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高職計算機網絡課的教學探討

2016-08-19 20:13馬冰
電腦知識與技術 2016年20期
關鍵詞:計算機網絡探索教學

馬冰

摘要:計算機網絡通信在高職的教學中,作為必修課存在,可以開闊學生的視野,增強學生的動手能力;但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由于學校不具備實訓室條件,無法引進一些硬件設備,如何利用現有的軟件教學,使學生更易領悟與接受,成了棘手可待的問題。該文針對我院的實際情況,在硬件受限的條件下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當前擁有的軟件資源,達到最好的教學效果,提出了一些探索性的建議。

關鍵詞:計算機網絡;教學;探索

中圖分類號:TP39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3044(2016)20-0137-02

高職院校的培養模式與本科的培養模式不同在于,前者重點培養能夠勝任計算機通信各領域的高級技能型專門人才,它在培養學生的過程中更加注重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學生學完這門課程之后馬上就能上手的特點;計算機網絡這門課程是一門實踐性比較強的學科,而對于高職高專的學生,由于他們理論基礎比較薄弱,如何通過學校里的學習,讓他們掌握基本的技能,適應工作崗位的需求。本文從所在學院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模式這個角度出發,根據平常講授該門課程的經驗,提出目前計算機網絡課程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相應的解決辦法。

1 當前計算機網絡教學存在的問題

當前在高職院校中計算機網絡教學存在的問題主要有下列幾點:

第一,教材選定不合理。目前市面存在較多的與計算機網絡有關的教材,但它們存在的共性是:不能和各個院校的硬件設施與學生的基礎匹配,采用“一刀切”的編寫方式。既不能給老師提供足夠的案例,又不能有效地結合當前高職院校的培養目標。有的教材雖然淺顯易懂,但是在內容的設計上,大部分章節偏理論,輕實踐。

第二,課時分配不合理。理論教學占的比例大,實驗課時占的比例小。教學過程中出現了“頭重腳輕”的現象。這樣就會限制學生的動手操作的能力,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由于不能接觸到實際的硬件設備,再加上實驗課時又少,那么學生在學習網絡課程的理論知識部分的時候感到空洞、抽象、難理解,更談不上把這些理論知識應用到實際的網絡環境中。

第三,機房管理模式死板,陳舊 。如果學校不存在配套的網絡實驗室,那么機房是唯一可以讓學生動手操作的地方。目前很多高校的機房為了保證系統的安全和穩定,都安裝一些管理軟件,這些軟件的限制,學生只能利用機子上現有的軟件,卻無法按自己的意愿安裝其他軟件。這種做法雖然利用管理,但是對于學生接受新知識來說是非常不利的,把學生限制在條條框框中,限制在單一的軟件中,限制了學生在實驗過程中的思維開發和自主創造力。

2 解決的辦法

在硬件設備的缺乏的大環境下,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模擬軟件,幫助學生們熟悉各種硬件設備的名稱、功能,熟練運用所學的理論知識搭建所需的網絡環境。本文從三個方面談起:

第一,教材的選定要慎重,因為每個學校的學情不同,擁有的設備不同,學生的基礎不同,因此征訂的教材不能夠完全適合我們的學生。我們可以采用“校本教材”,因為“校本教材”是由學校內部老師編寫的,老師在編寫的過程中,考慮更多的是學校目前擁有的硬件設施及學生的基礎。如果硬件設備缺乏,老師就會在編寫書的過程中,會側重把硬件設備接口與軟件有效地結合。會采用圖例的形式來向同學清楚的闡述,把學生“摸不著”的設備在腦海中形成概念。側重點會偏向學校沒有的部分,而不是一筆帶過,這就彌補了硬件缺乏這一缺陷。如果任課教師可以編寫一本計算機網絡課程的理論和實驗有機結合的教材,既可以豐富實驗內容,也可以促進計算機網絡教學的教學質量和效果。

第二,選擇一個好的虛擬機軟件。學生可以先熟練配置,再到真實的操作環境中進行演練。這樣會提高實驗效果和效率。實驗是從理論學習到實踐應用非常重要的一步驟,特別是在計算機、計算機網絡、計算機網絡應用這種實踐型很強的學科領域,實驗與實訓更是重中之重。選擇一個好的虛擬機軟件是順利完成各類虛擬實驗的基本保障。

