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隔代教育:別讓祖孫情成為孩子成長的羈絆

2016-09-10 07:22羅時燕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 2016年15期
關鍵詞:隔代教育祖輩

羅時燕

〔摘 要〕隔代教育是指祖輩對孫輩的一種撫養與教育方式,屬于家庭教育的一種特殊形式?,F今,隔代教育備受關注,這不僅與其深厚的歷史淵源相關,還源于當前的社會現實。隔代教育已成為我國普遍存在的社會現象。本文篩選了國內具有價值的50余份文獻,從宏觀和微觀兩個角度,將這些文獻進行分類整理,在進行概念界定的基礎上,分析了隔代教育的利弊及其成因。

〔關鍵詞〕 隔代教育;親子教育;祖輩;孫輩

〔中圖分類號〕G4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1671-2684(2016)15-0004-0004

探討隔代教育,首先必須對隔代教育有個明確的界定。有的研究者認為:“隔代教育一般是在三代家庭或隔代家庭中進行的祖輩家長對孫輩的看護和教育?!边@種定義側重于祖輩對孫輩的影響。也有些研究者認為:“隔代教育是在祖輩家長和孫輩之間進行的,是祖輩對孫輩的成長發生影響的過程,這一影響過程實際上也是祖輩與孫輩的一種雙向的互動過程?!彼约彝ソ逃粌H僅是祖輩對孫輩進行的看護和教育,孫輩也會對祖輩產生影響,隔代教育是雙向的互動過程。還有一些研究者認為:“隔代教育就是家庭教育的一種特殊形式,祖輩與孫輩一起生活,并承擔撫養教育孫輩的主要或全部責任?!贝藭r,隔代教育不僅僅是祖輩與孫輩雙向的互動過程,而且被納入家庭教育之中。本文結合上述定義,將隔代教育定義為祖輩與孫輩一起生活,祖輩承擔著撫養(教育)孫輩的主要責任的一種特殊的家庭教育方式。其次,還要對隔代教育進行時間的縱向剖析和宏觀以及微觀的橫面分析。2016年3月22日,在中國知網的文獻檢索下輸入關鍵詞隔代教育,共有文獻2043條結果;文獻自1989年開始出現,數量呈逐年上升趨勢。本文利用篩選的有價值的50余篇文章,按其重要性將主題分為隔代教育的概念辨析、隔代教育的利弊研究、隔代教育的成因分析以及隔代教育的可行性對策探索等幾個方面。

一、宏觀角度分析隔代教育的發展

隔代教育在我國的發展源遠流長。在古代,在那些不幸失去雙親的家庭里,祖輩們便會自覺承擔起撫養孫輩的責任。自80年代市場經濟發展和改革開放以來,人們的思想觀念發生了極大的變化,自我實現意識、競爭意識、金錢觀、效益觀等不斷增強。為了謀得更好的生活環境,很多父輩們要面臨殘酷的生存競爭,不得不背井離鄉或者努力工作,他們沒有更多的時間照顧孩子。因此,很多家庭的孩子逐漸由祖輩代為撫養,隔代教育便逐漸增多并成為一種普遍現象。在中國知網中輸入隔代教育的關鍵字,將得到的文獻按年份整理得到表1。一,從時間上看,有關隔代教育的文獻自1989年開始出現;二,關于隔代教育的文獻呈現逐年上升趨勢;三,2004年、2007年和2014年呈現明顯的增長趨勢。四,2007年關于隔代教育的文獻數量首次破百。

二、中觀角度分析隔代教育的文獻主題

將篩選的五十余份文獻進行分類處理,可以得出這些文獻的內容主要包括隔代教育的概念辨析、隔代教育的利弊研究、隔代教育的成因分析以及隔代教育的對策研究等四大方面。為此,本文將從這四個方面的內容入手,從微觀層面對隔代教育進行分析梳理。

