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學生創新創業人才培養體系的創建與實踐

2016-09-22 16:23陳穎李永能葛長榮杜彬劉鴻高
成才之路 2016年22期
關鍵詞:創新創業人才培養體系大學生

陳穎 李永能 葛長榮 杜彬 劉鴻高

摘 要:云南農業大學立足地方農科院校辦學特色,從人才培養方案切入,不斷完善課程體系、實踐教學體系、管理制度、保障措施和激勵措施,把創新創業教育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逐步構建了大學生創新創業人才培養體系,為進一步推進創新創業人才培養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為地方農科院校學生的創新創業教育樹立了成功的范例,對農科院校構建符合當前人才培養目標的創新創業教育體系提供了有益的借鑒。

關鍵詞:創新創業人才;培養體系;大學生;農科院校

中圖分類號:C961;G6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6)22-0004-02

人類社會發展至今,創新創業是一個永恒的主題。國家振興、中國夢的實現,離不開創新創業,區域和地方經濟、社會的發展離不開創新創業。云南省地處祖國西南邊疆,經濟、資源和社會發展呈多樣性。云南農業大學作為地方高等農業院校,承擔著地方農業科技人才培養、農業科技創新和農業科技推廣服務的職責。自辦學以來,立足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需求和云南實際,堅持特色辦學,培養了十余萬名高層次優秀人才。進入本世紀,隨著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和對外開放不斷深入,特別是明確提出建設創新型國家以來,不僅加大了對創新創業人才的需求,更對創新創業人才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云南農業大學為滿足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積極探索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的途徑和體系,初步構建了地方農科院校大學生創新創業人才培養體系,培養了一大批具有“科學情操、大地情懷、農民情結”的創新創業人才。

一、多層次全面推進,構建創新創業人才培養體系

云南農業大學始終堅持育人為本、質量立校、人才強校、科研興校、彰顯特色的辦學理念,明確提出要培養知識面寬、實踐能力強、適應能力強、創新創業意識強、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一寬三強全面發展”的人才培養目標。圍繞人才培養目標,學校站在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的高度,以促進大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精神和能力提升為核心,加強制度建設,完善保障體系,形成教務、科研、就業聯動的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管理機制。

1. 統一認識,優化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方案

(1)改革人才培養模式,突出創新創業教育。創新創業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學校圍繞人才培養方案創建了“兩段式333”的人才培養模式,即培養過程分為基礎和專業“兩個階段”“三種規格”(主修專業、輔修專業、雙學位)、“三個平臺”(素質教育平臺、專業教育平臺、實踐教學與個性化教育平臺)、“三個層面”(公共課、學科共同課、專業課),突出“四重一通”,即重基礎、重實踐、重創新創業、重個性化培養,力求“通專結合”。把創新創業教育納入學分管理體系,推行個性化教育。在不同的階段、不同的教學環節,有針對性地設置創新創業活動。

(2)優化課程體系建設,科學設置課程結構。課堂教學是創新創業教育的基礎。學校以優化課程體系為切入點,增加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和空間,促進個性發展;加強課程整合與重組,實現學科交叉與融合;加大學生人文素質培養的力度;強調學習與研究并進,學習、實踐與研究有機結合。在“三個平臺”課程體系建設中,采用平臺結構、模塊結構及平臺與模塊相結合的課程結構,構建新型的課程體系。面向全校學生開設“職業生涯規劃”“就業與創業”“大學生KAB創業基礎”等創新創業類必修及選修課程。

(3)強化實踐教學環節,注重實踐能力培養。實踐教學和個性化教育平臺是理論聯系實際的橋梁,是培養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重要環節。學校專門出臺《關于進一步加強實踐教學工作的意見》,根據學科專業特點,構建實踐教學體系,在人才培養方案中以“基本要求+個性化培養”為基本框架,按照基礎實踐、專業實踐和綜合實踐三個層次,科學配置實踐教學環節及其運行體系,規范、有序地安排各實踐教學環節的運行時段。

