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時期對加強新疆民族團結工作的思考

2016-07-29 16:53馬小麗
2016年25期
關鍵詞:共同發展民族團結新疆

馬小麗

摘要:在新的社會經濟政治發展環境下,全面貫徹落實黨的民族團結發展政策和治國理念,將民族團結作為各民族人民共同奮進的重要基礎,實現民族團結工作的良好落實,是長期以來做好新疆地區民族團結工作的重點。如何進一步加強雙語教育,讓各族人民共同融入到民族大團結的社會環境當中,如何進一步營造更為平等和團結的文化氛圍,促進新疆地區各民族相互交融、共同發展,是新時期對做好民族團結工作的思考。本文從加強建立各民族相互嵌入式的社會結構與社區環境入手,對堅定不移的抓好“雙語教育”,推進有條件的中小學進行民漢互動交流提出了具體方法,最后提出了要加強各地區之間的相互交流與互動。

關鍵詞:新疆;民族團結;共同發展

一、引言

自治區黨委八屆七次全委(擴大)會議提出,要高舉各民族大團結旗幟,促進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把促進民族團結作為各族人民的生命線。在新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鍵時期,中央先后兩次召開新疆工作座談會,把新疆工作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明確提出新疆工作事關全國改革發展穩定大局,事關祖國統一、民族團結、國家安全,事關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新疆的問題,最難最長遠的還是民族團結問題”“新疆最大的群眾工作就是民族團結和宗教和諧”。這些重要論述再一次強調和說明,全力維護民族團結是做好新疆一切工作的根基。

二、推動建立各民族相互嵌入式的社會結構與社區環境

習近平總書記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發表的重要講話強調指出:“推動建立各民族相互嵌入式的社會結構和社區環境”。這為進一步促進民族地區經濟發展、社會和諧穩定指明了努力方向。

(一)合理調節新疆人口分布結構

新疆相互嵌入式社會結構和社區環境的形成,關鍵在于對人口分布的調節。國家應該人口分布結構的調整上充分發揮其行政助推力的作用,在全國范圍內對新疆嵌入式社會結構和社區環境的形成進行統籌布局,既要兼顧南疆與北疆人口資源的統籌,如南疆少數民族人口到北疆的就業、就學、居住,北疆漢族人口到南疆的就業、就學與居住,亦要兼顧新疆與內地人口資源的統籌,如新疆少數民族人口到內地的就業、就學、居住,內地人口到新疆的就業、就學與居住。當然,對南疆邊遠地區以及不適宜人類居住地區,也應加快落實人口集體遷出工作。在布局南疆遷入人口的同時,也要為已作出調節人口結構貢獻的原有居民,給予同等的優惠政策,如子女高考加分政策以及與民族人士同等的計劃生育政策等等。

(二)建立相互嵌入式居住結構

相互嵌入式的社會結構和社區環境,除了要擁有社會活動空間外,還要在社區環境內獲得一定的居住空間才能得到發展。各級黨委政府有關部門要重視提倡建立各民族混住的社區,在少數民族人口較為集中的地區,通過混合搭配建設廉租房、保障性住房與普通商品房,甚或在同一樓棟間按照一定的民族構成進行房屋的銷售或在購買后由政府對每戶進行補貼等措施,來實現嵌入式社會結構和社區環境形成的人員基礎。這種分布結構有利于我國各民族相互交往,團結合作,進一步推動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增進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還可以通過積極引導居民在小區域內開展民族活動等方式,讓“民族大院”充滿溫情和歡樂。只要各民族之間距離近了,來往密切了,互相之間充滿了信任,民族團結就會成為一種習慣、一種生活常態。

(三)以通婚促團結

跨民族通婚在建立相互嵌入式社會結構和社區環境過程中能夠起到一定的作用。它是促進民族團結的一個有力的助推器,同時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用來反應一個地區的民族關系發展情況。近些年來,新疆地區的跨民族通婚情況有了較大幅度降低,因此,要依法尊重和保護婚姻自主自由,鼓勵各族人民之間通婚,同時也可以為不同民族之間的通婚制定有利的政策導向,進而營造更為輕松和諧的社會輿論氛圍,促進各民族之間的團結互助。

