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試論金源文化傳承的斷裂及金源文化的遺存

2016-08-01 16:04孫瑩瑩
決策與信息·中旬刊 2016年6期
關鍵詞:遺存

孫瑩瑩

【摘要】在公元1115年完顏部女真人在阿什河流域興起,并建立了大金,這是歷史上黑龍江流域建立起來的第三個民族國家,統治北方長達一外多世紀的時間,而且在大金期間,還創建了燦爛的金源文化。金源文化充分的將女真文化與中原文化進行了融合,打破了民族偏見,重視漢族官員,并重視文化教育,對漢籍儒生禮遇有加。雖然金源文化具有少數民族的地域特點,但卻以中原的傳統文化作為底蘊,屬于中華文化中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文中分析中金源文化傳承的斷裂,并進一步對金源文化的遺存進行了具體的闡述。

【關鍵詞】金源文化;傳承斷裂;遺存

一、金源文化傳承的斷裂

在黑龍江地區文化發展史上,繼渤海國“海東文化”之后,金源文化成為黑龍江地區文化發展史上的又一個里程碑,對中華傳統文化的發展帶來了非常重要的影響。但在大金國覆滅后,金源文化遭到了較大的破壞,再加之元朝統治者實施毀田還牧、明朝統治者疏于管理及清政府的嚴格封禁等,從而導致金源文化傳承上的斷裂,使黑龍江文化的發展進入了較長時間的衰退期。在金王朝建立后,以今阿什河流域為中心的金源地區無論是政治、經濟和文化都取得了較快的發展,金源地區部分城市已空前繁榮,形成了以金上京城都市文明為核心的金源文化。但在金滅亡后,金源文化卻遭到了毀滅,導致金源文化傳承斷裂。導致這一問題發生多是來自于兩個原因,即民族爭霸及戰亂的頻繁發生,另外是統治者的人為破壞,由此對文化傳承帶來了較大的影響。金源文化在金朝一代代統治者統治期間取得了十分瀂的成果,金上京會寧府也成為著名的通都大邑。后在海陵王完顏亮政變上臺后,在遷都燕京后下令毀去上京會寧府的所有宮殿、宅第和儲慶寺,導致金源地區昔日的繁華變成了一片荒草,燦爛的金源文化在完顏亮的殘暴和無知中毀于一旦。后來金太宗進行了部分重建,但也很難恢復到往日的容貌。至1217年,完顏太平勾結東夏國又一次將上京會寧府燒成一片廢墟,從此以后金源文化被歷史湮滅,從1218年以后在《金史》上就再沒有記載過金源文化。

二、金源文化的遺存

雖然金源文化發展到了空間的繁榮,但是在歷史上關于金源文化的概貌的文獻記載的較少。在清朝末年考證出金上京會寧府遺址后,金源文化歷史遺存才引起重視,在金上京地區清理和發掘出了豐富遺存和遺物,再次證明了金源文化曾經輝煌和燦爛。

(一)金源地區的古城文化遺存。目前已發現和認定的金代古城具有170余座,而且在古城內還出土了大量的金代文物和建筑飾件。從古城規模和城填布局上看,古城構筑有高大的城墻,城墻按標準的營造法式筑成,在城門處用了大量的青磚和各種板瓦、筒瓦。城墻上還附設有雉碟和角樓,垣外側掘有寬而深的護城壕,城內有完整的街道布局痕跡,市場、寺院、街道等各類遺址均能容易地辨認出來。

(二)金源地區的陵墓及貴族墓地。在以今阿什河上游流域為中心的周邊山地分布有許多山陵、貴族墓地及大量的平民墓地遺址。這些山陵與墓地前均有大量石像生、文武官員、石人、石羊、石虎、石望柱、石香爐、石猴、石棺等遺物。坐落在上京城西南角的阿骨打陵地已被阿城市開發為游覽觀光區,并修葺一新。1987年在哈爾濱近郊區發現的完顏宴的夫婦合葬墓,以及哈爾濱郊區的香坊的金代墓葬,均出土了大量精美絕倫的絲織品、金銀器、鎏金馬鞍,精美的玉器、骨器、瑪瑙、瓷器等。

