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我國行政程序法的基本原則

2016-08-02 00:13刁越男
卷宗 2016年6期
關鍵詞:基本原則標準內容

摘 要:行政行為的規范化和法制化受到社會關注,因為它的存在不僅關系到行政行為的效率,而且關系到行政行為的公正。80年代末期,我國學者開始研究這一問題,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成果大多停留在制度層面,側重從制度層面構筑行政程序法的基本原則,強調基本原則的指導、規范作用,忽略了基本原則的道德評價標準作用。從基本原則的內涵入手,結合我國國情提出我國立法的目標模式,并對行政程序法基本原則的具體內容進行了闡述,以期對我國實踐提供參考。

關鍵詞:基本原則;標準;內容

1 我國行政程序法基本原則立法討論的現狀

現今,行政程序法仍未正式立法。但學者們的成果取得了很大進步,全國各大高校、專家學者已紛紛提出《行政程序法建議稿》,對我國確立行政程序法具有促進作用。

行政程序法的基本原則是立法中爭議的焦點,法學學者各持己見、莫衷一是。歸結有幾種觀點:有人認為行政程序法的基本原則包括程序法原則和實體與程序兼具原則兩大類,前者包括行政公開原則、參與原則、平等原則、作出決定原則、程序及時原則,后者包括依法行政原則、平等原則、比例原則、誠實信用原則、自由裁量權正當行使原則;有學者綜合各國行政程序法的實踐,參照國內學者的各種觀點,認為行政程序法的基本原則包括程序公正原則、相對方參與原則和效率原則;有人認為行政程序法的基本原則就包括公開原則,公開公正原則、參與原則、效率原則;除此之外,行政法學還有許多不同的觀點。

2 行政程序法基本原則的確立標準

行政法程序基本原則的確立標準應當從行政法基本原則的內涵把握,它揭示了基本原則的外在表現,并意識到基本原則內在的價值追求;指出了基本原則的指導意義,還認識到了基本原則的規范、制約功能?;诖?,行政程序法基本原則的確立標準應當是:效力的貫穿性,它是行政程序法基本原則的形式標準。是指行政程序法基本原則是貫穿于行政程序法規范始終的,對全部行政程序法規范自始至終都具有法律效力。只有在行政程序法基本原則的指導規制下,行政程序法制度和規則才能符合行政程序法的價值和目的,不至于偏離行政程序法所追求的價值目標。內容的根本性,它是行政程序法基本原則的實質標準。內容的根本性可以從行政程序法基本原則與行政程序法所追求的目的、價值之間的關系上體現。

3 我國行政程序法的基本原則內容

關于行政程序法的基本原則內容的學說在學術界并未統一。歸根結底,確立基本原則,必須從基本原則的屬性、功能以及我國程序立法目標模式出發。

(一)公開原則

公開作為溝通政府與人民的渠道,隨著民主的發展以及公民的權利意識、參與意識的增加,成為公眾的迫切要求,也成為控制行政權力無限膨脹、忽視人權、蔑視人權的重要手段。行政公開成為人民參與權力運作過程的基礎,人民主權原則的必然要求和具體反映,也即公民行使參政權或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必要前提。公開原則讓人民充分了解行政執法的過程,為參與政治提供了前提,體現人民民主專政。同時公開原則使程序為人們所預先了解,增強了行政行為的可接受程度。公開原則首先要求行政程序本身公開,讓人們了解程序的流程和程序中的權利義務分配,這是程序公開的基礎;其次,行政程序的行使過程公開,防止行政機關暗箱操作,體現公正,這是程序公開的重點;最后,行政程序的結果、信息公開,這是對程序實體上的要求,以保證是指公開與形式公開相統一。

(二)程序法定原則

程序法定原則是指用以規范行政權的行政程序必須通過立法程序使其法律化,行政主體行使行政權所遵守的程序由法律加以明確的規定。以行政程序來規范行政權,其主要內容是:(1)事先說明理由。行政機關在作出行政行為時,針對具體的個人或者特定事項應當告知其行政決定的理由,并聽取其申辯。行政決定是針對不特定的人或事,應說明決定的依據,以便行政機關的決定更具有可行性。(2)事中聽取意見。行政機關在作出有涉他人合法權益的決定前,給予與行政決定影響的合法權益有關的行政相對人有權表達意見,提供證據的機會;行政機關應當聽取意見,接受所提交的證據。(3)事后告知權利。行政機關在作出行政決定后,應當告知受到該決定不利影響的行政相對人在何時、以何種方式、向何種機關提出不服審查的請求,以引發對行政權的事后監督程序。

(三)時效原則

時效原則是指行行政程序的行使過程應嚴格遵守時限的規定,及時行使行政權力。要求行政相對人在法定的時限內主張維護自己的權利,逾期則不對其主張予以保護;另一方面要求行政主體在法定的時限內處理該行政案件,做出行政決定,逾期不處理視為許可或作出不利于行政主體利益的選擇?!斑t到的正義非正義”,行政行為不同于其他法律行為,它直接影響到人們的經濟生活,行政主體所面臨的繁重行政事務要求其處理具有效率性,否則將阻礙社會的發展;行政程序的效率性還保證對相對人的及時救濟,維護行政權力的威嚴。時效原則還需考慮行政程序適用的必要性,即一個行政行為的做出是否應當引入行政程序;考慮行政程序適用的效率即有多種程序方案可選擇時,選取最為便捷的,但以充分實現公正為先;在行政程序上可引入司法中的判例制度,優先適用先前情況相同的處理方式,但以相對人未提出合理抗辯為限。

(四)參與原則

參與原則要求行政主體在為行政行為時,除法律特別規定外,應盡可能在法律程序上為行政相對人提供參與行政活動的機會,從而使行政活動更加符合相對人的愿望和利益,符合社會公共利益。參與原則應當包括如下內容:行政相對人申請聽證,進行舉證、質證,這是參與的核心程序有重要的意義。行政相對人的申辯和陳述,是重要環節。行政復議的申請,行政訴訟的提起,行政相對人的啟動救濟程序、參與最終決定。

我國行政權向來強大,在行政集權化現象突出、行政權與司法權不平衡的現階段,不僅要制定行政程序法,而且要真正發揮作用,實施依法行政、依法治國,實現法治國家所面臨的重要課題。

參考文獻

[1]應松年.行政程序法立法研究[M].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2001.

[2]羅豪才.行政法學[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

[3]姜明安.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

作者簡介

刁越男(1990-),女,內蒙古阿榮旗人,黑龍江大學法學院2014級憲法學與行政法學研究生,研究方向:行政法。

猜你喜歡
基本原則標準內容
2022 年3 月實施的工程建設標準
內容回顧溫故知新
忠誠的標準
美還是丑?
關于創新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的實踐與探索
淺議小學語文作業優化設計
論網絡言論自由的限度及其基本原則
主要內容
一家之言:新標準將解決快遞業“成長中的煩惱”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