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例談“名著推薦與閱讀課”的教學策略

2016-10-08 13:57范樺
考試周刊 2016年74期
關鍵詞:閱讀課名著課程標準

范樺

經典名著凝聚了作家對人生社會時代的嚴肅思考和獨特看法,在閱讀的過程中,能潛移默化地豐富對世界的認識。當前的語文教學對中學生的課外閱讀極為關注,提倡“讀名著·讀經典”已然成為一種導向。用文學經典滋養下一代人直接關系到民族后代的精神質量與生命質量,關系到一個社會、國家和民族的長遠發展。

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學會制訂自己的閱讀計劃,廣泛閱讀各種類型的讀物,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260萬字,每學年閱讀兩三部名著?!泵喿x教學作為語文課程改革的創新之舉,鑒于新課程標準對課外閱讀的量化,各地區中考對名著閱讀的考查,它在學科教學中的重要性得到逐步強化。近年來浙江省各地中考試題中,就名著導讀內容命題的趨勢變化,更是對“真實閱讀、回歸經典”的強烈呼吁。所以名著閱讀教學,不僅是學生未來發展的精神需求而且是中考檢測的儲備需求。經典名著的人文閱讀有利于語文考試成績的提高,這是因為大量的閱讀積累提高了閱讀能力。

鑒于此,筆者探索實踐了名著推薦與閱讀課的教學策略。用有效的教學方法促使學生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初步理解、鑒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熏陶,發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一、巧妙推薦,激發學生的閱讀期待

接受美學認為,讀者在閱讀文本前具有迫切的求知心理和強烈的閱讀期待。因此,閱讀名著之前,教師巧妙地呈現一些與名著有關的相關信息,以此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誘發其閱讀期待,這樣就會獲得閱讀效益的最大化。如在推薦沈從文的《邊城》時,筆者嘗試設計了一個猜人物環節:“有一個神秘的作家,他是20世紀中國最為優秀的文學家,他兩度被提名為諾貝爾文學獎評選候選人,他在舊部隊拿過槍桿子,后來卻拾起筆桿子,他僅僅是個小學畢業……”這樣的神秘推薦,會引發學生的閱讀沖動,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篩選對比,提升學生的閱讀品位

現如今,很多經典名著已被影視劇代替。文學原著在影視作品中被改編和再闡釋,容易抑制學生的閱讀興趣。直觀的圖像感知代替不了文字的浸潤熏染。因此,可以把圖像化的低幼化的感性和文字化的理性進行對比,以經典閱讀為綱,建構學生高品位的閱讀品味。

例如在《水滸傳》的閱讀中,教師有意識地將魯提轄拳打鎮關西的視頻播放給學生,然后讓學生細讀原著中的三拳的描寫。學生會發現,原著描寫得更精彩,分別從味覺、視覺和聽覺三個角度比喻,生動富有表現力。而且字里行間流露出魯智深的除暴安良,疾惡如仇的性格特點是視頻上表現不出來的。因此,教師有必要篩選對比,通過對文字的品咋撫摩,建構學生有品位的閱讀生活。

三、問題探究,提高學生的文本解讀能力

據了解,大多數學生對名著閱讀處于淺表層,只是浮光掠影式的了解,沒有進入深入的思考。缺乏思維參與的快餐化的閱讀,僅能感知淺表化的明示信息,缺乏應有的深度。因此,在名著閱讀課上,不妨幾個關鍵的思考點,在探究領悟中鍛煉思維,從而領略文本的厚重內涵。

如在《駱駝祥子》的名著閱讀課上,教師不再局限于內容的感知和認識,而是提出幾個有價值的問題,要求學生回答以下問題,就不再讀這本書,回答不了,認真讀一個星期,再回答問題。問題是這樣的:(1)駱駝祥子的駱駝有什么含義?(2)祥子的理想是一門心思攢錢買輛自己的車,但最終理想還是沒有實現,在這個過程中經歷了幾起幾落?(3)小說揭示了什么主題?這樣的問題設置,既感知了文本,又對作品有了深刻的認識,還鍛煉了學生的思維能力。

