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點之妙 終點之效

2016-10-08 22:13
語文教學之友 2016年9期
關鍵詞:比較閱讀

摘要:閱讀教學目標是教學的原點和終點,直接影響教學的走向,是所有教學活動的終極追求。新課程背景下,要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必須根據具體閱讀內容,掌握目標制定的方法,制定出一個切實可行的教學目標。

關鍵詞:閱讀目標;生態閱讀;比較閱讀;個體閱讀

時至今日,課改逐漸進入深水區,人們對課堂效益的關注與探討也逐漸加強。值得關注的是,片面追求課堂終極效益的做法越來越多,其效果自然是不甚理想。與莊稼收成不好需要檢驗種子是否優良一樣,我們很有必要回歸到教學原點上反思。

毋庸置疑,不管是行政命令,還是內在追求,堅守在教學一線的教師都是效益至上的擁躉者。但是,對于教學效益到底是多大程度的達成則是很少被真正地重視。事實上,不少教師預設了教學目標,課堂中緊扣其重難點展開教學,也有當堂檢測和課后鞏固。表面看這樣的教學效益應該不錯,但為什么教學檢測時情況始終不理想呢?其實,問題就出在教學目標的設定上,目標的制定如果不能切合學生的知能基礎,定高了學生接受不了;定低了課堂教學幾乎是在做無用功。為此,課堂教學之前必須精細地制定出教學目標。筆者以《祝?!窞槔務勗谶@方面的教學實踐與思考。

一、生態閱讀,基于疑問點定教學主目標

課文教學必須基于學生的先行閱讀,這已經成為大家的共識。但事實上不少教師以提高教學效益為名,預先布置一些學習內容給學生,讓他們帶著問題去閱讀。例如,執教《祝?!分?,先布置一個題目:祥林嫂的命運悲劇是誰造成的?實際上,這個問題無意間粗暴地干預了學生的學習自主權,它事先告訴了學生本文敘述的是祥林嫂的悲劇,而這本來應該是需要學生在文本閱讀過程中自行感悟的。另外,這個問題不應該是一個預習題,而適宜做全文學習結束后的探究題。為此,這樣的預習任務就是無效的,自然無法成為恰當而有效的教學原點。

為人師者擔負著育人重任,自然需要以提高教學效益為己任,而善于發現與整合學生這些自然呈現的原點就是其當然之要務。帶著這種思想,筆者曾經在授課的班級做過一番嘗試。

課前,學生自己閱讀了《祝?!愤@篇小說。上課之初,學生紛紛提出自己的疑惑。有學生問:“標題為‘祝福,是誰為誰祝福?祝福什么?”有學生問:“文中寫祝福的場景主要集中在小說的開頭和結尾,但文章的主要筆墨集中在祥林嫂身上,這兩者之間有何關聯?”有學生問:“這篇小說是《彷徨》小說集的第一篇,魯迅先生的創作意圖是什么?”有學生問:“將祥林嫂的死亡安排在祝福夜,目的是什么?”……學生的問題很多,這個時候就要看教師的執教智慧了。針對這些問題,筆者整合出兩個核心問題:“在祝福的背景下,誰在福中,誰在悲中?福者與悲者具有什么樣的社會關系?”將這兩個內容作為教學的原點,利于學生對初次生態閱讀過程中疑問的深度探究。事實證明,將它們處理好,對于其它次要疑問的解答也就順暢多了。

二、比較閱讀,基于相似點制定學習計劃

世間萬物莫不關聯,文學作品之間也會有一定的關系,甚至會很相近。為此,在課堂教學之前,教師可以作出適度引導,要求學生在原生態讀完文本之后,在記憶中搜尋相關的文本或內容,然后進行比較。正所謂“遠近高低各不同,橫看成嶺側成峰”,在對照中總能發現一些別樣的現象乃至規律。

