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供給側改革概述及其促進經濟增長的路徑分析

2016-09-14 08:52張倩
商業經濟研究 2016年14期
關鍵詞:路徑分析供給側改革經濟增長

張倩

內容摘要:本文從供給側改革的實質入手,分析了供給側經濟學派的主要觀點,即通過減稅及減少政府干預可以刺激經濟增長,供給側是經濟增長的唯一源泉?;趪鴥韧鈱W者關于供給側改革的理論與實證研究,發現供給側的社會保障體系、人力資本、貿易結構、稅收政策等方面的改革能促進經濟的可持續增長。最后,本文從制度變遷、金融體制改革、創新驅動發展三個方面探討了供給側改革對經濟增長的路徑。

關鍵詞:供給側改革 經濟增長 路徑分析

引言

2015年前三季度我國GDP增幅達到6.9%,其中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同比增速分別達到3.8% 、6.0%和8.4%。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2015年1月20日稱中國2015年GDP增長將下滑至6.8%,2016年GDP增長6.3%,這將是中國25年來首次跌至7%以下,經濟面臨較大下行壓力,中國有必要進一步推進經濟改革。

供給側改革概述

(一)供給側改革的實質

2015年11月10日,習近平主席在首次提出了“供給側改革”,稱“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著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力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增強經濟持續增長動力”。這也說明政府的經濟改革思想正逐漸從注重“需求端”轉向注重“供給端”?!靶枨蠊芾怼睆娬{的是經濟的短期刺激,“供給管理”突出的是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供給側改革主要包括:制度層面-構建現代制度體系,技術層面-實現創新驅動,人力層面-改革教育制度,社會保障層面-實現共享發展。

(二)供給側經濟學派的主要觀點

理論研究上,關于供給側改革,很多人會想到供給學派的代表人物拉弗和蒙 代爾等,卻很少有人知道薩伊定律,薩伊認為供給創造需求,薩伊(1963)認為:“一種產物一經生產,從那時刻起,就給價值與它相等的其他產品開辟了銷路?!彼J為供給不是創造自己的需求,而是創造對他物的需求。而對于總需求不足,薩伊的解釋是:“某一種貨物所以生產過剩,是由于它的供給超過需求。它的供給所以超過需求,則因為它的生產過多,或因為別的產品生產過少。正由于某些貨物生產過少,別的貨物才形成過剩?!卑凑账_伊定律,政府可以通過減稅、減少管制等供給管理解決產能過剩的問題,最終會提高總需求。

供給側經濟學派的發展主要經歷了兩輪“否定之否定”經濟軌跡。第一輪是從薩伊定律到凱恩斯主義再到供給學派,第二輪是從供給學派到凱恩斯主義復辟再到供給管理。而供給學派的主要觀點是供給側是經濟增長的唯一源泉,通過刺激和投資才能增加供給,增加供給的手段是減稅,外部條件是減少政府對經濟的干預(賈康、蘇京春,2014)。

供給側改革的必要性

(一)國內供給側改革的研究

早在2013年10月,財政部財科所所長賈康就提出:未來改革應當著重從供給側入手,并進一步從“八雙”即“雙創”、“雙化”、“雙減”、“雙擴”、“雙轉”、“雙進”、“雙到位”、“雙配套”的角度提出了新供給經濟學的基本政策主張。新供給經濟學作為一種創新,是集結了傳統供給經濟學、制度經濟學、轉軌經濟學、發展經濟學和信息經濟學的理論基礎,并形成了“五維一體化”的理論框架,在此基礎上進一步認知新供給經濟學理論及包容性邊界。而基于微觀層面的“新框架”和基于宏觀層面的“新供給”的聯通,使得這種包容性更加可以體系化。在“五維一體化”的框架分析基礎上,集大成的境界追求使得供給側發力將是大勢所趨。消費、投資、出口是從需求管理角度帶動“總量調控”,進而刺激經濟增長,但這種認知從需求側難以實現。而與其相對應的由消費、投資、出口供給綜合形成的供給側產出及相關制度供給,才真正構成了經濟發展中的供給側動力源(賈康、蘇京春,2015)。

