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臨床尿液常規檢驗分析前質量控制策略及效果觀察

2016-08-19 14:50魏軒輝武青青杜世杰
中國實用醫藥 2016年22期
關鍵詞:效果觀察質量控制

魏軒輝+武青青+杜世杰

【摘要】 目的 研究和觀察臨床尿液常規檢驗分析前質量控制策略, 為臨床服務質量的提高提供參考。方法 對本院進行質量控制前1年內患者進行尿液常規檢驗的標本中抽取800例, 統計不合格樣本的數量, 此作為對照組, 在質量控制后1年內進行尿液常規檢驗的患者標本中抽取800例, 對不合格樣本進行統計, 此作為觀察組, 通過對兩組中不合格及合格標本進行分析比較。結果 對照組中不合格樣本數量65例, 不合格率達8.13%, 觀察組中不合格樣本的數量為11例, 不合格率為1.38%;兩組不合格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不合格樣本產生的主要因素為樣本量不足、采集時間錯誤、樣本污染、送檢超時等。結論 尿液常規檢驗分析前質量控制能有效地提高尿液檢驗的有效性, 對臨床檢驗有很大的價值。

【關鍵詞】 臨床尿液常規檢驗;質量控制;效果觀察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22.187

尿液常規檢查是“三大常規”項目之一, 不少病變早期尿液中可以發現蛋白尿、管型尿或尿沉渣中有形成分[1]。同時尿液的常規檢驗還可以反映某些疾病的治療效果及預后。通過對尿液的檢查可以判斷相應的病征。因此, 尿液的常規檢驗具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但是由于尿液常規檢驗過程中需要經過采集、送檢等一系列復雜的過程, 導致不合格標本的數量增加, 降低了臨床檢驗的準確性。為了研究尿液常規檢驗質量控制策略及效果的觀察, 對本院質量控制前1年內及質量控制后1年內的各800例樣本進行研究, 具體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對本院2014年1~12月進行質量控制前1年內患者進行尿液常規檢驗的標本中抽取800例, 統計不合格樣本的數量, 此作為對照組, 對2015年1~12月進行質量控制后1年內進行尿液常規檢驗的患者標本中抽取800例, 對不合格樣本進行統計, 此作為觀察組。對照組男470例, 女330例, 年齡20~60歲, 平均年齡(35.0±8.3)歲, 病程3~14 d, 平均病程(6.0±2.7)d。 觀察組男455例, 女345例, 年齡22~60歲, 平均年齡(35.0±8.3)歲, 病程2~15 d, 平均病程(5.0±3.3)d。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對兩組樣本分別進行分析及檢驗, 對不合格樣本進行統計, 計算出樣本不合格率, 對不合格標本可能出現的原因進行分析。導致出現不合格標本的因素主要是標本送檢超時、標本被污染、標識錯誤等。

為改善上述情況, 對尿液標本進行質量控制, 提高臨床標本的規范性, 主要注意如下幾點: ①嚴格規范醫囑, 向患者認真普及標本取樣的注意事項、方法及時間等, 使患者能夠更好地配合醫護人員的工作, 提高標本取樣的合格率。②在合理的時間內采集標本, 標本采集前患者服用的藥物或食物都對標本的結果有影響, 采集前也應避免飲用大量清水或進行劇烈運動。③正確采集標本, 避免尿液標本受到糞便、白帶及經血等的影響, 女性應避開月經期, 以防影響結果, 最好能在前1 d清潔陰部, 防止陰道分泌物混入。④所用容器應符合規范要求, 容器內應保持清潔、透明、無異物, 容器的容量應>20 ml[2]。⑤在規定的時間內送檢, 標本應在采集后2 h內送檢, 在冷藏的情況下也應在6 h內送檢。⑥醫院檢驗科的工作人員應與醫護人進行溝通, 對送檢過程中可能產生影響樣本合格率的因素進行嚴格檢查及對不合格樣本的處理進行規范的要求。⑦加強實驗室的規范管理, 對相關醫護人員進行嚴格規范的針對性培訓。

1. 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中樣本的合格情況, 并對可能影響樣本合格率的因素進行分析及研究。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兩組尿液檢驗標本不合格原因統計:對照組共有65例不合格樣本, 不合格率達8.13%, 由于標本量不足的共18例, 占總不合格率的2.25%, 采集時間錯誤的標本共23例, 占總不合格率的2.88%, 樣本被污染的共10例, 占總不合格率的1.25%, 標本送檢超時的共14例, 占總不合格率的1.75%。觀察組共有11例不合格樣本, 不合格率達1.38%, 其中標本量不足的共3例, 占總不合格率的0.38%, 標本采集時間錯誤的共2例, 占總不合格率的0.25%, 出現樣本污染的標本共6例, 占總不合格率的0.75%。兩組不合格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0.28, P<0.05)。

3 討論

在臨床檢查的過程中, 尿液常規檢驗具有較大的臨床意義。尿常規的檢驗結果不僅對泌尿系統疾病的診斷具有重要價值, 對于某些全身性病變以及身體其他臟器影響尿液改變的疾病如糖尿病、血液病、肝膽疾病、流行性出血熱等的診斷也有很重要的參考價值[3]。但是由于尿液常規檢驗的過程中要經過開具化驗單、標本采集、送檢等復雜的程序, 導致尿液標本的不合格率顯著增高, 增加了檢驗診斷的難度。此次實驗研究表明, 導致樣本不合格的因素主要有標本量不足、采集時間錯誤、樣本被污染、送檢時間超時等, 在進行尿檢質量控制前, 各因素導致的樣本不合格率分別為2.25%、2.88%、1.25%、1.75%。此次研究結果對尿液常檢驗質量控制工作的開展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本研究結果顯示, 觀察組為1.38%, 低于對照組的8.13%,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總之, 有效地進行質量控制, 患者、醫護人員、醫院的檢驗科的共同配合, 對降低樣本不合格率具有顯著效果。

參考文獻

[1] 劉敏. 臨床尿液常規檢驗分析前質量控制對策與效果觀察. 檢驗醫學與臨床, 2012, 9(21):2749-2750.

[2] 方芳. 分析前質量控制在臨床尿液常規檢驗中的臨床效果評價. 當代醫學, 2015(4):497-498.

[3] 張靜. 臨床尿液常規檢驗分析前質量控制對策與效果觀察. 中外醫療, 2015(2):178-179.

[收稿日期:2016-01-31]

猜你喜歡
效果觀察質量控制
無痛胃腸鏡用于兒童胃腸病診治的效果觀察
淺談機車總風缸的制作質量控制
淺談在公路橋梁施工環節的質量管理及控制
淺談石灰土基層施工及質量控制
黃土路基臺背回填的質量控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