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模量結構層對瀝青路面疲勞性能的影響

2016-09-08 07:39凌天清
西部交通科技 2016年3期
關鍵詞:結構層面層模量

何 立,凌天清

(1.重慶交通大學土木工程學院,重慶 400074;2.重慶交通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重慶 400074)

?

高模量結構層對瀝青路面疲勞性能的影響

何立1,凌天清2

(1.重慶交通大學土木工程學院,重慶400074;2.重慶交通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重慶400074)

為了準確掌握高模量結構層對路面疲勞性能的影響規律,文章采用ANSYS有限元軟件對瀝青路面結構進行了疲勞壽命的數值計算分析。將路面的高模量結構層設置在中面層、下面層和中下面層,分別計算了在不同模量情況下路面結構各層的層底拉應力的分布及拉應力隨模量的變化情況。同時,根據路面層底拉應力狀態分析了中性面位置變化,計算了半剛性基層的疲勞壽命。結果表明:(1)在雙矩形荷載作用下,基層層底拉應力最大;(2)高模量層模量增加,路面結構中性面大幅上移;(3)高模量結構層的設置可以有效減小路面車轍深度;(4)隨著高模量層模量的增加,半剛性基層的層底拉應力減小,疲勞壽命顯著提高。

路面工程;瀝青路面;有限元軟件;數值計算;高模量;半剛性基層;疲勞性能

0 引言

隨著經濟的飛速發展,公路交通運輸量與日俱增,加之公路超載問題不斷,公路路面的毀損情況嚴重。很多瀝青路面在通車后不久就出現比較嚴重的病害,如車轍,疲勞開裂等。這些病害一方面增加了道路養護成本,另一方面給交通帶來了極大的不便,使得公路的社會經濟效益大大降低。為了減少瀝青路面病害的產生,降低路面的維修養護成本,近些年研究者十分關注高模量瀝青混凝土(high modulus asphalt concrete,HMAC)的研發和組成設計。高模量瀝青混凝土作為一種新型道路材料,對于路面產生的車轍的延緩與路面疲勞性能改善,有著比較明顯的優勢[1]。但是,在路面中設置高模量結構層會對路面結構的受力狀況產生比較大的影響,直接關系到到路面結構的疲勞壽命。為了準確掌握高模量結構層對路面疲勞性能的影響規律,為高模量瀝青路面結構設計提供理論依據,本文通過ANSYS有限元軟件對典型的路面結構進行了疲勞壽命的計算分析。

1 力學模型

1.1基本假設

完全彈性假設:各層都由均質、彈性、各向同性材料組成,各層之間的接觸面為層間完全連續,其上位移完全連續[2];

不考慮路面裂縫和破損情況。

1.2路面結構及計算參數

計算采用典型路面結構型式:路面面層分上、中、下三層,上面層采用細粒式瀝青混合料,中面層用高模量瀝青混合料,下面層采用粗粒式瀝青混合料?;鶎雍偷谆鶎臃謩e采用水泥穩定碎石和低劑量的水泥穩定碎石。路面各個結構層的具體材料參數見表1。

表1 瀝青路面結構層材料參數表

1.3行車荷載

荷載為標準的單軸雙輪組BZZ-100,荷載作用半徑δ為0.165m。為了便于有限元的計算,計算時輪胎胎壓采用矩形[3],大小為0.707MPa。具體如圖1所示。

圖1 輪胎胎壓示意圖

1.4計算模型

本文使用ANSYS14.0有限元軟件,采用Solid185號實體單元建立路面結構的三維模型。為了考慮計算的精度,根據經驗[4],模型的尺寸選為水平面上4m×4m,豎直方向在路面結構底基層底部向下取土基厚度為5m。模型在x方向和z方向施加零位移約束,固定底面考慮路基剛性層的影響[5]。雙矩形荷載作用在模型正中間位置,大小為0.707 MPa。同時,在荷載作用的區域對劃分的網格進行加密,劃分后的網格如圖2所示。

圖2 網格劃分圖

2 層底彎拉應力計算

2.1高模量層層位的設置

根據以往的調查研究,路面車轍變形主要發生在路面結構的中下面層[6]??紤]到車轍因素,通常把高模量結構層設置在路面的中下面層。本文為了準確地把握高模量結構層的設置對瀝青路面疲勞性能的影響,考慮了把高模量結構層設在中面層(A)、下面層(B)和中下面層(C)三種情況。在A、B、C三種情況下,考慮了高模量結構層模量從低到高的變化情況對瀝青路面層各層底拉應力的影響。各層高模量結構層的模量設置見表2。

表2 高模量結構層模量的變化數值表

2.2層底彎拉應力計算及其變化規律

2.2.1拉應力沿z方向(深度方向)的分布

根據以上A、B、C三種高模量結構層的設置,本文中選取了矩形荷載作用的中心為計算位置[5],分別計算了A、B、C三種情況下路面結構中沿深度方向80 cm位置上各點的最大拉應力的分布,如圖3~5所示(圖中拉應力表示為正,負值表示受壓)。由圖3~5可以看出,路面結構在收到標準軸載作用時,距離路表一定范圍內的點受壓,超過一定范圍的點才受拉。拉應力隨著深度的增加而增大,但是過了距離路表54 cm處的點之后拉應力有開始減小。

