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圖書漂流活動中讀者的互動學習機制

2016-08-02 07:47李楠
卷宗 2016年6期
關鍵詞:互動學習機制

摘 要:近年來,全民閱讀愈發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與此同時,高校圖書館紛紛推出圖書漂流活動,為推動全民閱讀的不斷發展營造了良好的機遇。本文試著以西南大學圖書漂流為研究載體,揭示圖書漂流與互動學習的內涵并分析出二者之間的聯系,指出圖書漂流對高校讀者互動學習的具體要求,探討了讀者互動學習的基本過程,構建起圖書漂流的互動學習機制模型,希望能夠為高校做好圖書漂流活動提供指導和借鑒。

關鍵詞:圖書漂流;互動學習;機制

作為一種資源的共享,圖書漂流隨著實踐的拓展,越來越多的高校圖書館認識到圖書漂流在提高讀者服務水平、擴充館藏資源、豐富校園文化生活等方面帶來的積極效應。它使書籍最大限度地發揮著傳播知識的作用,使人們在傳遞圖書的過程中發生著互動關系,促使了這一互動學習的過程。目前,國內關于漂書的研究不少,大多以讀者服務的新型模式、閱讀推廣的載體、現狀調查與問題分析、實踐舉措與案例等層面作為切入點和研究對象,而本文在漂書這一大活動環境之下,以“讀者互動學習”為研究重點。

1 圖書漂流、互動學習的內涵及聯系

1.1 圖書漂流與互動學習的內涵

1.2 圖書漂流

歐洲是最早開展圖書漂流活動的地區,在2004年傳到中國,即愛書者把個人的、已經不再閱讀的圖書貼上標簽,然后將其至于各種公共場所,例如圖書館樓梯、公園長凳等,供人無償閱讀,拾取者讀完后,按照標簽標注內容,通過同種方法把圖書放到公共場所[1,2]。通過這種方式,使得圖書能夠傳遞于人們之間,所傳遞的并非單純的圖書,更是一份信任?;舳髫惪擞?001年在堪薩斯州創辦了圖書漂流網站,從而使得該項活動得到積極發展。2005 年,到瑞士旅游的Laow 與Jane 拾到首本漂流圖書,歸國以后建立起我國首個圖書漂流網站。隨著時間的不斷推移,圖書漂流已經發展成國內的文化時尚,國內許多高校紛紛依托圖書館為載體,推出各種類型的“圖書漂流”活動,取得很大的進展[3]。

1.3 互動學習

“互動”,廣義上指一切物質存在的相互作用與影響;狹義的互動指在一定的社會背景與具體情境下,人與人之間發生的各種形式、各種性質、各種程度的相互作用與影響,也指在一定情景中人們通過信息交換和行為交換所導致的相互之間的心理上和行為上的改變,從而表現為一個包括互動主體、互動情境、互動過程以及互動結果在內的動態與靜態相結合的系統[4]。

互動學習作為一種人際間的相互作用與影響,把一些彼此不認識卻具有相同志向或能夠彌補自身知識空缺的人聯系在一起,在很大程度上推動了相同興趣和認知、取長補短的陌生人之間的溝通,增加心靈的交流。同時,人與人之間的相互學習和獲取,伴隨著一種親切與信任的體驗,從而能夠為學習的互動性構建營造一個良好的環境。

1.4 圖書漂流與互動學習的聯系

1.5 互動學習對圖書漂流的影響

許多學生進入高校門檻以后,缺少更高追求。通常情況下,閱讀被現實的價值所替代,具有非常濃厚的功利性?;訉W習本身就是能夠充分調動學生閱讀積極性的一種舉措,通過對高校開展圖書漂流活動的滲透,使他們相互學習、相互溝通,分享讀書心得,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以豐富現代的公共生活。同時,有助于漂書熱情的提升。

圖書被漂流的概率基本取自讀者的興趣和需求?;訉W習在時間、空間上,都具備無約束力的條件。因此,作為新型的閱讀方式,圖書漂流猶如移動的書架,參與該項活動的人既屬于讀者還屬于管理者,于是構建起一個具有較強流動性與開放性的圖書館。這樣,互動學習促使了個體的不斷涌入,使圖書漂流率明顯提高,圖書使用量的增加即可作為漂流率的一個重大基數。

1.6 圖書漂流對互動學習的具體要求

圖書漂流開啟了一種新的讀書模式,為個人的私有資源賦予了公共性的特征。圖書漂流活動屬于校園文化活動的新形式,能夠使大學生的誠信意識不斷提升。圖書漂流活動將圖書館閱讀中的一系列制約因素打破,使高校讀者能夠獲得一種開放式、自由式的閱讀體驗。在一種自覺狀態下傳播知識、分享閱讀、傳遞信任,促使他們主動遵守相關規則,使得參與的大學生能夠坦誠相對、彼此信任。