(一)隔代教育的概念辨析

上文已經提及隔代教育的概念,主要是指祖輩與孫輩一起生活,祖輩承擔著撫養(教育)孫輩責任的一種特殊家庭教育方式。這種特殊的家庭教育方式事實上是由隔代親自然派生出來的。隔代親是人類最原始、最古老的情結,是人類生殖崇拜的反映?,F如今,隔代教育已經成為一種極為普遍的社會現象,總體上批評的聲音大于褒揚。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混淆了隔代親與隔代教育的概念,或者直接用隔代親的概念代替隔代教育。隔代親源于人的本能,是一種愛的情結;而隔代教育不僅僅是指祖輩愛孫輩,對孫輩的撫養和照顧,而是強調祖輩對孫輩的教育,是一種祖輩承擔主要的教育責任,父母退居配角的家庭教育方式。在家庭教育中,一直都存在兩種基本的教育形式:一種是上述祖輩對孫輩的隔代教育;另一種就是父母對子女的親子教育。隔代教育相對于親子教育而存在,共同構成了家庭教育的主題?,F如今,由于社會的發展和中國的特殊國情,隔代教育也越來越引起人們的廣泛關注。為此,必須以客觀、理性、審慎的態度去認識并分清隔代親和隔代教育。

(二)隔代教育的利弊研究

1.隔代教育的優勢

隔代教育的存在有其深厚的歷史淵源和堅實的國情基礎,它的存在必然有其合理性;因此應以一分為二的觀點,客觀、理性、審慎的態度來評定隔代教育的利弊。盧樂珍認為隔代教育有三大優勢:祖輩有耐心,更寬容;祖輩有獨特的智慧和才能;祖輩有撫育子女的豐富經驗。這三大優勢主要是從祖輩的角度進行闡述。除此之外,隔代教育還能融洽家庭氛圍、豐富老年人的生活、讓孫輩們學習到可貴的精神財富等。梅鸝歡認為,隔代教育本身并沒有太大的問題,問題在于隔代教育和親子教育之間如何進行有效銜接,并保持一致性。隔代教育一方面能夠減輕父輩家長的負擔、促進家庭關系和諧,另一方面祖輩家長能成為孫輩與父輩家長的溝通橋梁,隔代教育與親子教育可以并駕齊驅。隔代教育在當前遭到質疑,其原因在于沒有有效處理好隔代教育與親子教育的銜接,而并不是隔代教育本身存在弊端,通過分析整理相關文獻,在此將隔代教育的優勢分為三個方面:

一是隔代教育有利于個體的發展。國內的很多專家和研究者認為:祖輩家長具有充裕的時間和人生閱歷,具有良好的傳統和思想品質,具有足夠的耐心教育孫輩等優勢。若能正確地運用這些優勢,將對孩子的成長產生極大的促進作用。吳旭輝在《隔代教育的利弊及其應對策略》一文中提到,隔代教育在現代家庭教育中具有獨特的優勢。例如:祖輩與孫輩更易建立起融洽、和諧的關系,為孩子的教育創造良好的感情基礎;祖輩具有充裕的時間、精力和足夠的耐心去陪伴和教育孫輩,能夠彌補年輕父母在養育孩子方面的不足;祖輩家長具有豐富的社會閱歷和人生感悟,有利于孩子的自由成長;能夠解除年輕父母后顧之憂,使他們專心致力于事業和工作。隔代教育不僅對孫輩大有益處,對于老人而言也能緩解他們的孤寂,使其享受天倫之樂,保持身心健康。

二是隔代教育有利于家庭的和諧。由于社會經濟和城市經濟的不斷發展,老齡化現象也越來越嚴重,空巢老人也越來越多。早在1999年,老年工作委員會就已給出數據:“空巢老人家庭已占老人家庭的25.8%,而且在不久的將來,空巢家庭將會成為中國老年家庭的主要形式?!睘榇?,隔代教育能夠大大地減緩老人的孤獨感和寂寞感,把自己的精力轉移到撫養和教育孫輩的身上。還有一些父母由于自身經驗不足或忙于事業,無暇照顧孩子。于是,祖輩便自然地承擔起照顧孫輩的責任,緩解家庭矛盾。

