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嬰幼兒輪狀病毒性腸炎合并良性驚厥的臨床特征及預后分析

2016-08-05 19:18秦鳳霞
中國實用醫藥 2016年19期
關鍵詞:臨床特征嬰幼兒

秦鳳霞

【摘要】 目的 分析嬰幼兒輪狀病毒性腸炎合并良性驚厥的臨床特征、治療方法以及預后情況, 提高臨床診療水平。方法 回顧性分析29例輪狀病毒性腸炎合并良性驚厥患兒的臨床資料, 包括一般情況、臨床表現、診療方法及預后情況。結果 29例輪狀病毒性腸炎患兒合并驚厥的原因中, 電解質紊亂34.5%, 熱驚厥24.1%, 酸中毒20.7%, 中樞系統感染10.3%, 無明顯誘因10.3%。所有患兒均痊愈出院, 出院后對所有患兒進行1年的隨訪, 均未長期服用抗驚厥藥物治療, 驚厥均未復發, 精神運動發育正常。結論 導致輪狀病毒性腸炎患兒合并良性驚厥的原因較多, 臨床醫師應完善各項檢查, 盡早明確診斷, 并給予對癥治療。合并良性驚厥的患兒無需長期服用抗驚厥藥物, 預后良好。

【關鍵詞】 輪狀病毒性腸炎;良性驚厥;嬰幼兒;臨床特征;預后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19.038

輪狀病毒性腸炎是嬰幼兒常見病, 是導致患兒腹瀉的主要病因, 約占非細菌性腹瀉的47%。嬰幼兒輪狀病毒性腸炎在臨床治療過程中合并良性驚厥較為常見, 嚴重影響到了患兒的健康甚至生命[1]。本研究通過分析嬰幼兒輪狀病毒性腸炎合并良性驚厥的臨床特征及預后情況, 將為臨床診治提供可靠的依據,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擇本院小兒科于2011年5月~2014年5月間收治的29例輪狀病毒性腸炎合并良性驚厥患兒, 入選患兒均無腦損傷、顱內占位、神經肌肉疾病以及癲癇史。其中男16例, 女13例, 年齡最小5個月, 最大39個月, 平均年齡(11.2±3.7)個月。

1. 2 臨床表現 嬰幼兒輪狀病毒性腸炎的好發季節集中在9~11月份, 本組29例患兒均為急性發病, 有明顯的腹瀉癥狀, 大便次數、性狀改變, 大便多為≥5次/d, 為稀水便或蛋花湯樣大便, 少數帶黏液。腹瀉病程5 d之內出現不同程度的脫水表現, 輕度脫水22例, 中度脫水5例, 重度脫水2例, 另有24例患兒合并惡心、嘔吐, 19例患兒合并發熱, 13例患兒合并咳嗽。所有患兒在輪狀病毒性腸炎病程中均伴有良性驚厥的發作, 驚厥發作時患兒主要表現為全身性痙攣性肌肉抽搐, 并伴有神志喪失, 部分患兒可出現陣發性呼吸暫停。驚厥出現于驚厥出現于病程第1天10例, 第2天14例, 第3天5例, 驚厥發作持續時間在30 s~15 min 19例, 16~30 min 7例, >30 min 3例, 驚厥發作時體溫<38℃16例, 38~39℃7例, >39℃6例。發作類型強直陣攣性發作25例, 強直發作4例。

1. 3 臨床診斷 患兒入院第1天行糞便輪狀病毒抗原檢測呈陽性, 腸道細菌培養均陰性, 同時檢測患兒的血鉀、鈉、鈣、鎂及血糖的水平, 腦脊液常規及生化檢查結果正常22例, 異常7例。所有患兒均在驚厥發作時行腦電圖檢查, 其中25例患兒腦電圖檢查未見異常, 4例患兒出現輕度彌漫性異常慢波, 1周后復查恢復正常。頭顱CT檢查結果提示, 24例患兒未見明顯異常征象, 4例患兒可見腦水腫改變, 1例患兒提示縱裂池增寬。

1. 4 治療方法 患兒入院后均給予常規補液、糾正酸堿和電解質紊亂、抗病毒以及應用腸道微生態制劑治療。對于入院后首次發作驚厥者可不給予使用止驚藥物, 再發或多次發生者可給予肌內注射苯巴比妥15~20 mg/kg或靜脈注射地西泮(安定)0.3 mg/kg。

2 結果

導致29例患兒合并驚厥的原因中, 電解質紊亂34.5%, 熱驚厥24.1%, 酸中毒20.7%, 中樞系統感染10.3%, 無明顯誘因10.3%, 見表1。所有患兒均痊愈出院, 出院后對所有患兒進行1年的隨訪, 均未長期服用抗驚厥藥物治療, 驚厥均未復發, 精神運動發育正常。

