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范例復制到自由表達:對我國幼兒園美術教育觀的歷史演變考察與現實反思

2016-07-21 02:07李琳邵欄
幼兒教育·教育科學版 2016年4期
關鍵詞:歷史演變

李琳+邵欄

【摘要】本文對我國幼兒園美術教育觀的歷史演變作了較全面、深入的梳理,并分析了幼兒園美術教育崇尚范例復制的現實危害,探討了幼兒園美術教育觀從范例復制到自由表達范式轉變的必要性與可行性,強調應確立以兒童為本的美術教育觀。

【關鍵詞】幼兒園美術教育觀;范例復制;自由表達;歷史演變;現實反思

【中圖分類號】G6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604(2016)04-0001-06

在傳統的兒童美術教育觀影響下,在相當長一段時期的幼兒園美術教育實踐中,幼兒園教師主要開展以“照著畫”為典型特征的范例教學活動,且通常輔之以“像不像”為唯一評價標準。這在很大程度上導致美術活動不是一種兒童自我表達的方式,而是一種教師達成某一教育目標的工具?!?~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以下簡稱《指南》)為糾正兒童藝術教育的誤區,將兒童的審美體驗置于藝術教育的中心,強調要從“成人為中心”轉向“幼兒為中心”。2015年9月國務院頒布的《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也突出強調了“幼兒園美育要遵循幼兒身心發展規律”“培養幼兒擁有美好、善良的心靈”,這為幼兒園美術教育進一步指明了方向。

范例復制的幼兒園美術教育觀是如何在我國得以形成和發展的?如何避免重蹈“技能為上”的范例教學老路?打破范例教學模式后我們應當如何開展幼兒園美術教育?本文擬通過對我國幼兒園美術教育觀歷史演變過程的考察,深入探討幼兒園美術教育的新方向。

一、幼兒園美術教育觀的歷史演變

傳統幼兒園美術教育中的范例通常是指教師將線條、形狀從事實形象中抽象出來,加以概念化、符號化而成的外形簡單的簡筆畫?!?〕教師使用范例開展美術教育活動,往往會忽視兒童對具體對象的感知體驗,以技能技巧的傳授與達成為核心目標。我們將重視范例復制的美術教育稱為“以技能為核心”的美術教育,而將關注兒童個體的內在感受、鼓勵多元自主表達、不以形似為衡量標準的美術教育稱為“以藝術為核心”的美術教育。這兩種不同的價值取向均有其特定的文化淵源。應當說,中國傳統文化注重個體內心的精神修煉,注重以陶冶情操為主的“藝的教育”,〔2〕但這一價值取向在清朝末年發生了重大轉變。從那時至今,我國幼兒園美術教育觀不斷變化,詳述如下。

1.清朝末年:從注重精神塑造轉向注重技能培養

在19世紀末的西學東漸思潮中,經世致用的實用科學開始受到重視,美學正是這時作為一種實用學科從西方傳入中國的,并被列為1904年“癸卯學制”中的24門“工科建筑學門”主課之一。由此可見,美學在中國最初是被列為工科的?!?〕近代首部學前教育法規《奏定蒙養院章程及家庭教育法章程》也將美術定位為實用技術——“手技”?!笆旨际㈤L短大小各木片之匣,使兒童將此木片作房屋門戶等各種形狀;又授以小竹簽數莖及豆若干,使兒童將作各種形狀;又使紙作各種物體之形狀;更進則使黏土作碗壺等形?!碑敃r的美術教育更多強調的是通過材料造型等活動,鍛煉幼兒的手眼協調能力,并教導幼兒學習相應技能。

客觀地說,“癸卯學制”規定學堂的立學宗旨是“中學為體、西學為用”,主張在繼承中國傳統優秀文化的基礎上結合教授西方經世致用的技能。然而,當時中國并沒有正規的學前教育師資,保教人員是由育嬰堂的乳媼和敬節堂的節婦經過簡單培訓而來的,并不具備“就兒童最易通曉之事情,最所喜好之事物,漸次啟發涵養之”的專業素養。相對而言,訓練幼兒的相關技能是比較容易達到的。因此,此時的兒童美術教育重技輕藝也是不足為奇的。

