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顱磁刺激對腦梗死后認知障礙的療效及C反應蛋白和纖維蛋白原的影響

2016-08-05 21:35許皓莉
中國實用醫藥 2016年19期
關鍵詞:纖維蛋白原c反應蛋白認知障礙

許皓莉

【摘要】 目的 觀察經顱磁刺激(TMS)對腦梗死后認知障礙(VCI)的臨床療效及C反應蛋白(CRP)以及纖維蛋白原(Fib)的影響。方法 70例腦梗死后VCI患者, 根據治療方案的不同分為研究組與對照組, 各35例。對照組給予血栓通注射液靜脈滴注治療, 研究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加入TMS治療。采用蒙特利爾認知評估量表(MoCA)、AD評估量表-認知分量表 (ADAS-Cog)分析治療前后認知功能變化情況, 并對治療前后患者的CRP、Fib進行比較。結果 治療后, 研究組MoCA、ADAS-Cog評分分別為(23.20±3.49)、(35.22±3.55)分, 對照組分別為(21.46±3.54)、(36.91±3.19)分;研究組CRP、Fib水平分別為(6.63±2.85)mg/L、(3.05±0.84)g/L, 對照組分別為(8.09±3.22)mg/L、(3.72±0.76)g/L, 兩組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TMS治療腦梗死后VCI具有較好的臨床效果, 值得推廣。

【關鍵詞】 經顱磁刺激;腦梗死;認知障礙;C反應蛋白;纖維蛋白原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19.090

VCI是臨床上腦梗死患者較為常見的一種并發癥, 近年來其發生率正呈現升高的趨勢, 已經引起廣大醫務工作者的重視[1]。VCI發生不但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 也給家庭及社會帶來沉重的負擔[2]。作者通過 TMS治療腦梗死后VCI患者,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1~10月收治的70例腦梗死后VCI患者, 根據治療方案的不同分為研究組與對照組, 各35例。研究組:男21例, 女14例, 年齡54~76歲, 平均年齡(64.1±8.2)歲, 病程3~14 d, 平均病程(8.2±3.4)d;對照組:男22例, 女13例, 年齡53~78歲, 平均年齡(64.3±8.4)歲, 病程2~14 d, 平均病程(7.9±3.6)d。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納入標準 ①符合腦梗死后VCI臨床診斷標準, 參考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癡呆與認知功能障礙學組2011年制定的VCI診斷標準;②病程≤14 d者。

1. 3 治療方法

1. 3. 1 對照組 給予血塞通注射液靜脈滴注, 將0.5 g血栓通凍干粉加入250 ml生理鹽水中, 1次/d。14 d為1個療程。

1. 3. 2 研究組 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加入TMS治療。治療時患者取坐位或半臥位, 囑患者配戴治療帽。治療帽上含有5個能夠產生低頻交變電磁場的治療體, 分別置于患者的雙側額、顳以及枕葉對應頭皮的投射位置。參數設置:最大刺激強度3 T、80% mT、刺激頻率3 Hz。每回治療共進行600次刺激, 1次/d, 10d為1個療程, 共治療2個療程。

1. 4 觀察指標 ①神經心理學評定:采用MoCA、ADAS-Cog分析治療前后認知功能變化情況;②觀察兩組患者治療前后CRP以及Fib水平。

1. 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數據的處理以及分析, 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MoCA、ADAS-Cog評分比較 治療前, 兩組患者MoCA、ADAS-Cog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 兩組MoCA、ADAS-Cog評分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2. 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CRP、Fib水平比較 治療前, 兩組患者CRP、Fib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 研究組CRP、Fib水平分別為(6.63±2.85)mg/L、(3.05±0.84)g/L, 對照組分別為(8.09±3.22)mg/L、(3.72±0.76)g/L, 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何奕濤等[3]研究發現, VCI是由各種腦血管病危險因素、顯性或非顯性腦血管病導致的以輕度認知損害到癡呆的一種綜合征。近年來, 李雨峰等[4]研究發現腦梗死后VCI的臨床發生率較高, 初發腦梗死患者VCI發生率約為54.4%, 再發腦梗死患者VCI發生率約為72.2%。

本文對70例腦梗死后VCI患者進行了臨床分組觀察:研究組MoCA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 而ADAS-Cog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 表明通過TMS治療, 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的認知功能, 這對提高其生活質量有著較高的臨床意義。研究組CRP、Fib水平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 表明TMS治療腦梗死后VCI的作用機制可能在于抑制腦缺血區炎性反應的發生, 降低炎性因子的釋放, 最終使得肝細胞合成CRP以及Fib減少。

綜上所述, TMS治療腦梗死后VCI具有較好的臨床效果, 能夠顯著改善患者的認知功能, 降低CRP、Fib水平, 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田洋, 姜曉東, 劉新瑞, 等.經顱磁刺激配合作業治療改善腦卒中患者認知功能的研究.中國臨床保健雜志, 2012, 15(6): 619-620.

[2] 雷軍, 王淑娟, 劉業松, 等.老年腦梗死后認知障礙發生的危險因素分析.中國綜合臨床, 2015, 36(2):114-117.

[3] 何奕濤, 郭毅.急性腦梗死后認知功能障礙與血同型半胱氨酸的相關性.廣東醫學, 2015(11):1678-1681.

[4] 李雨峰, 鄭靖潔, 彭博, 等.腦梗死患者認知障礙與日常生活能力的相關性研究.實用醫院臨床雜志, 2014, 11(5):33-35.

[收稿日期:2016-01-07]

猜你喜歡
纖維蛋白原c反應蛋白認知障礙
日本認知障礙癥對策新大綱敲定 將著重預防
因認知障礙,日本去年走丟1.6萬人
六問“輕度認知障礙”——癡呆的前生前世
常州地區血栓彈力圖alpha角值參考范圍的確立
肝硬化患者凝血四項及D—二聚體檢測的臨床意義
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患者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療的效果與藥理解析
纖維蛋白原、血小板聚集功能、血栓彈力圖聯合檢測在急性腦梗死患者凝血監測中的臨床意義
大量輸血后的纖維蛋白原與血小板的臨床觀察
CRP與白蛋白比值對急性重癥腎盂腎炎預測價值的探討
PCT、CRP及WBC在小兒發熱疾病中的應用效果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