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建省美麗鄉村建設的若干思考

2016-08-02 22:39張琳
卷宗 2016年6期
關鍵詞:增收農村環境美麗鄉村

張琳

摘 要:黨的“十八大”提出了建設“美麗中國”的生態戰略目標,美麗鄉村建設是建設“美麗中國”的有機組成部分和必然要求,同時也是農村地區建設生態文明的重要平臺。自2013年以來,福建省對美麗鄉村建設展開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嘗試與實踐,取得了較為理想的效果。但是也要清醒地認識到,美麗鄉村建設依然任重道遠,仍有一些措施需要在實踐中不斷地落實。本文以福建省古田縣為例,結合當地美麗鄉村建設現狀,就今后建設美麗鄉村,深化農村生態文明建設提出有價值的策略,以期為推動古田縣的生態發展提供重要依據。

關鍵詞:美麗鄉村;生態文明建設;農村環境;增收

2013年的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提出建設美麗鄉村的目標,福建省對此高度重視,積極展開周密部署和政策落實,在經驗培育和推廣方面取得了有益的嘗試。福建省古田縣“美麗鄉村”建設于2013年正式啟動。截止到2015年底,已完成首批15個美麗鄉村示范村的建設任務,美麗鄉村建設氛圍日漸濃厚,成效逐漸顯現。立足新征途,古田縣要進一步創新方式方法,結合美麗鄉村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將這項重大任務做好做實,進而優質高效地完成生態創建的重大目標,

1 加強農村環境及基礎設施的綜合整治

基于歷史層面的因素,福建省農村地區普遍存在著衛生基礎設施相對薄弱以及公共設施不完備等問題。同時,農村居民常年養成的某些不良生活習慣加劇了鄉村“臟亂差”的環境局面??傮w而言,村容村貌與“美麗鄉村”的建設目標相差甚遠。為此,古田縣自2014年正式實施了“百村示范,千村整治”的美麗鄉村建設工程,以農村環境及基礎設施的綜合整治作為工程的核心內容,深入開展舊危房改造、村莊綠化、鄉村道路硬化、污水垃圾分類處置等多項整治措施。古田縣重點扶持美麗鄉村示范村的建設,各示范村嚴格按照“新、綠、亮、潔、美”的總體要求,以創建美麗家園、清潔家園為落腳點,深入開展“潔化、綠化、美化”行動和“衛生一般村(社區)”的評優活動。截止到2015年底,共拆除違章搭蓋約2萬平方米,清除垃圾1.5萬多立方米,清潔河道約13公里,植綠補綠(含造林)26.5萬多平方米,立面改造8萬多平方米,建設休閑公園、文化廣場等3.5萬多平方米。通報“衛生一般村(社區)”56村次,整改到位(含正在整改)56村次,有效地改善了農村的生態環境和基礎設施。

2 實施“兩增收一美麗”模式

2015年以來,古田縣密切圍繞農村增收、村財增收和美麗鄉村建設的任務要求,通過加強財政扶持,促進農村居民增收,完善保潔機制,培植鄉村文明,進而不斷地深化美麗鄉村建設,取得了豐碩的工作成果。

2.1 推動食用菌產業升級,創新農村發展機制

古田縣的食用菌產量和出口量均居全國之首,被譽為“中國食用菌之鄉”,成為推動古田農民增收的重要支柱之一。為此,古田縣專門出臺了《加快使用卷產業發展的意見》等文件,通過在高校設立食用菌研究機構及食用菌產品質量監管運行中心,加強食用菌領域的課題攻關和專題研討,并在縣域內打造一批優秀的食用菌標準化作業生產基地,為推動食用菌產業的轉型升級提供了政策保障。

同時,為使農民農業生產經營中獲益,古田縣積極搭建農產品交易展示、農村土地流轉、金融信用貸款等技術平臺,深入嘗試住房財產權、農村土地承包權以及食用菌專用廠房的抵押貸款工作,扭轉了農民貸款抵押困難、擔保困難的局面。與此同時,積極響應國家“大眾創業”的號召,興建標準化的農民創業園、高品質的農業產業示范園,實現農業的組織化經營管理,增加專業性合作社的數量,促進科技創新成果向現實生產力的轉化,通過人才培養和示范幫扶,帶動當地農民增產增收。

