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學生社會化閱讀行為調查分析

2016-10-09 06:19茆意宏
國家圖書館學刊 2016年2期
關鍵詞:社會化高校學生交流

張 云 茆意宏

?

高校學生社會化閱讀行為調查分析

張云茆意宏**通訊作者:茆意宏,E-mail: maoyh@njau.edu.cn

探索高校學生的社會化閱讀行為特征,有利于高校圖書館開展有針對性的服務。在探討社會化閱讀行為框架的基礎上,設計高校學生社會化閱讀行為調查問卷并進行數據收集與分析,根據調研結果提出基于高校學生社會化閱讀行為特征的高校圖書館的社會化閱讀推廣策略,包括:鏈接、介紹和宣傳多種社會化閱讀平臺;重點利用微信平臺;進行閱讀主體的分眾研究,幫助選擇閱讀交流對象,在低學歷、低年級學生中增加推廣活動的頻次、豐富閱讀引導的途徑;提供多元化的閱讀材料,設置多元化的閱讀交流主題;重點推介新媒體閱讀設備和閱讀方式;關注社會化閱讀過程,提供全程服務;加強對閱讀交流內容的管理與引導,幫助學生形成新的閱讀和交流體驗。圖4。表5。參考文獻17。

社會化閱讀數字閱讀閱讀服務閱讀推廣

1 引言

社會化閱讀是用戶基于互聯網環境參與互動、分享和交流的新興閱讀方式。該閱讀方式是Web 2.0理論與應用的產物,并與數字閱讀、移動閱讀緊密結合,快速發展,已經成為新閱讀設備或閱讀應用必不可少的功能?,F有的社會化閱讀服務主要包括以下3種類型:以Flipboard、Zaker(扎克)、鮮果聯播、網易云閱讀等為代表的社會化閱讀平臺,以Kindle等為代表的具有社會化功能的電子閱讀器,以及以豆瓣讀書、書客社區等為代表的社會化閱讀社區。

社會化閱讀雖然不是一種新現象,但在互聯網環境下被賦予了新的內容和特點,有必要對其進行深入研究。目前,學術界關于社會化閱讀的研究還處于起步階段,研究重點主要集中在定義[1-4]、類型[5,6]、用戶[7-9]、應用[10,11]等方面。學術界與企業界大多認為社會化閱讀會成為未來閱讀的主要形態,圖書館應該采取基于社會化閱讀的閱讀推廣策略[12,13]。鄭滿寧等人研究發現,在移動互聯時代,社會化閱讀的核心用戶群體為22—40歲、本科以及以上腦力勞動者[9],高校學生是社會化閱讀的主體人群之一。高校圖書館是大學校園提供閱讀服務的主要機構,探索高校學生的社會化閱讀行為特征,有利于高校圖書館開展有針對性的服務。目前,學術界關于高校圖書館開展社會化閱讀服務的研究缺乏基于不同人群的分眾研究,對于服務對象的閱讀行為特征、閱讀平臺的利用以及閱讀服務的效果等缺乏實證研究。本文將基于傳統閱讀學理論與社會化信息行為理論的研究成果,探討社會化閱讀行為的框架,并以此為基礎設計調查問卷,調查分析高校學生的社會化閱讀行為特征,繼而根據這些特征提出高校圖書館社會化閱讀服務策略,力圖為提升高校圖書館社會化閱讀服務的水平提供有效的思路。

2 社會化閱讀行為框架

社會化閱讀是傳統閱讀在新的時代和新的媒體環境下的演變,與傳統閱讀一脈相承。曾祥芹先生的傳統閱讀理論將閱讀分為主體、客體與本體三部分[14]:閱讀主體即讀者,不同讀者的閱讀興趣、閱讀生理、閱讀心理、閱讀智力以及閱讀素養等不同;閱讀客體包括閱讀對象、閱讀時間、閱讀環境等;閱讀本體是主體作用于客體的過程,是精神領域里的認知心理活動,包含感知、思維、聯想、想象、情感、記憶等一系列活動。社會化閱讀包括閱讀主體、閱讀客體的社會化過程,而在主體和客體社會化的過程中,閱讀本體社會化的特征也更為明顯。社會化閱讀本體即社會化閱讀行為過程,參考社會化信息行為將其分為社會化閱讀資源搜尋行為和閱讀交流分享行為。傳統閱讀中個體的內化心理活動在社會化閱讀中依然存在,不在本研究之內。