全面改革和理性供給管理可以破解我國經濟發展瓶頸(賈康,2013)?,F階段我國面臨經濟下行壓力,增速放緩,由高速經濟增長逐漸調整為中高速的可持續增長。我國宏觀調控的四大目標“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防風險”本身就存在矛盾,供給側改革是破解我國當前政策困境的最佳選擇(張杰、翟福昕,2014)。供給管理和需求管理的選擇最終取決于對長期經濟增長趨勢的認知。從中國宏觀經濟的背景、經濟趨勢、美國等發達國家的供給管理經驗來看,中國當前的宏觀管理政策應當適度突出供給管理(劉霞輝,2013)。中國未來10年潛在的增長率空間將在6.7-7.8個百分點左右。供給側的制度供給將是推動經濟增長的關鍵所在。中國改革開放的成功也正是因為供給約束的解放和供給創新的推動所帶來的制度變遷(金海年,2014)??傊?,供給管理將成為中國宏觀調控思維的新動向。我國將“堅持需求管理和供給管理并重,以提高供給側效率為重點,著力構建新的內在穩定增長機制”。

(二)國外供給側改革的研究

早在20多年前,國外就已經開始了供給側改革的實證研究。Enrique G.Mendoza, Linda L.Tesar(1988)基于全球經濟的供給側經濟學,探討了以美國和歐洲的稅收政策帶來的國際影響。David M. Cutle(1988)從稅收改革和供給經濟學的角度論證了稅收改革在經濟行為過程中的替代效應的作用,他的分析主要集中在由低稅率引起的行業擴張的政策研究,而這和實際情況可能會有所沖突。 Nicholas Oulton(1995)認為英國產出和生產率的進步更多的是供給側改革的結果,但需要考慮經濟增長的整體環境和英國的政策效果。實證結果雖然不能完全證實英國經濟增長是供給側改革的結果,但卻比其他學者的研究要樂觀很多。Pauline Allen(2009)研究了近期英國國民醫療保險制度(NHS)的供給側改革。而這種結構性改革主要體現在兩點:一是NHS是國內市場創造的最典型的公共服務的代表,二是從市場的角度出發越來越強調NHS服務供給者的多樣性。供給側的結構性改革會給NHS帶來很多好處,但同時也可能會對效率、質量和問責制產生影響。Renuka Mahadevan, John Asafu-Adjaye(2014)分析了斐濟的貿易改革。對斐濟而言最優策略是出口多元化,但從根本上來說,對于這些發展中國家應進行供應側管理以使得結構性改革在日益全球化的經濟中維持其國際競爭力。Yoichi Arai, Hidehiko Ichimura , Daiji Kawaguchi(2015)基于日本安倍經濟學中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肯定了供給側的教育轉型升級對就業的影響。

供給側改革促進經濟增長的路徑分析

(一)穩健的制度變遷

制度是影響經濟增長的一個重要外生沖擊因素,主要通過制度調整速率、對外部環境變化的吸收程度及對宏觀產生的貢獻度來影響經濟增長。在制度的改革過程中,應保持穩健化、規則化的制度變遷過程,盡量避免休克療法及摸索式的改革方法。制度應該以市場化程度為導向。市場化程度對經濟增長有正向的刺激作用。因此要明確政府的職能,確定政府和市場的邊界。以制度創新來提高科技創新水平及勞動要素質量。教育制度及勞動投入的質量對經濟增長具有正向激勵作用。在產業方面也應該根據不同的產業特點制定不同的產業政策。必須解決我國產能過剩的問題。大力發展戰略新興產業,完善政府政策指導功能。通過穩健的制度變遷,充分發揮中國經濟增長的潛在制度紅利(王軍等,2013)。

