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PPP模式的土地荒漠化治理對策研究

2016-08-01 13:34楊佳新
決策與信息·中旬刊 2016年6期
關鍵詞:PPP模式治理對策

【摘要】我國是世界上土地荒漠化最嚴重的國家之一,土地荒漠化的治理直接制約著社會經濟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的進程。本文在對我國土地荒漠化現狀和PPP模式進行概括闡述的基礎上,分析了PPP模式運用到我國土地荒漠化治理中的優勢和困境,從而提出了基于PPP模式的土地荒漠化治理對策。

【關鍵詞】PPP模式;土地荒漠化;治理;對策

一、土地荒漠化現狀

根據國家林業局第五次荒漠化和沙化狀況公報監測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我國荒漠化土地總面積261.16萬平方公里,占國土總面積的1/4以上;沙化土地總面積172.12萬平方公里,占國土總面積和1/6以上,土地荒漠化直接危害到我國4億以上人口的生產生活。近年來,隨著國家生態文明建設戰略的深入實施和土地荒漠化治理力度的加大,荒漠化和沙化土地狀況明顯好轉且總面積已經出現縮減趨勢,與2009年相比,荒漠化土地面積減少約1.2萬平方公里,沙化土地面積減少近1萬平方公里。

二、PPP模式的內涵與特征

PPP模式指公共部門和私營組織之間形成的一種公私伙伴關系或公私合營模式,是新常態下新型公共服務供給和基礎設施建設的項目融資模式,是鼓勵政府部門、私營組織、民營資本以及其他第三方機構在內的多元主體共同合作,通過協議的形式來明確各自職責權限,共同參與完成公共服務供給和基礎設施建設目標。PPP模式的特征有三點,第一,PPP項目各主體為了目標的實現而全力協作,最終達到各自的利益追求;第二,各參與主體不僅可以享受PPP項目帶來的社會成果,而且可以取得相對合理穩定的投資回報;第三,PPP項目任務目標的落實,除了利益共享還需要風險共擔。

三、PPP模式在土地荒漠化治理中的優勢及困境

(一)PPP模式在土地荒漠化治理中的優勢

第一,PPP模式可以在土地荒漠化治理過程中引入私營組織,與它們建立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利用它們的資本優勢推進治理效率;第二,政府負責統籌規劃,嚴格落實私營組織的準入制度和行為約束,可以使私營組織將生態恢復作為企業盈利的首要前提和基礎,企業不斷創新,把生態恢復融入到自身發展之中,實現生態環境保護和獲得經濟效益的雙贏;第三,通過合作的形式共同分享投資回報,分擔項目實施過程中的風險,政府也可以在政策方面給予私營組織一定的傾斜;第四,運用PPP模式可以使得第三方機構等社會監督力量發揮作用,促進土地荒漠化治理項目的良性運行。

(二)PPP模式應用到土地荒漠化治理中的困境

第一,土地荒漠化的治理周期長,投資大,政府和私營組織的投資額達不到治理的資金需要,尋求多元的融資方式和渠道尤為關鍵;第二,在政府和私營組織的合作中,如何形成平等的合作關系對土地荒漠化的治理也十分重要,必須要轉變政府職能,形成互助互促、公平合理的合作機制;第三,PPP模式涉及范圍廣,應用到土地荒漠化治理中,所要解決的問題也較復雜,必須盡快建立和完善相關法律法規體系,保障PPP模式的良性運行。

四、基于PPP模式的土地荒漠化治理對策

(一)深化PPP模式探索,促進土地荒漠化治理步伐

運用PPP模式開展土地荒漠化的治理,必須對PPP模式進行不斷的學習和探索,要借鑒國外其他國家PPP模式研究的新成果,倡導我國各級政府、科研院校、私營組織等社會資本積極學習,理解PPP模式的運行機理和政策措施,能夠在土地荒漠化治理的過程中活學活用,盡可能減少和避免風險,節省成本,提升效率。

(二)健全制度體系,積極打造多元投融資方式和治理格局

PPP模式的應用和土地荒漠化治理都涉及諸多領域,新常態下,運用PPP模式進行土地荒漠化治理必須結合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建立健全土地荒漠化監管和防治體系的基礎上,規范和約束土地荒漠化治理中各個主體行為,充分發揮市場機制作用,不斷盤活社會資本存量,鼓勵社會資本積極投入到土地荒漠化治理中來。一方面,打造多元投資方式和渠道,另一方面,整合社會資本和民間力量,形成土地荒漠化多元治理格局。

(三)強化五大發展理念,引領土地荒漠化綜合治理

第一,要進行土地荒漠化治理的政策創新和技術創新,做到用政策保障,用技術轉型升級;第二,要協調好政府部門和私營組合的合作關系,土地荒漠化治理各個主體間的關系;第三,要加大荒漠化治理力度,嚴格劃定生態保護紅線和耕地保護紅線,推動我國綠色發展取得新的突破;第四,要用開放的發展理念去探索土地荒漠化治理的新途徑和多元共贏的土地荒漠化治理平臺;第五,只有做到利益的共享和風險的共擔,才能吸引更多社會資本投入土地荒漠化治理,更大程度上激發社會資本進行土地荒漠化治理和生態環境保護的積極性,更好的引領土地荒漠化綜合治理。

五、結語

土地荒漠化治理是我國現階段發展所面臨的嚴峻挑戰,直接影響著我國建設美麗中國的進程,PPP模式的引入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推動我國土地荒漠化治理步伐,促進政府與私營組織精誠合作,利益共享、風險共擔,充分發揮各自在土地荒漠化治理過程中的優勢和潛力,共同改革傳統的土地荒漠化治理方式,探索新理念,新模式,從而推進我國土地荒漠化治理進程,改善生態環境,保障生態安全。

參考文獻

[1]賈康,孫潔.公私合作伙伴關系(PPP)的概念、起源與功能[J].中國政府采購,2014(13):12-21.

[2]孫楠,李洪遠,鞠美庭,等.應用PPP模式解決我國荒漠化問題探討[J].中國水土保持,2007(4):11-14.

[3]王陽,劉棟,李娜. PPP模式在荒漠治理中的應用研究[J].環境科學與管理, 2016(1).

[4]李旭琴.PPP模式的正面效應及運行困境突破——基于地方治理理論的視角[J].廈門特區黨校學報,2015(5).

作者簡介

楊佳新(1988-5),男,漢族,甘肅慶陽,西北師范大學社會發展與公共管理學院研究生,管理學學位,土地經濟與政策。

猜你喜歡
PPP模式治理對策
提高中小學音樂欣賞教學質量對策探討
“深度偽造”中個人隱私的保護:風險與對策
走,找對策去!
我國貨幣錯配的現狀及對策
淺談蘭州市基礎設施建設引入PPP模式的緊迫性和可行性
PPP模式在我國基礎設施建設中的應用研究
淺析網絡輿情治理
數據+輿情:南方報業創新轉型提高服務能力的探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