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羅杰斯人本主義教育觀及其簡評

2016-10-09 10:00
考試周刊 2016年76期
關鍵詞:學習觀教學觀羅杰斯

王秋燕++王琳慧

摘 要: 羅杰斯基于人本主義觀點,提出了知情統一的教學目的觀、有意義的自由學習觀及“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觀三大觀點。本文主要通過對羅杰斯人本主義教育思想的基礎、教育觀內容的分析,探討出羅杰斯人本主義教育觀點的優缺點,以便更好地理解其思想精髓,并運用到我國教育教學實踐中。

關鍵詞: 羅杰斯 人本主義 教育目的觀 學習觀 教學觀

卡爾·蘭塞姆·羅杰斯,美國心理學家、人本主義心理學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在心理學領域,“刺激——反應”理論與認知理論是現代西方的兩大理論體系,在“刺激——反應”的聯結理論中,“強化”是一個關鍵作用因素,而認知理論認為學習是一個完整的過程,通過頓悟得到知識,是認知的結果。

一、羅杰斯人本主義教育觀的內容

(一)知情統一的教學目標觀

羅杰斯認為,人類世界中,情感和認知是兩個不可分割的有機組成部分,二者缺一不可。所以,羅杰斯希望培養出“軀體、心智、情感、精神、心力融匯一體”的“全人”,這種人行事時既用感情的方式又用認知的方式,這樣知情融為一體的“全人”又稱為“功能完善者”。羅杰斯將這一教育目標理想化了,如何實現呢?應該需要一個實現目標的教學過程,將次目標設定為教學目的,這個目的就是“促進變化和學習,培養能夠適應變化和知道如何學習的人”。羅杰斯重視的是教學過程而非教學內容,這種“全人”體現在三方面:首先,除了在軀體、心智、情感上整體一致,這些受教育者在內心世界與外界聯系時需要和諧一致,需要全面發展身心;其次,此過程中的人,需要有強烈的成長欲望,有不斷的動機探索新事物,獲取新經驗;最后,這些“全人”是具有創新能力的人,做任何事都有一種創新傾向和趨勢,并且具備特殊的洞察力,具有創造性人格,需要一直處于這樣的創新狀態之中。

(二)學生中心的教學觀——非指導性教學

羅杰斯從人本主義出發,提出了非指導性教學觀點,在他的學習觀中,認為凡是可教授給他人的知識,相對而言是無用的,所以,若以這樣單向傳輸的教學方式教學,其結果是毫無意義的,或者是有害的。在行為主義者的觀點中,教師的任務就是教學生學習知識,在認知理論中是教學生如何學習。羅杰斯重新定義了教師的角色,認為教師是“學習的促進者”。根據他的學習觀,認為學生自身是具有學習潛能的,教師只需負責給學生創設一種環境,提供各種有利于學習的合適材料,使學生自己知道如何學習,啟發學生發現與創造,教給他們學習方法,他們通過自學就能學到知識了。

二、對羅杰斯人本主義教育觀的簡評

(一)積極影響

1.突出情感在教學活動中的地位和作用。羅杰斯認為學習應對整個人產生有利影響,學習過程中不僅讓學生獲得知識,而且重視對學生價值、態度、情感等健康人格的培養和塑造,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要在教學過程中建立一個新的教學模式,那就是以知情協調活動為主線,以情感為教學活動基本動力的模式,注重學習者的情感因素,使其心智健全。

2.以學生的“自我”完善為核心,注重學習過程、方法。由于傳統教育受工業革命的快速發展影響,注重社會效率,培養的人只是需要一個結果,不在乎人的身心發展。在知識傳授上,只是讓學生機械記憶,應付一些考試就算教育成功,忽略學生學習過程,“填鴨式”教學使學生學到的都是一堆死的知識。在羅杰斯的觀點中,看重的是學習過程,在此過程中發展學生健全人格,傳授學生學習方法,使其自己探索學習,享受學習過程,更培養學生學會學習,能夠主動學習、發展自我、完善自我。

3.把教學活動的重心轉向學生。傳統教學中,教師就是一個“指導者”,羅杰斯認為,新型教學觀中,學生的思想、情感、體驗和行為是教學主體,注重個別化教學,教學過程中注重師生之間的平等關系,對學生學習進行“非指導性”教學,改變之前教師權威、控制一切的地位,教師只是引導者和合作者。如果學生總是處于服從權威、被動接受的地位,他的整個心理活動并沒完全投入到學習活動中,所以學生不僅學習沒有好效果,還會對學習活動產生厭倦,這樣的學習就是無意義學習。課程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等都是圍繞課堂人際關系展開的,一定要建立好人際關系,以學生為主體,充分調動學習者的內在學習動機與創造性潛質。

(二)不足之處

1.理論的直接嫁接,忽視了學校固有的特殊性。由于羅杰斯的教育思想是來自于心理治療理論和實踐總結,因此,他關于學生“自我”的認識、人際關系的構成等思想局限于心理治療領域。必須明確地知道,心理疾病治療的對象與教育對象是有差別的,一個是病人,一個是學生,治療目的與教育目的是不同的。如果將心理治療理論生搬硬套于教育理論就會很生澀。

2.過分重視情感因素,輕視知識教學和理性的作用。在羅杰斯的教學觀和學習觀中,一直都在強調知情合一,過分批判傳統教學中的知識教學,以致自己的理論偏重于情感要素,完全摒棄知識和理性的學習方法,僅靠經驗學習,無法達到他提倡的培養“功能完善者”的要求。

參考文獻:

[1]陳琦,劉儒德.當代教育心理學[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2007.

[2]曾德琪.羅杰斯的人本主義教育思想探索[J].四川師范大學學報(社科版),2003,(1).

[3]汪新建,熊世育.評介羅杰斯“個人中心療法”的哲學基礎[J].自然辯證法研究,2001,(9).

[4]劉時勇.真誠尊重理解——論羅杰斯情感教學思想[J].遼寧教育研究,2001,(8).

[5]肖鋒.試倫“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J].杭州師范學院學報(社科版),2001,(11).

猜你喜歡
學習觀教學觀羅杰斯
理查德·羅杰斯:建筑是最具社會性的藝術
父親的形象
新環境下高中英語教育觀念的重新構建
學生知識建構的影響因素分析
《論語》學習觀綜述
基于人才成長的高職大學生學習觀研究
詩心語文的“田園嬉樂”教學觀
探析高中語文“實用說”教學觀對學生的濡潤
卡爾·羅杰斯:人本主義教育大師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