在傳統閱讀中,閱讀主體是單個的人,閱讀行為由閱讀主體在封閉的環境中獨立完成;在社會化閱讀中,閱讀過程的參與者由個體發展成為多人甚至群體。在某一段閱讀時間內,在不同的閱讀環境(不同的網絡平臺和應用)下,同一個閱讀對象的閱讀者可能包括某一位閱讀主體及其好友、作者、親戚、同事,甚至是志趣相投的陌生人,并且閱讀主體通過閱讀結識的書友可能越來越多。不同主體之間進行閱讀互動,建立聯系。社會化閱讀,促進了閱讀主體的網絡社會實踐和網絡社會關系的建立。在閱讀主體的社會化閱讀關系網絡里,閱讀主體既有不同于其他讀者的閱讀興趣、閱讀認知、閱讀目的、閱讀生理、閱讀心理、閱讀智力以及閱讀素養等,又有與該網絡群體成員相似的閱讀特征。其中相同或相似的閱讀興趣是凝聚閱讀主體最重要的因素,個體的社會化閱讀意愿和目的、在群體中的地位、社會身份認知以及群體互動、群體關系、群體信任、群體價值觀等是吸引閱讀主體加入某個閱讀群體的重要原因。

在傳統閱讀中,閱讀客體相對固定,閱讀對象有圖書、報紙、期刊雜志等紙質資源,廣播、電視、電影等視聽型資源,或者實物資源,閱讀內容在數量上不會增多或減少,讀者有自己的見解或感想只能放在自己的頭腦里,或者脫離閱讀載體通過其它途徑與他人交流。而社會化閱讀的對象則是開放的系統,閱讀對象在閱讀主體社會化的過程中產生新的內容,新的內容又成為閱讀主體閱讀的對象之一。除了用戶生成內容,社會化閱讀服務商也在閱讀對象的社會化方面進行拓展,聚合相關主題內容,通過系統推介或者用戶定制的方式進行推薦,并設置分享按鈕,在不同的閱讀工具或平臺上進行推廣,使閱讀對象的社會影響范圍不斷擴大,內容不斷豐富。網絡環境下的閱讀交流工具,包括閱讀平臺、閱讀交流社區、電子閱讀器等,提供的標注、評論、摘要、分享等功能,使閱讀的社交功能特征更為明顯。社會化閱讀平臺和工具是社會化閱讀客體的重要組成部分,對社會化閱讀過程至關重要,沒有合適的社會化閱讀平臺和工具就不可能有順利和持續的社會化閱讀行為。

在傳統閱讀中,用戶獲取信息通常采用兩種方式:一種是信息查詢,用戶一般具有明確的信息需求;一種是信息瀏覽,用戶沒有明確的信息需求,在信息瀏覽的過程中通過偶遇的方式獲取自己需要的信息。社會化閱讀資源的尋求也符合以上兩種情況。用戶可能已有目標性的閱讀內容,直接進入閱讀平臺進行搜索;或者不知道具體要讀什么,隨意瀏覽。研究表明,閱讀資源尋求行為的社會化特征越來越明顯。Evans等人發現[15],50%以上的用戶在進行信息搜尋行為前會先征詢他人意見,或采用集體討論的方式,或直接采納他人建議;同時,用戶之間的交互行為有助于后續搜索、信息共享和尋求反饋。Borgatti等人發現[16],在社會環境中,人們傾向于向領域專家、最近的朋友或那些愿意參與解決問題的人尋求幫助,從而獲得有用的信息。社會化搜索、社會化書簽、社會化推薦是三種常用的社會化閱讀資源尋求方式,其中:社會化搜索是指利用在線社會網絡、社會化媒體、社會化標注系統等社會化信息系統,將搜索引擎技術與用戶的社會關系圖相結合,以達到提高搜索質量與相關度的目的[16];社會化書簽是指采用標簽的方式對資源進行內容聚合,通過使用不同的標簽把不同主題的資源分別歸類,然后通過標簽搜索,發現相關主題的閱讀資源;社會化推薦是指通過社會媒體應用與推薦技術的結合,用戶可以獲得系統根據對用戶偏好的判斷而推薦的信息或服務。社會化圖書搜索是社會化搜索中一個新的研究方向,不同于傳統搜索,這種搜索是在圖書元數據和用戶生成內容中進行搜索。利用用戶生成內容中的標簽、評論和點擊率來發現信息[17]。閱讀社交網站擁有大量書評、圖書推薦、朋友們有關閱讀的新鮮事、圖書榜單、互動社區等,用戶可以通過隨機瀏覽或者主動搜索來查找自己想要的內容。閱讀類社交網站提供想讀、接下來會讀等標記功能,提示讀者把將要讀或想讀的書放進自己的閱讀書單或者購書單里,刺激讀者的購買行為。Goodreads等社會化閱讀平臺就為用戶提供了圖書推薦引擎和圖書搜索引擎,方便用戶尋求閱讀資源。

