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聯網時代領導干部魅力如何釋放

2016-10-14 13:11徐濤
人民論壇 2016年27期
關鍵詞:職能轉變服務型政府網絡時代

徐濤

【摘要】由工業時代向網絡時代過渡,服務型政府建設的關鍵在于領導自身的角色定位和相應的職能轉變。政府領導應扮演好“設計師”“公仆”“教師”這三個新角色;政府職能應迅速從權力控制向魅力導引轉變,從提出目標向共建愿景轉變,從利益博弈向利益磋商轉變。

【關鍵詞】網絡時代 服務型政府 職能轉變

【中圖分類號】D6 【文獻表示碼】A

網絡時代服務型政府領導的角色定位

網絡時代,政府領導在網絡技術迅速普及、網絡新工具廣泛應用、網絡科技直接影響政府領導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大背景下直接感受到“本領恐慌”的重要原因,是不夠了解新時代的到來將會對自己的工作產生何種影響,從而消極規避網絡技術。其實,網絡時代的到來,給政府領導提供了空前的發展空間與前景。

在過去,政府領導的一個有價值的思想可能只能在身邊的人群中傳播,而今天卻可以通過網絡在全球傳播;過去,政府領導只能在身邊尋找追隨者,今天通過網絡世界,領導可以在全球范圍內尋找志同道合的追隨者,可以整合社會各個方面具有共同理念和價值觀的資源。這種角色定位的轉換要求政府領導始終秉持“服務為先,公民本位”的理念,在工作中落實“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群眾路線工作方法,確立網絡時代服務型領導“設計師”“公仆”“教師”這三個新角色。

其一,服務型政府領導的“設計師”角色。鄧小平同志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總設計師,他的一句話很好地總結了30多年來改革開放的成功經驗,即“走一步,看一步,摸著石頭過河”。與之形成對比的是俄羅斯當年改革時采用的“休克療法”。俄羅斯在由計劃經濟體制向市場經濟體制轉換時,曾聘請美國蘭德公司進行了系統設計,并在短時間內進行了改變,每一個俄羅斯國民都拿到了俄羅斯國有資產的股票。但是改革結果卻不盡如人意,造成了俄羅斯經濟的持續低迷。通過十幾年的經濟停滯、衰退才完成這樣一個艱難轉換,可謂代價極大,損失慘重。

鄧小平同志倡導的改革開放,采取頂層框架設計與充分調動基層人民群眾的積極性、創造性相結合的方式,以集體的領導智慧實現了中國由計劃經濟體制向市場經濟體制的成功轉變。追溯歷史,無論是安徽鳳陽縣小崗村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還是深圳的敢闖敢冒闊步前進,鄧小平同志領導下的中央政府都是先立起了一個框架,鼓勵地方政府在框架之內大膽探索,同時總結經驗,對的堅持,錯的改正。在整體把握改革路線的同時,也下放了足夠大的自主權,帶來了足夠大的發展空間。這種角色定位和工作思路值得我們在建設服務型政府、轉變領導方式中深入體驗。

其二,服務型政府領導的“公仆”角色。從毛澤東同志倡導的“為人民服務”,到鄧小平同志號召的“領導就是服務”,再到習近平同志提出的“權高不忘責任重,位尊不忘公仆心”,都是政府領導在公仆角色定位上的經典表述。這就要求政府領導從管理者的角色中脫離出來,在決策過程中更多地創造決策所需的資源,提供相應的支持及相關的服務系統,最大限度地發揮自身“服務提供者”的作用,而不是一味宣示決策的結果。

其三,服務型政府領導的“教師”角色。實現從領導到教師角色的定位轉變,要求政府領導幫助追隨者完成自我解構到自我重新建構的過程,即協助追隨者對客觀真實的情況進行正確感知、深刻把握,繼而完善他們的認知,提高個人學習能力。政府領導在工作中,需要克服官僚主義作風,更加親民,更加務實。服務型政府領導應該是高度關懷式的領導,關心、體貼群眾的實際境遇,并給予他們最大的支持,始終堅持群眾路線,保持與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要想實現公民本位、社會本位,就必須保障本位者的權力。公民參與決策是民意表達、民情訴求的有效途徑,服務型領導要保障民眾的知情權和參與權。再者,服務型政府領導必須是指導型領導,不僅要善于發現他人的不足之處,更重要的是通過恰當的方式讓其在自我糾偏的過程中提高個人能力。服務型政府領導還要弱化物質方面的激勵,強化精神鼓舞和價值激勵,讓追隨者自覺自愿地投入工作。通過引導和啟示,讓大家在行動中達成認識的高度統一,從而化被動為主動,進一步提高服務質量。

