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學生媒介素養調查研究

2016-10-11 20:28童云
新聞世界 2016年10期
關鍵詞:媒介素養大學生管理

童云

【摘要】社交媒體和自媒體興起,大眾傳播范式轉換,給媒介素養教育提出新的課題。與以往任何時代不同,大學生群體主動參與媒介活動,以傳播主體的姿態活躍在網絡社會中。大學生如何分析、理解、甄別信息,如何利用媒介自我發展,協作創新,推動社會進步,是當下媒介素養教育遇到的新現象、新問題。本文以安徽高校大學生為對象,用實證研究方法,調查安徽高校大學生媒介素養狀況,提出媒介素養教育對策建議,以供參考。

【關鍵詞】大學生;媒介素養;管理;教育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4年安徽省教育廳高校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招標項目成果,安徽大學輿情與區域形象研究中心,項目批號SK2014A021。

一、前言

21世紀人類進入社交媒體和自媒體時代。新媒介改變了社會關系、組織形式、生活和生產方式,正在引發一場深刻的社會變革?!兜?8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6年6月,中國網民規模達7.10億,我國網民以10—39歲群體為主,占整體的74.7%,大專、大學本科及以上網民占11.5%。[1]高校大學生是新媒介使用的主力軍。在新舊媒介融合轉型期,各種新現象、新問題層出不窮,面對真假難辨、魚龍混雜的海量信息,紛繁復雜的傳播活動,大學生如何分析、判斷、甄選信息,如何認識、理解、使用媒介,規避不良信息干擾,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成為當下亟待研究的新課題。大學生作為我國社會發展的未來中堅力量,在校期間是他們個體社會化過程的重要階段,媒介素養高低不僅關系個人長遠發展,也關系社會發展。高校迫切需要結合實際,研究新媒體環境對大學生的影響,培養信息社會的優秀人才。本文通過抽樣調查法、焦點小組和深度訪談法,調查安徽高校大學生媒介素養基本狀況,提出建議對策,以期對高校媒介素養教育提供借鑒和參考。

根據2015年教育部統計并公布的普通高校名單,安徽省普通高校共119所。本文根據分級分類原則,隨機抽取21所院校各年級、各學科在校大學生和研究生匿名答卷,通過紙質問卷、問卷星和微信,共計發放問卷565份,收回有效問卷559份,有效回收率98.9%。調查高等院校有985、211類重點高校、普通本科和高職高專共計21所,其中985或211重點高校被訪對象占比23.36%,普通本科占比65.53%,高職高專占比11.11%。同時采用焦點小組法和深度訪談法,深入了解大學生媒介素養概況。

二、安徽高校大學生媒介接觸情況

高校環境相對封閉,寢室大多沒有電視機,媒介接觸最頻繁的是手機和電腦。數據顯示,安徽高校大學生用手機上網比電腦頻繁,其中平均每天手機上網4小時以上的學生占58.12%。女生手機上網5小時以上占45.7%,男、女生相比,女生更喜歡手機上網。在焦點小組和深度訪談中,女生們坦言網購時間多于男生。碩博士每天使用電腦和手機時長都在5小時以上。班級普遍使用QQ群、微信群、微博賬號、社區等建立社交圈,發布通知、公告、作業、考試信息,高效便捷。71.51%受訪者對手機有依賴感。

安徽高校大學生媒介接觸行為中,最喜歡做的事情前三名分別是社交聊天、聽音樂、看網絡視頻節目,其次是網購、查學習資料、瀏覽新聞、網絡游戲、讀網絡文學、閱讀報紙電子版等。

學生平時愛看的節目以真人秀、影視劇、綜藝體育節目為主,通過土豆、優酷、愛奇藝等視頻網站看影視劇和節目的占比55.27%,智能手機看節目占24.5%,即約九成大學生通過電腦、手機和Ipad看節目。娛樂目的大于新聞獲取。微電影等短視頻節目受到歡迎,主要來源是網絡分享和自制劇。

通過手機APP客戶端聽廣播節目的占32.76%,收音機聽廣播占13.96%,聽網絡電臺占11.97%,不聽廣播31.34%。調查數據顯示,近七成受訪者在收聽廣播節目,年輕聽眾群體已轉移到互聯網和手機移動終端。

負面效應是,校園里“低頭族”、“微信控”隨處可見,“沒事刷刷手機”,上課玩手機也常見。合理安排使用手機,避免嚴重的心理依賴癥,回歸健康生活,成為大學生需要注意的問題。

三、安徽高校大學生媒介認知

信源方面,受訪者主要從微博、微信等社交平臺獲知新聞,其次是新浪搜狐等商業網站,再次是彈出的推送新聞,新華網等官方媒體網站排名第四。網絡小說和原創文章受大學生歡迎,內容貼近年輕網民,奇幻、武俠、愛情、都市生活類受追捧。在閱讀方式上,63.82%受訪者以紙質閱讀為主;23.65%喜歡手機閱讀;5.13%學生選擇互聯網在線閱讀;只有3.7%受訪者選擇 Kindle、漢王等電子書。

