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聞采訪語言信息豐富性缺失的表現分析

2016-10-09 21:28孫孝坤張海楠
科技傳播 2016年17期
關鍵詞:豐富性缺失新聞

孫孝坤+張海楠

摘 要 新聞離開了信息,新聞就不再成為新聞。然而無效的、重復的、次要的、多余的和表層的信息也不符合新聞信息的要求。無效的信息是過時、不可信的信息,它不僅沒有價值,而且也不符合受眾的信息需要。重復的信息不像首傳信息那樣能最大限度地消除受眾認知的不確定性,它們已是時過境遷、眾所周知的舊事,已不是最新的信息報道,它只等同于一般的事實再現,對于急需了解外界局勢的新變動、新發展、新趨勢的受眾來說,重復信息的信息量較小,多次重復的信息其認知度趨于零。次要的信息只起對比、映襯的作用,作為無關宏旨的細節信息,其信息含量極低。多余的信息沒有什么內容價值,起不到表示意義的效果。表層的信息僅停留在“告知以事”層面,它不能給人以啟示,缺乏潛在信息和隱喻意義。這些信息只起到煩瑣的表達作用,難以凸顯對內容的表意效果。

關鍵詞 新聞;采訪語言;豐富性;缺失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6)170-0011-01

新聞這種文體區別于其他文體的一個重要標志,就在于它的主要功能是信息的再現與傳播,具有工具性。新聞采訪語言信息豐富性的缺失主要表現在新聞內容的失實、新聞價值的缺失和新聞文風的失范3個方面。

1 新聞內容的失實

只描述信息的細節,沒涉及信息本身的新聞報道,只能涉及事件的表面,所陳述的東西與新聞事件本身所蘊涵的意義無關,以點帶面只看到事物一面的新聞報道。以及為報道需要,重新按照傳者的意圖組織的新聞都很容易造成新聞內容的失實。

2 新聞價值的缺失

新聞價值是新聞事件所具有的一種本質屬性,是新聞事件本身所具有的足以構成新聞的各種特殊素質的總和。衡量一個新聞事件是否具有價值,應該注意以下幾個因素:

1)是否新鮮。新鮮是新聞價值的重要條件,也是新聞報道的特性體現。

2)是否真實。報道第二性,信息第一性,真實性是信息的生命。

3)是否重要。新聞事件重要與否,要看事件本身的內在意義和它可能產生的社會影響。

4)是否接近受眾。受眾對新聞報道的關注程度,也是判斷新聞價值的要素之一,事件報道能夠接近受眾的關注傾向與認知需求,新聞就能通過報道來與受眾進行互動。

根據新聞價值標準,新聞報道為此樹立了一系列的運作要求,這些操作準則與新聞采訪語言信息豐富性的要求是一致的。新聞采訪語言信息豐富,新聞價值就明顯,同樣,新聞價值越高,新聞信息也就越豐富。以新聞價值標準來衡量和選擇新聞信息,體現了新聞采訪語言信息豐富性要求所蘊涵的理性成分。新聞價值的缺失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不新鮮。新聞是對新近發生、變化和將要變化的事實的報道。新聞的新鮮性包含4個方面的意思:其一是時間要新,事件的發生或變動必須是新近的,而且是越近越好;其二是內容要新,事件最鮮為人知,最獨家或公眾最急于想了解的事件,其新聞價值越高;其三是新聞報道要迅速,以最快的速度將新聞傳播出去,盡最大努力縮小事件發生與傳播給受眾之間的時間差,能同步傳播,是報道快的最高要求;其四是新聞傳者的信息傳播意識要新,要用新思維、新手法去處理和報道信息。新聞不新鮮就是因為忽視了4個方面中的某一個甚至幾個,造成事件報道不是陳年舊事,就是在機械地重復。

其次,不重要。新聞媒介起著宣傳黨的方針政策,推進國家經濟生活、政治生活和文化生活的進步,弘揚真善美以及利于和諧社會主義社會構建的作用。新聞媒介一旦不貼近人民群眾的生活,不關注國家大事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把注意力過于轉移到經濟效益上來,為吸引受眾的眼球,以娛樂報道、商業報道為主,把報道新聞變成炒作新聞,忽視新聞信息對和諧社會構建的重要意義。把有限的媒介資源讓位于思想指導性不強的日?,嵤滦侣?,是對媒介資源的極大浪費,更是對新聞具有傳遞信息、溝通情況、宣傳教育與組織群眾的功能的漠視。

