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春之歌》中林道靜形象分析

2016-08-02 20:42張耀元
卷宗 2016年6期
關鍵詞:青春之歌林道靜形象

張耀元

摘 要:我國當代著名女作家楊沫,在上世紀50年代有一部非常優秀的作品,就是《青春之歌》,此代表作主要描述,知識女性由個人反抗到成為一名優秀的無產階級革命戰士的典型,小說非常具有時代特點,在50年代青年學生中產生深遠的影響。

關鍵詞:《青春之歌》 ;林道靜;電影;形象

楊沫的代表作品為《青春之歌》,在小說出版的同年,作品就被拍成電影搬上了大屏幕,并受到當時青年學生的熱捧,引起共鳴,這部影片充分塑造了林道靜知識女性的革命形象,她身上那種特有的青年勇氣深深打動了一代人。

1 對林道靜的人生境遇進行分析

出生在地主家庭的林道靜,深深的體會到如果不想和自己母親有相同的命運,一定要脫離社會的束縛,為了避免自己踏上當“玩物”的命運,開始不斷掙扎,尋找自己的自由之路,同時也踏上了流亡之路。她先逃離家庭,去楊家村投親不遇,為了生存做代課老師,陰險的校長余敬唐向將她嫁給權貴,在反抗無力之時,她選擇了投海自盡,一直關注她的北大學生余永澤及時搭救,挽回了脆弱生命。余永澤的關心讓林道靜重新對生活燃起了熱情,兩個共建愛巢,從小感受不到家庭溫暖的林道靜特別珍惜這段感情,當得知余永澤只是當她是“花瓶”時,她對愛情失望了,不甘心就這樣生活,重新尋找工作。遇到革命者盧嘉川之后,經過盧嘉川的開導,逐漸走出自身的小資產階級思想。由于余永澤的阻攔,導致盧嘉川被捕,經過此事件,林道靜徹底的醒悟,要想改變自己的命運,獲得自由與獨立,就一定要選擇抗日救亡,徹底的離開了平庸自私的余永澤,全身心的投入到革命隊伍中,在革命者的引導之下,克服重重困難,最終成為一名優秀的無產階級革命戰士。

2 對林道靜的人物形象進行多角度的分析

在50年代革命題材的電影較多,但《青春之歌》這部電影,從故事情節、人物形象以及服飾的顏色都有具有一定的時代特點。林道靜的服飾多數以冷色調為主,從色彩方面上,符合時代的整體色調,冷色調會給人一種沉著、冷靜、剛毅的視覺效果;從款式方面上,服飾的款式主要以旗袍為主,旗袍是最能夠符合東方女性的特點,同時也突出知識女性的韻味,會給人一種純樸的視覺效果;劇中白色的圍巾,無形中塑造了林道靜沉穩的個人形象,同時也強調了她性格中純潔、質樸的一面。她是一位具有強烈的正義感以及反對封建婚姻典型人物,在革命的道路上經歷了各種艱難,最終成為一名堅強的革命戰士,如果她沒有親身經歷過民族危亡、學生運動、黨的教誨,或許她會走上一條完全不一樣的道路。她的人生經歷在50年代人的心中引起了很大的共鳴,可以說影響了一代人,即使是現在也深深的影響著當代青少年。

林道靜由一個單純、富有激情的知識女性轉變為一位堅強的革命戰士,她的成長過程中一直伴隨著艱苦、坎坷,樂觀積極的她經過人生的洗禮,選擇了一條具有非常意義的革命道路。

(一)對于生活不滿足于現狀

林道靜生活的年代是處在男權為主的社會,女性地位不受重視,想要反抗就需要義無反顧,還要有堅強的信心。林道靜的生母的命運是無法逃脫權貴家族,而林道靜的出生就意味著也是相同的命運,在傳統社會中只能夠依附男人,沒有自己人生的意義。在她成長的過程中始終伴隨著權貴的束縛,在她成長中,是可以選擇當余永澤的“全職太太”,但是她并沒有選擇這樣安穩的生活,反而選擇一條更為艱辛的道路,想過獨立的生活,做一個有充分自由的人。