在深54 cm處路面的層底彎拉應力出現最大值,而深54 cm處恰好為半剛性基層的層底。因此,路面結構的疲勞性能很大程度上由半剛性基層層底的疲勞性能決定。深度為18 cm的轉折處(即路面下面層層底)可以看出此處受高模量層模量的影響比較大??梢?,在進行高模量結構層設計的時候應該特別關注瀝青路面下面層底的拉應力和半剛性基層的層底彎拉應力。

圖3 情況A沿深度方向最大拉應力分布示意圖

圖4 情況B沿深度方向最大拉應力分布示意圖

圖5 情況C沿深度方向最大拉應力分布示意圖

2.2.2拉壓過渡點(中性面)位置的變化規律

本文根據層底拉應力的計算數據,分析了A、B、C三種情況路面結構中應力的層底壓應力向拉應力過渡的變化情況。圖6顯示,在A、B、C三種情況下,拉壓過渡點與路表的距離隨著高模量結構層模量的增加而減小。把高模量結構層設置在中面層時,中面層模量每增加200 MPa,中性面的位置上移0.3 cm;將高模量結構層設在下面層時,下面層模量每提高200 MPa時,中性面的位置上移0.7 cm左右;高模量層設置在中下面層時,中性面上移出現了明顯的非線性特征:模量從1 800 MPa增加到2 400 MPa時中性面上移了9.1 cm,而模量從2 400 MPa增加到3 000 MPa時,中性面上移2.1 cm。這說明,高模量結構層的層位設置對中性面的位置有很大的影響;同時增加高模量層模量可以使中性面的位置大幅上升。

圖6 中性面位置變化曲線圖

2.2.3層底應力隨高模量結構層模量的變化

在A、B、C三種高模量設置的情況中路面的上面層層底拉應力均負,表示上面層層底受壓力。從圖7~9中可以看出,在A種情況下,隨高模量層模量增加路面上面層的層底壓應力在逐漸增大,而中面層和下面層的壓應力逐漸減小,但在B、C情況下,中面層的應力隨著模量逐漸增大。

圖7 上面層層底拉應力變化情況曲線圖

圖8 中面層層底拉應力變化情況曲線圖

圖9 下面層層底拉應力變化情況曲線圖

圖10 基層層底彎拉應力變化情況曲線圖

對于下面層,A、B、C三種情況下,層底壓應力均隨著模量的增加而減小,其中高模量設在中下面層時下面層的層底由受壓狀態逐漸轉化為受拉狀態(模量的增加使結構的中性面上升)。

圖10中,由于高模量層模量的增加,基層的層底拉應力有很明顯變化。當中下面層都設高模量結構層時,模量每增加200 MPa,層底的彎拉應力增加0.3 kPa;高模量設置在下面層時,變化最不明顯,模量每增加200 MPa時,層底彎拉應力增加0.1 kPa。

綜合前述分析可知,隨著模量的增加,中下面層層底最大壓應力有減小的趨勢;同時由于模量提高,中下面層的壓應變有減小的趨勢。因此,高模量層的設置可以提高路面的抗車轍能力。同時,基層的層底彎拉應力的減小,說明高模量層的設置可以提高基層的抗開裂性能。

3 疲勞壽命計算

3.1疲勞壽命計算方法

疲勞損壞是瀝青混凝土路面的常見破壞之一。疲勞壽命是指瀝青路面在反復荷載作用下達到臨界破壞狀態時所承受的標準軸載作用次數。我國的路面設計方法里規定了不同路面材料對應不同的疲勞方程。由于以上計算結果中半剛性基層的層底拉應最大,而半剛性基層的疲勞壽命很大程度上決定了路面結構的疲勞壽命,因此本文依據A、B、C三種情況下的半剛性基層層底拉應力,計算半剛性基層的疲勞壽命?;鶎悠谟嬎悴捎妹绹W經驗法給出的疲勞方程[2]:

(1)

式中:σt——最大層底彎拉應力;

MR——材料28 d彎拉強度;

Nf——疲勞壽命。

根據李玉華等[7]的試驗數據結果,MR取1.2 MPa進行計算。

3.2疲勞壽命的預估及變化規律

根據文中疲勞公式(1)計算A、B、C三種情況下半剛性基層的疲勞壽命,計算結果見表3。

將表3中的疲勞壽命數據進行簡單的擬合(見圖11)。從圖中可以看出,隨高模量層模量的增加,基層的疲勞壽命呈明顯的增加趨勢。高模量層設置在中下面層時,基層的疲勞壽命提高最為明顯,模量從1 400 MPa升高至2 800 MPa,基層的疲勞壽命提高了53.3%;高模量結構層設置在中面層時,模量從1 600 MPa升高至2 800 MPa,基層的疲勞壽命提高18.8%;將高模量結構層設置在下面層時,模量從1 600 MPa升高至2 800 MPa,基層的疲勞壽命提高11.4%。通過A與C的對比、B與C的對比說明,高模量結構層越厚,半剛性基層的疲勞壽命越長。

