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生錯別字成因及矯正策略

2016-10-13 22:06何超
考試周刊 2016年79期
關鍵詞:矯正策略錯別字成因

何超

摘 要: 小學生的錯別字現象較嚴重,這不僅影響小學生對漢字本身的認識,而且影響小學生語文及其他學科的學習。作者結合多年教學實踐,多方面地分析了導致學生寫錯別字的原因,并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了矯正的策略,對當前小學生正確寫字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關鍵詞: 小學生 錯別字 成因 矯正策略

中國漢字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是中華文化的精髓所在。漢字是語文教學的載體,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正確的識字與寫字是學習語文、傳承中華文化的必然要求。然而,在現實的語文識字寫字教學中,錯別字可以說是小學生的“常見病”、“疑難病”,這些病猶如頑疾一般在學生的身上生根發芽,根治這些頑疾已經迫在眉睫。為力求更全面、更系統地找出這些頑疾根源所在,筆者憑借多年來的教學實踐,形成一系列的總結與反思,探討出小學生寫錯別字的成因。

一、教師教學方法、重視程度的制約

教師是語文教學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是學生正確寫字的核心人物,他的教學方法、理念、素質都在感染學生,影響學生漢字的書寫。在平常的課堂教學中,少數教師存在寫錯別字的現象,對于低年級學生而言,一旦發生這種情況,增強他們對錯別字的初始感知能力,就很容易對這個教師寫錯的字貼上一個頑固的標簽,致使在下次的書寫中,以“刻板效應”的現象,寫錯這一個字。

小學生的思維能力正由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他們寫字對老師的依賴性很大。一些教師教學時不能根據學生的思維方式和記憶規律迎合學生的特點,往往無法掌握低中高各年齡特征的認知規律,對難認的字、易錯的字不加強指導和訓練,這樣的“脫鉤式”教學不利于錯別字的減少。然而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有些教師不重視識字質量,片面追求速度,使得識字教學質量下降。

二、學生生理因素、行為習慣的制約

根據相關心理學的研究,小學生思維能力不斷發展,逐漸從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但是感知覺的精確性仍然不夠,感知覺的分化水平較低。在感知事物時,習慣于看個大概,缺乏精細的泛華能力,識字時傾向于整體地感知字形而不善于分析字形結構,尤其容易忽略那些被強的成分所掩蔽的弱成分。小學生寫錯部件、筆畫增減等形成的錯字,正是由他們感知覺分化水平低造成的。

年齡特點決定小學生的自控能力不強,意志比較薄弱,這是小學生出現錯別字的一個重要因素。小學生的有意注意時間保持時間較短,要讓小學生將注意力長時間地集中在無趣的作業中,小學生是比較難受的,在這樣的過程中錯別字現象就有可能產生。手中在寫字,而腦子卻在想其他事情,形成錯別字,常常表現為漏寫筆畫,或者是同一個字會出現不同的錯誤。

三、漢字復雜結構、音近形近的制約

漢字是表意文字,字形的特點是方塊字,漢字可以橫向、縱向同時展開筆畫,形成一個平面型的復雜而開放的漢字。筆畫排列、組合的方式復雜,這就使得漢字的部件和字形數量繁多,造成學生識記困難。漢字中作為最底層的構型元素的單筆畫只有區區五種:一、丨、丿、丶、乛,但是通過不同的組合卻能組成成千上萬的漢字,其中組合和結構的復雜性可想而知。

在漢字中,有1000多個單音字同音字。如果不計聲調,漢字僅有418個音節,每個音節平均有同音異形常用字733個,存在一音多字的現象。由于小學生認知能力水平和教學的局限,不能準確地識記同音字之間的不同含義和不同的使用方法,出現錯別字在所難免。如:盯、町、叮;住、注、駐;戊、戌、戎,受知覺泛化因素的影響,他們對字形的感知覺是籠統地感知字形輪廓,如果學生不注意這個細微差別,就很容易寫錯別字。