推動建立各民族相互嵌入式的社會結構和社區環境,對化解民族隔閡、促進民族團結、形成相互往來、鄰里守望的友好關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更有利于推進各民族間在社會生產生活中交流交融,進一步增強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三、推進有條件的中小學實行民族之間的互動交流

(一)開展民漢合校

為進一步促進民族團結奮進,化解各民族之間的民族隔閡,縮小各民族之間的距離感,很多地區尤其是南疆地區的大部分中小學都開始積極嘗試民漢合校的辦學模式。即使當地很多學校并不是混合形式的班級編制,但也還是可以通過維吾爾族和漢族班級的學生共同參與校園活動的方式,讓維吾爾族學生與漢族學生在日常生活交流過程中增進了解,相互學習,了解不同民族之間的生活習慣與文化差異,了解民族歷史,學習我國不同民族的傳統節日和傳統文化。在不斷的學習和交流過程中,共同樹立良好的公民意識,法制意識和紀律意識,進而增強強民族團結意識。

(二)開展混班、合班教學模式

從現階段新疆地區校園雙語教學模式分析中可以發現,維吾爾族學生學漢語是較為理想的學習方式,也就是說將維吾爾族學生安排到漢族班級中,通過與漢族學生一起學習相同的課程,不僅可以提高維吾爾族學生的漢語水平,也能夠讓維、漢兩個民族的學生之間加強交流交往交融,從小培養他們的民族團結意識。為此,學??梢酝ㄟ^采取享受中考、高考加分政策及發放獎學金等措施,來鼓勵和吸引更多的維吾爾族學生加入漢族班級學習。同時,這部分維吾爾族學可以自主選擇學習維吾爾語,其方式可以是通過由父母教,或者由學校指定教師在課外活動時間教,通過這些方式來掌握簡單的維語的聽說讀寫能力,以便其以后自學維吾爾語。

(三)開展混合住宿

混合住宿是開展民漢合校、混班教學的一種延伸。在維吾爾族學生與漢族學生一起學習知識、一起參加校園和班級活動之后,再安排維、漢學生進行混合住宿,能夠進一步促進不同民族的學生之間的交往交融。隨著維吾爾族學生和漢族學生溝通和交流機會的不斷增多,維吾爾族學生的漢語水平可以更加快速有效地得到提高,同時,維、漢學生之間的關系會變得越來越緊密,進而以學生個人之間的融合來推動民族之間的融合。

四、抓好“雙語”教育

語言是人與人之間交流溝通的紐帶,要實現人與人之間無障礙的交流溝通,就需要了解、學習對方的語言。教育,尤其是“雙語”教育是解除雙方溝通中語言障礙的最佳途徑。

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強調,新疆民族團結工作開展過程中要堅定不移的抓好“雙語”教育,讓漢族學生掌握基本的維語交流用語,同時讓維吾爾族學生掌握基本的漢語交流用語,在語言互通的前提下才能實現其他交流實踐實施。為落實好新疆“雙語教育”工作,各少數民族學生尤其是維吾爾族學生應該更加積極努力地學好漢語和普通話。新疆各地區特別是維吾爾族人口較為集中的農村地區要從幼兒園開始,對小學、初中包括高中在內的所有維吾爾族學生進行漢語語言學習強化,要將維吾爾族學生的漢語學習課程放到重要位置,通過民漢合校、混合教學和混合住宿的實施來提升小學、初中、高中的民族學生的漢語水平。還可以在各類型考試中不斷提升漢語語言考試部分的分值,來進一步幫助提升維吾爾族學生的漢語水平。

同時,漢族學生也應該積極學習維語。幼兒園和小學是漢族學生學習維語的關鍵時期,因此,應該為漢族學生編寫相應的維吾爾語教學教材,通過教授漢族學生基礎的維吾爾語聽、說、讀、寫能力,來達到能夠同維吾爾族同志之間進行基本交流的水平。初中和高中可以不再開設維語固定學習課程,但是需要在考核中增加維語考核相應等級考試,以此來督促漢族學生自主學習維語。漢族學生掌握了基本的維語,便可以同維吾爾族學生一起學習和成長,增進感情,共同培養良好的民族團結意識。

