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0后”大學新生教育體系的構建與實踐

2016-09-29 11:39李艷霞
求知導刊 2016年23期
關鍵詞:入學新生大學

李艷霞

摘 要:大學新生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首要環節,在實踐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當下,“90后”大學生已經成為高校主體,其鮮明的時代特征和群體特點對高校新生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戰。高校需要有一套完整的教育體系為新生提供全方位、多維度的教育、管理和服務,幫助其完成對大學學習生活的適應。

關鍵詞:“90后”;大學新生;教育體系

一、“90后”大學新生群體的特點

1.缺少理想信仰,理性思維有待加強

部分新生的思想觀念和價值取向功利色彩明顯,對傳統文化缺少熱情和理性思考,在觀察分析復雜的社會現象時往往主觀、片面、固執,容易迷失自我。

2.過度依賴網絡,缺乏現實人際交往意識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曾進行了一項關于“青少年網絡傷害問題研究”課題的調查,發現有近半數的青少年接觸過不良網站。過度依賴虛無的網絡,影響了現實的交往。

3.自我意識較強,不重視團隊精神

“90后”大學生個性突出,渴望表現自我,以個人價值為中心的消極價值取向突出,居安思危觀念淡薄。

4.心理素質偏低,抗壓能力有待加強

“90后”出生環境較好,心理尚未完全成熟,缺乏足夠的自主意識,抗壓能力不足。有72.3%的學生表示在遭遇挫折后會留下心理陰影,甚至有5.1%的學生表示會因此一蹶不振,只有9.4%的新生表示愿意總結經驗,從頭再來。

二、大學新生教育的內涵及現狀分析

1.各院系單獨教育,學校缺乏整體部署

入學教育是一項系統工作,必須依靠學校全盤考慮,整體部署,利用學校的各種資源和各學院的優勢做好全體新生的入學教育工作。

然而目前大部分高校的現狀是,各院系按照以前傳統的教育模式和經驗進行單獨的新生教育,沒有實施方案,也缺乏監督機制。

2.教育趨于表面化,針對性不強,單一低效

目前,高效的新生教育模式缺乏針對性、時效性和實用性。教育者開展的以說教為主的工作,形式單一,內容膚淺,并沒有真正達到實現幫助新生適應大學學習生活的效果。

3.教育時間短,不注重后續教育

很多高校入學教育都集中在新生報到入學第一天,或是軍訓期間。入學教育虎頭蛇尾,缺乏對新生的后續教育。

三、完善新生教育體系,系統開展新生教育

傳統的新生教育模式不能滿足“90后”新生多維度的需求?;诖?,湖南中醫藥大學制定了一套完整的新生教育體系——“七之”登科計劃。

“七之”登科計劃以“理想堅定、積極向上、自信快樂、自立自強、幸福和諧”為主題,以新生健康快樂成長與發展為建設目標,圍繞適應性教育、愛國愛校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等九項內容,根據教育內容特點與時間段結合分為七個模塊:“大學之韻”——軍訓、“大學之道”——“初入大學”系列教育、“大學之愛”——“認識大學”系列教育、“大學之學”——“自我發展”系列教育、“大學之美”——“飛翔計劃”系列教育、“大學之魂”——“國之棟梁”系列教育、“大學之旅”——素質拓展訓練,實施新生系統化教育工程,積極推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為了更好地開展新生教育,完善新生教育體系,切實做好新生教育工作,要注意做好以下幾點:第一,成立以學校主管學生工作的校領導為組長的新生教育工作領導小組和各學院實施小組,廣泛宣傳,整體推進。第二,緊緊依托“集中教育與長期教育相結合;學校教育與院系教育相結合;單向灌輸與雙向互動相結合;學校、家庭、社會相結合;學生全面發展和個性發展相結合”五結合。第三,根據新生教育系統工程七大模塊,把握好新生教育的“四個一”時間段(即第一周、第一個月、第一學期和第一學年),搭建兩個平臺(即新生輔導員培訓與交流平臺和新生三自能力鍛煉平臺),抓好三支隊伍(即新生輔導員老師隊伍、新生專業指導老師隊伍和學長輔導員團隊),落實“七之”登科計劃。

參考文獻:

[1]戴長瀾.全國首份“90后”大學新生調查報告公布[N].中國青年報,2008-11-12.

[2]肖杏煙,張志明.大學新生入學教育的改革與創新[J].韶關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6).

猜你喜歡
入學新生大學
重獲新生 庇佑
入學通知書
新生月賽優秀作品
枯蓬新生
至善
五行真經
新生
入學面試
入學第一天
中國最美的十所大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