學生能否正確地識字與寫字,直接關系到學生語文素養的高低,關系到學生能否熟練掌握語言文字,并制約著其他各科知識能否善于駕馭。研究小學生錯別字的成因,探求提高寫字質量的矯正策略很有必要。

一、積極開展自主識字、激趣糾錯的活動

素質教育要求教師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首先,引導學生自主發現漢字之間的聯系。了解字的音、形、義之間的聯系可避免出現錯別字。如“肝”、“肺”、“胰”、“腰”,以小組合作的形式說說從這些字中你發現了什么?他們會發現都與人的器官有關,因此,人的器官可能與“月”這個偏旁有關,讓他們在自我發現中加深印象。通過自主發現、探究,學生對字的結構留下更深刻的影響。

中、低年級學生的學習有兩個明顯的特點:一是學習從興趣出發;二是形象思維處于優勢。因此,我們在矯正學生錯別字時,從激發學生的興趣著手,從形象直觀著眼,幫助學生矯正錯別字。比如在教“做”這個字時,我們可以采用編口訣的形式:有個人,是古人,會做詩,會作文,他還喜歡做好事,做了好事不留名,這樣的方法不僅能幫助孩子更好地識記,不利于錯別字的形成,更有助于培養他們對語言文字的敏感力,為后續語文素養的有效全面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積極促成正確心理、優秀習慣的養成

良好的學習成果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學生良好的學習心理。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必須養成良好的學習心理,對識字教學足夠重視。首先要明確一段時間的學習重點而不分神。此時,必須緊緊圍繞學習內容安排活動,一切與學習相悖的事情都應該避免,具體到識字學習上來說就是學生有責任心、自信心,力爭寫一個字對一個字。學生一定要有自覺學習的意識,覺得學習是自己的事情,從而積極主動地投入學習。在識字教學中,學生不是被動地接受教師教授的字詞,而是自己積極主動地學習。

艾賓浩斯的遺忘曲線表明,遺忘總是顯現先快后慢的趨勢。針對這一特點,小學生要養成自主復習的良好習慣;其次,字典是學生學習的工具書,是幫助學生打開識字大門的鑰匙。因此,當讀書寫字遇到生字詞時,學生自己查字典解決疑惑。同時也要善于總結,總結對于任何學習都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對識字學習也是同樣,當一個單元、一個章節甚至是一篇課文結束后,要進行及時的總結。

三、積極建立關鍵對比,內化音形的保障

訓練學生自主發現漢字之間的差別。當學生遇到難于辨認的細微特征時,這時最好的方法是,突出關鍵特征形成對比,如學習“己”、“已”、“巳”時,教師不應該急于告訴學生它們的差異,而應該讓學生自主觀察、對比,然后教師提出類似“大家發現他們的不同和不同點”“大家有什么好辦法來記住這些字”的問題,這樣會取得更好的學習效果。

古人說:“耳聽為虛,眼見為實?!边@句話就是告訴我們多用眼睛觀察觀察,只有善于發現事物的特點規律,才能更勝一籌。其實,學習字詞何嘗不是這樣呢?往往一些同學看到比較簡單,容易書寫的字詞時,就會放棄簡單的訓練,殊不知,這些詞與他們的掌握還存在一定差距,真正運用起來就比較難,甚至會產生歧義。因此,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過程中,尊重學生的身心發展與認知規律,對字形或字音相近的字進行歸類、對比,再加以記憶。

減少錯別字的發生,正確的識字寫字是學生學習的一項重要任務。本文是多年來對學生識字寫字方面的總結與反思,有利于教師全面、系統、深入地了解小學生錯別字的原因,及時完善教學策略,同時讓學生認識到自己在識字與寫字中存在的不足,力求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與主動性,以更好更快地提高他們識字寫字的能力,真正促使學生全面提高語文素養。

猜你喜歡
矯正策略錯別字成因
說說兩種『白氣』的成因
詩嘲錯別字
錯別字的自述
暈紋石成因解讀(上)
談學生學習不作為的正向引導
我與錯別字
翻譯實踐問題及成因
調動自控意識,克服不良習慣
學困生“習得性無助”現象的案例研究
“酒”類語符兩個修辭場及其成因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