網絡時代服務型政府領導的職能轉變

網絡時代服務型政府領導的角色定位,決定了政府領導的主要職能已經不僅是指揮、協調、控制,更重要的是要轉變成換位、溝通、引導。這是對政府領導的一項全新挑戰,要求政府領導擺脫工業時代依賴權力、目標導向、進行利益博弈的控制職能定勢,而向魅力導引、共建愿景、利益磋商的引導職能轉變。

從權力控制向魅力導引轉變。網絡時代領導和工業時代管理的顯著區別在于領導的基礎是魅力,即非權力性的感召力,也是一種吸引追隨者的能力。魅力導引的關鍵在于通過領導行為的魅力獲得他人的認同,進而贏得一批追隨者并帶領其創造更大的價值。

服務型政府領導要做好從權力控制向魅力導引的職能轉變,首先要注意“換位”。服務型政府領導要善于進行換位思考,學會以推人及己的方式來體驗群眾的需求。只有這樣,才能在準確把握群眾向往方向的同時保持順暢溝通,實現雙方在認識和方向上的高度統一。

此外,還要注意樹立良好的領導形象。要堅決杜絕官僚主義和形式主義,要下到基層群眾中,真正落實“問計于民、問需于民、問政于民”的工作要求,在求真務實、為民辦事中增強自身工作的透明度,樹立起“勤政為民”的良好形象,在與群眾建立起深厚感情的同時贏得更多追隨者。

從提出目標向共建愿景轉變。建設服務型政府是一個目標,建成什么樣的政府,達到什么樣的服務水平,人民生活具體會發生怎樣的改變,這需要領導通過形象生動的語言將服務型政府的樣貌進行清晰描繪。單純的任務指標往往不會讓人民群眾產生太大的心靈觸動,只有在群眾的腦海里植入一幅幅生動的畫面,讓他們切實看到自己的追求,才能夠激發他們共同參與的意愿。從提出目標向共建愿景的職能轉換,是對政府領導的又一項新挑戰。

要做好從提出目標向共建愿景的職能轉變,就要善于團結群眾、引導群眾,向著他們的愿景共同努力,創造價值。這就要求政府領導在與群眾的溝通中,要懂得認真體驗群眾內心的真實想法,了解群眾對政府的期待。通過不斷總結、比較,準確感知群眾的訴求,拉近領導和群眾之間的心理距離,增強群眾對領導價值觀的認同,最終實現共建愿景。

從利益博弈向利益磋商轉變。服務型政府建設的終極目標就是要為民謀福利,確保人民能真正享受到國家發展所帶來的各種利益。服務型政府領導要做好從利益博弈向利益磋商的職能轉變,首先要正確維護群眾的利益,特別是那些隱藏在現象背后更為深刻的利益。例如,針對社會弱勢群體的生活現狀,政府領導所要看到的,應該是實現公共領域服務均等化的問題,這才是弱勢群體迫切需要的利益。因此,領導要致力于公共服務體制的不斷完善。正確判斷群眾的切身利益點并予以準確提煉,是實現利益磋商代價最小化、利益最大化的前提。其次,要做好從利益博弈向利益磋商的職能轉變,還要注意給人民群眾“他所希望的”,而不是給群眾“自己所認為的”。服務型政府領導在工作中要避免主觀臆斷,服務型政府建設愿景的提出和實施事項,其前提都要建立在深入調查分析的基礎上,而非領導隨意拍板就盲目投入人力、物力、財力。只有向人民群眾提供他們所希望的條件,滿足他們所希望的要求,才能建成讓人民群眾滿意的服務型政府。

(作者單位:中共江西省委黨校)

【參考文獻】

①李楠:《服務型政府的領導力開發初探》,《理論建設》,2010年第2期。

②吳玉宗、趙曉一:《網絡環境下的服務型政府建設》,《學習論壇》,2011年第1期。

責編/周素麗 王妍卓

猜你喜歡
職能轉變服務型政府網絡時代
[保你平安]網絡時代的真相
網絡時代
網絡時代
對事業背景轉換下企業辦公室職能轉變的一些思考
服務型政府視域下優化“三社聯動”機制問題探討
社會管理要善于回應個人利益訴求
高青縣堅持“轉創增”深化審改助力經濟發展
德州市機構編制工作創新的探索與實踐
提升南昌市軟實力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