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
—2015年我國檔案備份研究現狀及問題分析

2016-08-05 01:35鄭州大學信息管理學院吳晨菁
辦公室業務 2016年11期
關鍵詞:發文備份異地

文/鄭州大學信息管理學院 吳晨菁

?

2011
—2015年我國檔案備份研究現狀及問題分析

文/鄭州大學信息管理學院 吳晨菁

【摘要】通過對2011—2015年我國檔案備份研究文獻的關鍵詞、文獻來源、作者發文、研究機構相關數據的分析,總結近五年我國檔案備份文獻研究的主要內容,指出研究中存在的問題,提出相關建議。

【關鍵詞】檔案備份;學術研究;研究成果;統計分析

檔案保存不僅受制于經濟發展和技術進步等條件,還受制于自然災害和人為因素,檔案備份工作就是防止和解決由于人為操作、系統故障、自然災害等因素導致的檔案資源損毀、遺失等問題,同時保持檔案信息服務的連續性,便于災后檔案數據的快速恢復,是檔案保護工作的重要內容。檔案備份的方式有檔案登記備份制度、檔案異質備份、檔案異地備份、云備份等等。

一、文獻統計分析

以“中國知網”為檢索平臺,以“檔案”并含“備份”為主題,時間限定為“2011年1月1日——2015年12月31日”,檢索共得到777條文獻,去除不相關文獻和重復文獻,共篩選出有效文獻353篇。

(一)檔案備份研究文獻關鍵詞分析。運用CitesPace對所篩選文獻進行關鍵詞分析,共統計出144個關鍵詞,總頻次為1163次。出現頻次在16次以上(包括16次)的關鍵詞,占總頻次的46%,統計結果,見表1。

表1 2011—2015年檔案備份研究關鍵詞頻次統計

由表1可以看出,“異地備份”“檔案登記”“檔案數字化”“國家檔案局”“檔案數據”等為檔案備份研究的熱點,其中以“異地備份”的相關研究居首,占總出現頻次的9%??梢?,近五年來,檔案備份研究內容主要以異地備份為主,檔案備份實踐也以檔案異地備份為主要模式。

(二)作者發文分析。根據普賴斯定律m=0.749(nmax)1/2,寫作0.749(nmax)1/2篇以上論文的作者所發表的論文數等于論文總數的一半。統計發現,發文最多的是浙江省檔案局的梁紹紅,共發文7篇。因此nmax=7,那么m=1.981,取整為2,所以,發表2篇論文的即為核心作者,統計共有27人,如表2所示。

表2 2011—2015年檔案備份研究文獻核心作者發文統計

作者對同一領域系統的研究會形成較多研究成果,如果發文較多,其對研究主題的認識會更加深入,反之,對主題的整體把握則相對較差。經統計,發文最多的是梁紹紅,共7篇,而發1篇的作者有281人,占總人數的79.6%。由此得出,全面地對檔案備份進行研究的人數并不多,核心作者所占比例太小,研究零散、不深入,體現出檔案備份研究方面的知識不系統,影響力也較低。

(三)研究機構分布。2011—2015年檔案備份研究的第一作者主要分布在檔案部門、高校等,其中高校包括高校檔案館,檔案部門包括檔案館(局)、檔案室、檔案學會等,具體分布,如表3所示。

表3 2011—2015年檔案備份研究機構分布

表3顯示,檔案備份研究機構比較集中,以檔案部門和高校為主,共發文188篇,占總文獻量的53%,企業、醫院、研究(院)所也有涉及。其中浙江省檔案局發文21篇,居首位,浙江省檔案局信息科技處、福建師范大學社會歷史學院和紹興市檔案局各發4篇,浙江省檔案局法宣處、溫州市檔案局各發2篇。這表明,浙江省對檔案備份做了較多的研究,檔案備份的工作實踐也較為深入。

二、研究的主要內容

(一)檔案備份基本方式。

1.冷備份、熱備份。冷備份又稱離線備份,是指在執行操作時,用戶行為將被停止,系統不接收數據更新,備份數據量越大間隔時間越長。熱備份又稱在線備份,就是備份系統和應用系統實時同步,不影響應用系統的正常運轉,數據完整性最好,但成本高、資源占用多。

2.活備份、死備份。顧名思義,活備份是指可以實時修改更新的備份行為,一般針對實時性強、使用頻率高的檔案信息;相反,死備份是指不可修改的備份行為,主要針對保密性較高、使用頻率低的檔案信息。

3.完全備份、增量備份、差分備份。完全備份是指在每個時間點上對所有數據實現完全備份,突發災難時只需恢復上一個時間點的備份數據即可。增量備份不需要對所有數據進行備份,僅需對上一次備份后增加更新的數據進行備份,減少了重復數據。差分備份是指進行一次完全備份,之后只備份與第一次完全備份不同的數據。

(二)檔案備份模式。

1.檔案登記備份制度。檔案登記備份制度的安全監管對象主要是現行文件,規范化是實現其實際效果的基礎。檔案數據備份中心建設是檔案登記備份制度的核心,在這個平臺里,可以實現跨系統的不同方式的存儲備份行為。檔案登記備份所運用到的技術有物理集中、數據集中、服務器合并、應用整合等。