表3 A、B、C情況下半剛性基層疲勞壽命計算結果表

由于高模量瀝青混凝土的成本要高于普通瀝青混凝土,在實際施工過程中高模量結構層的設置應綜合考慮路面設計壽命與工程經濟問題。綜合分析,高模量結構層應設置在路面結構的中面層,根據實際的交通荷載情況,通過提高高模量結構層的模量與厚度的方法來提高路面疲勞壽命。

圖11 隨模量變化的疲勞壽命曲線圖

4 結語

(1)在雙矩形均布荷載作用下,路面的基層底受到的拉力最大,路面計算時應特別關注基層層底的應力狀態;

(2)隨著高模量結構層模量增加路面結構中性面的大幅上移,可以根據這個特性對路面結構受拉區域與受壓區域進行材料設計,提高受壓區的抗壓特性和受拉區的抗拉特性;

(3)合理的高模量結構層的設置可以有效減小路面中下面層的壓應變,從而提高路面的抗車轍變形能力;

(4)隨著高模量層模量的增加,半剛性基層的層底拉應力減小,疲勞壽命顯著提高。建議瀝青路面的高模量結構層設置在中面層,結合實際情況通過增加高模量結構層的厚度與模量的方法來提高路面的疲勞壽命。

[1]李洪斌.高模量瀝青混合料性能研究與路面結構響應分析[J].公路工程,2014(6):100-102,118.

[2]姚祖康.公路設計手冊:路面(第三版).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6.

[3]邱自萍.高模量瀝青混凝土路面抗車轍行為數值模擬[D].西安:長安大學,2009.

[4]謝暉.基于FDW檢測的半剛性基層瀝青路面結構性能評價[D].上海:同濟大學,2007.

[5]周慶華,沙愛民.高模量瀝青混凝土路面疲勞研究[J].土木工程與管理學報,2013,30(1):30-34.

[6]梅廷義,劉斌.車轍變形在上下面層分布情況調查分析[J].公路交通科技,2006,23(8):40-43.

[7]李玉華,徐靜.水泥穩定碎石基層的最低劈裂強度和抗壓強度[J].沈陽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25(5):177-182.

Impact of High-modulus Structure Layer on Fatigue Performance of Asphalt Pavement

HE Li1,LING Tian-qing2

(1.College of Civil Engineering,Chongqing Jiaotong University,Chongqing,400074;2.College of Architecture and Urban Planning,Chongqing Jiaotong University,Chongqing,400074)

In order to accurately grasp the impact rules of high-modulus structure layer on pavement fa-tigue performance,this article used ANSYS finite element software to conduct the numerical calculation and analysis on the fatigue life of asphalt pavement structure.It set the high-modulus structure layer of pavements at the medium,lower and medium-lower surface layers,and respectively calculated the layer bottom tensile stress distribution of all pavement structure layers under different modulus circumstances as well as the tensile stress changes to modulus.Meanwhile,according to pavement layer-bottom tensile stress state,it analyzed the neutral surface position changes,and calculated the fatigue life of semi-rigid base layer.The results showed that:(1)under the impact of dual rectangular loads,the layer-bottom tensile stress of base layer is the maximum;(2)with the modulus increase of high modulus layer,it shows the substantial shift upward on the neutral surface of pavement structure;(3)the setting of high modulus structural layer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pavement rutting depth;(4)with the modulus increase of high-modulus layer,the layer-bottom tensile stress of semi-rigid base layer is reduced,with signifi-cantly improved fatigue life.

Pavement engineering;Asphalt pavement;Finite element software;Numerical computation;High modulus;Semi-rigid base layer;Fatigue performance

U416.2

A

10.13282/j.cnki.wccst.2016.03.002

1673-4874(2016)03-0006-06

2016-03-15

何立(1990—),研究生,研究方向:路基路面;

凌天清(1962—),教授、博導,研究方向:路基路面。

重慶市研究生科研創新項目(編號:CYS151 79)

猜你喜歡
結構層面層模量
路基回彈模量變化對瀝青路面結構的影響研究
常用天然改性瀝青面層材料比選
高勁度模量瀝青混合料在京臺高速車轍維修段的應用
室內回彈模量和回彈再壓縮模量試驗參數探討
公路工程施工中瀝青面層連續攤鋪技術的應用
道路結構層整體抬高加固方案在S20大修工程中的應用和研究
透水鋪裝應用于海綿城市建設中的若干問題探究
橋梁工程中混凝土面層施工技術初探
液化天然氣在別錫公路面層施工中的應用
城市道路柔性路面結構的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