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型糖尿病合并甲亢患者脂肪因子及氧化應激狀態評估

2016-07-26 01:26陜西省人民醫院內分泌科西安710068
陜西醫學雜志 2016年7期
關鍵詞:內脂亞組甲亢

陜西省人民醫院內分泌科(西安 710068)

龐雅玲 王養維 李 輝 張 艷 李小鳳

?

2型糖尿病合并甲亢患者脂肪因子及氧化應激狀態評估

陜西省人民醫院內分泌科(西安 710068)

龐雅玲王養維李輝張艷李小鳳

摘要目的:探討血清脂肪因子及氧化應激狀態在2型糖尿病合并甲亢患者病情評估中的意義。方法:選擇2型糖尿病患者167例作為觀察組,根據是否存在甲狀腺功能異常分為A亞組(139例)、B亞組(28例)。對照組選擇非糖尿病健康人群50例。入選后分別檢測兩組血清胰腺及甲狀腺功能、血清內脂素、抵抗素、瘦素、丙二醛(MDA)、過氧化氫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GSH)。結果:A亞組、B亞組空腹血糖、胰島素抵抗指數較對照組顯著性升高(P<0.05,P<0.01),B亞組胰島素抵抗指數與A亞組比較,有統計學差異。B亞組FT3較對照組顯著性升高(P<0.05),B亞組FT4較對照組、A亞組顯著性升高(P<0.01,P<0.05),B亞組TSH較對照組、A亞組顯著性降低(P<0.01,P<0.05)。A亞組、B亞組MDA、CAT較對照組顯著性升高(P<0.05,P<0.01)。A亞組、B亞組SOD、GSH較對照組顯著性下降(P<0.05,P<0.01)。B亞組MDA、CAT、GSH與A亞組比較,有統計學差異。A亞組、B亞組內脂素、抵抗素較對照組顯著升高(P<0.05),而瘦素較對照組顯著性下降(P<0.05)。B亞組內脂素、瘦素與A亞組比較,有統計學差異(P<0.05)。結論:血清脂肪因子及氧化應激狀態可有效反映糖尿病患者甲狀腺損傷程度,對判斷病情進展具有重要意義。

主題詞糖尿病,2型/病理生理學甲狀腺功能亢進癥脂肪因子/分析氧化性應激

2型糖尿病和甲狀腺功能異常是內分泌代謝系統中常見的兩大疾病,甲狀腺功能異??杉铀偬悄虿∵M程,促進某些并發癥的發生[1]。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較差時,可使甲狀腺功能異常病情加重[2]。近幾年研究認為,氧化應激是導致糖尿病及甲狀腺功能亢進的重要致病因素,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產生過多可造成胰島細胞及甲狀腺濾泡損傷、血管內皮損傷[3]。內脂素及抵抗素是近幾年發現的脂肪細胞因子,參與體內能量代謝、血管炎癥反應,可能與體內胰島素抵抗相關[4]。因此,對2型糖尿病合并甲亢患者進行血清脂肪因子及氧化應激評估,并分析兩者之間相關性具有重要意義。我們對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就診我院的2型糖尿病合并甲狀腺亢進癥患者進行了血清內脂素、抗抵素、瘦素及氧化應激相關酶類及其代謝物檢測,旨在探討氧化應激及脂肪因子在發病過程中的作用。

資料與方法

1一般資料選擇167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為觀察組,男性82例,女性85例,年齡21~65歲,平均年齡(49.1±16.8)歲。根據患者甲狀腺功能分為甲功正常組(A亞組)139例、甲亢組(B亞組)28例。選擇50例健康人作為對照組,年齡22~67歲,男性22例,女性28例,平均年齡(48.7±15.9)歲。所有入選對象既往均無甲狀腺功能異常及其他內分泌系統疾病史,近期無服用糖皮質激素等可能影響實驗結果的藥物,同時無妊娠期及哺乳期女性。兩組患者在年齡構成、性別等方面具有可比性。兩組對象入選后均簽署知情同意書,并申請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查通過。

2檢測方法及觀察指標

2.1胰腺及甲狀腺功能檢測: 兩組對象血液備存檢測血糖,檢測儀器為日立全自動生化儀。胰島素檢測采用放射免疫法測定,并根據空腹血糖及空腹胰島素水平計算胰島素抵抗指數(HOMA-IR)=空腹血糖×空腹胰島素/22.5。采用化學發光法檢測FT3、FT4、TSH水平。

