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教師績效考核與教學改革之關系

2016-08-02 12:39張美娜
卷宗 2016年6期
關鍵詞: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

摘 要:高校教師績效考核與教學改革都已經實施多年,而績效考核對教學改革的發展帶來了很多限制。本文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為例,指出教改后依舊存在的毛病,總結了績效考核存在的問題。最后指出了績效考核對教學改革的兩點負面影響:教學依附權力和以績效考核指標為綱的教學方式。

關鍵詞:高校教師績效考核;教學改革;思想政治理論課

基金項目:遵義師范學院教研項目《新時期貴州高校思政課教學改革研究》,編號15-17

對于知識的不重視和漠然在中國過去并不少見,但目前的漠視知識和以往相比有其特征,那就是知識分子自己對于高校教學的不認同。顯然很多人在密切關注這個問題,許多學者建言獻策,而為此中央在2005年前后提出思想政治課程等一系列的教學改革,毫無疑問這是具有前瞻性的一次改革,也獲得了很多學校的紛紛響應,并制定了一系列的措施,其中包括績效考核,然而十多年過去了,教改雖有成效但仍有不足,而這些不足與績效考核有許多交集,值得我們深思。

1 教學改革后的教學效果

1.1 教學內容的形式化

思想政治課程已經脫離幫助學生樹立正確價值觀的使命,甚至在很多時候在理論構建上缺乏活力。在教育過程中,不敢嘗試創新和突破,教育的內容枯燥無味,方式方法重復單調。大道理單方的灌輸和簡單重復不斷的降低學生對于理想政治課程的興趣。

從開設的形式來看,很多高校采用大課堂教學的形式,學生人數眾多,難以進行溝通。從考核的方式來看,試卷式的應試方式依然占主導,無法真正檢測出思想政治理論教學的實際效果,等等。從而,形式主義的教學方式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中依然存在,有些高校甚至很嚴重,對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缺乏足夠地重視,在教學過程中采用簡單的教學模式,就教學而教學,就學分而學分,只是把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理解為簡單的課程,而沒有充分地理解其本質目標,使得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難以起的有效地實際效果。

1.2 對學生吸引力降低

從學生的態度來看,依然有相當部分的學生把它當作簡單學分制公共課,認為這門課沒有太大用處,上課不認真聽,課后通過簡單背誦的方式來應付考試。還有很多同學把上課學習的內容看作是學校對于他們洗腦的工具,對于很多課題上的內容嗤之以鼻。簡單傳統的灌輸式教學也讓學生對課堂失去興趣。在完成學習任務之后很少有學生會繼續去研究相關知識,甚至會排斥,認為這些知識是迂腐的人去關心的。這與以往思想政治課程代表的先進性是完全不符。

近些年為了迎合教學改革,很多高校思政課程增加了社會實踐環節,本意是希望能通過實踐緊密配合課堂教學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和增強學生分析處理問題的能力。但是在實施中由于種種原因,學生參與的積極性不高,更多是為了應付完成任務隨便在網上復制粘貼一個調查報告交差了事。長期以來對思政課程的不重視,讓學生懶于花費時間在這種他們認為無用的課程上。

1.3 教師成就感降低

在現有學校體制中,教育者尤其一些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老師缺乏激情,難以有效地實現教育,有些教師簡單地認為教育是一項職業選擇,而沒有教育育人的事業心,上課只是一種責任,至于上課的效果就是另一回事了,這樣的形式主義嚴重地影響著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

有些高校一味的進行課程改革一再的壓縮課時,美名其曰留更多的時間給學生自學和實踐,然而結果卻是適得其反,造成教師課堂課時不夠,知識點講述不清,甚至只能刪減知識點,學生課外也并沒有多花時間去自學和實踐。這樣的情況下,教師和學生更是感覺思想政治課程可有可無,教師應付教學任務,缺乏積極性。

