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議小學語文教師備課過程的思考與建議

2016-08-02 13:42王秀芹
卷宗 2016年6期
關鍵詞:建議小學語文

王秀芹

摘 要:教師作為日常教學的實踐者,其備課理念直接影響著備課行為,繼而對課堂教學的有效實施和學生發展的程度產生影響。針對小學語文教師備課中存在的問題,反思自身備課過程中的不足,進而提升小學語文教師的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

關鍵詞:小學語文;備課過程;建議

備課是整個教學過程的總策劃和總設計,它關系到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表達著教師的創新思想,體現著教師全新的教學觀。備課是為上課服務的,講究備的藝術,才能更好地發揮課堂教學的藝術?!皢柷牡们迦缭S,唯有源頭活水來”,通過對小學語文名師們備課過程的深入探析,尋覓小學語文教師有效備課的路徑。

1 樹立正確的備課理念

教師擔負著培養下一代的歷史使命,備課是教師日常教學工作之一。教師的備課理念支配著其備課行為,一個從來不愿意認真備課的教師,是永遠不會成為優秀教師的。如果教師有正確的備課理念,那么不管遇到什么樣的困難和阻力,都會為了自己的理想而奮斗不息。

美國教育家華特曾經說過:語文學習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生活中處處有語文,對于語文教師來說,要努力做一個有心人,善于捕捉生活中的每一個細節。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課程生活化”,教學活動也必然要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使學習和生活緊密聯系。

語文教師要學會在自己的生活中備課,如平時報紙、雜志中好的文章,可以剪下來進行分類整理,聽講座時的精彩故事可以記錄下來,外出旅游時搜集照片和富有特色的紀念品等等。當這些生活中所見所聞找到契合點運用到課堂教學后,不但能夠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也會讓學生在日常的生活中去自覺感受生活。

語文教師教什么?——語文教師教“底蘊”,而一個人的底蘊來自于廣泛的閱讀,著名語文教師王崧舟在《詩意語文》中回答到。所以,語文教師要做一個讀書人,在孜孜不倦的讀書過程中提升自身素養和知識儲備。教師既讀教育專業書籍、文學名著,也讀報刊雜志、兒童文學,既可邊讀別寫、有所感悟,也可粗略瀏覽、知其大概。語文教師通過博覽群書,不斷更新積累知識充實自我,做一個終身學習者。讀書看起來和備好一節節課沒有聯系,其實,它是備好課的堅實基礎。

2 分析學生的學習情況

教學過程即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相互作用的雙邊活動,其根本目的在于促進學生的主動發展。這里的“學生”不是寬泛概念上的學生,而是具體的“一個班的學生”,每一個學生都是一個個鮮活的個體,有著其特殊的年齡特征和心理需求。教學對象的確定性及其固有的獨特性,都決定了教師在備課時必須分析學生的學習需求,做到有的放矢。

1、了解學生

在教育過程中,作為課堂學習活動不可替代的主體,學生不是“空著腦袋”走進教室的,如果我們想要取得教學的成功,就要對學生進行充分的了解,也就是我們在備課時要全面解讀學生狀況。

學生的真實狀態是決定課堂教學一切活動的出發點。在傳授新知識時,要充分考慮學生已有的知識儲備,促進新舊知識的融合,更新學生的知識體系;不同年齡段的學生在其情感、興趣等非智力因素上存在差異化發展,教學活動應從學生的興趣點出發,調動學生學習的激情,使其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因此, 在備課時, 我們不妨當一回學生, 從學生的角度出發, 多想想學生會提出些什么樣的問題, 應如何解決,這就需要我們預先備個教案即“預設教案”,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做到“胸中有學生,有備而無患”。

2、關注學生

課程標準告訴我們,“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在教學過程中,要愛護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加強學生自主的語文實踐活動,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引導他們在實踐中主動獲取知識,形成能力?!薄爸卟蝗绾弥?,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為了使學生達到樂于學習的狀態,需要教師在備課過程中關注學生。

關注學生是了解學生的前提,也是了解學生的具體體現。教師在備課時既要思考教學目標如何教,也要考慮學生如何學,既要注重知識能力的提高,也要進行學生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養成,努力形成以知識為線索、潛能開發為重點、習慣培養為側重的綜合性教學。在教學這一動態的生成過程中,學生是非常重要的課程資源。所以,教師在備課時,為了能夠使學生積極地參與進來,可以讓學生預習時搜集相關資料,自己制作教學用具,自己設計教學方法等等,還要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更多地進行自主學習,在發現問題、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中不斷拓寬自己的思維,提高探索精神和運用知識的能力,達到最佳的學習效果。

3 創造性地解讀教材

蘇霍姆林斯基在《論教育素養》中說:“教師越是能夠自如地掌握教材,那么,他的講解就越是情感鮮明,學生聽課后需要花在教科書上的時間就越少。這是教師素養中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特征”。教材是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的依據,是教學內容的載體,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之間的中介。葉圣陶有句名言:語文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新課程標準倡導教師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學生學。教材本身僅僅是“材料”,要使其充分發揮價值則需要教師去用好這個“材”。

1、進行深式挖掘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指出“人對宇宙人生,須入乎其內,又須出乎其外,入乎其內,故能寫之;出乎其外,故能觀之。入乎其內,故有生氣,出乎其外,故有高致”。而鉆研教材亦是如此。

教師一方面需要深入、透徹的解讀文本,從閱讀者角度、學生角度和教師角度來分析文本,盡量全面的接收作者通過文本所傳達給我們的信息,另一方面要跳出教材,設計出精彩的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深入思考。正如于永正老師說的,“任何文本都有兩種意義,內容意義和形式意義。學習它,不僅要了解課文寫了什么,更要知道作者怎樣用語言來表達?!苯處熞诜磸屠首x和吟誦中走進作者,體會其中隱藏的鮮活的思想情感,要在逐字逐句品析文本的過程中,發現語言文字的訓練點。小學語文教師要能夠抓住課文主線和“題眼”,即文章的結構線和情感線,分析透徹課文的中心思想,鎖定文章的教學目標和重難點。

2、提倡寬度解讀

教師文本解讀的寬度與深度緊密相連。教師在備課時,不僅要了解本冊教材中的課文,也要注意與前后兩冊教材的聯系。有關某方面的課文,已經學過了哪些,與將要學習的有什么相同和不同點,做到心中有數,這樣可以在教學時做到重點突出,瞻前顧后。再者,查閱相關資料查找資料輔助對文本的理解,拓寬自己的視野。對于解讀教材過程中出現的疑問,哪怕是一個詞語、一個字,都要查閱相關的書籍弄清楚。最后,運用互聯網收集本課的教學設計特別是名師經典案例,廣采眾長并加以靈活應用,備出自己的特色。

教材作為教學活動的重要工具,是教師在備課過程中著力要鉆研領悟的。一個連教材內容都不熟悉的教師是不會上好一節課的。教師只有吃透教材,才能走進教材,在走進教材的基礎上走出教材,從而創造性的解讀教材,為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閆士果.《小學語文備課過程中存在的誤區及策略》[J].學周刊,2014.29

[2]尹曉新.《小學語文教師備課現狀及對策的個案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2

猜你喜歡
建議小學語文
接受建議,同時也堅持自己
好建議是用腳走出來的
我的學習建議
高考二輪復習的幾點建議
淺談語文課堂的情感教育滲透
語文教學中師生互動語言溝通探析
優化朗讀技巧,提升語文實效
淺談如何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
讓多媒體課件為閱讀教學助力
撥動情感之弦,讓語文課堂綻放精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