隨著社交網絡的興起,閱讀交流分享行為也變得更為普遍。用戶分享的方式具有多樣性:在閱讀中或閱讀后,用戶可以將感受、評價以及心得在社交網站上以書評、讀書筆記、評分、推薦、新鮮事、社區討論等形式分享給好友,可以對閱讀內容進行標注、做標簽或者收藏為書簽。這種反饋和分享,可以為其他讀者提供參考。閱讀交流后還會有一系列的延伸行為,比如可以訪問相關網站、購買相關資源、線下交流、建立線下社交關系等。社會化閱讀與單純的網絡社交不同,社會化閱讀關系既受閱讀交流對象以及他們之間空間距離的影響,又受閱讀交流頻次、交流時長、實時和異時交流等因素的影響,能否持續或轉變為現實的社交關系具有不確定性。

基于上述分析,對應于傳統閱讀,本文將社會化閱讀行為構成框架分為三部分,如表1所示。

表1社會化閱讀的構成框架

閱讀社會化活動具體表現閱讀主體社會化社會化閱讀意愿、社會化閱讀興趣、社會化閱讀目的、社會化閱讀認知、參與閱讀群體、群體關系閱讀客體社會化社會化網絡環境、社會化閱讀工具(閱讀平臺、社區或電子閱讀器)、社會化閱讀產品社交功能(發表或回復書評、評論、帖子、讀書筆記,關注或收看收聽,聊天,推薦或轉發或分享,標注或注解,做標簽、收藏為書簽)、社會化閱讀對象(用戶生成內容、內容聚合、內容推薦)社會化的閱讀過程社會化閱讀資源尋求(搜索/偶遇、他人或系統推薦)、社會化閱讀交流分享(交流時長、交流頻次,交流方式、交流后續行為)

3 研究方法

3.1調查問卷的設計

本文選取大專、本科、碩士研究生等不同學歷的高校學生為調查對象開展社會化閱讀行為抽樣調查,調查問卷題項的設計依據表1的社會化閱讀行為框架。預調研在南京農業大學信息科技學院研究生中展開,根據預調研結果對部分題項和語句進行了修改。

3.2調查抽樣與實施

正式調查采用兩種調查方式。一是現場調查,在南京農業大學、南京大學、東南大學、南京理工大學、南京郵電大學等高校發放問卷共180份,回收150份,去除無效問卷36份,實際有效問卷114份。二是通過問卷星調查網站進行在線調查,共收回有效問卷475份。兩次調查共回收有效問卷589份,問卷有效率達到89.9%。運用SPSS21.0對問卷的信度進行檢驗,Cronbach’s α值是0.947,表明問卷的信度良好。

本次調查對象的人口統計特征如下:以18—25歲的高校學生為主,本科生占比最多,管理學專業的學生超過半數,女生人數超過男生人數(如表2所示)。

表2高校學生社會化閱讀行為調查對象的基本特征

特征人數百分比(%)累計百分比(%)年齡18周歲以下254.244.2418-25周歲51286.9391.1726-30周歲203.4094.5731-40周歲325.43100.00性別男性21436.3336.33女性37563.67100.00學歷大專13222.4122.41本科36561.9784.38碩士研究生及以上9215.62100.00專業文史哲學416.966.96管理學32455.0161.97理學406.7968.76工學9415.9684.72醫學10.1784.89其它8915.11100.00

4 數據分析

4.1高校學生參與社會化閱讀的總體情況

按照被調查對象是否參與過社會化閱讀交流,將其分為兩類人群,參與過的學生有402人,約占被調查學生總數的68.25%,沒有參與過的占31.75%。關于高校學生不與他人交流閱讀的原因,19.79%的學生認為閱讀純粹是個人的事情,沒有必要與他人分享交流;有5.88%的學生認為與人交流閱讀體會會浪費時間;64.17%的學生認為缺乏合適的閱讀交流對象;58.82%的學生由于缺乏或者不知道有合適的交流平臺和工具而不與他人交流閱讀;6.95%的學生因“沒有時間”或“沒有讀那么多的書”而不能參與閱讀交流。