(二)努力追求自己的人生

林道靜生活的年代是傳統封建社會,在這個家庭中,她沒有感受到家庭的溫暖與幸福,離開家庭之后的她,就像一個獲得自由的小鳥,可以盡情的去享受文學帶給她的樂趣,從文學中她對世界充滿了希望,向往著理想的生活,想感受世界的美妙。她反抗家人成功逃婚后,想要追求自己的人生價值,她也更希望追求一份自己渴望的愛情。當余永澤給予她溫馨的愛情之后,她一直沉醉在這樣的愛情里,認為這樣美好的愛情生活就是人生的幸福。在接下來的接觸當中,發現余永澤始終沒有真心待她,只是把她當作一個“花瓶”來對待,她對愛情所有的幻想都破滅了,對于愛情逐漸失去了信心。在之后的日子里,與革命者盧嘉川接觸后,感覺到他與余永澤的不同,余永澤在聊天時,所談的內容都是風華雪月,纏綿的愛情故事??杀R嘉川作為一名大學生,一位知識分子,所了解的都是國家大事,侃侃而談的內容都是她之前沒有聽到過的,與盧嘉川交談的過程中,林道靜的思想發生轉變,開始追求新的時代人生價值。

(三)林道靜接受人生的洗禮

影片中,林道靜一直受封建家庭的束縛,剛剛脫離家庭就像一只脫韁的野馬,是沒有經歷過任何人生的洗禮,沒有經歷過磨難是不能夠成為一個優秀的天之驕子。林道靜在認識到革命的意義,參加了革命斗爭,但是她還沒有經過革命路上精神與肉體的磨難,要經歷了這些磨難才能夠真正成為一名優秀且合格的革命者。在革命路上,先后經歷了二次被捕,在第二次被捕后,她面對敵人胡夢安的誘惑,義正嚴詞的拒絕,在嚴刑拷打過程中,經歷了灌辣椒水、鐵條炮烙,直到自己扛不住折磨昏死過去,這些酷刑對于一個男人來說都是殘酷的,更何況林道靜還是一位女性。精神上的折磨比肉體上的折磨更加殘酷,尤其是在愛情和革命之間的選擇上,林道靜一方面想要追求自由、對獨立的生活充滿渴望,但生活中始終處于到處碰壁的狀態下。在與余永澤的婚姻中,她多次提出想要過獨立的生活,想走向社會,但由于她當時的思想不知道如何去沖破現有的局面,也懂得如何去做才能夠實現獨立、自由。一直到與盧嘉川接觸之后,經過盧嘉川的開導,她明白了如果想要自由與獨立,就需要投身到集體斗爭中,把個人的命運與廣大群眾的命運緊密的聯系在一起,才能夠掙脫現有的社會束縛,才能夠有出路。與盧嘉川接觸過程中,不斷閱讀有關革命的書籍,接受思想的洗禮,經過一番思想斗爭最終放棄了余永澤,選擇一條艱辛的革命道路,在之后的歲月里,承受住了各種磨難,最終成長為一名堅強的革命戰士,為無產階級解放事業做出貢獻。

(四)實現自我的人生價值

在影片中構建了一位為追求自由、理想且具有一定政治意義的人生,在影片的后期,林道靜已經成長為一名優秀的革命戰士。在那個時期,知識分子只有在黨的領導之下,把個人的命運與社會民族解放緊密結合在一起,才能夠有出路。

