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溫州不同甜玉米-毛豆間作模式的農藝性狀、產量與間作優勢初探

2016-08-10 04:07劉永安潘彬榮岳高紅梅喜雪許立奎張宗宸周志輝
浙江農業科學 2016年1期
關鍵詞:單作毛豆甜玉米

劉永安,潘彬榮,岳高紅,梅喜雪,許立奎*,張宗宸,周志輝

(1.浙南作物育種重點實驗室,浙江 溫州 325006;2.溫州市農業科學研究院,浙江 溫州 325006)

溫州不同甜玉米-毛豆間作模式的農藝性狀、產量與間作優勢初探

劉永安1,2,潘彬榮1,2,岳高紅1,2,梅喜雪2,許立奎1,2*,張宗宸1,2,周志輝1,2

(1.浙南作物育種重點實驗室,浙江 溫州 325006;2.溫州市農業科學研究院,浙江 溫州 325006)

為探索適宜溫州地區種植的甜玉米-毛豆間作模式,對3種間作模式的產量、農藝性狀及其間作優勢進行了分析比較。結果表明,不同間作模式甜玉米的株高均顯著低于單作,而其間作產量Ⅱ卻均高于單作,毛豆的株高均高于單作,而其間作產量Ⅱ均低于單作。其中,間作模式2的間作優勢Ⅰ與模式3相當,其間作優勢Ⅱ明顯高于另外兩種模式,表現出較好的間作優勢,適宜在溫州推廣。

甜玉米-毛豆間作;農藝性狀;產量;間作優勢;溫州

文獻著錄格式:劉永安,潘彬榮,岳高紅,等.溫州不同甜玉米-毛豆間作模式的農藝性狀、產量與間作優勢初探[J].浙江農業科學,2016,57(1):13-16.

甜玉米又稱水果玉米,因營養豐富、香甜嫩脆,深受消費者青睞。近10多年,甜玉米已逐漸為溫州廣大消費者所認識和喜愛。目前,溫州甜玉米種植和銷售已形成一個很大的產業。隨著都市農業的發展以及“互聯網+”行動計劃的實施,甜玉米采摘游和網上銷售已初具規模,這進一步加速了甜玉米產業的發展。毛豆又稱菜用大豆,具有口感香甜、質地柔糯的特點,為溫州乃至我國南方重要的傳統蔬菜。由于玉米為C4作物,其光飽和點高于大豆,植株較高的玉米與植株較矮的大豆間作能夠優勢互補,因此玉米-大豆間作為我國重要的種植模式。然而,溫州地處中亞熱帶季風氣候區,降水較多,甜玉米、毛豆一般都采用壟作(高畦深溝)栽培,以便排水,這種種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給甜玉米-毛豆間作造成不便。雖然在壟作(高畦深溝)條件下的甜玉米-毛豆間作已有少量報道[1-2],但其單作、間作模式與溫州本地的種植習慣有較大差異,不易為農民所接受。為此,作者在溫州農民栽培習慣的基礎上,設計3種甜玉米-毛豆間作模式,旨在探索出操作方便、綜合效益高的間作模式,進而為提高溫州農業生產水平提供理論支持。

1 材料與方法

試驗選用的玉米品種為金玉甜2號,毛豆品種為遼鮮1號。金玉甜2號為溫州市農科院選育的甜玉米品種,具有生長勢較強、容易種植、適應性較廣、豐產性好、品質優、商品性較好等優點[3];遼鮮1號為遼寧省農科院選育的毛豆品種,具有高產、抗病、口感好、鮮莢成品率高等優點[4]。

1.2 處理設計

試驗設5個處理,分別為甜玉米單作、毛豆單作和甜玉米-毛豆3種間作模式處理。5個處理均采用壟作,除間作模式3外統一為壟寬1 m,溝寬0.3 m,溝深0.2 m。甜玉米單作為每壟播種玉米2行,行距0.7 m,株距0.3 m,每穴1株;毛豆單作為每壟播種毛豆3行,行距0.4 m,株距0.3 m,每穴3株;間作模式1,玉米和毛豆以2∶3比例間作,帶幅寬2.6 m,即1壟播種玉米,相鄰1壟播種毛豆,其播種密度也同于單作;間作模式2,玉米和毛豆以1∶2比例間作,帶幅寬1.3 m,即每壟播種1行玉米于中間線,株距0.3 m,每穴1株,距玉米兩側0.4 m各播種1行毛豆,株距0.3 m,每穴3株;間作模式3,玉米和毛豆以1∶3比例間作,帶幅寬2 m,即播種玉米的壟寬0.4 m,播種1行玉米,株距0.3 m,每穴2株,播種毛豆的壟寬、播種密度等各指標均與單作相同(圖1)。每處理根據情況以3~5個帶幅為一小區,小區長度12.5 m,行向為南北方向。試驗采用隨機區組設計,4次重復。