最后,不深刻。新聞報道不能就事論事,必須把對受眾起情感影響、表現某種事理觀點和傾向性的信息蘊涵在新聞傳播中,使新聞報道不僅要客觀、全面地陳述事實,更要通過事件體現出一定的價值標準,把受眾從事態的關注中引到新聞事實背后的傾向性信息中來,不僅要告之以事,還要動之以情、曉之以理,通過新聞背后的新聞來達到引導輿論的目的。缺乏深度的新聞,信息量就小,它只能停留在表達層面,不能涉及新聞背后的價值。

3 新聞文風的失范

新聞文風作為文風的一種有著文風所具有的共性,結構必須符合主題表現的需要,做到嚴謹、自然、和諧、統一,既要層次分明、重點突出,又要詳略得體、照應周密;形式表達要求干凈利落,文筆簡潔,語言鮮活通俗具有感染力等。但也有著自己特殊的規定性,語言形式要求具體、準確、簡練、接近。事實不是虛無的,它由時間、地點、人物、事件、原因等因素構成,所以新聞采訪語言必須具體,少用抽象的概念,需如實地記敘,也要求有適量的現場描寫、細節描寫等;準確要求新聞必須是事實的客觀反映,不能含糊其辭,不能模棱兩可,不能任意夸大或縮小,也不能刻意制造典型,任意拔高,或掩蓋事實、編造謊言;簡練要求新聞采訪語言開門見山、直截了當,一事只一報,一條新聞只寫一個主要人物氣內容和結構要簡單,條理要分明,頭緒要清楚。要化長為短,化繁為簡;接近要求新聞報道的是人們普遍關心的事件,避免使用只有部分人才能看懂聽懂的一些字眼或話語。

新聞文風不僅關系到新聞采訪語言信息的豐富性,還關系到新聞傳者的聲譽、新聞媒介的發展至黨和國家的形象。毛澤東關于文風的講話和著作,是迄今為止對新聞文風較為全面的論述,尤其是作于1942年的《反對黨八股》一文對于文風的建設更是具有很強的指導意義。李元授、白丁認為近年來新聞文風失范的問題具體表現為:1)刮風起哄,追求轟動效應。新聞媒介和新聞工作者迄今依然習慣于沿用某些落后的思維方式和宣傳手段,在具體的報道中,不從客觀實際需要和人民群眾利益出發來選擇報道內容,而是根據領導意圖或宣傳需要搞主觀的、概念先行的報道。一些新聞媒介還喜歡采用起哄的方式炒作新聞,一件事情出來,不問是非曲直,不管前因后果,各媒介一哄而上,叫著勁地起哄、跟風,不知道要提倡什么,反對什么,群眾需要什么,而是把精力花在無意義的媒介攀比上。2)脫離實際,熱衷新聞空談。近年來,一些新聞報道架勢不小,口氣很大,但缺乏實際的新聞事實材料和敏銳的洞察能力與理性的分析,其結果是抽象而不具體,籠統而不明確,空泛而缺乏事實。3)急功近利,編造虛假新聞。假新聞不僅使受眾受到愚弄,還違背社會道德規范。4)黃色媚俗,放棄新聞良知。色情報道給人直接的心理毒害,無原則地滿足部分受眾的低層次需求,毫無顧忌地滿足少數人的欲求,而黃色加媚俗則可能給整個民族心理帶來更深遠的危害。新聞從業人員必須有良知,時刻清正廉潔,以公眾利益為重,反對和制止任何形式的有償新聞。因為這樣的新聞不僅欺騙了廣大受眾,而且還破壞了新聞的真實、公正原則,降低了新聞報道的質量,腐蝕新聞工作隊伍。所以為了避免有償新聞或與暴力、色情有關的新聞報道,新聞從業者須恪守職業道德和行為準則,不斷加強馬列主義新聞理論思想學習,并且把新聞行業內部的職業道德教育和新聞從業人員的自我職業道德教育有機地結起來。

樹立優良的新聞文風其直接目的就是讓新聞采訪語言既要有形象力和感染力,還要通過語言創造出新聞報道的真實之美、意境之美、含蓄之美、陽剛之美、和諧之美、樸素之美、新鮮之美和哲理之美,最終為實現新聞采訪語言信息的豐富性服務。

參考文獻

[1]郝樸寧,陳路,樊泳雪.全球化背景下的話語表現[M].昆明:云南美術出版社,2004:55.

[2]黃匡宇.電視新聞采訪語言學鄉[M].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0:250.

猜你喜歡
豐富性缺失新聞
基于語料庫的英語作文詞匯“豐富性”現狀分析及對策
當前中國公民意識缺失研究——以社會監督為例
淺談大眾傳媒社會責任的缺失
“互聯網+”時代新聞采訪教學的困境與出路
解構口語化新聞的語言特征
開放式課堂的豐富性及趣味性探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