4.2利用圖書館閱讀交流平臺和工具的狀況

圖書館早已開始利用Web2.0的各種媒體和工具開展社會化閱讀服務,但高校學生利用這種平臺或工具的情況并不樂觀。

90.32%的學生贊成學校圖書館提供社會化閱讀交流平臺或社區,1.70%的學生不贊成,有7.98%的學生表示無所謂。根據高校學生的人口統計特征對統計數據進行交叉分析,卡方檢驗的結果顯示不同學歷的高校學生對于圖書館提供交流平臺的態度不同。93.15%的本科生贊成學校圖書館提供社會化閱讀交流平臺,13.64%的??粕?0.87%的碩士和博士研究生對此持無所謂的態度。

但在關于圖書館是否提供了可以進行閱讀交流的服務平臺和工具中,有34.80%的學生回答沒有提供,23.26%的學生回答不知道,只有41.94%的學生明確回答圖書館提供了相應的閱讀交流服務平臺和工具,如圖書館微博、微信公眾號、在人人網建立的圖書館社區、在閱讀平臺豆瓣讀書上建立的小組、部分圖書館自建的閱讀交流網站等。在這些平臺和工具中,學生對于圖書館微信公眾號、微博的了解程度最高。

在知曉圖書館提供了多種社會化閱讀平臺的情況下,高校學生利用這些平臺或工具的情況也不樂觀。有56.28%的學生會通過圖書館網站進入社會化閱讀平臺,有19.03%的學生直接進入,有24.70%的學生從不進入社會化閱讀平臺。

45.70%的學生進入交流平臺或社區是隨機的,他們通常隨意瀏覽,閱讀目的并不明確。54.30%的學生進入交流平臺或社區目的明確。其中,58.06%的學生已經有了目標讀物或者已經讀過相關的內容,他們到網絡上僅是看看別人對于同一部分內容的看法和意見,以便有進一步的了解;51.08%的讀者以參與閱讀討論、尋找和結識有相同興趣的書友為目的。只有9.14%的學生在閱讀交流平臺上購買過紙質書或電子書。

4.3閱讀內容獲取的狀況

高校學生獲知閱讀對象的途徑很多,86.57%的調查對象認為來源于好友推薦,51.00%認為來源于專業教師或專家名人推薦。由此可見,好友、教師、專家和學者對高校學生閱讀行為有重要影響。從書評信息獲知、從圖書廣告信息或圖書排行榜單獲知、其他讀者推薦獲知閱讀讀物的學生比例差別不大,分別占比47.26%、45.02%和44.28%。除來源于他人的推薦和建議外,他們也會在隨機瀏覽中發現自己感興趣的讀物,占比42.29%。通過搜索引擎推薦來獲取讀物信息的占40.30%。通過閱讀交流平臺推薦或個性化推薦來獲知讀物的則較少,這有可能是服務機構提供的個性化推薦服務不到位,也可能是讀者的個性化需求還沒有被激發(見圖1)。

圖1 高校學生獲知閱讀對象的途徑

高校學生對于閱讀交流平臺或其他讀者推薦的讀物采取的態度比較理性,75.12%的學生會根據自己的需求選擇閱讀與否;23.88%的學生對于他人推薦的資源比較信任,都會閱讀;只有1.00%的學生選擇從來不讀。根據高校學生的人口統計特征對統計數據進行交叉分析,卡方檢驗的結果顯示(見表3),不同學歷的學生在對于他人推薦讀物的選擇上存在顯著差異。學歷越低的學生對于系統或他人推薦的讀物的接受程度越高。39.77%的大專學生對于系統或他人推薦的讀物比較信任,總會閱讀,其比例遠遠高于碩士及以上學生的19.05%。這些數據從一個方面說明在低學歷高校學生中進行閱讀推廣和閱讀引導的重要性。

表3學歷、對推薦讀物態度兩個變量的卡方檢驗

卡方值自由度漸進顯著性卡方18.671a8.017

3個單元(20.0%)具有小于5的期望頻率,單元最小期望頻率為1.06。

4.4閱讀交流的狀況

(1)閱讀交流的目的

高校學生進行閱讀互動、分享與交流的目的很多,其中獲取信息或知識是他們的首要目的,與他人分享自己的信息與知識位居其次,閱讀內容之后有感而發、與他人交流從而釋放自己從書中獲得和積蓄的情感排在第三。第四位后依次為與他人討論并解決問題、通過閱讀交流結識志趣相同的書友、通過閱讀交流來打發時間。只有6.22%的學生選擇在閱讀交流中表現自己,吸引他人關注。有1.99%的學生選擇參與閱讀交流是受其他同學或者好友的邀請(見圖2)。