3 討論

輪狀病毒性腸炎作為嬰幼兒消化系統常見疾病, 除會引起患兒水、電介質紊亂外, 還會導致患兒合并驚厥, 從而加重病情。目前對于嬰幼兒輪狀病毒性腸炎合并驚厥的確切原因并不十分清楚[2], 驚厥多發生在輪狀病毒腸炎發病3 d后, 因此有學者認為合并驚厥可能與輪狀病毒腸炎早期產生病毒血癥有關, 病毒血癥狀態下驚厥的閾值會降低[3], 國外學者研究認為輪狀病毒性腸炎合并良性驚厥患兒血清及腦脊液中NO代謝產物水平高于化膿性腦膜炎以及高熱驚厥, 這提示NO可能在驚厥的發生和發展中具有重要作用[4]。

本次研究發現電解質紊亂是導致輪狀病毒性腸炎患兒在病程發展過程中合并驚厥發生的主要原因, 占34.5%, 其次是熱驚厥和中樞系統感染。因此在臨床診斷過程中應及時檢測患兒的血鉀、鈉、鈣、鎂及血糖水平, 對于血鈣和鎂降低患兒應及時補充鈣劑, 同時深部肌內注射25%硫酸鎂, 此外血鈉過低也可造成細胞外液低滲致腦細胞水腫, 顱內壓增高導致驚厥, 應及時進行對癥處理, 以防驚厥的再次發作[5]。同時還應進行腦電圖、腦脊液及其病原學檢測, 對驚厥頻發且持續時間較長者應進行頭顱CT檢查, 以進一步查明原因, 并給予對癥處理。有些患兒腦電圖及頭顱CT檢查均提示正常, 但也可合并驚厥。

輪狀病毒性腸炎患兒合并驚厥的發作持續時間較短, 本研究表明多數患兒發作持續時間在<15 min, 發作類型以全身性強直陣攣發作為主, 發作期間腦電圖檢查多提示正常, 因此輪狀病毒腸炎導致的驚厥發作為良性過程不需要長期給予抗癲癇治療, 患兒的預后良好[6, 7]。對一次病程中反復驚厥發作者可給予靜脈注射苯巴比妥治療, 首次劑量為15~20 mg/kg, 12 h后再給予靜脈注射5~10 mg/kg, 以有效控制復發。由于輪狀病毒性腸炎合并驚厥患兒存在驚厥復發的特點[8], 因此在患兒出院后應加強對患者的隨訪, 詳細了解患兒驚厥是否發作, 本研究中所有患兒在隨訪期內驚厥均未復發, 精神運動發育正常。

參考文獻

[1] 劉海燕.輕度胃腸炎伴良性嬰幼兒驚厥研究進展.中國實用兒科雜志, 2008, 23(7):541-543.

[2] 周承, 蔣紅.嬰幼兒病毒性腸炎合并驚厥相關因素分析.當代醫學, 2010, 16(32):68-69.

[3] 施品英, 成華, 沈鳴.小兒輪狀病毒腸炎伴良性驚厥12例臨床分析.中華全科醫學, 2011, 9(10):1564-1565.

[4] Kawashima H, Inage Y, Ogihara M, et al. Serum and cerebrospinal fluid nitrite/nitrate levels in patients with rotavirus gastroenteritis induced convulsion. Life Sciences, 2004, 74(11):1397-405.

[5] 亓學海.輪狀病毒性腸炎合并驚厥62例病因及預后分析.泰山醫學院學報, 2012, 33(11):783-785.

[6] 陳坤, 吉征喜.輪狀病毒腸炎合并良性驚厥16例臨床特征及治療分析.現代醫學, 2013, 41(10):764-765.

[7] 張綺翎.嬰幼兒輪狀病毒性腸炎合并驚厥28例臨床分析.海南醫學, 2012, 23(14):89-90.

[8] 石凱麗, 韓虹, 郭偉麗.輪狀病毒腸炎伴嬰幼兒良性驚厥22例臨床分析及隨訪研究.山西醫藥雜志, 2013, 42(2):127-128.

[收稿日期:2015-12-31]

猜你喜歡
臨床特征嬰幼兒
無創吸痰法在嬰幼兒呼吸道護理中的應用研究
家政服務員應如何發現并應對嬰幼兒異常情況
0—3歲嬰幼兒早期教育管理模式研究
圖解嬰幼兒窒息緊急處理
淺析如何培養嬰幼兒良好的睡眠習慣
結直腸癌腦轉移的臨床特征及其治療
縱隔大B淋巴瘤22例臨床分析
蕁麻疹患者臨床特征與護理干預探析
重癥肺炎臨床特征與治療護理效果分析
嗜酸性粒細胞與慢性鼻—鼻竇炎合并鼻息肉的臨床特征的關系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