三是隔代教育能夠促進社會的發展。祖輩具有豐富的人生閱歷和經驗,若能正確運用,便能很好地促進孩子的發展。同時,祖輩的這種“經驗式教育”在某種程度上可能與現代的社會發展出現脫節現象,從而阻礙孩子接受新的事物、新的思想,給孩子的社會化帶來不良影響。而關于隔代教育促進社會發展方面,主要通過對個體的影響來完成。正確理解和運用隔代教育,促進孩子的正向發展,就是促進社會的發展。反之,便是阻礙社會的進步。

2.隔代教育的弊端

隔代教育在一定程度上雖能夠促進個體的發展,利于家庭的和諧并且促進社會的發展;但是總體上還是弊大于利。很多研究者都認為隔代教育的弊端主要源于祖輩出于愛的本能,對孫輩過分溺愛;以及祖輩的傳統觀念與現代社會差距較大。盧樂珍認為隔代教育中存在著四種弊端:在情感和理智的把握上,容易重感情輕理智;在物質和精神的把握上,容易重物質輕精神;在活動和安靜的把握上,容易重靜輕動;在教育要求的把握上,容易與父輩產生不一致。錢玲玲在《關于現代家庭如何跳出隔代教育困境的思考》中也歸納了隔代教育的四大弊?。喝菀讓⒆赢a生教育不當問題;容易讓孩子產生情感缺失問題;容易讓孩子逾越道德規范問題;容易讓孩子產生生理教育不足問題。王靜鑫在《淺談隔代教育的弊病及其出路》中也談到隔代教育的弊?。鹤孑厡⒆拥哪鐞蹠L孩子的很多惡習;祖輩對孩子的嬌慣和縱容,容易導致孩子在成長中養成性格缺陷,甚至會產生嚴重的自卑、叛逆心理;隔代教育易使孩子與父母產生生疏感,助長孩子膽小、內向、孤僻等性格的形成。通過對文獻的分析總結,人們普遍認為隔代教育的弊病主要有以下幾點:一是祖輩對孫輩過分寵溺,事事包辦,容易滋長孩子的依賴性,不利于其獨立能力的發展;二是祖輩的教育觀念相對落后,不利于孩子能力的全面發展;三是孩子與父母接觸較少,感情淡薄,不利于孩子心理的發展以及日后家庭的和諧;四是孩子在父母和祖輩面前的表現往往不一致,對孩子良好品行的養成會有一定影響。

(三)隔代教育的成因分析

國外學者對隔代教育的成因研究主要從社會和家庭兩個方面著手。在國內,關于隔代教育成因的研究也比較復雜,隔代教育的出現絕不是某個單個原因造成的。借助文獻,本文將隔代教育的成因分為國情層面、家庭層面和個人層面。上文提及的中國家族制傳統放在家庭層面進行分析。

我國的基本國情是隔代教育能夠存在并將繼續存在的根本原因。我國的國情主要體現在人口老齡化現象到來、獨生子女隊伍不斷壯大、生存壓力和競爭壓力大、單親家庭的數量不斷增多等多個方面。其中最根本的原因是社會的不斷進步和城市經濟的不斷發展?!皳埦W在全國范圍做的一項關于隔代教育的調查結果顯示,全國大城市中接受隔代教育的孩子接近6成。在北京有70%左右的孩子接受隔代教育,在上海有50%至60%的孩子由祖輩教育,在廣州接受隔代教育的孩子占總數的一半?!痹诤芏噢r村地區,由于年輕的父母外出務工,有一半以上的孩子們都由祖輩們照顧。