圖2 高校學生進行閱讀互動、分享與交流的目的

根據高校學生的人口統計特征對統計數據進行交叉分析,卡方檢驗的結果顯示(見表4),不同學歷的學生在進行閱讀互動、分享與交流的目的方面存在顯著差異。在獲取信息和知識、與他人分享信息或知識以及討論并解決問題等方面,學歷越高,高校學生的這種目的性越強。在選擇與他人分享信息或知識方面,大專、本科以及碩士研究生及以上三個學歷層次學生的比例分別是43.18%、58.57%和73.02%;在討論并解決問題方面,三個學歷層次學生的比例分別為36.36%、41.43%和53.97%。而在釋放情感、打發時間和表現自己等方面,情況相反,隨著學生學歷的提高,高校學生閱讀交流的這種目的性越弱,大專學生所占的比例比本科、碩士研究生及以上學歷的學生高。

表4學歷、對閱讀交流目的的認知兩個變量的卡方檢驗

4個單元(16.7%)具有小于5的期望頻率,單元最小期望頻率為1.27。

(2)閱讀交流的頻次

53.48%的高校學生一個月或更多時間進行一次閱讀交流,14.93%的學生兩周進行一次閱讀交流,每周進行一次閱讀交流的學生比例為13.93%,17.66%的學生每周進行兩次及以上的閱讀交流。根據學生的人口統計特征對統計數據進行交叉分析,卡方檢驗的結果顯示,不同年齡的學生進行閱讀交流的頻次存在顯著差異,年齡越低的學生進行閱讀交流的頻次越高。

(3)參與交流團體的情況

在討論高校學生是否參與虛擬或實體的閱讀交流團體時,82.59%的學生表示沒有正式參加過閱讀團體或小組,但會隨機參與閱讀交流與討論;16.42%的學生加入過網上虛擬的閱讀討論組,7.46%的學生加入過實體圖書俱樂部或讀書會。由數據可見,高校學生存在著閱讀交流的需求,也在實際中發生過交流行為,但閱讀交流還沒有顯現出正式化、組織化、規?;?,學生中的閱讀交流還處于自發的、無意識的和隨機性的交流階段。

(4)閱讀交流的對象

選擇閱讀交流對象時,大部分學生首先選擇與好友交流,其次選擇與具有相同興趣的其他讀者進行交流。少量的學生與閱讀中隨機遇到的其他讀者進行交流,只有9.45%的學生選擇與討論組、圖書俱樂部或讀書會內部成員進行交流,而選擇與作者、出版者或平臺服務商進行交流的學生相對更少,分別是5.72%和2.24%(見圖3)。

圖3 高校學生在閱讀中主要的交流對象

4.5閱讀交流工具與方式

高校學生與他人交流閱讀時使用的終端設備,智能手機排在第一位,占比80.85%;其次是PC終端,占比47.76%;在新出現的閱讀終端設備中,平板電腦占比22.64%,電子閱讀器占比17.16%,還有8.71%的學生選擇口頭交流。

高校學生與他人交流閱讀時使用的平臺很多,使用QQ、微信等即時通信工具的學生最多,占比79.10%,使用微博的學生占比46.77%,通過線下討論組或讀書會來進行閱讀交流的達到27.36%。天涯、人人等社交網位居其后。專門的社會化閱讀平臺,除了豆瓣讀書與百度閱讀平臺在學生中具有部分影響力外,其它如鳳凰網讀書頻道、和閱讀、網易云閱讀、Flipboard中文版、ZAKER等在國內具有較高知名度和影響力的產品,在學生中的知曉率和使用率都不高。少部分學生在選擇其他平臺時標注了果殼網、知乎網、書香云集以及書旗小說等網站,這從另一方面說明了學生對于社會化閱讀平臺的需求與關注。

高校學生與他人交流閱讀的方式很多,聊天討論是其中最主要的一種。其次分別是推薦(點贊、頂、推薦或踩、貶)或標記(點擊想讀、在讀、已讀等標記)、關注或收看收聽、發表或回復日志帖子、轉發或分享、上傳(文檔、圖片、音頻、視頻等)、收藏為書簽以及保存到微盤與云盤。相對于比例較低的做批注或旁注、做標簽、發表或回復讀書筆記等方式,前面的交流方式因容易操作、耗時不多而更易被高校學生接受(見圖4)。

4.6閱讀交流的內容

高校學生與他人交流最多的閱讀內容為社會流行作品或暢銷圖書,占比65.67%;其次是新聞資訊,占比57.21%;交流娛樂八卦的學生比例占第三位,為49.75%。學生們通過談論娛樂事件或新聞來放松自己,調劑生活,給生活增加趣味性。在緊跟時尚的同時,學生們也沒有忘記經典,40.55%的學生選擇閱讀經典文史哲讀物并與他人交流。與學業相關的科技信息或專業知識、學術問題也已成為學生們經常交流的內容,分別占比25.62%和19.40%。高校學生對體育資訊、管理類資訊和作品以及財經資訊的交流比例相對較低,分別是15.17%、14.18%和13.18%,3.23%的學生選擇其它的交流內容,但沒有填寫具體內容。

