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當代東方文學發展的新特點

2016-08-15 15:36陳茜
人間 2016年22期
關鍵詞:譯介文學作品文學

摘要:東方文學是亞洲和非洲文學的總稱,是世界文學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東方地區是孕育世界文學的搖籃,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東方文學逐漸形成了自己獨有的特點,這些特點從古代至現代,再到當代歷經了什么樣的變化發展值得我們探究。

關鍵詞:文學發展;文學研究

中圖分類號:I20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6)08-0013-01

通常意義上來說,東方文學是相對于以歐洲為中心的西方文學而言的,包括亞洲文學和非洲文學。歐洲文藝復興的開始象征著西方近代史的開端。由于西方國家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在一定程度上都有殖民主義滲透的成分,所以文化研究范圍的擴大也就是殖民擴張的一個過程?!霸谥趁駭U張過程中,一批西方學者在考古發掘的科學實證活動和對古代東方銘文的解讀過程中,開始系統地對亞洲和北非一些文明古國的語言、文字、歷史。宗教、藝術、風俗及其他物質文化和非物質的文化進行研究?!雹匐S著西方學者研究的深入,東方文學的研究逐漸進入了學者們的研究視野,也成為東方學研究的一個分支,成為了一個學科。

在學習東方文學的時候,我們需要把東方文學作為一個獨立的體系同歐美文學平行,堅決反對歐洲中心主義以及受其影響的資產階級學者的錯誤觀點。正如季老所言:“國家不論大小,都有自己的優點和缺點,都有自己的創造和不足,都會對人類做出或大或小的貢獻,也都要向別的國家和民族學習,這就是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實事求是的觀點?!雹?/p>

新特點一:主流內容的改變。東方的文明古國不僅創造了人類最古老的文明,而且也培育了人類最古老的文學。東方文學不僅產生較早,而且數千年來連續不斷,所以歷史較長。東方文學在遠古時期就已經出現了不少代表性作品,例如世界最早編成的詩集——埃及的《亡靈書》,印度的《梨俱吠陀》,和我國的《詩經》,世界最早的史詩——巴比倫《吉爾伽美什》等等。進入現當代時期之前,東方文學作品多反映了人類的宗教信仰、風俗習慣,表達征服自然的愿望,或是對自然現象和社會現象的描繪與解釋,以及與祭祀有關的其他內容的詩集、史詩、神話傳說等。

進入現當代時期后,東方文學的主流由與宗教信仰、風俗習慣、對自然現象和社會現象的描述解釋等,逐漸轉向了反帝反封建、歌頌鼓舞當代社會發展和國家建設。簡單分析其轉變原因,是因為大多數東方國家長期處于封建制度的壓迫之下,甚至淪為殖民地,這些殖民地的人民受盡壓迫,在1917年11月7日(俄歷10月25日)俄國十月革命爆發后,民族意識得到了覺醒,他們渴望、追求自由的生活。例如中國1919年的五四運動,出現了文學社團開展的有組織的文學活動,很大程度上促進了文學的發展和進步;再有1921年,日本的《傳播人》創刊,標志著日本無產階級文學的產生;1930年,越南勞動黨宣告成立,之后的義靜蘇維埃運動推動革命達到高峰。這一時期的文學作品更多地反映了民族覺醒,具有鮮明的戰斗性、愛國性、大眾性。作家的創作基于其所處的時代背景,作品的問世又將對人民產生影響。這些作品符合當時時代的潮流形式,也鼓舞了民眾的士氣?,F代東方文學的發展與亞非國家的歷史進程、人民的命運直接聯系在了一起,所創作的東西,也就是當時時代的映射。此為現當代東方文學發展的第一個新特點:主流內容由與宗教信仰、風俗習慣、對自然現象和社會現象的描繪與解釋,轉變成了喚起民族意識的覺醒,鼓舞民眾對自由的渴望和追求。

新特點二:“譯介”概念的產生。東方地區幅員遼闊,但分析其地理因素,山海阻隔,交通極其不便,國家眾多,民族種類繁多,也存在文化差異,所以東方各國之間的文化交流,實際上是不夠充分的,正是因為此原因,東方文學在進入現當代前的寫作思想相對而言較為單一,具有濃厚的民族特色。進入20世紀后,西方的一些寫作思想傳入至東方各國,與東方各國原有的傳統文化相碰撞、結合,東方文學的寫作思想開始逐漸打開,接受了外來文化,也保持著自己原有的特色。東方各個國家的文學作品被翻譯成為西方國家的文字用于文化交流和研究,例如,在中國19世紀末20世紀初,西方的小說被大量地譯為中文,不僅增進了中國人對西方國家的了解,而且啟發了人民,促進了中國文學的發展。在越南,20年代時不少法國或中國有進步意義的作品被譯成越文發表,開始越南現代文學時期。在泰國,接受西方思想的作者大量翻譯西方文學作品,使民眾的視野得到開闊,一定程度上對1932年的“民主革命”運動推翻了君主專政制度,成立了君主立憲制起到了推動作用。

綜上,東西方文學作品的交流基于譯介(譯介的概念:譯介學在比較文學中指對文學交流中翻譯的研究,以前是從媒介學出發,而目前則越來越多是從比較文化的角度出發來對文學翻譯和翻譯文學進行的研究。翻譯是促成不同民族文學間發生影響的媒介方式之一,屬于文字媒介。)之上,作家的寫作思想會在保持自己原有的文化底蘊的同時,借鑒西方國家文學作品的思想,與本民族的思想相結合,再創新。

特點三:本民族語言得到發展,多種語言共存。進入現當代之前,大多數東方國家都處于西方殖民主義國家的控制之下,這些西方國家從文化滲透這被殖民國,因此本國的文化被壓制。例如越南被法國侵占之后,法國開始強制性地推行拼音文字,一個目的是消除語言交際的困難便于殖民統治,另一個目的是割斷中越兩國文化聯系的紐帶。為了取得越南上層的合作和支持,法國殖民者允許保留科舉制和傳統教育方式,同時強力擴大以法語為主、越南拼音文字為輔的語文教育,形成維持了30多年的“雙軌制”。

但進入現當代后,各個東方國家逐漸得到了解放,掙脫了西方殖民主義者的束縛,于是本國、本民族的語言、文學重新得到了發展,不再受到壓制,加之譯介概念的產生,東方文學作品的語言種類很大程度上得到了豐富,跨出東方,走向了世界,形成了一派欣欣向榮的多語言文化景象。此為現當代東方文學發展的第三個新特點:本民族語言得到發展,多種語言共存。

以上為現當代東方文學發展的三個新特點。概括起來說,東方文學在古代時期是世界文學的孕育之地,在中古時期光輝燦爛,近代時期放射異彩,現當代時期及以后,會更加蓬勃,繁榮。

注解:

①自楊建.東方文學學科的東方學淵源初探.東方叢刊,2007(6).

②季羨林.正確評價和深入研究東方文學.外國文學研究,2004.

作者簡介:陳茜(1993-),碩士,云南民族大學,研究方向:泰國民間文學,文化。

猜你喜歡
譯介文學作品文學
《三字經》裨治文的兩次譯介行為考察
為什么文學作品里總會出現“雨”
我們需要文學
“太虛幻境”的文學溯源
余華作品譯介目錄
文學作品中不可忽略的“圍觀者”
我與文學三十年
臺灣文學作品中的第一女
超現實主義在中國的譯介
文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