2 圖書漂流活動中讀者互動學習的基本特點與機制分析

2.1 圖書漂流活動中讀者互動學習的基本特點

2.2 信息交流與分享

圖書漂流,是一個帶有“聽、說、讀、寫”色彩的全新概念。從參與圖書漂流的過程來說,實際上是以書交友、分享知識、暢所欲言、體驗閱讀的過程。其間,信息在書和人構建起來的鏈條里,接力式的傳遞,不論資源的有效與否,書作為載體,無不體現著讀者與讀者之間的交流與分享。

2.3 情感表達與轉述

互動學習中,讀者的社會心理與應用行為包含著大量的情感訊息,一種是情感的自身流露,屬自創性;另一種是對他人情感的評論或吸收、排斥,屬來源性。在情感的表達與轉述過程中,不自覺地參與到漂書活動,也接續了活動的進行。

2.4 認知真實且大膽

不論是信息的傳播,還是情感的展現,讀者的認知都是真實且大膽的。讀者幾乎沒有面對面地交談,通過文字情境,暴露自己真實的思維過程和第一正確的觀點,留給下一個讀者審慎地決策,促使互動學習的高效和影響力。

2.5 圖書漂流活動中讀者互動學習的機制分析

2.6 讀者的行為機制分析

在漂書系統內部,讀者之間相互作用的過程和方式,是一種動態的系統,涉及兩個方面:一是系統的組織結構,即讀者以怎樣的方式組織起來相互作用;二是該結構所表現出來的運行機制。漂書的運作也正是組織結構動態過程的涌現。在漂書的動態系統中,受其影響的成分即讀者,在相互改變對方的行為和性質,具有內在生成性的機制。

2.7 讀者的心理機制分析

人類學習的一般心理機制為:刺激信息作用于感受器,進入感覺記憶,經篩選將有意義的信息選出來送到工作記憶,信息在工作記憶中被加工處理,在過程中工作記憶根據需要不斷地從長時記憶中激活并提取有關知識,經加工處理后,人獲得了新信息的意義,被送到長時記憶中保存起來,同時通過反應發生器與效應器做出反應。通過學習過程,新的信息要被讀者所接受,關鍵環節是在工作記憶中被加工處理。在漂書系統里,信息被逐個加工傳遞、循環使用,在于讀者個體之間的相互作用,是一種聯結式的心理學習機制。

3 圖書漂流活動中讀者互動學習機制的穩健性

3.1 穩定的平臺機制

現階段,在開展圖書漂流過程中,仍然沒有建立起一個穩定的平臺,使得漂書往往流于形式。具體來說,專人專管機制沒有完全構成,需要通過專人來征集圖書并長期且頻率較高地投放書刊到漂流點,公示借閱時間、好書好評推送等。同時,應當利用書友會、沙龍、頭腦風暴等,創設一個較為穩定的交流平臺,經常開展各種主題的圖書漂流活動,并及時整理分析讀者反饋的意見,達到力所能及的平臺完善和知識填充。

3.2 共生環境機制

共生系統,指的是異質的要素或個體間相互作用,既相互對立又相互依賴,通過互動作用結成一定的組織,成為一個開放的整體,得以在與環境互動中實現自主的發展[5]。本文根據“共生”概念,提出在圖書漂流中建立共生環境機制,使讀者之間、讀者與信息之間互動形成合作關系,增加組織內部各個環節的關聯性,達到被影響范圍內的整體提升。同時,隱形和顯性知識在共生環境機制里被分享、轉化、傳播、生成,讀者個體也獲得自我發展,實現共同發生。這一共同發生的過程也就成為一種存在和學習的方式。

參考文獻

[1]朱紅葉.實現大學生圖書漂流活動經?;B化的思考[J].四川圖書館學報,2012 ,2:79-82.

[2]朱莉.圖書漂流與大學生誠信危機的策略研究[J].遼寧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10,5:139-140.

[3]宋瑞杰,田麗.淺論高校圖書館“圖書漂流”——以遼寧師范大學圖書館為例[J].圖書館學刊,2014,8:92-95.

[4]吳仁英. 合作學習中的生生互動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5.

[5]朱乃楣.互動與共生:學校文化轉型的機制研究[M].教育科學出版社,2014:251-255.

[6]李占. 基于知識管理的圖書館文化創新機制研究[D].鄭州大學,2009.

[7]劉倩美. 高校圖書漂流平臺創新研究[J]. 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14,22:15-16+20.

[8]呂梅. “圖書漂流”背后的啟示[J]. 圖書館論壇,2007,02:154-155+153.

[9]姚松濤. 圖書館隱性知識轉化與共享機制研究[J]. 大學圖書情報學刊,2008,06:11-13+79.

作者簡介

李楠;女,重慶,研究生;碩士學位,館員;主要從事閱讀推廣工作,SWULIB2015B01。

猜你喜歡
互動學習機制
移動互聯網時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與網絡新媒體的融合模式研究
構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機制的思考
以學定教 教學相長——基于UMU互動學習平臺下的混合式學習
基于互聯網UMU互動學習平臺下地理教學——以“我們身邊的自行車”一節為例
以學定教 教學相長——基于UMU互動學習平臺下的混合式學習
定向培養 還需完善安置機制
破除舊機制要分步推進
注重機制的相互配合
打基礎 抓機制 顯成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