根據高校學生的人口統計特征對統計數據進行交叉分析,卡方檢驗的結果顯示(見表5),不同學歷的學生在閱讀交流的內容方面存在顯著差異。本科、碩士研究生及以上學歷的學生對新聞資訊、社會流行作品、經典文史哲讀物、財經資訊、管理資訊或作品、科技信息、學術問題等內容的閱讀和交流人數所占的比例明顯高于??粕?。而碩士研究生及以上學歷的學生閱讀和交流科技信息或專業知識、學術問題的比例要高于本科生,分別達到50.79%和41.27%,高于本科生的23.11%和14.34%??ǚ綑z驗的結果顯示,不同性別的學生在閱讀交流的內容方面存在顯著差異。在閱讀和交流社會流行作品、娛樂八卦內容上,女學生人數比例明顯超過男性學生,而在閱讀和交流科技信息和專業知識以及體育資訊方面,男學生人數比例則遠遠超過女性。

表5學歷、閱讀交流內容兩個變量的卡方檢驗

卡方值自由度漸進顯著性卡方38.093a18.004

2個單元(6.7%)具有小于5的期望頻率,單元最小期望頻率為3.13。

4.7閱讀交流的后續行為

與他人進行閱讀交流后,有7.71%的學生沒有后續作為,交流結束就意味著閱讀行為和交流行為的終止。但有76.62%的學生會查詢、了解相關知識,對交流中遇到的問題追根究底:36.32%的學生會在線下,27.86%的學生會在線上繼續與人交流,有33.83%的學生會訂閱相關的閱讀服務或者購買相關讀物。不管哪種行為,都從另一個方面說明了交流對于學生閱讀行為的積極影響。

傳統閱讀中,讀者在閱讀中或者閱讀全部完成后與他人交流;在社會化閱讀中,32.59%的高校學生在閱讀前與人交流,53.48%的學生在閱讀中與人交流,而閱讀后與人交流的學生人數達到79.60%,仍然位于第一位。

對于閱讀交流的價值認知,85.57%的學生認為閱讀交流很有價值,對自己有幫助。14.42%的學生認為閱讀交流平臺或網絡上的垃圾、吐槽等信息太多,沒有實際收獲,閱讀交流浪費時間,沒有太大價值。在閱讀中建立起的關系,有35.57%的學生會很信任交流的書友或網友,愿意將虛擬的閱讀關系進一步深化為真實的社交關系。64.42%的學生,只愿意將這種關系保持在閱讀交流關系,不愿意進一步建立真實的社會交往。

根據高校學生的人口統計特征對統計數據進行交叉分析,卡方檢驗的結果顯示,不同性別的學生在對閱讀關系的選擇上存在顯著差異。有50%的男性學生比較信任閱讀中建立起來的關系,愿意將閱讀關系轉化為現實的社交關系,這一比例明顯高于女學生(27.52%)。

5 基于社會化閱讀行為的閱讀服務

前文調查分析了高校學生社會化閱讀行為,調查結果為高校圖書館開展和改進社會化閱讀服務的內容和方式帶來啟迪。高校圖書館應充分認識到社會化閱讀蓬勃發展的趨勢,開展切實有效的社會化閱讀服務?;诟咝W生的社會化閱讀行為特征,高校圖書館可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展工作:

(1)鏈接、介紹和宣傳多種社會化閱讀平臺。學生對社會化閱讀交流普遍持積極態度,并且閱讀交流在學生中已經存在。學生不進行社會化閱讀交流的主要原因是沒有或不知道有合適的交流平臺和工具,以及沒有遇到合適的交流對象。高校圖書館可以在圖書館網站醒目位置、微博、微信上提供社會化閱讀交流平臺的鏈接,將社會化閱讀交流平臺、工具的推介作為推廣內容的一部分。必要時還可開展真人圖書館活動,邀請閱讀推廣方面的專家充當真人圖書角色,對學生面對面推介。圖書館可以根據本校實際情況,自行研發社會化閱讀交流平臺工具,并應主動研究鳳凰讀書、新浪讀書、和閱讀、網易云閱讀、ZAKER、鮮果、Flipboard等眾多移動閱讀APP,選擇并推介給學生。利用讀書節或宣傳月、宣傳周,向學生推廣社會化閱讀交流平臺,制作功能使用手冊、推薦介紹小冊子,發放到學生手中。采用獎勵措施,對利用平臺較多的學生進行物質獎勵和精神獎勵。開設平臺使用服務窗口,收集平臺使用情況反饋,根據反饋信息,實現平臺的功能改進和擴展。