2. 突出農科特點,開展特色創新創業教育活動

創新創業人才要具備能力全面、個性發展的特點。針對這一要求和培養方式多樣的特點,學校以大學生創新創業行動計劃為核心,以“挑戰杯”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創業計劃大賽、各類專業技能競賽、社會實踐、職業生涯設計等活動為載體,開展了方式多樣的大學生創新創業活動。在方案設計時結合農科院校學科專業特點,注重學生的參與面和內容的針對性。以“崇尚科學、追求真知、勇于創新、迎接挑戰”為宗旨的創新創業行動計劃,目標是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人才,重點資助具有創新性和探索性、研究方案及技術路線可行的項目。以“創新意識,團隊合作,重在參與,公平競爭”為宗旨,舉辦具有農科專業特色的競賽活動,如“插花藝術大賽”“茶藝大賽”“動物醫學專業技能大賽”等。在傳統的演講比賽、辯論賽、農耕文化展等校園文化活動中融入“創新創業”內容,如舉辦“手的天賦”作品展,讓學生充分發揮創新精神,把專業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通過書法、繪畫、攝影、手工藝、模型等形式,把自己的思想和理念以物化的形式呈現出來。社會實踐活動以“3+3”聯合行動和各類實踐教學基地為平臺,組織學生深入社會、深入生產一線,學以致用。學校還開展了“特有民族學生綜合能力提升”項目,把特有民族學生創新創業能力作為綜合能力提升的重要內容之一。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活動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學生關注和參與,形成了濃郁的校園創新創業氛圍。

3. 健全保障措施,確保創新創業教育有效開展

(1)健全管理體系,完善運行模式。為了使創新創業行動計劃順利開展、有效運行,學校成立領導小組并明確目標與任務,各職能部門圍繞大學生創新創業人才培養體系分工協作,各學院具體組織實施,各專業突出特點加強實踐和創新,構建了“兩個互動、三項機制、五個保障、六種能力”管理運行模式。

(2)加強制度建設,提供制度保障。為了指導和規范創新創業行動計劃的具體管理工作,學校制定《大學生科技創新創業行動基金管理辦法》《學生自主創業資助獎勵管理辦法》《大學生創新實驗管理辦法》《獎勵學分規定》《課外修讀學分管理辦法》《挑戰杯獲獎作品獎勵辦法》等相關管理制度,并成立工作領導小組,加強領導與監督。

(3)設立專項基金,提供經費保障。學校每年投入資金開展各類學生創新創業活動。其中一部分專項經費用于設立“大學生創新創業行動基金”“大學生創新實驗基金”“自主創業資助基金”等專項基金。各學院設立院級專項基金,擴大學生參與面。

(4)加強平臺建設,提供條件保障。強化校內外實踐教學基地建設。加大對現代農業教育科研示范基地、大學生創業示范園等校內基地建設;通過校企、校地、校際聯合等方式,建立了相對穩定的校外實踐教學基地一百多個,承擔各專業的畢業實習、教學實習等任務。整合實驗室,實行中心化管理,面向學生全面開放。建立大學生創業園,有效搭建了集“思想引領、專業指導、資金幫扶、創業孵化”為一體的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及自主創業服務平臺,使學生在真實的創業環境中歷練成長。建立“大學生KAB創業教育基地”,成立以“搭建平臺、服務同學、傳播創業精神、學習創業知識”為理念的KAB創業俱樂部以及就業互助協會、創業聯盟等一系列創新創業類學生社團。

二、意識加強,能力提高,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成效顯著

多年來,云南農業大學始終堅持全員育人、全過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實施個性化培養。通過大學生創新創業人才培養體系的構建與實施,學生的就業擇業觀念逐步轉變,創新創業意識得以激發,創新創業精神進一步開拓,創新創業能力顯著提高。