2.2血清內脂素、抵抗素、瘦素檢測: 兩組對象分別于入選后次日清晨取空腹靜脈血4ml,靜置30min后離心,取血清-70℃保存待檢。血清內脂素采用ELISA法檢測,內脂素(Visfatin)、抵抗素(Resistin)瘦素(Leptin)ELISA Kit購置于美國RD公司。

2.3血清氧化應激狀態評估: 兩組對象血液備存,檢測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過氧化氫酶(Catalase,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dismutase,SOD)、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以上檢測試劑盒均由南京建成生物工程公司提供,MDA采用硫代巴比妥酸反應產物比色法,CAT采用分光光度法檢測,SOD采用鄰苯三酚自氧化抑制比色法,GSH采用二硫代二硝基苯甲酸比色法。

以上檢測均在我院檢驗科完成,操作嚴格按照說明進行,保證質控合格。

結果

1兩組胰腺及甲狀腺功能比較對照組檢測值均在參考值范圍內。A亞組、B亞組空腹血糖較對照組顯著性升高(P<0.01)。A亞組、B亞組HOMA-IR較對照組顯著性升高,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P<0.01),B亞組HOMA-IR與A亞組比較,具有統計學差異(P<0.05)。B亞組FT3較對照組顯著性升高(P<0.05),B亞組FT4較對照組、A亞組顯著性升高(P<0.01、P<0.05),B亞組TSH較對照組、A亞組顯著性降低(P<0.01、P<0.05),見表1。

表1 兩組胰腺及甲狀腺功能比較

注:與對照組相比,*P<0.05;與對照組相比,**P<0.01;與A亞組相比,#P<0.05

2兩組血清氧化應激狀態評估對照組檢測值均在參考值范圍內。A亞組、B亞組MDA、CAT較對照組顯著升高(P<0.05,P<0.01)。A亞組、B亞組SOD、GSH較對照組顯著下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P<0.01)。B亞組MDA、CAT、GSH與A亞組比較有統計學差異(P<0.05)。由此可見糖尿病合并甲亢患者存在顯著的抗氧化酶類下降及促氧化酶類、過氧化物代謝產物顯著上升,見表2。

表2 兩組氧化應激狀態評估

注:與對照組相比,*P<0.05;與對照組相比,**P<0.01;與A亞組相比,#P<0.05

3兩組脂肪因子水平評估對照組檢測值均在參考值范圍內。A亞組、B亞組內脂素、抵抗素較對照組顯著升高(P<0.05),瘦素較對照組顯著下降(P<0.05)。B亞組內脂素、瘦素與A亞組比較有統計學差異(P<0.05)。由此可見糖尿病合并甲亢患者存在顯著的脂肪因子代謝紊亂,見表3。

表3 兩組脂肪因子水平評估

注:與對照組相比,*P<0.05;與對照組相比,**P<0.01;與A亞組相比,#P<0.05

討論

2型糖尿病患者中甲狀腺功能異常發生機制尚未完全闡明,一般認為可能與下列因素有關:2型糖尿病代謝紊亂可以從下丘腦-垂體-細胞T3受體等多途徑、多水平影響甲狀腺功能[5];2型糖尿病時機體處于分解代謝狀態,可能影響甲狀腺濾泡細胞的能量利用,使血漿兒茶酚胺升高,可致患者基礎代謝率增加而出現甲狀腺功能亢進癥[6]。2型糖尿病及甲亢兩種疾病的發病機制極為相似,兩者的基因缺陷常在同一對染色體上,容易同時發病或相繼發病,并可遺傳到下一代[7]。以上是2型糖尿病合并甲功異常的可能機制,但氧化應激及脂肪因子代謝紊亂在該過程中的意義尚未闡明,因此我們針對此類患者展開了研究。