2.2 做好村財增收工作

古田縣依據沿線、山區、城郊結合部等不同類型,根據農、林、牧、漁業的差異,聯系最新任務目標,不斷擴大村財增收項目的建設規模,推動項目建設的有效落實。古田縣精心指揮,對縣域內村財增收的困難村開展“一對一”地幫扶,統籌縣、鄉、村三級行政力量,積極支援投資參股鄉的關鍵項目改擴建,做好土地占補平衡力度的科學干預,促進村民收入的可靠性和牢固性,使財政基礎相對薄弱的村莊的村財增收難題得以有序解決。此外,還對農村給予適度的土地優惠和金融方面的扶持,嚴把各項政策落地關。通過健全完善民主管理、群眾決策、資產保值增值等機制,逐步形成村財增收的長效機制。

2.3 完善保潔機制

做好農村公共基礎設施的運營和管理,古田縣各鄉鎮、村要合理用好公共設施的運維經費,保障各生態示范村的娛樂設施、公共綠地、公園水系等高標準地完成建設任務。搞好村域環境的常態保潔,生活垃圾的處置和清理要細化到各住戶,由村統一收集,再由所在鄉鎮集中運輸,形成垃圾處置一體化體系。各村要集中開展“清臟治亂”活動,實施農村環衛管理制度,完善保潔辦法,以增強村民群眾的環保主體意識,齊心協力共創美麗家園。

2.4 培育鄉村文明

鄉村各項文明建設是推動“兩增收一美麗”計劃的重要內容,要科學選配村級領導班子,創設和諧的村民自治民主氛圍。村級組織負責人要發揮基層帶頭作用,開展“美麗家園”、“文明標兵”、“平安家庭”、“和諧示范村”等特色鮮明的鄉村文明創建活動,敢于不適合美麗鄉村建設的農村傳統陳規陋習,提倡文明的社會風尚,形成民風淳樸、文明有序、團結安寧的鄉村文化環境。為激發群眾投身于鄉村文明建設的熱情,可嘗試開展保潔監督檢查評優活動,動員全體村民為村域環境的改善和綜合整治貢獻更大的心力。

3 加強美麗鄉村建設的頂層設計

首先,美麗鄉村建設離不開政府、社會和群眾個體交互融合的資金投入長效機制,一直以來,資金是美麗鄉村建設的重要基礎,要多路徑、多渠道地籌集資金,并要以文件規定,省、市、縣、鄉(鎮)、村要以年度為單位定期劃撥相應比例的資金作為美麗鄉村建設的經濟來源。同時,積極吸納民間資本,并以稅收優惠、管護補助等形式,鼓勵各企業和社會團體積極捐資,在農村興辦衛生醫療、社會福利、體育旅游、教育培訓等各項事業。以市場引導企業通過多元化的投資形式建設農村公共設施。其次,將美麗鄉村建設統一納入古田各級政府官員的年度績效考評體系之中,落實目標責任考核,編制獎懲方案。

4 落實“村兩委”的責任,發揮農民的主人翁作用

美麗鄉村建設直接關乎農民的切身利益,“村兩委”作為村民自治組織,理應成為美麗鄉村建設的組織者和引領者。所以,古田縣“村兩委”領導班子要深入美麗鄉村建設實踐中,提高“村兩委”干部一線履職和基層服務效能。同時,面向廣大村民大力宣傳美麗鄉村建設的重要意義和必要性,并向村民征集建設意見,實施民主決策和民主管理,推動各項建設決策的制度化、程序化,全方位保障農民的知情權和監督權。

5 結束語

古田縣地處福建省東北部,閩江中下游,享有“福州后花園”的美譽。獨特的區位優勢為古田的美麗鄉村建設創造了有利條件。為實現可持續發展,古田縣今后要大力加強農村環境及基礎設施的綜合整治,深入實施“兩增收一美麗”模式,加快美麗鄉村建設的頂層設計,嚴格落實“村兩委”的責任,進一步實現“綠色發展”的目標。

參考文獻

[1]樂園. 美麗鄉村之“美”——對福建省永春縣仙夾鎮東里村“美麗鄉村”建設的思考[J]. 武夷學院學報,2015,10(34):40-43.

[2]杜強. 穩步推進我國美麗鄉村建設的思考——以福建省為例[J]. 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2015,20(09):150-154.

猜你喜歡
增收農村環境美麗鄉村
美麗鄉村要靠富民產業支撐
關于內蒙古農牧民增收因素的分析
淺析鐵路機務系統增收創效
我國農村環境污染防治法律問題研究
美麗鄉村建設中“三農”媒體的使命與擔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