1. 創新創業意識得以激發

學校以課堂教學為主渠道,通過系列講座、論壇和就業招聘會等活動有效激發了大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在創新創業課堂中不斷改進教學方法,突出以學生為中心,融入情景模擬、分組討論和分享、商業游戲、創業人物訪談以及小組任務、案例討論、頭腦風暴等多種形式,以鼓勵、促使學生主動思考、親身體驗為主,體現出更多的參與特點。舉辦系列講座,邀請校內外專家學者和成功創業的校友到校內與學生面對面交流,引導學生增強創新創業意識。學校每年邀請各用人單位在校內舉辦招聘會,為畢業生搭建與用人單位交流的平臺,使學生了解社會需求,逐步樹立科學的擇業觀和就業觀;同時也從思想上刺激低年級學生認真思考自己的發展目標和努力方向,在接下來的學習生活中逐步將思想上的認同轉化為朝著目標努力的自覺行為。學生參加了各類創新創業活動之后,有效激發了對創新創業實踐的欲望,增強了創新創業意識,越來越多的學生開始打破傳統觀念的思維模式束縛,關注并思考創新創業問題,逐步將被動的就業觀轉變為主動的創業觀。

2. 創新創業精神進一步開拓

創新創業精神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發展的不竭動力,也是一個當代大學生應該具備的素質。學校通過把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有機結合,開展創新創業課題、競賽、學生社團建設、社會實踐等活動,培養學生“學農,愛農,奉獻三農”的思想,增強社會責任感和服務群眾的高尚道德情操,促進創新創業精神的進一步開拓。一方面體現在學生參與創新創業活動的積極性大幅度提高,參與人數、獲獎數量和質量逐年上升。另一方面體現在學生的科學精神、科研能力明顯提升。學生通過開展社會調查,初步掌握了科學研究的方法,提高了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了自身的科學素養,培養了求真務實、開拓創新的科學精神。

3. 創新創業能力得到提高

大學生的就業能力不單純指某一項技能、能力,而是學生多種能力的集合,包括學習能力、思想能力、實踐能力和適應能力等方面。創新創業能力最終可以歸結為個人的核心競爭力。學校通過拓展創新創業的新途徑、新方法、新平臺,學生的綜合素質、自主學習能力、專業知識運用能力、社會適應能力等明顯提高。2012年入選全國高校畢業生就業典型經驗50強高校,被國務院授予“全國就業工作先進單位”。

經過十余年的實踐與探索,云南農業大學立足地方農業院校的辦學特點,從培養方案切入,圍繞創新創業人才培養,不斷完善課程體系、實踐教學體系、管理制度、保障體系、激勵措施,逐步構建了“以學生為本,以提高學生創新創業意識、創新創業精神和就業創業能力為目標,以理念創新、思路創新、制度創新、方法創新為重點,把創新創業教育貫穿于大學教育全過程”的大學生創新創業人才培養體系。并在實踐運用中獲得了優異的成績,培養了一批批基礎扎實、知識面寬、適應能力強、德智體美全面發展,適應國家和邊疆民族地區經濟建設與社會發展需要的高素質應用型、復合型人才。創新創業人才培養體系的構建,為云南農業大學進一步推進創新創業人才培養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為地方農業院校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持續健康發展樹立了成功的范例,對構建符合當前農業院校人才培養目標的創新創業教育體系提供了有益的借鑒。

參考文獻:

[1]馮培,賀淑曼.創新素養與人才發展[M].北京: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01.

[2]彼得·F·德魯克.創新與創業精神[M].張煒.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3]王偉光.創新與中國社會發展[M].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2003.

[4]中共中央,國務院.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5]陳希.將創新創業教育貫穿于高校人才培養全過程[J].中國高等教育,2010(12).

[6]何婷英,張麗萍.大學生創業意識的調查與研究[J].中國青年研究,2007(01).

[7]鄭曉明.就業能力論[J].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學報,2002(03).

猜你喜歡
創新創業人才培養體系大學生
帶父求學的大學生
大學生之歌
環境生態類專業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體系的構建與實踐
電子信息類大學生創新人才培養體系建設研究
讓大學生夢想成真
他把孤兒院辦成大學生搖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