隔代親的傳統和家庭原因是隔代教育能夠長期存在的重要原因。隔代親是祖輩對孫輩的一種愛的本能,這這種關愛和撫育的本能也是隔代親自古存在的原因。中國傳統家族制度影響深遠,至今仍有很多家庭三代同堂。加之中國傳統文化向來提倡尊老愛幼,對于老人而言,出于愛的本能,也愿意與孫輩生活在一起,享受天倫之樂。江川在其《對隔代撫養的思考》一文中有過總結,他認為形成隔代教養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是傳統文化中“延續香火”觀念的影響。祖輩們將照看孫輩看成是自己晚年必須要完成的“任務”,這也是必須要承擔的家族傳宗接代的責任。二是當前中國社會現狀的影響。中國目前仍處于社會轉型期,父輩們為了能夠更好的生活,不得不在工作上花費較多的時間和精力。而祖輩們多數都賦閑在家,他們擁有較多的時間和精力去照顧孫輩們。所以,在很多家庭中(尤其是農村父輩外出務工家庭),隔代教育成為了家庭教育的主要形式。當然,除了就業還有其它方面的原因。比如,沈衛華在其《論祖孫關系在幼兒家庭教育中的作用》一文中還提到:父母由于就業、進修、求學、經商等原因外出無暇照顧、教育子女,于是祖父母就順理成章地承擔起教育孫子女的責任。

個人層面主要涉及祖輩、孫輩和父母三個方面,是隔代教育能夠存在的充分不必要條件。祖輩擁有充裕的時間和精力,也應具有豐富的人生經驗,無疑是一筆寶貴的教育財富。隨著社會和家庭結構的改變,“421式”家庭結構已成為一種普遍的現象,家庭的投入也隨之增加。為此,年輕父母的壓力越來越重,他們既要加倍投入到工作中爭取事業的成功,又要兼顧家庭的幸福美滿,便無暇照顧孩子,只能將孩子交付給父母照顧。而對于這些孩子而言,各個方面都不太成熟,正處于發展的重要時期,需要監護人的陪伴。在此情形下,祖輩的隔代教育開始存在,并越來越成為一種重要的家庭教育形式。

(四)隔代教育的可行性對策探索

前文中提及,隔代教育既有其優勢,但同時也存在嚴重的弊端。為此,隔代教育的對策研究文獻不在少數。李賜平在《當代隔代教育問題探析》中對完善隔代教育提出了幾點思考:祖輩、父輩各安其位,各盡其職,協調配合,形成教育合力;祖輩的實踐經驗和父輩的理論知識相互結合、取長補短;強化對家庭教育的理論指導,協調好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和學校教育;進一步升華改革,強化再就業工程,健全社會保障體系,盡力消除無奈下的隔代教育的不良影響;解決流動子女的就學問題,改善農村中每況愈下的隔代教育現狀。楊雄在《當前我國家庭教育面臨的挑戰、問題與對策》一文中提出了家庭對策:盡快制定國家層面上的“家庭教育法”;加強兒童早期的“親職教育”;在家庭教育中倡導“權威——民主型”教養方式;加強祖輩與父輩之間,學齡與學齡家庭教育之間的銜接;增進父親在家庭教育中的角色力量。本文結合文獻,將可行性對策總結為如下幾點:第一,將隔代教育列入中國家庭教育的議事日程;第二,改變隔代教育的自然形態,使之科學有序進行;第三,充分發揮隔代教育的傳統精髓,使之與時代有機結合;第四,祖輩們漸漸淡出家庭教育的課堂,到更為廣闊的領域中發揮余熱;第五,爺孫互學,與時俱進,學習新知識,讓祖輩重新坐到課桌前。

可見,隔代教育其實是祖輩與孫輩們之間的雙向互動過程。祖輩對孫輩有撫養教育的責任,同時,祖輩也會受到孫輩們的影響,產生思想或者行為上的改變。國內對于隔代教育的研究成果比較豐富,而且時間跨度也比較長;其內容側重于隔代教育的概念辨析,隔代教育的利弊研究,隔代教育的成因分析以及隔代教育的對策研究等諸多主題。隔代教育有利有弊,在積極應對其弊端的同時,應最大限度地發揮隔代教育的優勢,使在隔代教育環境中的孩子健康地成長。

參考文獻

[1]羅解文.中國式隔代教育[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2.