2.檔案異質備份。檔案異質備份是指改變了檔案的存在形態,轉換檔案的形態進行備份。檔案異質備份的方式有靜電復印、縮微、翻拍、數字化、仿真復制、在線備份、離線備份等。對電子檔案以紙質形式和縮微膠片形式進行備份保存就是國家檔案局的要求。

3.檔案異地備份。檔案異地備份指將電子檔案的備份保存在異地的存儲介質上,使得其可以避免本地災害破壞,提高了電子檔案的容災能力。檔案異地備份有三種形式,館際互備、異地建立檔案備份基地、區域性或全國性檔案備份中心。

4.云備份。云備份通過將備份數據放到“云”中虛擬服務器上,進行多異地備份,同時云服務商將備份數據復制遷移到較為穩定的介質載體上,大大提高了安全性,另外,云備份將解決存儲問題,提供海量的存儲空間,節約成本。但是由于網絡的開放性、技術漏洞等因素,云備份實際上會面臨更多的挑戰。

(三)檔案備份應注意的安全問題。

1.數據及系統安全檢查。及時對備份數據及數據載體進行檢測和維護,防止備份檔案信息丟失、遺漏,同時要對檔案備份的系統、技術等進行更新換代。

2.建立應急預案。遵從預防為主、防治結合原則,制定可靠的應急預案,應對突發事件如自然災害、重大事故及人為破壞等造成的檔案資源重大損失。

3.災難恢復。一旦發生災難,造成檔案資源重大傷害時,就要及時補救受損檔案,盡量恢復到災難之前的狀態,這也是檔案備份工作的目的。徐晶提出災難恢復分為個別文件恢復、全盤恢復、重定向恢復三個層次。

三、 研究中存在的問題及建議

(一)國內外對比研究少。對比研究法是把一組具有一定相似因素的不同性質物體或對象安排在一起進行對照比較、綜合分析的科學探索方法。在所選取的330篇文獻中,關于國內外檔案備份比較研究的文獻只有1篇,沒有發現關于國外檔案備份研究的文獻。這種只立足于國內的研究,一方面使得檔案備份研究實踐禁錮于國內情況,視野小,缺少宏觀的研究;另一方面使得檔案備份實踐脫離國際步伐,不能及時發現新問題、交流新思想。因此,檔案學研究工作者應加強對國外檔案備份研究現狀及建設實踐的總結和借鑒,具體分析國外檔案備份工作的方式、模式、技術和標準建設等,結合我國檔案工作實際,開展對比研究。

(二)缺乏實際的建設性意見。近五年檔案備份相關研究文獻,大部分是對備份模式、備份類型等的表面描述,很少有涉及實際的檔案備份操作流程、檔案備份技術的具體介紹,對存在問題沒有可操作性的意見和建議。比如,檔案備份規范標準的建設,研究中只說明了檔案備份工作規范標準的重要性,而未提及為規范標準的設定做出過哪些嘗試。因此,應當鼓勵一部分人真正參與到檔案備份工作實踐中的具體環節研究中,比如備份介質的選擇、備份選址問題、備份技術如何應用、備份工作規范標準的具體制定等等。

(三)研究主體分布不均衡、影響力小。通過統計分析,檔案備份研究文獻有113篇來源于檔案部門,占總文獻量的34%,59篇來源于高校,占總文獻量的18%,而出自企業、醫院、研究(院)所的相加僅為31篇,占總文獻量的9%。由此可見,雖然檔案備份研究主體涉及了除與檔案相關部門之外的機構,但檔案相關部門之外的機構主體所占比例太少,不能形成全面系統的研究。對作者發文進行分析,發現發文兩篇即為核心作者,發文2篇以上的作者共發文38篇,占總文獻量的11.5%。核心作者所占比例太小,大多作者只發文1篇,研究零散、不深入,導致檔案備份研究不系統,影響力較低。所以,希望已有的檔案備份研究主體對這一課題展開更加深入和更為系統的研究,特別提倡檔案相關機構之外的研究主體參與到該課題的研究中來,力爭使本課題的研究逐步系統化和知識化,真正能夠起到指導檔案備份實踐的作用。

【參考文獻】

[1]高國華.檔案備份的方法與策略[J].蘭臺世界,2013(29):81-82.

[2]孫曉霞.數字檔案備份模式的研究[D].蘇州:蘇州大學,2013.

[3]徐晶.現代數字化檔案備份探析[J].城建檔案,2015(06):11-13.

[4]梁紹紅,劉文萍.切實加強檔案登記備份規范化建設[J].浙江檔案,2013(02):48-50.

[7]王維娜,譚玉章等.中央企業重要檔案異質異地備份研究[J].中國檔案,2015(07):54-55.

[8]王玉龍.“云”環境下的檔案異地備份方案設計[A].檔案與文化建設:2012年全國檔案工作者年會論文集(下)[C].2012.

猜你喜歡
發文備份異地
七部門聯合發文 進一步完善和落實積極生育支持措施
利用云備份微信聊天記錄
如何只備份有用數據而不備份垃圾數據
全方位備份,就用Acronis True Image
Windows10應用信息備份與恢復
圖解跨省異地就醫
異地戀——閉上眼睛,你就在我身邊
校園拾趣
爺孫趣事
黑皮精靈異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