由本研究發現,A亞組、B亞組MDA、CAT較對照組顯著升高,比較兩組SOD、GSH,A亞組、B亞組較對照組顯著下降。B亞組MDA、CAT、GSH較A亞組有統計學差異??梢娞悄虿『喜⒓卓夯颊叽嬖陲@著的抗氧化酶類下降及促氧化酶類、過氧化物代謝產物顯著上升。A亞組、B亞組內脂素、抵抗素較對照組顯著升高,瘦素較對照組顯著下降,B亞組內脂素、瘦素較A亞組有統計學差異??梢娞悄虿『喜⒓卓夯颊叽嬖陲@著的脂肪因子代謝紊亂。胰島細胞及甲狀腺濾泡對活性氧具有較高的敏感度,很容易受到活性氧的損傷進而導致凋亡的發生[8]。MDA及CAT的過度表達,可導致胰島β細胞及甲狀腺濾泡DNA損傷,8-OHDG產生增多,最終導致其內分泌功能受損。而GSH及SOD水平的下降,可導致體內氧化-還原狀態的失衡,加劇氧化損傷[9]。此外,動物實驗證明,性激素對下丘腦-垂體-甲狀腺軸調節也有影響,雌激素使成年鼠腺垂體前葉和受體增加,甲狀腺5’脫碘酶活性增加,雄激素則輕度抑制5’脫碘酶活性作用,從而對腺體氧化應激狀態產生影響。而內脂素等脂肪因子的升高,使該脂肪細胞因子網絡失調,與糖尿病及甲亢的發生發展密切相關[10]。

綜上所述,血清脂肪因子及氧化應激狀態在評估糖尿病患者甲功方面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密切監測體內氧化應激狀態并聯合脂肪因子監測,可較好地預測有無甲亢的發生。

參考文獻

[1] Krysiak R, Rudzki H,Okopien B. Diabetes and prediabetes in endocrine disorders[J]. Wiad Lek, 2012, 65(3): 187-98.

[2]Singh N, Bhardwaj P, Pandey R M,etal. Oxidative stress and antioxidant capacity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pancreatitis with and without diabetes mellitus[J]. INDIan J Gastroenterol,2012, 24(6):325-328.

[3] Hajianfar H, Bahonar A, Entezari M H,etal. Lipid profiles and serum visfatin concentrations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in comparison with healthy controls[J]. Int J Prev Med,2012,3(5):326-331.

[4] Kota SK, Meher LK, Jammula S,etal. Clinical profile of coexisting coNDItions in type 1 diabetes mellitus patients[J]. Diabetes Metab Syndr, 2012, 6(2): 70-6.

[5] Tschuor F, Zini E, Schellenberg S ,etal. Evaluation of four methods used to measure plasma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1 concentrations in healthy cats and cats with diabetes mellitus or other diseases[J]. Am J Vet Res, 2012,73(12): 1925-31.

[6] 屠霞,王振林.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硒和谷胱甘肽過氧化物酶濃度分析[J]. 國外醫學(醫學地理分冊),2010,31(1):49-51.

[7] Stohl HE, Ouzounian J, Rick AM,etal. Thyroid disease and 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GDM): Is there a connection[J] Matern Fetal Neonatal Med, 2013,30(3):622-628.

[8] Morkrid K, Jenum A K, Sletner L,etal. Failure to increase insulin secretory capacity during pregnancy-induced insulin resistance is associated with ethnicity and gestational diabetes[J]. Eur J Endocrinol,2012, 54(12):1053-1058.

[9] Sowinski J, Czupryniak L, Milewicz A,etal. Recommendations of the polish society of endocrinology and polish diabetes association for the management of thyroid dysfunction in type 1 and type 2 diabetes[J]. Endokrynol Pol, 2013, 64(1): 73-7.

[10] Oguz A,Tuzun D, Ozdemir D,etal. Prevalance of 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in patients with gestational transient thyrotoxicosis[J]. Gynecol Endocrinol, 2013, 29(4): 336-9.

(收稿:2015-08-28)

【中圖分類號】R587.1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000-7377.2016.07.18

猜你喜歡
內脂亞組甲亢
放射性核素碘131治療甲亢的效果觀察
槭葉鐵線蓮亞組的研究進展
甲亢患者需警惕甲亢性心臟病
內臟脂肪素在消化道惡性腫瘤中的研究進展
艾灸神闕穴對不同程度力竭運動大鼠海馬區單胺類神經遞質的影響?
冠心病患者腸道菌群變化的研究 (正文見第45 頁)
內脂素與肥胖、2型糖尿病關系的研究進展
酸棗仁湯治療甲亢失眠的效果觀察
主動脈標化的兒童室間隔缺損與肺動脈寬度的相關性研究
與內脂素相關疾病的研究進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