[2]余紅梅.鄒先云.新時代的隔代教育[J],科教論壇,2007,2:3-4.

[3]段飛艷.李靜.近十年國內外隔代教養研究綜述[J],上海教育科研,2012,4:13-16.

[4]吳旭輝.隔代教育的利弊及其應對策略[J],重慶文理學院學報,2007,26:111-112.

[5]錢玲玲. 關于現代家庭如何跳出隔代教育困境的思考[J]. 河南農業,2009(10):62-62.

[6]韓云霞. 新型的隔代教育模式初探[J]. 中國家庭教育,2004(3):19-24.

[7]孫清霞.隔代教育一個無法回避的話題[N].麗水日報,2005,3.

[8]夏為菊,王邦虎. 一種非正規教育形式——“隔代教育” 的初步研究[J]. 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7,4(3):159-160.

[9]王靜鑫. 淺談隔代教育的弊端及其出路[J]. 中國校外教育:上旬,2014(9):16.

[10]Smith A B,Dannison L L,Vach-Hasse T. When “grandma” is “mom”:what today’s teachers need to know[J]. Childhood Education,1998,75(1):12-16.

[11]沈衛華. 論祖孫關系在幼兒家庭教育中的作用[J]. 湖州師范學院學報,2001,23(5):82-87.

[12]江川. 對隔代撫養的思考[J]. 老年人,2005(4):9-9.

[13]李賜平. 當前隔代教育問題探析[J]. 淮北煤炭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4:47.

[14]李默耕. 隔代教育面面觀[J]. 現代家教,2002,5:8.

[15]梅鸝歡.隔代教育的利與弊[N].廣州日報,2004- 7- 23.

[16]李洪曾. 祖輩主要教養人的特點與隔代教育[J]. 上海教育科研,2006,11:27-31.

[17]李炎. 農村 “隔代教育” 調研[J]. 四川教育,2003(2):20-21.

[18]楊雄. 當前我國家庭教育面臨的挑戰,問題與對策[J]. 探索與爭鳴,2007,2:68-71.

[19]李徑宇. 養不教誰之過[J]. 新聞周刊,2004,21:22.

[20]傅繪. 隔代教育如何揚長避短[J]. 家庭與家教,2005(12):26.

[21]孫宏艷. 隔代教育的五大誤區[J]. 少年兒童研究,2002,4:30-33.

[22]李克欽. 隔代教育問題分析及對策[J]. 綏化學院學報,2006,26(6):163-164.

[23]會診隔代教育[N].吉林日報.2006-2-26.

[24]隔代教育的困擾[N].羊城晚報.2003-12-15.

[25]黃姍,陳小萍. 隔代教育研究綜述[J]. 現代教育科學(普教研究),2007(2):63-65.

[26]余逸群. 隔代教育的弊端[J]. 健康,2001,1(2):5-26.

[27]雷玲. 我們需要什么樣的親子關系[J]. 幼兒教育導讀,2005,2:4-8.

[28]李徑宇. 隔代教育,不能承受之錯[J]. 中國新聞周刊,2004,24.

[29]管曉靜. 當今家庭教育存在的主要問題[J]. 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2005,17(7):23-25.

[30]李金燕. “隔代教育” 對孩子成長的負面影響[J]. 新課程學習(上),2014,10:267.

(作者單位:華東師范大學,上海,200241)

編輯/劉 揚

猜你喜歡
隔代教育祖輩
父輩和祖輩的情感故事,分外美麗
祖輩學堂:幼兒園隔代開展家庭教育的實踐建構
幼兒園教師與祖輩家長的溝通策略
幼兒園新教師在與祖輩家長關于家園共育出現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調查
助教帶動“夕陽”之愛
淺析隔代教育對兒童成長的影響
隔代教育與親子教育的差異分析與融合研究
淺談隔代教育的利弊及對策
論隔代教育的“融”與“隔”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