對于大學生來說,只有理論學習而沒有經過一定的實踐操作,一切都是“紙上談兵”,在實際應用中碰到一些小問題都有可能成為不可逾越的“天塹”。然而,在許多時候我們不可能在已經運行的系統設備上進行各種實驗,如果為了掌握某一項技術和操作而單獨 購買一套設備,在實際應用中幾乎是不可能的。虛擬實驗環境的出現和應用解決了以上問題。

“虛擬實驗”其實就是“模擬實驗”,它借助于一些專業軟件的功能來實現與真實設備相同效果的過程。虛擬實驗是當今技術發展的產物,也是社會發展的要求。虛擬機可以完成多項單機、網絡和不具備真實實驗條件和環境的實驗。

第三,既然沒有條件搭建計算機網絡實驗室,就要充分利用機房。在機房安裝好不同的模擬軟件。例如:cisco(思科)公司開發的packet tracer 6.0,可以用來模擬設計網絡、搭建各種復雜的網絡應用環境、配置網絡設備和排除網絡故障,從而有效的解決缺乏實驗設備的難題。它提供了真實網絡設備配置的操作界面,也提供了方便學習的圖形配置界面。還有有華為的模擬器eNSP,華三的模擬器HCL等。

學生可以在模擬軟件上先熟悉一些網絡設備的配置,在計算機機房內配置投影儀,當老師在前面制作網線或者現場展示一些硬件設備,或者講解一些配置命令 時,學生可以清楚地看到,既能照顧到后排的學生,也提高了教學效果。

機房的環境必須是一個全開放的環境,使學生在網絡實驗環境下可以安裝任意的網絡軟件以及進行任意的網絡配置,最大限度地給學生自主設計的權利。同時允許學生完全自主地在主機上進行各種工具的安裝以及使用。

第四,把實訓課錄制成視頻,制作光盤。為學生預習、對照實訓、課后復習提供了很大的便利。每個實訓項目一般包括實訓場景、實訓目的、實訓內容、實訓環境要求、實訓拓撲圖、理論基礎、實訓步驟、實訓思考題、實訓問題參考答案、實訓報告要求。雖然學生沒有看到實際的硬件設備,但是經過幾場訓練之后,可以在學生的頭腦中加深印象,為以后的實習做對接。

第五,及時和企業合作,建立聯系,直接輸送合格的人才。通過校企合作,縮短了學生進入社會的鴻溝,既可以鍛煉學生把理論知識運用到實踐的能力,又可以彌補了在學?!坝布O備”缺乏的缺陷??梢阅贸?-2周的時間,采用分批的方法,去企業實踐學習。教師安排好固定的任務,把學生分成幾個實驗小組。1個實驗小組包括幾名基礎不等的成員,基礎好的學生負責指導基礎差的同學,他們根據自己的特長進行分工。動手能力強的學生可以負責制作網線,負責設備的調試,而思維縝密的學生可以編寫配置命令,總之由 好學生帶動差學生,做到互補結合。這樣通過實踐鍛煉,使學生們更加深入理解網絡的原理,交換機和路由器的配置。

3 結束語

計算機網絡技術作為21世紀最熱門的技術之一,已經深入到各個領域,迫切需要專業技能熟練的合格人才。如何在實驗教學的課時較少,而又缺乏硬件設備的情況下,讓學生在計算機網絡的課題中獲益,是作為一個老師應該考慮的問題。本文提出的幾條探索性的建議,是結合我校計算機網絡課堂的實際情況及教師的經驗總結出來的,而且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傊?,計算機網絡這門課程不僅要做到理論知識和實踐教學緊密結合,而且要圍繞著學?,F有的硬件設備,學生的基礎而開展,這樣才能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 徐建東,王海燕.計算機網絡技術實驗教學設計[J].寧波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4,26(1):107-110.

[2] 柳嬋娟.計算機網絡實驗教學模式的改革[J].計算機教育,2010(13):145-148.

[3] 琚生根,陳黎,周剛,王相國.“計算機網絡”實驗課程的教學探討.實驗技術與管理,2013,30(4):159-166.

猜你喜歡
計算機網絡探索教學
計算機網絡環境下混合式教學模式實踐與探索
計算機網絡信息安全及防護策略
“自我診斷表”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對外漢語教學中“想”和“要”的比較
房地產項目策劃課程案例教學探索與實施
計算機網絡技術的應用探討
計算機網絡維護工作的思考
跨越式跳高的教學絕招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