多年前,在執教《祝?!窌r,筆者嘗試著這樣操作,沒想到竟然收獲了一個個驚喜。

有學生在上課之初拋出一個問題:“我朦朧地感覺《氓》里的女子與祥林嫂的命運悲劇有所關聯,不知大家怎樣認識?”細想之后,發現這兩個人物之間還是有一定關聯的。于是,就將這節課的學習內容定為《氓》與《祝?!返谋容^閱讀。從這個原點出發,學生先從兩位女性的命運層面進行了比較。比較之后,發現她們都沒有明顯的過錯,都是勤儉質樸的勞動婦女形象,但是都遭受了不公平的對待:一個被負心漢一紙休書遣送回家;一個被迫改嫁,繼而在喪夫失子之后被大伯趕出家門。兩者生活年代相差甚遠,但是通過比較,學生們竟然從《詩經》中找到中國舊社會勞動婦女悲慘命運的原點。這個發現也促使學生深入思索造成祥林嫂悲劇的社會原因,就對魯四老爺、四嬸形象的理解上升到社會、階級的層面,對文學作品的典型性有了深刻把握。更為難得的是,有學生將《氓》中女子的兄弟和《祝?!分械牧鴭屢策M行了比較,發現他們具有共同的“衛道士”本質,繼而明晰統治者影響力的巨大。于是,在比較之中,一些以往傳統課堂教學不太好操作的教學重、難點得到有效突破。也許,這就是教學“迂回”的魅力所在吧。為此,這對我們所有執教者都具有啟示意義:不必執著于自己都沒有把握甚至已被證明效益不好的教學原點,換條道路,興許會獲得很多驚喜。

三、個性閱讀,基于興趣點設定自學目標

高中學生的素養達到了一定的水平,他們必然也有自己比較拿手和感興趣的地方。這些恰恰是新一輪教學的最佳原點,是教師在課堂教學實施之前理應捕捉和利用的信息。

就《祝?!范?,閱讀過文本之后,有學生對魯迅先生“畫眼睛”手法頗感興趣。這個時候,教師可以借用魯迅的話語“要極省儉的畫出一個人的特點,最好是畫他的眼睛……”引入課堂學習,讓學生找出文中12處描寫眼睛的語句或語段。通過研習,學生對這些描寫進行了劃分,揣摩祥林嫂的心理活動,并進而探究造成這些狀態的社會原因。這樣,學生既微觀地感受了主人公的悲慘命運,又從宏觀上探究了其命運悲劇的多重緣由,還借機把握了描寫眼睛的多種手法。這種在興趣激發之下的自主學習,由一個原點發散出多個有效增長點,這樣的教學目標設定自然是有效的。有學生對本文的環境描寫感興趣,教師就引導學生從《故鄉》的環境描寫入手,探究《祝?!放c它的異同之處。通過比照,學生發現魯迅先生善于鋪陳社會環境,讓主體故事在黯淡、蕭瑟的背景下展開,進而為主人公凄慘命運有力張本?!蹲8!返奶厥庵幵谟?,作者巧妙地將祥林嫂的凄然離世與富人家的祥和祝福融合,發揮出強烈的對比作用。借此,學生也體會出造成祥林嫂命運悲劇的罪魁禍首。有學生對柳媽等看客形象感興趣,教師就借助馬克思、恩格斯關于“統治階級的思想在每一個時代都是占統治地位的思想”的經典論斷作引,引導學生探究四嬸禁止再次守寡的祥林嫂碰祭器、柳媽勸導祥林嫂“捐門檻”等行為的思想依據。甚至有學生進一步發散,對閏土前后的變化進行了探究,發現背后主宰其言行的統治階級思想。借助這個興趣點,學生對人物言行有了更為本質的認識,不僅學會了解讀文學作品中的典型人物,也掌握了認知社會人物的法寶。于是,在興趣指引下的教學原點發揮了極大的張力作用。

教學目標的設定是一項常態化的工作,但是對于這個原點,我們不可用平常的心態對待,而應學會引導學生在生態閱讀的前提下,尊崇興趣,通過比較、探究的方式,將學習帶向高效的終點。

參考文獻:

[1] 郭新平.高中語文課堂教學目標制訂的原[J].新作文(教育教學研究),2010,21.

[2] 羅乃芬. 芻議高中語文教學目標制定的“實”與“活”[J].中學教學參考,2014,(34).

作者簡介:宋偉(1980— ),男,江蘇省南通市天星湖中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為高中語文教學。

猜你喜歡
比較閱讀
比較閱讀可以提高課堂效率
談比較閱讀內容的專題化
淺談優化閱讀方法 提高閱讀能力
語文中高段教學中要用好“比較閱讀”
淺論語文比較閱讀教學
比較閱讀,觸及文本底蘊
詩歌比較閱讀的命題特點及解題策略
質疑·比較·批判
如何提高農村高年級學生的閱讀水平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