圖1 甜玉米、毛豆的間作模式

試驗于2015年4月18日膜下播種,播種方法為穴播,甜玉米每穴播種2~3粒種子,播種深度2~3 cm,毛豆每穴播種3粒,播種深度3~5 cm。不同間作模式田間管理與甜玉米、毛豆單作相同,不同模式的甜玉米于7月8日收獲,毛豆于7月14日收獲。

1.3 調查項目與間作優勢測算

收獲時,小區中間1個幅帶測產。同時隨機取5株甜玉米調查株高、穗位,取10個穗調查單穗重、凈穗重、穗長、穗粗、穗行數、行粒數、禿尖等穗部性狀;隨機取5株毛豆調查株高、主莖節數、有效分枝數、莢數、秕莢數等性狀,分別隨機取50個莢、100個莢調查每莢粒數和百莢鮮重,取100粒種子調查百粒鮮重。

間作優勢可用間作優勢Ⅰ(土地當量值,LER)[5]和間作優勢Ⅱ[6]進行衡量,結合本研究內容,具體計算方法如下:

間作優勢Ⅰ=(甜玉米間作產量Ⅰ/甜玉米單作產量)+(毛豆間作產量Ⅰ/毛豆單作產量);

The patient was referred to the urology department for a right-sided renal mass (size: 2 cm)detected during routine annual imaging follow-up for a malignant right inguinal fibrous histocytoma and liposarcoma that had been diagnosed 6 and 4 years earlier, respectively.

間作優勢Ⅱ=(甜玉米間作產量Ⅰ+毛豆間作產量Ⅰ)-[(甜玉米單作產量×甜玉米所占間作體系面積比例)+(毛豆單作產量×毛豆所占間作體系面積比例)]。

式中,某作物間作產量Ⅰ為該作物在間作總面積上的產量。

1.4 數據分析

用 SPSS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用Duncan(SSR)檢驗法進行多重比較。

2 結果與分析

2.1 農藝性狀

甜玉米3種間作模式的株高均顯著低于單作,穗位也低于單作,其中模式3達顯著水平(表1),這可能是因在間作模式中甜玉米能得到較多光照造成的。

模式2甜玉米的穗部性狀總體上優于單作和另外兩種間作模式,而模式3甜玉米的穗部性狀則劣于單作和另外2種間作模式。

表1 不同間作模式玉米的農藝性狀表現

與甜玉米相反,不同間作模式的毛豆的株高均高于單作,其中模式2和模式3達顯著水平(表2),這可能是因間作模式中甜玉米遮擋了部分光線造成的。然而,不同間作模式毛豆的主莖節數卻小于單作,其中模式1和模式2與單作的差異分別達到顯著和極顯著水平。此外,不同間作模式毛豆的其他農藝性狀在總體上與單作差異不顯著。

2.2 產量和間作優勢

3種間作模式中,甜玉米和毛豆的產量Ⅰ均顯著低于相應的單作產量(表3),這主要是因為甜玉米、毛豆所占面積只是間作體系總面積的一部分,而計算產量時卻按間作體系總面積進行計算。3種間作模式的甜玉米產量Ⅱ均高于單作,其中間作模式2和模式3達顯著水平,說明間作模式2和模式3中甜玉米邊行優勢明顯,而模式1則不明顯。3種間作模式毛豆的產量Ⅱ均低于單作,其中間作模式2和模式3與單作間的差異分別達到極顯著和顯著水平,說明間作模式2和模式3中毛豆的邊行劣勢明顯,而模式1的邊行劣勢相對較小。

3種間作模式中,模式1的間作優勢Ⅰ為0.98,間作優勢Ⅱ667 m2僅為7.39 kg,說明模式1的間作優勢不明顯;模式2的間作優勢Ⅰ為1.09,間作優勢Ⅱ667 m2為145.08 kg,說明模式2的間作優勢較明顯;模式3的間作優勢Ⅰ為1.10,與模式2相當,間作優勢Ⅱ667 m2為41.83 kg,明顯小于模式2,說明模式3的間作優勢好于模式1但不如模式2。