更有甚者在有些學校一些教師師德敗壞,做出了很多違法亂紀、踐踏道德的事情,嚴重損壞了社會對教師的影響,乃至貶低了在學生心中教師的良好形象?!罢吮叵日骸?,教師的思想政治表現必須是積極的,尤其是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如果自身人品不好、師德不好,何以教導學生??梢?,高校教師在思想行為方面的不良表現會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教育課的教學產生極壞的影響。

2 高校教師績效考核指標存在的問題

雖然現行的高校教師考核制度促進了高校師資力量的發展,但是其本身還是有一定局限性的。在這次抽樣調查中有80.5%的教師認為目前學校存在的績效考核系統并沒有體現其應有的激勵目的,而這點主要表現在考核主體為了實現其自身的利益而出現的短期化行為。高校的績效考核制度還沒有形成一個可以規范考核主體長期行為的制度,因此在激勵制度上還有不完善的因素,使教師普遍出現了短期化行為,一定程度上對高校的學科建設帶來了負面的影響[1]。經過筆者閱讀大量文獻以及和貴州一些高等院校的老師座談交流得知,目前的這種績效考核制度的問題主要表現在這幾個方面[2]:

2.1 教師差異化定位不明確

現行的教師績效考核對教師的定位一般在于對其工作的鑒定上,過于看重對教師工作的鑒定存在著一定的不合理因素,這種不合理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個方面是它忽略了教師的個體性差異,比如不同的教師會有自己的教學特點和風格,單純的以偏概全,一刀切式的考核定位會阻礙教師的個體化發展,影響教學質量;另一個方面是這種績效考核增加了教師的工作壓力,只會單純的為教學而教學,為完成工作量而教學,沒有體現出以人為本、尊重教育、尊重知識的高校理念,并不能為教師的自我發展提供良好的建議。

2.2 考核側重科研而輕視教學

在座談訪問調查中的一些教師表示,自身所在的學??己诉^于強調科研成果,使教師迫于壓力研究論文,很容易放松了教學環節的課程。目前,高校比較看重政府和社會對其的評價,一些高校為了擴大自身的影響,就一味地追求科研,在考核的時候會將論文部分視為重點,在重要刊物上發表一定數量的文章已經成為評定優秀教師的重要標準,并且還需要有科研課題,按課題的比重發放科研經費。尤其是近年來,國內高校普遍擴招,教師的教學工作量變大,而對教師教學質量的考核卻很難把握,往往通過教師的科研申報或項目資金來衡量教師的教學水平,在教師看來,科研課題和教學任務就都顯得十分困難,這時候就需要在科研和教學上做出選擇。這造成的后果是,如果教師重科研,為自己的績效考核加分,卻只能在教學上不放心思,得不到教學質量的提高,往往在學生考試題和考試分數上放松來“證明”自己的教學成果,使學生的本身層次得不到真正的提高;而如果教師重教學,從科研的考核指標來講,不能使自己在短期內收益,僅僅通過教學質量是不能提高自身的學術聲望的,因此對科研方面也不能放松警惕。這種重科研輕教學的績效考核逼迫很多的教師為了自身利益變得浮躁和急于求成,使得很多學術泡沫的形成,往往過于量化教師的科研成果,忽視了教師的學術研究質量。

2.3 學科特色區分不明顯

對于高校整體而言,對教師的考核是一個統一的制度,有利于其考核和方便管理。而對于各學科的教師來說,這種統一的考核卻不利于體現其本學科特色。高校中不同的學科專業其教學和科研都有不同的側重,由于學科專業的限制,高校很難用同一個標準去衡量所有教師的業績。因為這些學科差異如果用一個標準去衡量,則會造成學科偏重,不能使高校發展成綜合性大學。如,一個教師的考核指標有其項目的大小和資金的分配,對于理工類學院來說,項目多,資金多,那么對于教師的考核也就偏高些。而對于文史類學院來說,項目申請較困難,即使申請到,資金也是偏少的,那么在考核的硬性指標下,文史類學院老師即使付出了百分之百的努力也不及理工類學院的教師,因此高校往往容易忽視文史類教師的出色之處,不利于一所高校綜合素質的提升。