近七成受訪者對社交聊天便捷程度感到滿意。36.75%受訪者對網絡購物比較滿意,認為網購商品便宜,經濟實惠;但有時質低貨次,假貨多,買到的商品與宣傳不符。

50.43%受訪者認為自己甄別信息真偽和謠言的能力一般,只有36.75%受訪者認為能力比較好。在焦點小組調查中,多數受訪者認為謠言不容易一眼辨認出,必須通過專業知識分析,憑借直覺不完全可靠。

四、安徽高校大學生媒介參與使用

在線學習方面,受訪者通過學校圖書館電子資源庫查閱資料,校園網分享課程信息,通過班級同學群和云盤共享資料。除學校教育外,受訪者青睞慕課網、網易公開課等在線教育平臺,可拓寬知識面,自主安排學習時間,獲得國內外高校的優質教育資源。

受訪者樂于觀看節目在線直播、游戲直播,部分學生喜歡嗶哩嗶哩彈幕、花椒直播、電視搖紅包等。淘寶“雙十一”之類由電商促銷演變而來的網絡節日,顛覆傳統節日概念,受訪者邊看邊買,享受購物狂歡。

近三分之一受訪者利用互聯網進行過創業創新活動。24.5%受訪者上傳過自制的微電影、短片,內容主要是大學生的生活、情感、學習考試等,還有一些科普、奇幻劇。15.1%受訪者曾發布廣告,策劃活動,通過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進行產品、服務的宣傳推廣。11.68%受訪者開網店創業,在微信朋友圈里發布經營信息。7.98%受訪者曾當過網絡小說寫手,出售小說和原創文章的版權。5.7%參與網絡股票買賣。還有1.99%聲音愛好者做網絡電臺主播,在喜馬拉雅FM、荔枝FM等平臺建立網絡電臺,擁有粉絲群。主動參與,沉浸體驗,互動創新,是當今大學生群體對待媒介的新態度、新趨勢。媒介素養不僅是大學生認識世界的方法和觀念,也是一種社會生存的基本能力。

五、安徽高校大學生媒介批評意識

對新聞信息真實客觀程度的印象,超七成受訪者認為報紙、電視、廣播等傳統媒體報道較真實客觀;超七成認為網絡和手機新聞真實性一般或不太真實。手機新聞可信度比網絡新聞略高一點。受訪者認為網絡中所反映的社會生活是真實客觀的占17.38%,認為一般占56.13%,還有21.08%認為不太真實客觀。

微信朋友圈里轉發的信息,受訪者認為只有9.4%較為可信,認為可信度一般的占69.8%,不太可信或不可信占20.8%。朋友單獨轉發的消息可信度略高,受訪者認為有29.63%比較可信或非??尚?。微信轉發量大且被刷屏的消息,受訪者認為可信的只有11.96%??梢?,受訪者對絕大多數微信轉發信息持有懷疑態度,具有較強的質疑精神,顯示出超越往屆大學生的媒介批判意識。

91.17%受訪者有在線訂餐、訂票、旅行、乘出租車等經歷。受訪者對新興的在線消費方式也存在質疑,如網上訂餐缺乏完善的監管,一些賣家沒有衛生許可證、營業執照和經營場所,食品安全衛生得不到保障。旅行在線預訂問題如服務縮水、違規購物、欺客宰客等,陷阱貓膩多。大學生需提高自我防護意識和能力。在大數據營銷概念下,不少商家讓客戶用手機掃描二維碼以獲得贈品,近六成受訪者曾有過掃商家二維碼獲得贈品的經歷。在焦點小組訪談中,多數受訪者承認掃碼領獎遇到過尷尬,如獎品不適用,男生獲贈奶嘴。少數受訪者通過網絡獲得小額貸款,讓一些受訪者擔心的是,不能及時還款導致信用受損,而此前沒有過多考慮。55.56%受訪者認為網絡、手機容易讓人在虛擬現實中迷失自我。

受訪者對以下問題感到擔憂和不滿:網絡盜號、欺詐和侵犯隱私,大量垃圾信息泛濫,網上支付安全,網絡謠言和暴力淫穢信息太多?!?0后”為主體的大學生具有較強的媒介批判意識,善于用批判思維甄別信息。虛擬世界與現實生活交叉滲透,受訪者既依賴又存在批評質疑。

六、安徽高校大學生媒介素養教育

“媒介素養”課程為學生提供了接近媒介的機會,引導學生關注媒介,了解媒介,學會利用媒介,自我發展。接受過媒介素養教育的受訪者對媒介的感知力、分析、判斷和使用能力較強;沒有接受過該教育的受訪者的媒介素養相對較弱,但也并非想象那么低,在新媒介環境影響下,其媒介素養提高很快。

高?!懊浇樗仞B”課程通常設置在新聞傳播類院系中,面向全校選修該課程的為數較少。媒介素養教育除課堂外,在其他領域受訪者也有接觸,媒介素養教育應該成為社會的通識教育。

