境下防止報道差錯路徑探析
從微信公眾號看紙媒數字化轉型
傳統紙媒轉型的盈利之解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