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當代文學文體互滲與述史模式反思

2016-08-02 20:42李博文
卷宗 2016年6期
關鍵詞:現當代文學

李博文

摘 要:文學作品的發展是一個國家和一個民族文化發展歷程的一種體現方式,是國家歷史背景發展記錄的一種必然方式。不同國家在不同時期內受到歷史文化的影響和發展逐漸形成了具有時間特征的文化形式?,F代文學和當代文學是我國文學發展中兩個重要部分,在現代文學和當代文學時期內受到文化背景的影響,使其文體和敘事形式上存在一定的差異性。但是,文體互滲和敘史模式是文學作品發展中無可改變和替換的一種發展方式。因此,本文中針對現當代文學文體互滲與述史模式進行反思研究和分析。

關鍵詞:現當代文學;文體互滲;述史模式

1 前言

現代文學的起源時間為五四新文化運動,而當代文學在時間的劃分上至今在學術界仍然存在爭議?,F代文學和當代文學在其時間的分割上的差異性主要是由于二者在文體和敘史模式上具有相似性,最終導致不能夠明顯的對其時代進行劃分。目前,我國學者在對當代文學和現代文學進行劃分的過程中主要是將1949年新中國成立作為二者的分割點[1]。因此,在對二者進行文體互滲和敘史模式研究中需要從其時代背景、歷史環境以及代表作品等方面入手,對其進行研究,以進一步掌握二者之間的文體互滲和敘史模式。

2 現當代文學文體互滲

文體滲透從我國先秦時期就已經存在于文學作品中,直到魏晉南北朝時期逐漸發展成為文學發展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2.1 現代文學文體互滲

我國當代文學作品在其文體互滲意識的發展上受到五四新文化運動的影響,其意識相對較為強烈。例如,梁啟超在其文學作品中曾經大力倡導“中國文學想要發展,需要不斷的創作文學文體,利用文學文體滲透的作用,進行文化的改革,這樣才能夠促進我國革命運動的發展,改善國民的精神內涵?!贝送?,在該時期內的作者為進一步創新文體,強調無體文化。魯迅在對《雨絲》進行評價的過程中,堅信該部作品是一部典型的無體作品,在一定限度上表達了作者的自由情感[2]。魯迅的這一觀點主要體現了在現代文學時期,作者更加強調的事一種文體創新和自由,利用文體互滲的效果將詩詞文體,轉化成白話詩文體,以一種更加自由、直白的表達方式創新文學文體。此外,該時期的不同文學作者將散文體與詩歌文體互滲,從而形成了具有時代價值的現代詩體。例如,郭沫若、朱自清、胡適等均是新詩體的代表作者。由此能夠看出,在我國現代文學的發展過程中追求文體的自由、創新和互滲。

2.2 當代文學文體互滲

我國的當代文學在其發展過程中進一步的強化了文體滲透的作用,不僅傳承了現代文體滲透的方式,還進一步的將外國文體與中國文體進行互滲,從而形成當代文學文體形式。例如,郭小川、賀敬之等將中國文學中的詩體形式與國外話劇文學體形式進行互滲,從而形成了具有話劇和詩意的文體結構形式,將情感與文化內涵充分的在文學文體上進行融合,形成了當代文學文體的創新發展。此外,我國當代文學文體互滲,不僅表現在中外文體互滲上,在國內文體互滲上更進一步的加深了文體互滲的內涵性,拓展了范圍。例如,沈從文是我國當代著名的文學作者,在其作品《編程》、《阿黑小史》中將我國古代的詩詞文體與現代的散文文體進行互滲,從而將作品中的故事情節、故事寓意、故事環境等互相表現,創造出了一批具有時代意義的文學作品[3]。而韓少功在其作品《馬橋詞典》中將詞典文體形式與故事文體形式相結合,從而形成了詞典故事文體,更進一步的將主觀意見與客觀意見的解釋相融合,進一步的創新了詞條解釋作品的發展。由此能夠看出,我國當代文學在其文體互滲意識上較現代文學更為強烈,且在融合方式上更加多樣化。

3 現當代文學述史模式

文學敘史是文學著作中最為重要的一部分,在其敘事的過程中不僅需要將歷時文化進行在線,還需要真實的反應在不同歷時時期的故事內容,還原歷時的真實性。因此,在其敘史模式上受到不同時期文體互滲的影響,也會產生一定的差異性。

3.1 現代文學敘史模式

現代文學敘史模式中主要采用的是對歷史故事進行敘述,以評論的方式展現作品的內涵和觀點。例如,魯迅在其作品《野草》中意評論性的方式,利用散文和詩詞文體互滲的方式將作品中所表達的歷史背景和歷史內涵進行闡述,并且闡述了自我的觀點和看法。而郭沫若在其作品《女神再生》中利用戲劇和詩詞文體互滲的方式,將作品中的神話歷史故事進行情節再現,并且在文章中不斷的將自我觀點和意見進行總結[4]。由此能夠看出,我國現代文學敘史在其模式上主要以文體互滲的方式,利用評論性的文字將歷史著作進行編著,從而形成該時期的文學敘史作品。

3.2 當代文學敘史模式

當代文學敘史模式受到當代經濟發展和人們觀念的影響,在其敘史模式上也展現出了與現代文學不同的模式。以互聯網文學的發展為例,當代我國文學在進行敘史上受到互聯網文化的影響,逐漸形成了以圖文并茂為主的一種文學敘史形式。在敘史文學中將歷史時刻畫面與文字相結合,從而形成一種全新的文學敘史模式。此外,互聯網博客的產生,將文學創作更加平民化,越來越多的人們可以利用博客進行創作。這樣更進一步的將文學敘史模式轉變為一種生活方式記錄的形式,真是的還原了歷史時期內的故事和文化,與此同時作者還可以將故事所發生時的情感和自我評價進行記錄。由此能夠看出,我國當代文學敘史模式的創新打破了現代文學敘史模式的框架,更加平民化和真實化。

4 總結

文體互滲和敘史模式是文學發展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影響文學發展的關鍵因素。在文學創作的領域中只有具有強烈的文體互滲意識,才能夠創新出更加完美、具有吸引力的作品。在其敘史模式上也只有不斷的創新發展才能夠更加充分、完整、真實的展示內容。因此,未來在其發展過程中需要進一步掌握和創新文體互滲,完善我國文學敘史的發展結構,促進其長遠發展。

參考文獻

[1]高旭東.近代、現代與當代文學的歷史分期須重新劃定[J]. 文藝研究,2012,08(01):61-70.

[2]丁仕原.跨文體與文體開放——關于當代文學體裁的思考[J]. 晉陽學刊,2011,01(06):139-141.

[3]方漢文.中國現當代文學史的“替代言說”——傳統形式的斷流與缺位[J]. 廣東社會科學,2011,02(08):150-159.

[4]蘇涵.從文體創造看當代戲曲文學的特征屬性與文學價值[J]. 戲曲藝術,2016,01(09):104-121.

猜你喜歡
現當代文學
淺談國學熱和中國新時期文學
論語文教育與現當代文學
對中國現當代文學教學與大學生人文精神培育的探究
外部研究與“真實”追求及其發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