表2 不同間作模式的毛豆農藝性狀表現

表3 不同間作模式產量和間作優勢

3 小結與討論

玉米-大豆間作能夠增加田間采光量、改善通風、增加C O2的供應,進而從整體上提高田間光合效率[7]。另外,間作體系中大豆根部的根瘤菌能夠固氮,鄰近的玉米可以利用大豆合成的部分氮素,進而提高產量,發揮邊行優勢。通常,在玉米-大豆間作體系中,玉米往往表現出邊行優勢,而大豆則表現出邊行劣勢,即玉米的邊行優勢的取得是以大豆的邊行劣勢為代價的。找到一個既能充分發揮玉米的邊行優勢,又能盡量減輕大豆的邊行劣勢的平衡點,使間作優勢最大化,是間作模式研究的核心問題。

本研究結果表明,3種間作模式中甜玉米和毛豆與單作相比,差異最大的就是株高和間作產量Ⅱ,甜玉米的株高均顯著低于單作,而其間作產量Ⅱ卻均高于單作,毛豆的株高均高于單作,而其間作產量Ⅱ卻均低于單作,這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間作模式中甜玉米的邊行優勢和毛豆的邊行劣勢。其中,模式2的甜玉米產量Ⅱ高于其他模式和單作,而該模式的毛豆產量Ⅱ則低于其他模式和單作,說明該模式甜玉米的邊行優勢最大,而毛豆的邊行劣勢也最大。不過,該模式的間作優勢最明顯,其間作優勢Ⅱ明顯大于模式1和模式3,說明該模式甜玉米的邊行優勢和毛豆的邊行劣勢達到一個較為合理的平衡點。

與前人的研究相比,本研究模式2和模式3的間作優勢Ⅰ與李志賢等[2]的報道中間作優勢Ⅰ為1.07相當;而本研究模式2的間作優勢Ⅰ和間作優勢Ⅱ則低于唐藝玲等[8]報道的部分間作模式(最高可分別達到1.49和667 m2428.72 kg),這說明本研究的壟作(高畦深溝)間作模式還有進一步提升的空間,其甜玉米、毛豆品種搭配以及行比、幅寬等還需進一步優化。

[1]包斐,王桂躍,盧德生.鮮食甜玉米與鮮食大豆間作、套作的產量及主要性狀變化[J].浙江農業科學,2013(7):790-792.

[2]李志賢,王建武,楊文亭,等.廣東省甜玉米/大豆間作模式的效益分析[J].中國生態農業學報,2010,18(8):627-631.

[3]許立奎,潘彬榮,梅喜雪,等.超甜玉米金玉甜2號的選育[J].種子,2013,32(5):108-109.

[4]劉偉明,包祖達,丁楊東.鮮食春大豆新品種遼鮮1號的特征特性與主要栽培技術[J].農業科技通訊,2009(10):173-174.

[5]WILLEY R W.Intercropping-Its importance and research needs.Part I I.Agronomy and research approaches[J].Fie1d Crops Abstract,1979,32(2):73-85.

[6]劉廣才,李隆,黃高寶,等.大麥/玉米間作優勢及地上部和地下部因素的相對貢獻研究[J].中國農業科學,2005,38(9):1787-1795.

[7]曹敏建.耕作學[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2.

[8]唐藝玲,杜清,賴建寧,等.廣東省甜玉米-大豆不同比例間作模式的系統產量分析[J].廣東農業科學,2013(21):19-23.

(責任編輯:張才德)

S513

B

0528-9017(2016)01-0013-03

10.16178/j.issn.0528-9017.20160105

2015-10-18

浙江省糧油產業技術項目(浙農科發[2014]30);溫州市種子種苗科技創新專項(N 20120022)

劉永安(1980-),男,河南太康人,講師,博士,主要從事小麥、甜玉米遺傳育種、栽培技術研究工作,E-mai1:1 i ua n1 i ua n123@163.com。

許立奎,E-mai1:1 kx u@163.com。

猜你喜歡
單作毛豆甜玉米
苜蓿、綠豆與玉米間作對土壤養分的影響
間作對澳洲堅果牛大力根莖葉和土壤中微量元素含量的影響
甜玉米豐產 種植有技巧
間作大蔥對桔梗根系分泌物的影響
毛豆飄香秋來到
甘蔗花生間作對紅壤有效磷、pH值的影響
毛豆姐姐的信
我和我唯一的毛豆
甜玉米栽培技術與提高種植效益的措施
甜玉米常見病害的抗性鑒定及防治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