就現狀而言,維吾爾族工作人員的漢語水平比漢族工作人員的維語水平高得多。從建立長效機制的層面考慮,維吾爾族工作人員的漢語水平要達到一定的等級,漢族工作人員的維語水平可以只要求會聽、會說,但也要達與崗位要求相應的水平。在用人與招聘方面,相關的組織人事部門應該優先錄用維吾爾族、漢族中懂雙語的人才。

如果沒有共同的語言作為交流和溝通的基本橋梁,各民族之間就很難有效開展各類型直接有效的溝通和活動交流模式,同時,少數民族也會難以直接融合到主流社會中,很難形成“民族團結一家親”的局面。

五、推動人員交流及其意義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不管發生什么情況,我們都要堅定不移推動新疆更好更快發展?!蔽覀円y籌推動新疆和內地、南疆和北疆、兵團和地方、各民族之間的人員交流,促進新疆各民族共同繁榮發展。

中央政府發布了對于新疆地區的教育支持政策,并組織多個省份支援新疆地區,培養優秀黨員教師和干部支援少數民族地區,增加不同地區之間的人才交流和互動活動開展。

新疆地區可以以多種形式來促進南北疆之間、新疆與內地之間的互動交流,如:疆內初中班、內地高中班、未就業高校畢業生赴內地培養,以及自治區開展的少數民族干部異地掛職、“訪民情、惠民生、聚民心”活動等等。還可以讓少數民族干部領導到內地發達地區進行工作交流,積極宣傳民族交流互動理念;讓少數民族同志進行跨地區培訓、學習和參觀。同時,新疆地區政府要關注群眾的思想建設,要將不同民族之間的內部矛盾放在合理位置,從實際出發,采取有針對性的合理解決對策。

通過交流和互動活動的開展,少數民族干部群眾可以不斷學習和借鑒各地區的先進工作經驗,了解我國的整體經濟教育發展趨勢和方向,可以推動新疆民族團結工作的開展,進而構建起良好的文化交流和發展環境,進一步提高群眾的生活質量和生活水平。因此,要積極開展交流和互動活動,引導少數民族干部群眾更好的理解和吸收先進文明的科學文化理念,實現對各個民族在民族精神和民族情趣上向現代化的提升,使其自覺自愿的抵制宗教極端思想的影響,堅決維護民族團結工作。

可以加強民族團結建設,提升新疆地區的社會發展穩定性,為新疆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提供重要支持。也可以通過促進新疆地區和內地沿海發達地區的經濟文化交流,為新疆地區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重要實踐經驗支持,以進一步維護新疆地區的社會經濟發展穩定,為新疆地區的人員居住、工作、生活交流提供良好條件。

六、結語

新疆地區的民族團結問題一直是需要關注的焦點和緊迫問題,新疆地區的民族團結問題也是長期存在同時較為混亂的問題,因此,新形勢下加強新疆民族團結工作應該成為該地區各個民族的共同責任。通過系統規劃,采取合理措施,建立各民族相互嵌入式的社會結構與社區環境,推進有條件的中小學實行民族之間的互動交流,做好“雙語”教育及人員交流工作,把加強民族團結作為新疆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的根基,促進各民族共同發展,早日建成團結和諧、繁榮富裕、文明進步、安居樂業的社會主義新疆。(作者單位:新疆社會科學院)

參考文獻:

[1]張禮謙.新形勢下做好新疆民族團結工作的思考[J].管理觀察,2015,23:24-25+28.

[2]梁佳.新疆阿勒泰地區開展民族團結工作的思考[J].實事求是,2015,06:69-71.

[3]田忠福.如何做好新形勢下新疆的民族團結教育工作[J].江蘇省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4,04:68-71.

[4]李先榮.以創新精神提升新形勢下民族團結工作水平[J].中共伊犁州委黨校學報,2012,01:61-63.

猜你喜歡
共同發展民族團結新疆
民族團結之歌
讓民族團結之花愈開愈艷
關于做好民族團結進步工作的實踐與探索
創民族團結和諧之先
新疆對外開放山峰
新疆對外開放一類口岸
新疆小巴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