(三)金源地區的銅鏡文化。在金源地區內出土了大量的各類文物,其中尤以金代銅鏡更具典型的文化特征,在各古城內共出土了2000余面金代銅鏡,金代銅鏡的背面紋飾往往用高浮雕范鑄而成各類故事體裁和藝術體裁的紋飾。其中尤以故事體裁為多。出土的銅鏡種類較多,如雙魚鏡、龍紋鏡、童子鏡、人物鏡、四獸飛雀鏡、花草境、銘文鏡、素面鏡、秘觀鏡等。

(四)金源地區出土的各類宮印。金源地區出土了大量反映金代政治制度及軍事制度的各類官印。由此可以深刻地了解到金代在金源地區的行政建置與政治文化背景,并說明以金源地區為核心的金代東北疆域問題,這些官印多數帶有“上京”的稱號。在金源地區共發現各類金代官印約100余方。近年來還出土了許多罕見的金代官印。

(五)金源地區絲織品。在發現的金代齊國王完顏宴夫婦合葬墓內出土了大量的絲織品。這些絹、綢、羅、綿及綾、紗的蠶絲質量極好,絲線粗細均勻,經緯線排列細密,織工技術精湛,顏色豐富多彩,花紋圖案精美繁縟。這批絲織品是金代考古中最重要的發現,被學術界譽為“北方馬王堆”。

(六)金源文化中的瓷器、金銀器、玉器及鐵器。金源地區的瓷器主要有定瓷、龍泉瓷、鈞瓷、耀州瓷、仿定瓷、磁州瓷等。器物有:杯盤、碗、瓶、罐、壇、壺等,僅在哈爾濱市香坊區一次就出土了金代窖藏瓷器300件,在金上京周邊地區的金代古城中出土了大量北宋和遼、金的各類瓷器。同時還出土豐富的金銀器。金源玉器具有非常鮮明的地方民族特色,以“春水秋山”玉為典型代表,在玉雕中以天鵝圖案的最為精美。在金源地區出土的鐵器多以生活用具、生產工具及兵器為主。

(七)金源地區的石刻與碑刻。金源地區目前發現的石刻與碑刻雖然不多,但也有堪稱稀世珍品之作。其一“亞溝石刻”,是目前全國發現的唯一的金代女真人形象的男女并坐石刻像。石像刻在山崖石壁上。其二是金上京城出土的金代寶嚴大師塔墓志銘。其三是在松峰山上發現金代曹道士碑。這兩座墓碑均刻有“金源”字樣。其四金上京釋迦院尼臨壇首座宣微大師性墓志瓦。

(八)金源地區發現和出土了大量金代貨幣。金源地區還出土了大量的金代窖藏銅錢,這充分的說明了該地區當時經濟的繁榮盛況,特別是銀錠課稅銀和“承安寶貨”銀幣的發現,表明了當時金源地區商品貿易的發達。

三、結束語

金源地區的金代文物和歷史遺存具有豐富性,這充分的說明了當前金源方化的繁盛。這些文化遺存構成了當今哈爾濱地區獨特的歷史人文景觀。因此對于這些文化遺存,我們需要充分的加以利用,以此將金源文化更好的展示出來。

參考文獻

[1]曹志.大金國的崛起與金源文化的成因[J].黑龍江省社會主義學院學報, 2007-09-15.

[2]李成.論金源文化的影響[J].黑龍江民族叢刊,2000-06-30.

[3]李秀蓮.關于金源文化分期問題初探[J].北方文物,2006-05-20.

猜你喜歡
遺存
撫州市紅色文化遺存保護立法研究
營城子鄉滿族莫昆組織遺存調查與研究
遼代物質文化遺存及其絲路文化因素
從“遺存”到“手藝”
熊岳鎮溫泉村漢代遺存簡述
穆坪土司官寨及墓園遺址考察
論信陽地區民俗活動中的巫風遺存
明代俗曲文獻遺存
從臘爾山臺地儺況看湘西儺的遺存特點與保護
三峽庫區雕塑遺存憂思錄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