2.4 績效考核制度只重考核不重培訓

在調查中,有70.3%的教師了解自身的考察結果,但只有35.6%的教師認為考核與教師發展進行了全方位的結合,通??己伺c薪酬和晉升聯系的較為緊密。這使得教師在考核后往往忽視了自身素質的提高和發展。然而,這種狀況出現的主要原因是績效考核部門沒有重視教師的培訓。目前高校的績效考核制度只重于對教師進行“經濟人”模式的薪酬分配,而忽略了對教師的培訓和自身素質的提高。按照學??冃Э己说膽鹇阅繕藖矸治?,學校對教師績效考核的目的是為了提高教師自身能力,使教師的發展符合學校整體戰略目標的發展。而現在的考核,即便是結果區分出了教師的優劣,但是對于稍微遜色些的教師或者屬于中間區域的教師,即無懲罰也無其他措施使其發展。就導致了高校中存在一些低不成高不就的教師“磨洋工”或者“混日子”的。這種無培訓措施的考核制度還要深入地發展和完善。

3 高校教師績效考核對教學改革帶來的影響

如果我們把當前教學現象和考核聯系在一起的時候,就面臨一個問題,考核是如何變得強勢的,強勢的考核對于教學改革帶來了什么影響。

3.1 行政取代了學術

隨著考核逐漸提高限制,一方面,考核變得越來越強勢,而與教學則漸行漸遠。脫離了教書育人的績效考核,更體現出對行政權力的依賴,這在教育界應該是人盡皆知的秘密。正是由于績效考核,把復雜的教學活動變成了簡單的迎合行政偏好。教師被績效考核所迫也有利益誘惑這一層的原因。很多時候績效考核的結果與教師的職稱評定、年終獎金、科研經費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為了實現自己的升遷,老師就必須根據績效考核的標準來安排自己的行為。

而績效考核很多時候落到實處就是為了體現多勞多得,更多的只注重數量而非質量,教師為了實現數量只有輕質量。這樣的情況下,教師對于教學改革的精力投入得不到正常的回報,花費精力研究課改不如多上幾節課來的實際,于是對于課改就流于形式。比如有些教師為了應付課改任務進行所謂的“翻轉課堂”,實際上就是簡單的讓學生分組講課,而沒有真正領悟翻轉課堂的意義。

3.2 教學以考核為綱取代了以就學生為綱

在這種氛圍下,教師逐漸減少主觀能動性和思考能力,轉而尋求達到標準的接近。于是以往根據學生的特點來進行的教學,變成了簡單的根據考核標準來上課。尤其是有時學生非常有自身特點時,教學的內容往往會顯得特別不協調、呆板和沒有價值。而思想政治課程作為全校的公共基礎課,很多時候都是由教研室統一教學大綱和考核標準,教師根據自己的風格和學生的特點安排具體教學。很多老師為了迎合考核都是使用統一的教案和課件,上課沒有特色,更不會花時間去研究教學改革,只求考核通過不影響績效,這樣的情況下,教學改革更是停留在形式上。

參考文獻

[1]周春燕.高校學術腐敗的制度防范研究[J].南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03:128-131.

[2]黃駿.人力資源管理視野中的高校教師績效考評[J].教育探索.2003.10

作者簡介

張美娜(1983—),女,貴州綏陽人,貴州遵義師范學院,講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歡
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高職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實踐
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路徑與策略
基于高技能人才培養的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探索
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課堂教學藝術探究
基于綜合能力測評的思想政治理論課開卷考試改革
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研究述評
中職學?!吧菊n堂”的調查研究與實踐
高校三維動畫課程教學方法研究
基于人才培養的技工學校德育實效性研究
現代信息技術在高職數學教學改革中的應用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