林道靜的革命之路是非常曲折和冒險的,先后經歷三次腥風血雨的戰爭。

第一次是農村戰爭。在這次戰爭中,林道靜第一次被捕,出獄之后,親眼目睹了農民生活上的艱苦,尤其是在遇到她父親早年欺壓過的農戶鄭德富之后,對于鄭德富的悲慘遭遇有所了解,這時的她才真正的感受到社會階級所存在的仇恨,同時在思想觀念中,對地主階級以及其他壓迫姐姐產生了深深的反感,恨意日益加深。之后在黨的領導下參加了割麥斗爭,在這次斗爭中,她率先識破宋郁彬的狡詐,冒著生命危險帶著革命者連夜離開宋莊。經過這次斗爭以及農村的所見所聞,對林道靜的思想覺悟得到了提升,林道靜徹底認識到自身的剝削階級與資產階級思想的局限。

第二次是城市戰爭。林道靜與盧嘉川的接觸日益增加,逐漸開始參加各種革命活動,上街游行、貼傳單海報、參加黨組織的秘密集會,同時還冒著生命的危險,幫助盧嘉川保管一些機密文件以及信件傳遞工作。林道靜在革命者江華的指導下,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才開始真正的接觸到地下斗爭,體會到了斗爭的艱苦。參加革命之后,體會到了身無分文、饑寒交迫以及居無定所的滋味,面對身邊沒有親人,工作不穩定,還要組織學生加入到抗日救亡的事業中,在此期間還要與教授做思想工作,與叛徒進行周旋,盡自己的努力,幫助那些思想進步的青年學生以及自己身邊軟弱的朋友。

第三次是監獄斗爭。由于內部叛徒的出賣,林道靜經歷了參加革命后的第一次被捕,但共產黨很快將林道靜救出。但林道靜從農村離開后,時間不久就經歷了第二次被捕,在這次被捕中,她經歷了敵人的嚴刑拷打以及特務的刺探,在獄中與共產黨員林紅接觸過程中,學習到了林紅身上那種堅強的毅力所感染,尤其是林紅在失去丈夫之后,仍然保持著樂觀的生活態度,在艱苦的監獄生活中,依然堅持學習,在林紅受刑前所說的那段話對林道靜產生巨大的震撼,深深的體會到作為一名優秀的共產黨員,要始終保持著一顆隨時犧牲的準備,但同時還要保持著積極的心態,努力工作,即使面臨著死亡,但革命的靈魂依然在抗爭。

林道靜始終保持著滿腔激情,去參與抗日救亡活動,堅持領導一批大學生進行游街示威活動,把社會形式推向新的高潮。在革命中具有獻身的勇氣,同時在忘我的工作狀態中,自身的政治覺悟得到了一定的提升。小說中通過一系列的事件、情節,非常細致的對林道靜的成長過程中經歷的曲折進行描述,在困難面前,盧嘉川與林紅等革命者的幫助之下,林道靜承受住了前所未有的考驗,自身逐漸擺脫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的思想束縛,成長為一名優秀的革命者。

3 對林道靜形象的典型意義的分析

在觀看完整部影片后,我們所看到那個時代作為愛國學生對于祖國的熱愛,在艱苦的歲月中,他們依然保持著對革命堅定的信念?,F在的青年沒有經歷過艱苦的抗戰歲月,無法從自身的經歷去體會英雄兒女的動人事跡。影片中的林道靜出生在地主家庭,作為一個地主家的大小姐,不甘心生活平庸,不愿意受官僚主義的控制,一直在同命運進行掙扎,在此期間,遭受到一系列的打擊,她先后經歷了自殺未遂、為了工作四處碰壁等,面對這么多挫折和打擊,她始終沒有放棄對自由的渴望。在爭取自由與獨立的道路上充滿了艱辛,坎坷,但是她把這些痛苦的經歷,當作是對自己人生的一種提升,從未放棄過自己,堅持一種百折不撓的精神、不服輸不畏懼,對于當今社會來說仍然是一筆巨大的財富。