2.民國時期:以技能為重的同時,關注審美人格的培養

1912年,時任中華民國教育總長的蔡元培明確提出,“軍國民教育、實利主義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觀教育、美感教育”五育并舉,認為美育“以陶養感情為目的”“與智育相輔而行,以圖德育之完成者也”,不再將美育等同于單純的技能訓練。王國維在現代藝術教育體系中首倡美育,主張將西方藝術的科學因素與中國美育的倫理成分相結合。1928年,豐子愷在其著作《廢止藝術學科》中批判了不合理、機械、有害的藝術教育現象,倡導真善和真美的藝術觀?!?〕這股美育思潮促使1932年國民政府在其頒布的《幼稚園課程標準》中將藝術教育的目標定為:“(甲)滿足對于工作的自然需要;(乙)培養操作習慣,增進工作技能,并鍛煉感覺能力;(丙)訓練關于群體的活動力,如自信、自重、堅忍、專心、勤奮、互助、熱心、服務等精神;(?。┌l展智力,包括鍛煉思想,培養發表、創造、建設的能力,發展欣賞能力?!本唧w內容包括:“畫圖——自由單色畫或彩色畫,彩色畫可用各種現成圖物,使兒童自己設色,或用自己所制的圖物,施以彩色;紙工——用剪刀剪各種圖形,或以紙折各種物體(如桌椅之類),或將剪的、折的、撕的圖形用漿粘在紙上,或用紙條織成各種花紋;泥工及紙漿工——用泥或紙漿做成模型,如雞、狗、桃、李、杯、盤、糕、餅、舟、車等類,并研究泥的性質等?!薄队字蓤@課程標準》的規定雖然有明顯的技能訓練痕跡,但并非把技能培養當作藝術教育的最終目的,而是開始重視并鼓勵兒童的自由創作。

可見,民國時期的兒童藝術教育開始回歸藝術的本質和美育的核心,將美育與智育、德育結合起來,以促進兒童的全面發展。然而,由于當時戰亂頻仍,以學者為主要推動力的教育改革影響很有限,且囿于教師素養不高等條件的制約,美術教育仍然以較容易實現的技能技巧訓練為主。

3.新中國成立至改革開放前:重新推崇技能訓練

新中國成立后,當時各方面學習蘇聯經驗。反映在學前教育領域,1949年12月第一次全國教育會議就明確指出,“以老解放區新教育經驗為基礎,吸收舊教育某些有用的經驗,特別要借助蘇聯教育建設的先進經驗,建設新民主主義幼教”。此后相當長一段時間,學前教育改革不再以民國時期的學習美國模式為主,開始全面學習蘇聯模式,美術教育也不例外。

19世紀初蘇俄時期的美學研究特別強調為政治服務的實用目的。受蘇聯模式影響, 1951年7月我國教育部制定的《幼兒園暫行教學綱要(草案)》將美術教育目標定為:“(1)培養幼兒初步的藝術興趣和愛美觀念;(2)培養幼兒學習描制簡單的日常生活中的事物的輪廓,以發展其想象力和創造力;(3)培養幼兒運用雙手的能力,使其懂得勞動是最崇高的道德,以養成愛勞動、愛護公共財物的習慣?!庇變簣@美術教育在價值取向上重新偏重功利與實用,在教育方法上以灌輸練習為主,重視技能技巧訓練。

猜你喜歡
歷史演變
淺析花木蘭人物形象的歷史演變
淺析中國共產黨“解放臺灣”戰略的歷史演變及其驅動因素
高校輔導員制度演變及其啟示
中共中央秘書長和秘書工作部門的歷史演變(上)
馬克思主義人文關懷理念
我國區域產業轉移的協調效應及發展趨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