(2)重點利用微信平臺。在高校圖書館提供的各種社會化閱讀平臺和工具中,學生最了解圖書館微信公眾號。高校圖書館可充分利用這一特征,大力開展基于微信公眾平臺的社會化閱讀推廣。微信平臺提供“一對一”的信息傳送模式,可以向特定學生或者學生群體發送消息。以“清華圖書館”微信公眾號為例,通過微信方式用戶目前既可以獲得圖書館的咨詢電話、開館時間、借閱規則、新書、講座、培訓、電子資源動態、館內新聞等日常信息,也可以完成館內資源的查詢(http://lib.tsinghua.edu.cn/dra/)。高校圖書館還可以利用微信朋友圈,實現社會化閱讀資源的微信推送以及閱讀交流。

(3)進行閱讀主體的分眾研究,幫助選擇閱讀交流對象。學歷越低的高校學生對于系統或他人推薦讀物的可接受程度越高,高校圖書館可對學生進行分眾研究,了解不同學歷、年齡、性別、不同閱讀興趣的學生的閱讀行為特征,重點針對低學歷和低年級學生群體,增加推廣活動的頻次和閱讀引導的途徑。教(導)師、好友、同學等強關系對學生的閱讀讀物的選擇影響最大。圖書館應該重視這一調查結果,從用戶中,包括學生、教師、專家學者,篩選出閱讀達人,宣傳他們的閱讀經歷,或由他們介紹閱讀內容,分享閱讀體驗。對于小眾的閱讀圈,基于共同閱讀興趣的關系聚合是其社會化閱讀交流的基礎,圖書館可以開展對不同閱讀興趣群體的深入研究,探討適合不同群體的服務方法。

(4)提供多元化的閱讀材料,設置多元化的閱讀交流主題。學生進行閱讀互動、分享與交流的目的很多,排在前三位的分別是獲取信息或知識、與他人分享自己的信息與知識、有感而發。高校圖書館要提供多元化的閱讀材料,設置多元化的閱讀主題,力爭讓每個學生都有合適的內容可讀、感興趣的主題討論,為學生參與閱讀交流創造更有利的條件。

(5)重點推介新媒體閱讀設備、閱讀方式和交流方式。從易到難地安排交流活動和方式,重在推薦實時交流。學生與他人交流閱讀的終端設備中,智能手機排在第一位,其次是PC終端。高校圖書館在開展閱讀推廣時,應重點推介數字閱讀、移動閱讀等閱讀新模式,推介社交軟件、即時通信工具在社會化閱讀中的功能及使用體驗。為學生用戶提供校外VPN、圖書館WiFi、移動終端等各類互聯網接入方式,讓他們能夠享受到極為便利的社會化閱讀服務。學生參與閱讀交流的方式多樣,高校圖書館應鼓勵學生從參與簡單的閱讀交流開始,逐漸發展到用戶生成內容、深度交流。異時和異地交流影響交流效果和良好閱讀關系的建立、維持和發展,線上和線下的實時交流是社會化閱讀推薦的重點,圖書館應在其中發揮重要的組織作用。

(6)關注社會化閱讀過程,提供全程服務。閱讀交流對于學生的閱讀行為具有積極影響,這種影響貫穿閱讀行為發生前、發生中、發生后等各個階段,高校圖書館要將社會化閱讀服務工作貫穿學生的閱讀過程。例如,統計、分析學生在閱讀交流平臺中談論的主題、費解的問題,在閱讀平臺的醒目位置提供相關鏈接,使學生能夠切換到社會化搜索平臺、虛擬咨詢平臺、閱讀服務平臺等,以便于查詢、了解相關知識,或訂閱相關的閱讀服務、購買相關讀物,或了解熱門的閱讀內容。制定合適的閱讀評價指標,對學生的閱讀效果進行調查和評估。并了解閱讀反饋,及時調整服務措施。對豆瓣、當當、淘寶、卓越亞馬遜等電商平臺進行鏈接并尋求合作,以便于學生閱讀后購買相關資源。