七、結論

安徽高校大學生媒介素養狀況整體比以往有所提高,大學生對媒介信息的認知、分析和判斷能力越來越強,對新媒介的參與和利用能力普遍較高。高校開設媒介素養教育成效顯著。另一方面,網絡空間負面效應也同時顯現,消極因素影響學生的思想道德水準。大學生主動參與媒介生活,個人對社會網絡空間的反作用不容小覷。因此,提高大學生媒介素養,抵御不良信息干擾,利用媒介資源完善自我,參與社會協同創新,是下一步媒介素養教育升級的內容。

(一)學生:從認知媒介到管理媒介

網絡信息的傳播模式,從以“Web”網站為核心的“大眾門戶”傳播模式,發展到如今“個人門戶”傳播模式?!皞€人門戶”削弱了“大眾門戶”的地位,賦予個人傳播更大的權利。[2]每個大學生成為自己的傳播中心,管理大學生“個人門戶”成為媒介素養研究新課題。

大學生對社會信息的“卷入程度”越來越高,應重視培養大學生對于信息的選擇、挖掘、梳理、分析、質疑、評價能力。在社交網絡中,大學生發布、轉發、評論行為直接影響群體認知,如對于某一門課程的評價可能影響到其他學生對這門課程的選修態度。學生輿論領袖在校園社交網絡中具有一定影響力,往往發揮組織、領導作用,具備草根心態和自嘲精神的輿論領袖容易得到同學的友誼和信任。新舊媒介平臺更替加快,大學生需要具備多媒介、跨平臺的信息獲取和傳播能力。

新媒介既可成為自我管理的工具,如手機提醒功能、在線學習安排、班級微信群管理等,又可成為自我管理的對象,如控制上網聊天的內容,管理在線觀看視頻節目的時間,管理在線游戲行為,自我約束杜絕隨意散播謠言等。大學生需要認識媒介景觀與現實生活之間的關系,理性對待虛擬空間,避免做“低頭族”。

管理媒介,應成為媒介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未來要重視培養大學生管理媒介的能力,包括管理個體傳播行為;提高社會責任意識;健康理性傳播;科學合理利用媒介資源;創造知識;發展自我;實現個人與媒介、社會的良性互動。

(二)高校:從專業教育到通識教育

媒介是社會重要的“型塑力量”,高校大學生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愿意主動參與媒介生活,媒介素養教育轉型升級迫在眉睫。加拿大、美國、英國等歐美國家曾一度盛行的保護、識別、批判教育模式,是基于大眾傳播格局下的媒介素養教育。在傳播范式轉換的今天,媒介素養教育需要向兩個新的方向發展,一是自主教育方向,即發揮大學生的主體能動性,變單向式教育為交互式教育,從灌輸變為引導,讓學生從被動接受媒介素養教育,到主動提高媒介素養,不僅要教會學生認識和評判信息,更重要的是引導學生如何使用媒介,進行信息生產、信息消費、社會交往、社會參與和協作。二是多元化的立體教育方向,除課堂外,還可以利用校園網站、社交群、微博微信,以典型、鮮活的新聞資訊為案例和教學時機,通過多種形式引導學生。建議有條件的高校開設新媒介素養教育通識課程;有新聞傳播院系的高??砷_放此類課程,讓全校學生選修。媒介素養教育應從專業教育轉變為通識教育。

新媒介素養教育,既是高校德育的主要手段,也是德育的重要內容。網絡信息時代傳統的高校學生思想政治工作模式受到巨大沖擊,借助新媒體開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擺在每一位輔導員面前的難題。大學生對新媒介有天然的親近感,喜歡刷微信、曬照片,表達心情,抒發情緒,記錄生活。建議利用社交網絡的便捷性、互動性和個性化特點開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與和諧環境。媒介使校園無形的大門向社會敞開,每一位學生又是媒介公民,校園網絡文化建設要結合社會網絡空間的法治建設,使學生的媒介素養與法治意識共同提高,引導大學生自覺規范網絡空間的言行,做一名合格的媒介公民。

注釋:

[1]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第38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http://www.cnnic.net.cn/ hlwfzyj/hlwxzbg/hlwtjbg/201608/t20160803_54392.htm

[2]彭蘭.從“大眾門戶”到“個人門戶”——網絡傳播模式的關鍵變革[J].國際新聞界,2012(10).

參考文獻:

[1]宋小衛摘譯.西方學者論媒介素養教育[J].國際新聞界,2000(4).

[2]覃川、李海霞、戚天雷.媒介素養與媒介德育創新[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4.

[3]劉勇、汪海霞.當代媒介素養教程[M].合肥:合肥工業大學出版社,2007.

[4]Henry Jenkins.Convergence Culture Where Old and New Media Collide.2006 New York University Press.

猜你喜歡
媒介素養大學生管理
大學生就業趨勢
大學生“雙創”進行時
暑假調查 45%的大學生僅給自己放十天假
新媒體時代新聞編輯應具備的媒介素養之研究
新媒體背景下中學生媒介素養現狀與應對
網絡負面熱點事件對大學生社會心態的影響
“互聯網+”時代高職學生媒介素養的培育路徑研究
黨中央給大學生留下啥印象?
采用C—NCAP 2006年版管理規則
營銷管理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