(二)金融體制的改革

金融系統對資本流動具有引導作用。供給學派認為生產要素的供給和利用決定了經濟是否能夠增長。在所有生產要素中,資本的作用非常大。在供給側改革的框架下,經濟發展更加依賴于社會總供給的結構優化,而這種結構優化是以資本供給為基礎。金融體制的改革不僅帶來了金融發展,而且推動了經濟增長。在分權化改革的背景下,建立以市場為導向的金融體系是提升經濟效率的關鍵所在(馬穎等,2009)。中國的實體經濟正經歷著從要素驅動到創新驅動的轉變,互聯網金融的興起使得金融服務的支持尤為重要。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亟待解決。多樣化的金融需求和單一的金融供給模式矛盾越來越突出。這就要建立金融改革與創新試點,建立專業化金融機構與互聯網金融的新模式,使要素分配更公平合理,逐漸完成金融服務領域的供給側改革,以帶動經濟的可持續增長。

(三)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發揮科技創新在全面創新中的引領作用。政府職能上,要向創新服務轉變。經濟改革的主體是企業,不斷強化企業創新的主體地位和主導作用。技術層次上,建立產業技術創新聯盟,帶動產業間的協同創新、促進科技與經濟的跨界融合,建立科技創新的融資平臺,促進科技成果的轉化,實現科技成果的資本化與產業化。在教育改革的層面上,建設有特色的高水平大學及科研院所,鼓勵企業與高校之間的橫向合作,賦予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充分自主權包括財物支配權,培養高水平、高層次人才,通過人力資本的改革,提高生產效率及投入產出比,進一步促進經濟增長。

參考文獻:

1.賈康,蘇京春.探析供給側經濟學派所經歷的兩輪“否定之否定”——對供給側學派的評價、學理啟示及立足于中國的研討展望[J].財政研究,2014(8)

2.賈康,蘇京春.“五維一體化”供給理論與新供給經濟學包容性邊界[J].財經問題研究,2014 (11)

3.賈康,蘇京春.經濟學的“新框架”與“新供給”:創新中的重要聯通和“集大成”境界追求[J].財政研究,2015(1)

4.賈康,蘇京春.“三駕馬車”認知框架需對接供給側的結構性動力機制構建——關于宏觀經濟學的深化探討[J].全球化,2015(3)

5.楊軍,寧曉剛,張波.外商投資對我國產業結構升級影響的總體效應分析[J].商業經濟研究,2015(1)

6.張杰,翟福昕.多重目標下宏觀調控思路調整與政策匹配[J].宏觀經濟,2014(9)

7.劉霞輝.供給側的宏觀經濟管理——中國視角[J].經濟學動態,2013(10)

8.金海年.新供給經濟增長理論:中國改革開放經濟表現的解讀與展望[J].財政研究,2014(11)

9.The International Ramifications of Tax Reforms: Supply-Side Economics in a Global Economy[J].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98(2)

10.David M. Cutler.Tax Reform and Supply-Side Economics[J].Financial Analysis Journal. 1988,09-10

11.Nicholas Oulton.Supply Side Reform and UK Economic Growth: What Happened To TheMiracle?[J].National Institute Economic Review.1995(11)

12.Pauline Allen.Restructuring the NHS Again:Supply Side Reform in Recent English Health Care Policy[J].Financial Accountability& Management.2009(11)

13.Renuka Mahadevan, John Asafu-Adjaye.Lessons From the Unfinished Agenda of a Small developing Economy Under Trade and Structural Reforms[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2014

14.Yoichi Arai , Hidehiko Ichimura , Daiji Kawaguchi .The educational upgrading of Japanese youth,1982-2007: Are all Japanese youth ready forstructural reforms? [J]. Journal of The Japanese and International Economies.2015

15.王軍,鄒廣平,石先進.制度變遷對中國經濟增長的影響——基于 VAR 模型的實證研究[J].中國工業經濟,2013(6)

16.馬穎,陳波.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體制改革、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J].經濟評論,2009 (1)

17.薩伊.政治經濟學概論[M].商務印書館,1963

猜你喜歡
路徑分析供給側改革經濟增長
中國高等教育供給側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內涵、路徑
高職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路徑探析
人才領域也需“供給側改革”
韓媒:抓住中國“供給側改革”新機遇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