現在的社會,許多年輕人有多少人因為沒有堅持自己的理想,過著平庸的生活,還有一部分人在奮斗時期,經歷了幾次打擊就不在繼續堅持,心里承受不了打擊,意志消沉,甚至選擇逃避,放棄脆弱的生命。他們對不起短暫的青春歲月,在奮斗路上越走越遠,迷途不返,當自己真正的可以靜下心來思考人生的時候,頓然醒悟青春已逝去,往事不能再回首。那些放棄自己生命的人,他們自己已經解脫,但是他們留給自己身邊的親人、朋友是無限的痛苦和傷心。

人生是短暫的,青春的歲月更是匆匆而過,少年時期屬于青春的前奏,事業中期是青春的高潮,事業末期是青春的片尾。如今的我們更需要做的是,把握住青春的節奏,跟上時代的腳步,讓自己的青春之歌可以響徹生命?;叵胍幌码娪啊肚啻褐琛?,那個時代是不可能停下來,也不能讓自己停下來,因為時代在推著自己在前進,根據當時社會的情況,構成了特有的青春步伐,用風發的青春激發自己不斷前進,感受青春的氣息。似火一樣的青春歲月,富有激情和青春特有的感染力,讓知識分子對社會充滿了希望。林道靜在余永澤那里獲得了悲傷的愛情,盧嘉川急速的步伐讓她跟緊腳步,隨風而行,那是屬于一個時代的腳步,前進的腳步,是一個時代的青春歲月。

該作品中的人物以青年為主,在那個時代,他們的青春是那么的有力量,那么激情,那么驕傲,他們順應時代的發展,跟上了青春的步伐,縱然道路是艱辛的,但是他們始終堅持著自己的信念,不斷的前進,不懼艱難險阻?,F如今的我們,生活在一個安逸的時代,我們至今還沒有跟上時代的節奏,沒有勇氣去爭取自己的自由與獨立,我們的青春沒有激情、昂揚?!肚啻褐琛烦懗銮嗄耆说穆曇?,也唱響了那個時代的節奏,如今的我們也要為自己的人生努力奮斗,去奏響屬于自己的人生之歌,讓自己的青春不留下任何遺憾,銘記青春。

4 結束語

生活在當代社會的我們,在青春的時候,始終會思考自己的人生,有時候會選擇認命,有時候又告訴自己不能向命運低頭,要努力改寫自己的人生,不能甘于平庸的人生?,F在的我們要有一種無所畏懼的精神,因為我們還有青春,對事業還有沖勁,不能害怕奮斗路上的艱辛。我們要學習那些革命者,承受住任何磨難以及堅持理想的精神,結合自身實際情況,積極面對接下來所要經歷的磨難,努力對自己的人生負責,為自己的青春負責。

參考文獻

[1]周儀姜.電影《青春之歌》中的林道靜形象及其現實意義[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5(7):244-244.

[2]葉穎.淺析《青春之歌》中林道靜的人物形象特征[J].劍南文學,2010(7):38,40.

[3]張艷平.探析《青春之歌》中林道靜的性格成長歷程[J].學園,2013(19):199-199,201.

[4]許珍.尋找精神父親之路——林道靜戀愛心理探析[J].遼寧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12,29(4):89-91.

[5]董婉馳.淺論中國十七年電影中的女性知識分子形象[J].今傳媒(學術版),2015(1):90-91.

[6]王杰,朱倩.沖不出牢籠的鳥——從女性主義角度看《青春之歌》[J].景德鎮高專學報,2011,26(3):65-67.

[7]張杏麗.電影《青春之歌》中的林道靜形象及其現實意義[J].電影文學,2011(17):81-82.

猜你喜歡
青春之歌林道靜形象
長篇小說《青春之歌》的愛情研究
——以林道靜為例
舞劇《青春之歌》創作藝術特征探析
表演藝術家謝芳的后“青春之歌”
論導演創作的指揮棒
《水滸傳》宋江形象探析
中日十二生肖之亥豬形象比較
《青春之歌》在世界的傳播與影響力研究
《青春之歌》背后的故事
“身體-主體”視角下的《青春之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