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沈從文政治激情再認識

2016-08-01 00:02姜思羽
北方文學·中旬 2016年6期
關鍵詞:沈從文傳統文化責任

姜思羽

摘 要:傳統觀點認為沈從文只沉醉于描寫自然淳樸的湘西文化,與時代脫節,不關心政治,而事實上,沈從文并不缺乏對時代的關注,并有著自己的政治吶喊。本文從儒學塑造的責任意識、孤寂背后的政治激情和時代關懷的文化立場三個方面重新認識了沈從文,展現了一個既超然淡泊又有著強烈社會責任感的作家形象。

關鍵詞:沈從文;淳樸;傳統文化;責任;政治激情;時代;文化立場

在大眾眼中,沈從文似乎就是一個超然的作家,追求著優雅、和諧與淡泊,給人一種平和、寂寞的印象。人們在他的筆下看到了那片自然和諧,那種“邊城”生活的單純寧靜和湘西山民淳樸善良的天性。當然,這種所謂的“牧歌情調”是不置可否的,但如果單單局限于此就是片面的了。傳統觀點認為,在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的中國,各種矛盾凸顯,面對嚴峻的現實,當時的作家都背負著政治使命在寫作,尤其是左翼作家。而沈從文的安靜平和、淳樸和諧在這時則顯得不合時宜,學界多認為沈從文的創造不過是對停滯、落后的古老生活方式的一種“美化”?!捌渥髌烦31荛_尖銳的社會矛盾,與時代主潮存在著相當的距離。與同時代一些作家的作品比較,沈從文的作品顯然缺少一種鮮明的時代感和現實性。他對湘西世界的審美觀照,缺乏徹底的現代民主思想和理性精神,其人性價值估量難免產生傾斜與偏頗,甚至是明顯的失誤?!盵1]這種觀點顯然過于偏激,沈從文雖然有著超然淡泊的性情,但同時也有著對時代的關注和熱情,他并不回避政治,甚至不缺乏戰斗的激情,他對文學、政治、社會有著自己獨特的思考,下文將從三個方面來論述對沈從文的重新認識。

一、儒學塑造的責任意識

沈從文是受中國傳統文化影響頗深的一位作家。他從小就接受傳統文化的滋養,對傳統文化有一份天然的承接,正是因為他對傳統文化獨有的情感,他的作品才顯得那么溫情,那樣具有人性美和自然美。而傳統文化不僅為他的文學創作打下了基礎,也無形中影響著他的政治觀念,使他對社會產生別樣的思考,這也正反駁了那些指責沈從文脫離時代,不關心政治的說法。

沈從文作為一個深受傳統文化浸染的作家,他難以擺脫儒家積極入世思想的影響,特別是在動蕩的年代,當民族陷入危機和絕望之時,儒家特有的人生觀,就會深深影響到他的創作。他對社會和政治有著強烈的參與意識和責任心,關心下層人的命運,因而在其作品中出現了大量關于下層人甚至是革命的題材,小說《菜園》就是對此很好的詮釋?!恫藞@》描寫一對以經營菜園為生的母子,他們遠離世俗,過著半隱居的生活。然而寧靜背后暗藏著風波,兒子在北京求學時,參加了反政府的學生運動,事發后返回家鄉,但最終也沒能逃脫厄運,終被政府秘密槍殺,母親最后也選擇了在孤獨中自縊。小說中母子二人恬淡寧靜,生活在菜園里,過著類似隱居的生活,他們在生死面前,始終保持著平靜、淡然、隱忍、儒雅的氣度,但沈從文卻把這種傳統色彩濃厚的人性置于一個政治血腥故事之中,在平靜之中,暗藏著憤怒和激情。這篇小說很好地體現了他對傳統文化的承接,又具有時代感和現實性,表達了對政治的不滿和憤懣之情。

沈從文還曾在《邊城·題記》中寫道:“這理性便基于對中國現社會變動有所關心,認識這個民族的過去偉大處與目前墮落處,各在那里很寂寞的從事與民族復興大業的人。這作品或者只能給他們一點懷古的幽情,或者只能給他們一次苦笑,或者又將給他們一次噩夢,但同時說不定,也許尚能給他們一種勇氣同信心!”[2]從這些文字中可以看出,沈從文有著對下層人、普通人極大的關懷,他有著“兼濟天下,關愛眾生”的使命感,而從他的責任意識和民族情感中也不難看出,他的這種現世情懷很大程度上受到傳統文化,尤其是儒學的影響。