孫紹振教授說:“不管在中學還是大學課堂上,經典文本的微觀解讀都是難點,也是弱點?!苯處熞朴谝龑W生解讀文本,把握作品的深刻內涵。

四、以點帶面,還學生自由的閱讀空間

新課程標準特別強調:“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边@就要求還學生一個自由的閱讀空間,允許學生自己去選擇、去感受。名著是一個何其廣闊的天地,足夠學生自由馳騁。當然泛泛而讀或生硬規定都是很難收到實效的,有計劃講方法的閱讀會有更大的收獲,教師應該充分發揮指導者的作用,這首先體現在書目的選擇上。教材只是個例子,因此,教師每教一篇課文,都應根據其內容、主題或作者向學生推薦相關書籍,給學生列出“推薦書目”以供參考。例如“名人”單元推薦《名人傳》、《渴望生活——凡·高傳》、《童年》等,“動物”單元推薦《聊齋志異》、《昆蟲記》、《自然史》等,“旅游”單元推薦《格列佛游記》、《八十天環游地球》、《千年一嘆》等,“凡人”單元推薦《平凡的世界》、《鳳凰琴》、《邊城》、《白洋淀紀事》、《圍城》、《唐吉訶德》等,這樣給了學生一個“面”之后讓他自己選擇一個或幾個“點”,在四周之內完成一本書的閱讀,繼而轉入下一本書的閱讀。在這樣的指導和調控之下,學生的閱讀既有“點”的自由,又可以得到“線”和“面”的保證。要讓學生自己進行閱讀實踐,自己感受、思考,在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從中汲取營養。

五、合作交流,讓學生參與多種讀書交流活動

蕭伯納曾說:“你有一種思想,我有一種思想,交流之后,我們就各有了兩種思想?!苯涣魇欠浅V匾膶W習方法,它本身就是一種碰撞和融合,兩種思想交流之后或許可以產生第三種甚至更多思想。由于名著的博大精深和耐人尋味,使得交流在閱讀中成為一種必需。為此,教師不怕耽誤課時,影響教學進度,采用多種交流形式放手讓學生在活動中交流,如撰寫讀書報告、書本的展臺式展覽、心得的墻報式展覽……其中最精彩的是互動式讀書交流會。將一些讀書很有心得和成果的同學推向前臺,在單位時間內向同學們介紹自己所讀的書,講述對該書的理解和思考,也袒露自己讀書的困惑,還必須接受學生圍繞該書的質疑,完成答辯。在這種交流活動中,所有學生的思維都處于積極活躍的狀態之中,必將極大地拓展其思維空間,進一步提高閱讀質量,并將極大地激發其閱讀熱情,使名著閱讀成為一種時尚,甚至成為一種生活需要。

名著閱讀教學作為語文課程改革的創新之舉,鑒于新課程標準對課外閱讀的量化,各地區中考對名著閱讀的考查,它在學科教學中的重要性得到逐步強化。近年來各地中考試題中,就名著導讀內容命題的趨勢變化,更是對“真實閱讀、回歸經典”的強烈呼吁。所以名著閱讀教學,不僅是學生未來發展的精神需求,而且是中考檢測的儲備需求。經典名著的人文閱讀有利于語文考試成績的提高,這是因為大量的閱讀積累提高閱讀能力。新課程標準的實施建議里說,要“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少做題,多讀書,讀好書,讀整本書”。但“建議”接著說道:“這些要求相對于目前的語文學習現狀還只是一個理想?!币堰@個理想變為現實,我們需要不斷研究,不斷實踐。放手讓學生多讀書、讀好書、讀整本書的理想不是那么遙不可及。

猜你喜歡
閱讀課名著課程標準
落實《義務教育藝術課程標準(2022年版)》的實踐反思
基于主題意義的“生本”高中英語閱讀課
立足《課程標準》優化一輪復習
穩中求進,不斷替身
——依托《課程標準》的二輪復習策略
國外名刊名著
國內外名刊名著
國內外名刊名著
初中英語閱讀課有效詞匯教學策略
合作學習在大學德語閱讀課中的應用
名著,我想挽著你的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