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A課程改革與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研究

2016-09-07 18:43石東偉馮玉玲
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 2016年19期
關鍵詞:基礎課程創新人才培養

石東偉+++馮玉玲

【摘要】基礎課是高校各本科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形成完成課程設置體系的基礎性環節,是實現學校人才培養目標的重要內容。創新人才的培養是創新精神、創新能力和創新成果的統一培養。本文通過分析我國高?;A課程改革與創新人才面臨的主要問題,基礎課程改革與培養創新人才的關系,提出了如何進行基礎課程改革與創新人才的培養。

【關鍵詞】基礎課程 創新人才 改革 培養

【基金項目】河南科技學院2016年度教師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2016JSJYYB23)。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19-0053-01

作為一名高校的教育工作者,高?;A課程改革與創新人才培養一直是我在教學過程中不斷思考的問題,同時也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方法?;趥鹘y的高?;A課程教學內容過于系統化、教學方法過于單一等,且對創新人才的培養認識不足。幾年來,雖然高等教育改革實踐,創新教育在本科的專業實踐、專業課程設計、畢業論文等環節普遍得到進一步加強,但涉及基于大學基礎課程改革與培養創新型人才的做法還不多見。

一、高?;A課程改革與創新人才面臨的主要問題

人才培養目標不能完全適應時代的需要,部分課程內容陳舊,課程結構過于單一,學科體系相對封閉,難以反映現代科技、社會發展的新內容,脫離了社會實際,課程實施過程基本上是以教師、課堂、書本為中心,難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由于高校擴招,基礎課教師數量的增加遠遠不能滿足學生開課需要,目前大部分高校的基礎課程教師存在超負荷工作現象,教師疲于奔波于各個課堂,導致很難抽出時間參與進修和培訓等提高教學能力的活動。

二、高?;A課程改革與培養創新人才的關系

社會發展需要創新型人才,高等教育教學需要改革。中國的高等教育自1997年大規模擴招以來,已由精英階段進入大眾化教育階段,大學畢業生穩居世界第一。由于我國高等教育非常規的飛速發展,高等教學的傳統理念、教學方法、教學模式及教育質量評價機制都與國家培養創新型人才、建設創新型國家要求都相去甚遠。以至于拖累了高等教育培養創新高級專門人才的步伐,那么,中國高等教育必須進行改革,培養更多的創新性人才,積極地為建設創新型國家提供智力支持。

三、如何進行基礎課程改革與創新人才的培養

1.改革教學理念。學習的首要任務是學而不是教,基礎課力求實現從“以教師為中心”向“以學生為中心”轉變,從“訓練學生”向“開發學生潛能”轉變,使學生在邏輯思維、空間想象和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等方面的能力得到有效開發。任何行為均源自意識的先覺。培養創新人才必須更新原有的陳舊的教學觀念,尤其對待高校通識教育與專業教育的科學認識態度,僅強調其一,排斥其二皆不合理。專業教育是大學的教育深度,它標志著某學科領域內專業知識的量;通識教育是大學教育的廣度,更注重學科、專業之間差異化。有人說通識教育有點素質教育的影子,也不無道理。在培訓課上,華南師范大學李克東教授說:“中國很多大學生不懂得如何欣賞交響曲,不懂茶道,著實不應該?!背晒Φ慕涷灨嬖V大家,專業領域內創新人才的培養,往往借助于通識教育的靈感嫁接才能有所突破。

2.改進教學方法、手段。要注重開啟學生思維。要在改革傳統教學方法并吸收精華的基礎上,讓啟發式、開放式、問題式、發現法、案例法、討論法、論文式、辯論式、質疑式等多種方法共同架起知識的有效傳遞的橋梁。同時, 合理地調動多種媒體,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有利于學生創新能力培養和個性化發展。一般認為,大學教育是學專業知識的開端,誠如浙江大學張劍平教授所言,本科生教育是自學書本階段,碩士研究生教育是自讀論文階段,博士研究生教育是自找問題階段。當然,這里對本、??齐A段的教育而言,初步形成學科專業知識體系,是人才培養的深度和幅度。在這個層次上,培養創新人才要求教師要改變傳統的“灌輸式”或“填鴨式”,加強實踐教學,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教師的講授重點為學習的方法、發現問題的角度、思考問題的原則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整合教學內容。根據各專業的學習需求,適當更換和增加新的教學內容。要打破傳統的重視近代經典內容,輕視現代新科技知識,在內容上要不斷充實,反映科學技術和社會發展的最新成果,注意把體現當代學科發展特征,多學科間的知識交叉與滲透反映到教學內容中來。要注重教給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把創新思維逐步融入學生的知識結構之中,為學生探索新事物,培養樂于創新精神和習慣打下良好的基礎。

4.突出基礎課程教學內容的應用性?;A課的內容設計應圍繞社會實際現象和問題,力圖使學生通過課程學習,能夠獨立地運用學術思維去觀察社會各領域,學會從習以為常的現象中發現值得探究的問題,培養創新人才所必需問題意識和質疑精神。

5.進一步優化和完善高等數學和大學外語分層次教學。高校的學生生源比較復雜,數學和外語水平參差不齊。開展大學數學與外語分層教學改革實踐,根據學生高考成績和入學后的考試成績進行分層,根據不同層次學生的基礎,確定每學期的教學目標。

6.應用現代信息技術。 現代信息技術已無處不在,在高等教育改革方面現代信息技術的使用不可或缺。一是要求大學教師體課堂上盡量使用多媒體課件,通過課件可以把抽象的問題具體化,復雜的問題簡單化。最重要的是它能夠擴展和增加大學生課堂教學的知識信息量,所以,有條件的應充分使用多媒體授課。二是利用信息技術教育延伸課堂知識教育。建設精品公開課,教會學生如何利用公開課,尤其是世界著名大學的公開課資源,這對我們新建應用型本科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意義深遠,值得借鑒。

7.實驗教學的改革。首先減少驗證性實驗,增加設計與開發型實驗和研究與創新型實驗。其次是開放實驗室,將一些已經報廢的儀器,讓學生自己動手“修理”,設計試驗方案、方法。把實驗室作為學生開發智能,提高動手能力的場所,使現有資源的利用率達到最大化。

參考文獻:

[1]李曉峰.高校公共基礎課現狀及改革思考[J].高等理科教育,2013(01).

[2]南紅花,樸光秉.高?;A課程改革與實證性探討[J].遼寧農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1(01).

作者簡介:

石東偉(1975-)男,河南魯山人,碩士,講師,主要從事有限元方法及其應用研究。

猜你喜歡
基礎課程創新人才培養
自動控制類基礎課程實踐教學體系的探索
影響中職數學教學效果的因素與對策研究
高校全員育人的三級管理體系新探
電子信息類大學生創新人才培養體系建設研究
抓住基礎課程五要素,構建數學高效課堂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