(7)加強對閱讀交流內容的管理與引導,幫助學生形成新的閱讀和交流體驗。大部分學生認為閱讀交流有價值,對自己有幫助,但也有相當數量的學生認為閱讀交流平臺或工具上的垃圾、吐槽等信息太多,閱讀交流浪費時間,沒有實際收獲。高校圖書館進行閱讀推廣,不必刻意強調閱讀交流的意義,而要注重閱讀交流平臺的管理與引導,及時刪除垃圾信息,選擇一定數量高水平的館員參與、引導閱讀交流,推動更多的學生主動地、積極地、頻繁地參與到閱讀交流活動之中。不必刻意放大閱讀交流活動的社交功能,而是想方設法讓學生體驗到閱讀交流帶來的全新的閱讀體驗。

1 Bridle J. What is Social Reading? [EB/OL].[2014-08-18].http://www.openbookmarks.org/social-reading/.

2 Mennella M A. What is “Social Reading” and why should Libraries care? [EB/OL].[2014-08-18].http://tametheweb.com/2011/06/14/what-is-“social-reading”-and-why-should-libraries-care-a-ttw-guest-post-by-allison-mennella/.

3 Cordón-García J A,et al.Social Reading:Platforms,applications,clouds and tags[EB/OL].[2014-08-18].http://dl.acm.org/citation.cfm?id=2601506&preflayout=flat.

4 鐘雄.社會化閱讀:閱讀的未來[N].中國新聞出版報,2011-05-12(06).

5 Mennella M A.Social Reading and Libraries.[EB/OL].[2014-08-18].http://zh.scribd.com/doc/57754227/ LIS-768-Participatory-Services-and-Emerging-Technologies-Social-Reading-Research-Paper.

6 陳向東.新媒體環境下的社會性閱讀[J]. 中國電化教育,2013(6).

7 李武. 青少年社會化閱讀動機研究: 以上海初高中生微信閱讀為例[J]. 中國圖書館學報,2014(11).

8 Preece J,Shneiderman B.The reader-to-leader framework:Motivating technology-mediated social participation[J].AIS Transactions on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2009,1(1):13-32.

9 鄭滿寧,李彪.移動互聯時代社會化閱讀的行為模式研究[J].傳媒,2014(9).

10 謝蓉,張麗.閱讀2.0:新一代的圖書館閱讀推廣[J].大學圖書館學報,2009(6).

11 楊志剛,李慧.開展數字閱讀 提升圖書館內容服務[J].圖書館論壇,2011(1).

12 張云,茆意宏.社會化閱讀平臺的用戶互動關系探析——以“豆瓣讀書”用戶行為為例[J].情報理論與實踐,2014(12).

13 劉亞.移動互聯時代的大學圖書館閱讀推廣策略——基于社會化閱讀的啟示[J].圖書館論壇,2014(5).

14 曾祥芹.閱讀學新論[M].北京:語文出版社,1999:201-202.

15 Evans B M,Chi E H.Towards a model of understanding social search[C]//Proceedings of the 2008 ACM conference on Computer supported cooperative work.SanDiego,ACM,2008: 485-494.

16 Borgatti S P,Cross R.A relational view of information seeking and learning in social networks[J].Management Science,2003,49(4):432-445.

17 Van W J.Social Book Search:A Combination of Personalized Recommendations and Retrieval[D].Holland: University of Amsterdam,2012:2.

(張云南京大學圖書館,茆意宏教授南京農業大學信息科技學院)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College Students’ Social Reading Behaviors

Zhang YunMao Yihong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ocial reading behaviors of college students, which is conducive to academic libraries to carry out targeted services. The paper constructs the framework of social reading behaviors, designs the questionnaire and carries out an investigation with the questionnaire to collect and analyze the data.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strategies of social reading promotion in academic libraries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llege students’ social reading behaviors, including: linking, introducing and promoting multiple social reading platforms; focusing on the use of WeChat platform; carrying out fragmentation study of readers, helping college students choose partners of communication, increasing the frequency of promotion activities and adding the approaches of guiding read in low degree or low grade college students; providing abundant reading materials, and setting up a wide range of reading themes; highlighting new media reading devices and reading means; paying attention to the whole social reading processes and providing full services; focusing on the management and guidance of reading exchange contents to help students form new reading and sharing experiences. 4 figs. 5 tabs. 17 refs.

Social Reading; Digital Reading; Reading Service; Reading Promotion

2015-10-14

猜你喜歡
社會化高校學生交流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強交流溝通 相互學習借鑒
牽手校外,堅持少先隊社會化
高校學生黨支部建設及作用發揮探索
周櫻 兩岸交流需要更多“對畫”
高校學生意外傷害事件應對與處理
行政權社會化之生成動因闡釋
小議高校學生違紀處分制度
高校學生體育組織社會化及路徑分析
公共文化服務亟須推進社會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