二、孤寂背后的政治激情

超然、優雅、孤寂只是沈從文被貼上的標簽而已,作為讀者,可以選擇只體味他筆下淳樸的鄉土文化,感受善良的人性,但不能否認他也有著高昂的政治熱情和時代呼聲。二十世紀二十年代,沈從文從偏僻的湘西來到北京,而此時正是中國現代發展史上最為黑暗的時期。在這個時期,他目睹了外國對中國的欺凌,而中國從上到下都是一片腐敗與無能,特別是當他的摯友胡也頻被害時,沈從文更是感到了強烈的時代使命感,他第一時間寫出了散文《記胡也頻》,記錄他追求理想的一生,以及從被捕到被殺害的全過程,以此來表達對摯友的悼念和對時代的反抗。而胡也頻犧牲的兩年之后,他的妻子丁玲也被捕。國民黨今年來對于文藝政策是未嘗疏忽的,從這種黨治摧殘藝術的政策看來,實在不敢茍同。像這種方法行為,不過給國際間有識之士一個冷齒的機會,給國內青年人一個極壞的印象……”[3]從這篇文章中可以看出,沈從文對于當局是極其失望和憤怒的,他完全不顧后果,寫出這樣激憤的言辭,足以見得他的政治激情。

這些讓我們看到了沈從文對政治的無畏與激情,看到了一個對現實極度不滿,有著大悲憫情懷的作家。這些文字犀利、大膽,表現了沈從文深刻的諷刺和內心的憤怒。這種時代的陰影深深烙刻在他的靈魂上,使他不能安于自己寧靜淳樸的湘西文化,他要焦慮時代的混亂,焦慮文化的腐朽,焦慮社會的黑暗,他要為無辜的作家鳴不平,他要思考,要發言。沈從文的鋒芒甚至都引來了好友的擔心,巴金曾囑托汪曾祺轉告他:別再寫那些文章,寫自己的小說就行了。[4]由此可見,沈從文孤寂的背后有著多么強烈的政治激情。

三、時代關懷的文化立場

雖說沈從文有著對政治的熱情和對現實的大膽抨擊,卻還是被很多人認為是一個消極的作家。其原因就在于他對文學與政治關系的看法。沈從文認為不應把政治置于文學之上,相反,文學應為重造政治的根本。這就與當時的時代主潮有了分歧。當時左翼文學思潮日益興盛,文學與政治開始密切結合,這種情況下的作家們紛紛通過社會政治革命的途徑來思考民族出路。而沈從文則反對這種被政治駕馭的文學,“他反對文學的政治化,同時又倡導文學的‘經典性,認為只有‘獨斷的文學才可能承擔起指導政治,重造政治的使命?!盵5]他的這種觀點在當時具有獨創性,卻不被左翼作家們接受,反而批判他不關心政治,李輝曾說:“沈從文在政治上的遠見卓識被人們指責為政治上的無知,實在是歷史的黑色幽默?!盵6]當時的這種為政治而文學的風氣使得整個文藝界死氣沉沉,沒有一點活力,作品皆以反映革命或階級斗爭為己任,所有作品都千篇一律。為此,沈從文曾批判道:“這個現象說得蘊藉一點,是作者大都關心‘時代,已走上了一條共通必由的大道。說得誠實一點,卻是一般作者都不大長進,因為缺少獨立識見,只知追逐時髦,所以在作品上把自己完全失去了?!盵7]強調文學發展的沈從文對現實政治并非無視,他認為文藝與政治有著共同的關懷,他希望文學具備積極的政治意識,希望文學既可以獨立于政治單獨發展,又可以在發展中對政治起到積極的作用。

況且政治革命本就存在局限性,比如根深蒂固的民族特性是難以通過政治手段改變的,只能通過文化與文學的滋養在潛移默化中慢慢改變。而如果連文學都已經從屬于政治,只能為政治服務,那這個社會上還能有什么不是政治革命呢?所以沈從文的文化立場是合理的,他反對的是政治凌駕于文學,文學要在政治的指導下創作,而不反對政治和文學建立一種平等的關系。他對關于文學與政治關系的思考,既不同于左翼作家將文學附于政治的觀點,也不同于自由主義作家倡導的文學自由。

上述三個方面講述了一個不同于眾人眼中的沈從文,這里只是想為一個善良淳樸的作家正名,其實淡泊自然的背后也可以有憤懣,有鞭撻,有強烈的政治意識和濟世情懷。

參考文獻:

[1]郭志剛,孫中田主編.中國現代文學史[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408.

[2]沈從文著.邊城 · 題記 , 沈從文全集[M].北岳文藝出版社,2002(8):59.

[3]沈從文著.丁玲女士被捕,沈從文全集[M].北岳文藝出版社,2002(13):233.

[4]李輝著.人生掃描[M].上海遠東出版社,1995:62.

[5]張森.論沈從文的政治思想[J].徐州師范大學學報 ( 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9(04) .

[6]張建永,林鐵著.孤懷獨往的精神背影——沈從文獨創性問題研究[M]. 浙江工商大學出版社,2013:120.

[7]沈從文著.作家間需要一種新運動, 沈從文全集[M]. 北岳文藝出版社,2002(17): 101.

猜你喜歡
沈從文傳統文化責任
丁玲 沈從文 從摯友到絕交
使命在心 責任在肩
淺析日本“世襲政治”產生的原因及其影響
大學生國學教育中相關概念辨析
中國影視劇美學建構
中國傳統文化與現代社會主義的和諧思想融合
期望囑托責任
微博評書:沈從文家書
沈從文小說開頭藝術初探
忠誠 責任 關愛 奉獻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