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莊組聲紐在臨沭方言中的演變

2016-09-15 06:39董洪振
人間 2016年23期
關鍵詞:中古聲母舌尖

董洪振

(濟南大學,山東 濟南 250022)

莊組聲紐在臨沭方言中的演變

董洪振

(濟南大學,山東 濟南 250022)

普通話是民族共同語,在維系我國各民族團結起著巨大的作用,國家積極推廣普通話,這對民族團結也是有很大的影響的。中華文化又是由各地獨具特色的文化構成的,語言是文化在交流上的表現,各地的方言多姿多彩。本文以中古莊組聲紐演變到普通話,在臨沭方言中的發音差異為出發點,以臨沭方言的發音和普通話的發音差異在中古時期分化時所依據的條件為主要的切入點。探討臨沭地區方言的變化以及普通話和方言共同發展的前景。

莊組聲紐;臨沭方言;普通話

臨沂市臨沭縣和郯城、平邑、兗州、濟寧、荷澤、徐州,以及河南、陜西為同一方言區,內部有較強的一致性;其東的蒙陰、沂南、莒南、日照以及膠東等地區為膠遼官話區。臨沭縣位于臨沂市的東南部,屬于中原官話區里的鄭曹片。在地理位置上和江蘇省的贛榆縣相鄰,贛榆縣同樣屬于中原官話鄭曹片,發音和臨沭方言相似,但也還是有一些差異。

莊組聲鈕在中古時期從精組(精、清、從、心)中分化出來:精組的二、三等字分化出莊組,一、四等字不變,依然是精組字。從中古到宋人三十六字母,莊母變為照母,初母變為穿母,崇母變為床母,生母變為了審母。到了近代,照母不變,穿母和床母合為穿母,審母獨行,依舊是審。到了普通話中,知組(知、澈、澄)、莊組、章組(章、昌、床)合并成了舌尖后音:zh、ch、sh。具體表現為:照母(中古時期的莊母)變為了zh,穿母(中古時期的初母、崇母)變為了ch,審母(中古時期的生母)變為了sh。具體示意見下圖:

通過簡單的圖示對現代漢語zh、ch、sh和莊組字的關系有一個清晰地認識。莊組聲紐沒有果攝,其余十五攝均有分布,四聲中齊全的有山、梗、咸、深四攝。二三等字分布比較均勻。臨沭方言中有的時候z、c、s和zh、ch、sh不分,如:吃飯讀成ts??55fan51。這是舌尖前和舌尖后沒有分清楚,而在舌尖后音中的發音也是有細微差別的?!蹲謪R》中收莊組字125個,通過對莊組字結合語音材料對比比較,莊組二等字多讀 為翹舌音,莊初崇山的原音就是 t?、t??、?在普通話中,它們失去濁音,發音時,舌尖滑向硬腭,變成了t?、t??、?。王力先生在《漢語史稿》中指出,這種轉變發生于16世紀。在臨沭方言中,比較明顯的規律是二三等字之間的發音差異,這種差異比較小,在發音時,莊組二等字多發t?、t??、?。這種翹舌音在臨縣的莒南縣山攝、臻攝的知組聲紐也有存在。

李榮先生曾經說過:漢語方言中要了解韻母之多到廣東,了解聲母發音部位分類之細到山東。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一是中古時期知莊章三組聲紐在山東的許多地區分為兩類,二是有些地方還分尖團音。種種的原因造成了山東省地區方言的復雜性,尤其在聲母發音差異上反映出的。首先,知莊章三組聲紐的合并,最終合流成普通話中的zh、ch、sh,由于來源不同,它們在中古時期的發音肯定是不一樣的,(如果一樣,就沒有都存在的價值)隨著時代的發展,逐漸合流,說明它們的發音方法(摩擦與否、送氣與否)或發音部位是相似的,這樣才有合并的前提,并且,知組聲紐最終也并未全都轉變成舌尖后音。除了上述在聲母上的差異,更明顯的差異是在聲調上,臨沭地區的方言中,一聲較少,上揚的二聲較多,許多在普通話中應該讀一聲的讀成了二聲,例如:爭t???35,普通話中讀為:t???55。三聲和四聲的存在還是和普通話比較相似的。

聲母的細致劃分在臨沭方言中體現的趨勢也是越來越淡薄,第一,隨著普通話的推廣,在學校里老師上課用普通話,農村的學生在家用方言,在學校就會用普通話:現在的小學生、初中生在學校里交流大多都用普通話了。這樣就造成了方言向普通話靠攏,失去其自身的特點。第二,語言內部的發展要求,也使得語音向規范化、統一化發展,語言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工具的作用是為人所用,并且要好用、方便用,因此語音上肯定會向方便發音的聲母合流,從上古時期的三十字母,期間有合有分,最終形成了現在用的22個聲母,體現了語言發展的大勢所趨。

即使如此,普通話方便了人們的交流,但方言體現了一個地區的文化和風貌,全國上下多少個鎮、縣、市,如果全都一樣,都是一樣的標準的普通話,就會顯得毫無特色。其次方言中保留了大量的古音、古詞,對于語言學來說是一座巨大的語料庫,許多音轉的現象可以在方言中找到依據和發展的脈絡。方言本身就是一種地域文化,也是地域文化的載體,因此方言需要保護,同時也必須保護?;谝陨系膬煞矫娴脑?,普通話和方言需要共同發展,共同繁榮。普通話就是以北方方言為基礎的,來源于方言,因此根不能斷。方言是我國極為豐富的語言資源,在一些場合中需要用方言,比如在戲曲中,山東梆子就得用山東方言,秦腔就得用陜北方言,昆曲就得用吳音,如果都是普通話,就顯得毫無特色了,因此,普通話和方言需要共存共榮。

[1]錢曾怡:《錢曾怡漢語方言研究文選》,濟南:山東大學出版社,2008年第1版。

[2]王力:《漢語史稿》,北京:中華書局,2004年第2版。

[3]蘇曉青、萬連增:《贛榆方言研究》,北京:中華書局,2001年第1版。

H172

A

1671-864X(2016)08-0155-01

董洪振(1991.07-) 漢族 男 山東臨沂人 濟南大學研究生在讀 研究方向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

猜你喜歡
中古聲母舌尖
聲母韻母
“Atelier Ting亭”中古家居體驗空間改造設計
上古漢語*kl-、*kr-類聲母的舌齒音演變
聲母順口溜
聲母歌
“中古”生意“最好的時代”?
中國中古時期社會力量替嬗與國家應對
上古、中古與三古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